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2002-2018年的季度數據,運用拔靴滾動窗口因果關系方法,實證檢驗社會融資規模與貨幣供應量(M2)在不同經濟時期作為貨幣政策目標的有效性。研究結果顯示:在經濟運行平穩時期,貨幣供應總量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主流標準,而社會融資規模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可以與貨幣供應總量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形成以貨幣供應總量為主、社會融資規模為補充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體系。社會融資規模不僅可以在經濟平穩運行時期作為貨幣供應總量的參考因素,也可以在經濟處于下行時期作為促進我國實體經濟復蘇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應依然堅持以廣義貨幣供應量為主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建立包括社會融資規模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體系;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切實加大和提高金融支持與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和效率;以社會融資規模為基礎循序漸進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