摘要:背景:在下頜骨頦孔間區域植入2-4枚種植體行種植體覆蓋義齒,已被廣泛應用于下頜牙列缺失修復中。但對于下頜骨吸收嚴重的患者,傳統尺寸種植體植入受限,因此植入迷你種植體是一種較好的選擇。目的:對比分析常規和迷你種植體支持下頜全口覆蓋義齒的生物力學特征,揭示不同種植修復方式對種植體及其周圍組織的影響。方法:獲取1例身體健康全口無牙擬行種植體支持式覆蓋義齒患者的錐形束CT資料,利用其影像學資料和種植體、附著體三維數據建立4個不同修復方式的模型:2枚常規種植體、4枚常規種植體、4枚迷你種植體、5枚迷你種植體分別聯合球帽附著體支持的下頜全口覆蓋義齒。在雙側后牙區分別施加垂直向150 N的垂直向載荷,比較分析各模型的骨組織應力、種植體位移及種植體應力等生物力學性能。結果與結論:①4枚常規種植體模型的骨組織最大應力值最小,為2.71 MPa;4枚迷你種植體模型的骨組織最大應力值最大,為7.93 MPa;4枚常規種植體模型的種植體最大位移值最小,僅為1.37 m,2枚常規種植體模型的種植體最大位移值最大,為1.57 m;4枚常規種植體模型的種植體最大應力值最小,為12.90 MPa;4枚迷你種植體模型的種植體最大應力值最大,為22.17 MPa;雖然4枚迷你種植體模型的骨組織應力、種植體位移與種植體應力均略大于4枚常規種植體模型,但其數值在可接受的范圍內;②在相同直徑的種植體模型中,隨著種植體數目的增加,骨組織應力、種植體位移和種植體應力值均減小,這些指標的分布更加均勻;③三維有限元分析結果提示,迷你種植體(4枚或5枚)聯合球帽附著體支持下頜全口覆蓋義齒是一種可接受的修復方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