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范文

時間:2023-02-18 12:06:29

序論:在您撰寫查太萊夫人的情人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關鍵詞]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勞倫斯;破壞;壓迫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2 — 0084 — 02

1.引言

19世紀著名的小說家戴維·赫伯特·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天才,在他20年的寫作生涯中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10多部小說,7個中篇和30多篇短篇小說,4個劇本,近千首詩,許多論文和隨筆,被稱為是20世紀上半葉英國最具創造個性、最有爭議的重要作家之一,也是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中最富有創新成就的代表作家之一。 《查太萊人的情人》是他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勞倫斯全部作品中最具轟動效應的作品。小說中女主人公康妮的命運多舛,婚姻不幸,生活壓抑,人性畸變,盡管康妮試圖與命運抗爭,可到頭來依然無法擺脫男權的控制,喪失了自己個性。

在勞倫斯所生活的時代,英國正迅速實現全國大規模的工業化,當時他居住的恬靜的小鎮發現煤礦后,工業文明的火車和挖掘機器開進了小鎮,小鎮的空氣遭到了污染,他眼睜睜的看著伴隨他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的美麗的森林被砍伐,恬靜的田園風光被黑煙滾滾的煤礦和工廠所取代,不絕于耳的噪音打破了鄉村自然的寧靜,從工廠里冒出的濃煙也污染了人們心靈的靜謐與和諧,曾經繁榮的精神世界變成了片片荒漠,人類的精神家園滿目瘡痍。作家勞倫斯在英國的工業化進程中也深受其害,飽受疾病的困擾,勞倫斯從此把對工業社會機器文明的憎恨和大自然的熱愛向往當做他一生的創作主題。

與此同時,英國社會正經歷著一場轟轟烈烈的女權運動,女性的地位在這場運動中得到了提高,女性們開始擁有更多自由,女性重要的社會角色也開始得到人們的認識。勞倫斯當時的資助人路易莎·鮑洛斯就是這場女權運動的參與者,她積極地為女性的選舉權奔波。勞倫斯筆下的女性如康妮、希爾達、莫瑞爾太太等也都被描寫成個性鮮明、擁有獨立自主的女性意識的人物形象。勞倫斯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關注女性的生存境遇,倡導女性的自由發展。做為生活在二十世紀初的作家,能具有如此超前的生態女性主義觀點,并以超前的生態理想和生態哲思關注自然和女性雙重命運,不得不讓我們急切的想通過生態女性主義視角來詮釋勞倫斯的作品,以便更全面的認識其作品的深刻內涵和深遠的意義。本文從生態女性主義角度深入解讀勞倫斯的長篇小說《查太萊夫人的情人》。

2.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隨著自然環境日益的惡化,生態女性主義正迸發著旺盛的活力,法國學者弗朗斯西絲娃·德奧博尼(Francoise d’Eaubonne)在1974年號召全體女性行動起來,清醒的認識到女性問題和生態問題是密不可分的,兩者間關聯密切,唇齒相依,女性拯救自己就是在拯救地球。她首次在這場生態革命中提出了“生態女性主義”一詞,這一觀點始源于早期的思想家盧梭、梭羅、利奧波德等人,結合了自然主義和生態保護思想,同時將女性解放問題放到了一個不可忽視的位置上。在世界觀上,自然界的整體利益始終是生態女性主義的出發點和最終依據。

生態女性主義者從自己獨特的視角出發去解讀文本。1978年,在德奧博尼出版的《生態女性主義:革命或者轉變》,她談到需要掀起一場生態女性主義革命,因為“(生態女性主義的)目的不是建立一個所謂的更美好和更公平的社會,而是生存,讓歷史得以繼續,而不是讓我們像大洪水前的動物和鳥類那樣消失。”這體現了生態女性主義對人類生存的終極關懷。生態女性主義做為文學批評理論主要使用在文學和文化的語境下,生態女性主義對于人類中心論(anthropocentrism)和男權中心論(androcentrism)堅決反對,提倡人類的文化與自然是不可分離的觀點,人類應放棄統治自然的思想,男性也要放棄統治女性的思想。自然和女性水乳相容,不可分割。人類世界對自然界造成的傷害與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化中的種族主義、性別歧視、階級壓迫與人類對自然的剝削都是可恥的統治,是時候把這些不合時宜的落伍思想全部拋開,讓一直被邊緣化和他者化的自然與女性正大光明的出場了!

中國的生態女性主義始于上世紀90年代,在短短的20多年的時間里國內的女性生態主義研究成果顯著。在21世紀國內學者以極為開闊的視野把這種新生倫理與多種文論、多種學科和多種文化結合起來,使生態女性主義批評煥發出特有的活力。

3.殘破的家園

勞倫斯對自然敏銳的洞察力來自于他小時候居住在舍伍德森林附近的經歷,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使他與大自然之間有一種無法割舍的依戀。他將舍伍德森林

奉為心中的圣土,是一片與自己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關的故土。然而,青年的勞倫斯生活在一個悲劇的時代,大災難已經來臨,人們處于廢墟之中。在《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中,勞倫斯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戰爭過后,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大肆破壞自然環境的凄慘景象。轟轟隆隆的汽笛聲,震耳欲聾的篩子機的響聲,混雜著起重機沉重的喘氣聲,無時無刻不縈繞在康妮居住的房屋周圍,讓聽到的人心情煩躁。那曾經抬頭就映入眼簾的蔚藍的天空早已不知去向,無邊無際的陰霾籠罩著記憶中秀美的家園,看著凋零的枯草,不禁讓康妮的心中充滿一種說不出的壓抑和苦悶??的萆钌畹貝壑@片帶給她無限遐想的土地,只有當她置身于這自然的懷抱中時她才會感到無比的自由,心靈得以溫柔的撫慰,一直緊繃的神經稍稍放松一下。在去阿斯魏鎮路上,勞倫斯借助康妮的眼睛看到昔日美麗的家園已經不再存在,工業文明粉碎了自然原有的恬靜與和諧, 自然的無限美麗已經消失, 深愛自然的康妮只能在夢中來到獵園中散步, 體驗孤寂與神秘。康妮在嘆息工業文明破壞了自然時候并沒有意識到, 她自己也早已遍體鱗傷,如同被工業文明摧殘的自然,。

4.精神上的重創

康妮是一個身體健康,長著兩只充滿好奇的大眼睛的女孩,她說起話來慢聲細語,對未來充滿著奇妙的幻想。她嫁給了克利福,而戰爭卻把她新婚一個月的完整的丈夫從她身邊活生生的拉走了。艱難地熬過半年后,康妮等回來的卻是一個已經永遠癱瘓了的殘缺的丈夫。他已經喪失了做男人的能力,巨大的變化對康妮來說無疑是一種沉重的打擊,也讓她對未來的生活不敢想象。照顧丈夫的日常起居自然成了康妮一成不變的任務。白天身體的勞累對于康妮來說是一種考驗,而夜晚躺在床上的無聊更讓這個新婚未到一年的新娘飽受煎熬,漸漸地她變得形銷骨立,人比黃花瘦, 她的激情和活力很快被吸食殆盡了。丈夫克利福最初與康妮結婚也并不是出于愛情,僅僅是因為他父親老查太萊爵士要他結婚,以便傳宗接代,給拉格比家族生下繼承人,使他的爵位與領地有人承襲。老爵士堅信男人成年了就需要一個避風港,需要一位妻子來給與他安慰和支持,就這樣,這場婚姻就被按安排開始了。飽受戰爭的殘害后,肢體不健全克利福慢慢的心理上也出現了扭曲,他深知不能給本就不愛的妻子幸福,可他卻冷酷無情地想繼續維持這段有名無實的婚姻,并以夫妻的名分牽制康妮,時時控制康妮的人生,他把康妮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牢牢地握在手中,甚至還卑劣的提出讓康妮找一個身份相當的男子生一個孩子。康妮在這段婚姻中徹底成為了一個受人操控的木偶,一個生育孩子的工具。康妮備受摧殘,幾近崩潰,肉體和精神受到雙重壓抑,最終走向反抗。不幸的是她的反抗并不徹底,她選擇了依附于另一個男人為前提條件的反抗,而不是一種要求自身獨立的反抗, 其結果也只能是當她脫離了一個專制者時卻發現自己走向了另一個專制者, 她依然無法脫離男人成為獨立的個體,結局是康妮再一次的自我喪失。這種男權中心的社會等級模式在當時的西方文明社會被嚴格遵從,女性處于被壓迫、被統治的他者地位,女性的權利和需求被徹底忽視,被無情地踐踏。生態女性主義強調男性和女性和諧相處的同時又不失去自己獨立的人格,女人的價值不能降至只為男人所用。

在工業化和機械化大行其道的時代里,自然成為了人們材料,有血有肉的人在機器時代里也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機器,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人類大肆的踐踏自然環境,不可避免的使人類賴以生存的精神世界癱瘓了。扭曲的心里,壓抑的情感,無聲的憤怒,瘋狂的行為,如此種種表現出人類精神所遭受的重創。

5.結語

生態女性主義認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構成一張彼此交錯的網,這張網層次不是很分明,人類總是想試圖支配或控制非人類世界,其實人們忘記了我們的祖先早就給我們展示了在這張網上幸福生活的辦法,那就是與他們和諧相處。勞倫斯借助《查太萊夫人的情人》,表達了他強烈反對父權制世界觀和二元式思維方式的思想,贊美了自然與女性的聯系,倡導建立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新型關系。

作為一名嚴肅的作家,勞倫斯先于生態女性主義者,深刻思考了婦女和自然共同命運的問題,這已經遠遠超越了他所生活的年代,所以許多學者認為勞倫斯是生態女性主義的先驅是有道理的。作為一位多產的作家,勞倫斯的作品中不乏生態女性主義的思考,這些優秀的作品也許是最具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潛力的文本,留給研究者們無限的空間,許多饒有興味的話題也等待著對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感興趣的人們去不斷地探索。

〔參 考 文 獻〕

〔1〕d’Eaubonne, Francoise. Ecologie feminisme: Revolu-tion ou mutation?〔M〕.Paris:Les Editions S.T.P.,1978.

〔2〕Gaard, Greta and Murphy, Patrick D.,ed. Eco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Interpretation, Pedagogy 〔M〕.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8 .

〔3〕Hough, Graham.The Dark Sun: A Study of D.H.Lawr-ence 〔M〕. London: Duckworth. 1956.

第2篇

關鍵詞:《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象征 森林 意象

在勞倫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勞倫斯將有著自然象征意義的森林作為一個主要的意象進行了描寫。他不僅是一位大小說家,同時也是一位獨具個性的詩人,他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驚人的想象力,因而在他的小說中也融入了諸多詩歌的品性。勞倫斯選擇森林這或充滿抑郁,或充滿生命與希望,或是逃離外界的伊甸園的事物進行描寫,并在文本中反復出現,不僅是為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營造背景,也同時表現出他對自然的謳歌。森林(樹林)在他筆下,不再是簡單的自然產物,而是一種展示隱秘的心靈世界的象征,具有了多重意義的象征物。

一.陰郁——來自黑暗森林的恐懼

在大戰中殘疾的克里福德·查泰萊擁有著祖宅拉格比莊園,作為莊園的主人,他自然感到驕傲,他能獨自駕駛著裝著馬達的輪椅在花園里慢悠悠地兜風,還能駛入那座美麗但凄涼的樹林中。然而對別人來說,這座森林卻不是這樣。

初到拉格比莊園的麥克里斯在用完咖啡后,“向那陰郁的園林眺望過去,發現,天啊,這是個什么地方啊!”【1】在他看來,這座陰郁的園林,顯得那么的陰森,讓人感到壓抑,正如他在克里福德家里的感覺的一樣,他感到驚訝,感到恐慌。這種感覺是從麥克里斯這個“外人”的角度看的,正是這樣,才反襯出住在這里的人的一種麻木,他們在這里已經習慣了,習慣了這種陰郁與壓抑,對此已沒有感覺。

而生活在這里的康妮呢?在她看來 “天氣潮濕陰沉,似乎整個世界都在緩慢地死去。陰沉潮濕,寂靜……林子里萬籟俱寂,只聽得到光禿禿的樹干上落下的滴水聲,濺到地上發出空洞的‘劈啪’響。剩下的就是幽深的老樹林子,死寂一片,毫無生機,虛幻空蕩?!薄?】在這個冬季,草木凋零、萬籟俱寂,它意味著一種陰郁,象征著衰落與死亡。陰沉潮濕的天氣,給原本就陰郁的森林蒙上了更為死寂的色彩,這樣的描寫,烘托了康妮當時矛盾郁悶的心情,走在這樣的森林中,不免有種恐懼感。

勞倫斯在這部小說中多次用“黑暗”形容這片森林,同時也用“凄涼”、“萬籟俱寂”等詞語形容這片森林,這是與人物當時的心情相對應的。這種森林的描寫,多是通過對比表現出來。其中的陰郁感,也是通過人物的感覺傳遞出來,他們對于這種黑暗環境的恐懼和壓抑,更多的是展現自我內心世界。

二.生命——來自綠色森林的希望

蔥郁的綠色森林,一種希望的象征,在這樣的森林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也飽含著希望,更是一種欲望。這里象征著感情,象征著自然,富有啟發意義,一方面它盡力表現著大自然的生機勃勃,一方面這里的生機又不是生命的喧嘩躁動,而是一種沉靜悠遠。

像克里福德所代表的落寞貴族統治階級,也依然能在這片森林中感到希望。當然,他的這種希望,是他對腐朽的貴族制度維持的希望?!八矏勰切┕爬系南饦洌械剿鼈円淮忠淮紝儆谒?。他要保護他們,要保護這片地方不受侵害。”他是這么做的,自然是為了維護這腐朽的貴族階級制度,保持他的對拉比格莊園統治地位,所以他才會在說“我到了這里,比在任何別的地方都更感到無后的遺憾?!薄?】他的這種感覺,正是森林所象征的生命給他帶來的沖擊,在這處處充滿生命力的地方,這樣的反襯對比,讓克里福德深切地感到了沒有后代的無助,所以更希望康妮能給他生個兒子,今后繼承他的爵位,接替他保護的城堡。

對康妮來說,這片森林給她帶來的不僅僅是生命的新鮮感,有的更是一種希望、欲望,她在其中獲得了新生??的荨氨晨恐豢眯∷蓸渥讼聛恚撬蓸鋼u晃著,讓她感到一種奇妙的生命在沖撞著自己?!薄?】在這森林中,始終有一種生命的力量在振動著她,讓她感覺到了希望,看著森林里的花朵是多么的美好,這里是大自然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人的自然天性的象征。森林帶來的希望和欲望,讓她在這里不僅遇到了麥勒斯,找到了愛了感覺,也重新找回了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樣形如枯槁地活著?!吧鷻C勃勃的森林一方面暗示了康妮身上蘊藏著的生命力以及難以抑止的本能欲求,另一方面又是人物心靈世界和自然力之間的相互感應、相互契合的中介物,在自然狀態下的樹林觸動、啟迪下,她那被壓抑的自然本能漸漸復蘇?!薄?】這種自然本能的復蘇,才讓她在愛的追求中,釋放了自我,森林中的感受也引起了康妮對生命存在的意義、命運的歸宿的聯想。

勞倫斯妻子弗里達在其回憶錄《不是我,是風》中提到,1926年10月,勞倫斯返回米倫達別墅,開始動筆寫作《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那時正值晚秋,景色宜人,在陽光明媚的好天氣時,他常常來到戶外,坐在附近一株傘形巨松下,記錄下頭腦中噴涌而出的靈感,也許正是這種靜謐、優美的大自然,給勞倫斯的創作帶來了靈感,幻化成了康妮與麥勒斯愛的森林,讓他們在其中演繹了浪漫的詩情畫意?!?】在這片綠意蔥蔥的森林中,是生命重生的力量,是希望綻放的絢爛。

三.伊甸園——對現實社會的逃避

原始、神秘而又虛幻的森林,會給人一種遠離塵囂的感覺,而勞倫斯在文本中所創建的這個伊甸園里,主題是精神的解放和對工業文明的逃離。在這里,從被束縛壓抑的拉格比莊園得到釋放,自然從破碎黑暗的工業社會中得以回歸。

在拉格比莊園的躁動與不安與日俱增,和外界的隔離更讓康妮不能自持,四肢抽動、瘋狂的焦躁、毫無原因的心跳加速讓她日漸消瘦?!袄狭肿由l著一種古老的凄涼感,竟讓她感到些許慰藉,比外面那冷酷無情的世界要好很多?!薄?】蒼老的樹木表現出的力量與頑強正好與康妮的孤單、脆弱和無助形成對比,作者把樹木的靈魂與人的精神狀態的意象結合在一起,表明人寧愿在古老凄涼的老樹林中得到慰藉,也不愿呆在宏偉的拉格比府里。她選擇逃離,她要離開這里?!皹淞质撬谋茈y所”,“心情差時她獨自一人去林子里散步”,“后來她得空兒就逃避到林子里去”,仿佛這片森林就是她隔離外面的世界的伊甸園,康妮把樹林當作自己的安身處和避難所,至此康妮開始擺脫整日與克里福相廝守的空虛的婚姻生活,掙脫出他精神鉗制。

樹林,還是人們逃離這個黑暗社會的一個伊甸園,【8】正值工業文明的進步,給大自然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礦區的開發,工廠的建設讓大自然在慢慢地消失,原先廣袤的森林在現代文明的消耗下已經所剩無幾。像克里福德所代表的貴族階級與資本主義工業秩序的維護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停的剝削和破壞自然環境?!斑@里是人類重返自然,重新尋找在工業文明中丟失‘天人合一’理想的場所?!眲趥愃沟膬簳r與青年時期,所看到的都仍是“森林密布,良田一片的舊農業英格蘭,沒有汽車,礦井只是田野上的一些褶皺?!薄?】而現在,在他看來“英國真正的悲劇在于其丑陋。鄉村是那樣么可愛,而人造的應該卻是那么丑陋不堪。”【9】正是這種前后的對比,讓勞倫斯在其作品中對工業文明的描寫上是帶有憎恨之情的,在同時,他還會還原一個自己內心中所希冀的原始自然的形象,在文本中,就是這片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森林,它象征著未受工業文明侵染的原始自然。只有回歸自然,才能回歸本性,才能挽救人類,重返人與自然的和諧。

康妮和麥勒斯都走進了這座“伊甸園”,投入到自然之中,受到性的啟發,躲避工業文明帶來的災難,擺脫這種精神上的壓抑和肉體上的折磨,對他們來說,只有在象征著自然的森林中,才能完全的釋放自己的欲望與靈魂,才能從心理上降低從工業文明中所受的傷害。勞倫斯所設立的這個伊甸園似的森林,是它用濃重的浪漫主義手筆勾勒出來的醫治現代人心靈疾病的一塊凈土,是他為男女主人公找到的尋求生命復蘇的場所,同時也表達自己對自然的喜愛以及工業文明破壞自然生態壞境的不滿。

四.森林與人體——對自然的贊頌

森林在勞倫斯筆下不僅是作為一種拉格比莊園的一個后花園,同時也是作為一種喻體出現。在文本中,勞倫斯將康妮比作森林,也將一些毛發比作類似森林的叢狀物,這也是有著一定的象征意義的。

康妮“就像一片樹林,像盤根錯節的橡樹林,無數的樹芽于無聲處哼唱著綻放,與此同時欲望的鳥兒則在她身體那盤根錯節的密林里休眠?!薄?0】這里的樹林也象征著一種欲望,是樹林和樹林中的麥勒斯將她從沉淪中擺脫出來,讓她再生。由此看出,勞倫斯其實是在試圖通過森林這個自然事物來溝通物和我,表現出人物的心靈在自然力的感召下,展示出特定的情境中難以言傳的細微變化。

在文本中還描寫一些叢狀的毛發,將其象征成森林。正如康妮對麥勒斯說的:“你身上長著四樣毛發,胸口上的發黑,可頭發卻并不黑,胡茬是暗紅的,而這兒的毛發,這些愛情的毛發卻像一蓬金黃發紅的槲寄生花叢,這些毛發里數它最可愛!”【11】康妮所說的“這里”的毛發,是麥勒斯上的毛發,是這個地方,讓康妮感覺到了愛與生命存在,人生也因此有了希望。當他的胡須和柔軟濃密的頭發刷著康妮的身子,這種讓她感覺是欲望的,也是她對自己的存在感的認知。

康妮的毛發也被勞倫斯寫進了文本中,麥勒斯用手把幾朵“勿忘我”花兒穿起來擺在康妮褐色的毛叢里,又將一朵含苞待放的粉紅色剪秋蘿放上去,然后說對康妮說:“好啊!那就是我,你不會忘了我的!那是紙莎草叢中的摩西。”【12】他們用花朵來裝飾著性器官,呈現出一種欲望與美的感受,花朵象征著青春與活力,用它們來裝飾性器官,是勞倫斯想要表現的一種和諧的美。他“意在弘揚血性、禮贊生命和凈化人性,字里行間充滿著美和詩意,具有一種圣潔的光輝,因而并不給人‘’的感覺?!薄?3】

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勞倫斯將身體上的叢狀毛發比作森林類的事物,這些毛發生長的地方,也多是性器官,這樣的象征似描寫更多的是想表現的是這種事物給男女主人公帶來的性的欲望,同時展現他自己的“血性意識”和“生命哲學”,是在為人類找尋一種回歸個性的方式,原始的方式——性。

“森林”這個意象不管是陰郁的,充滿生命氣息的,還是一片逃離外界的伊甸園,都是為整個小說情節的發展服務的。也體現了勞倫斯的在通過森林,呼喚人的本能的釋放,是對自然的回歸。兩性的天然融合,是在森林這片原始的地方,也是一種對自然的贊頌。作者通過“森林”這個意象表達了:要想真正的實現自我,過愉悅的生活,就要與自然交流。只有在美麗的大自然中,人們才能恢復自然的天性,返璞歸真與大自然重新建立合理融洽的兩性關系。

參考文獻

① 蔣家國:《重建人類的伊甸園——勞倫斯長篇小說研究》[C]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

② 勞倫斯:《勞倫斯隨筆集》[M]黑馬譯 海天出版社 1996年版

③ 弗里達:《不是我,是風:勞倫斯妻子回憶勞倫斯》[M] 姚暨榮譯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1年版

④ 王麗亞:《D.H.勞倫斯小說中的意象》[J] 外國文學批評 1996年

⑤ 劉加媚:《深微細膩 含蓄雋永——勞倫斯象征藝術解讀》[J]廣西師院學報 2002年1月 第23卷 第1期

⑥ 王凱軍,穆寶清《的生態思想》[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8年6月 第24卷

⑦ 蔣昭榮:《勞倫斯與象征》[J]宜賓學院學報 2008年5月 第5期

⑧ 劉維榮:《淺析勞倫斯小說中的若干意象》[J]上海大學學報 1999年12月第6卷第6期

注 釋

【1】勞倫斯著,黑馬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年版 第22頁

【2】勞倫斯著,黑馬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年版 第64頁

【3】勞倫斯著,黑馬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年版 第40、41頁

【4】勞倫斯著,黑馬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年版 第86、87頁

【5】劉加媚:《深微細膩 含蓄雋永——勞倫斯象征藝術解讀》 廣西師院學報 2002年1月 第23卷 第1期

【6】蔣家國:《重建人類的伊甸園——勞倫斯長篇小說研究》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 第322頁

【7】勞倫斯著,黑馬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年版 第64頁

【8】王凱軍,穆寶清 《的生態思想》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8年6月 第24卷

【9】勞倫斯著,黑馬譯:《勞倫斯隨筆集》 《諾丁漢礦鄉雜記》 海天出版設 1996年版

【10】勞倫斯著,黑馬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年版 第143頁

【11】勞倫斯著,黑馬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年版 第229頁

【12】勞倫斯著,黑馬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0年版 第232頁

第3篇

[關鍵詞]《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自然;生命;美

勞倫斯的作品以前瞻性的眼光探討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具有深刻的生態哲學意蘊。雖然生態文學批評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但他的最后一部小說《查特萊夫人的情人》早已體現了這些思想。盡管該作品曾因驚世駭俗的描寫遭到禁止出版長達三十余年,寓意卻是嚴肅的,表現了“死亡與再生”,是“溫情的反異化神話”。今天我們從生態主義的視角來看,它譴責資本主義工業化和機器文明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美好天性的摧殘,指出了自然是人的精神源泉,只有與自然接觸,回歸自然,人類才能獲得新生,生命與美存在于大自然之中。

一般來說,表現人和自然的關系的所有作品都屬于生態文學研究的對象。生態文學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考察和表現主要包括:自然對人的影響(物質的和精神的),自然整體以及自然萬物與人類的關系,人對自然的征服、掠奪和摧殘,人類重返和重建與自然的和諧等。中國學者魯樞元明確地把生態批評的要旨分成三個層次: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自然生態指的是作為物質存在的大自然生態,而社會生態與精神生態屬于人類內部生態。自然生態危機的出現,必然會導致人類的生存競爭,繼而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這就涉及人類的“社會生態”問題。而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的失衡,也必然會影響人類的內心世界,引發人類的“精神生態”問題。《查特萊夫人的情人》正是一部反映人類和自然密切關系的小說,它通過描述康妮與克里福德及看林人梅勒斯之間的感情糾葛,向讀者揭示人類破壞自然,進而引發出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失諧的一系列問題。

在小說開篇,勞倫斯就向我們描述了戰爭對自然的破壞。克里福德家院子后面的樹林里已經沒有獵物,也沒有野雞。“它們在戰爭期間被人殺光了?!笨盏乩镏挥锌蓍碌霓Р荩瑠A雜著幾棵傾斜的細樹苗,鋸斷了的大樹樁“毫無生氣地著它們的頂和盤錯的根。”這里就是杰弗里男爵(克里福德的父親)砍伐樹木給前線修戰壕的一個地方。路右側緩緩隆起的圓丘上“光禿禿的”“一片荒蕪”。

工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破壞卻是持久的。勞倫斯出生時,英國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物質財富和文明,但也帶來了未曾預料的生態災難:資源過度開采和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如主人公居住的拉格比大宅,整日能看到煤礦濃煙滾滾的煙囪,昕到篩煤機、卷揚機、載重機等各種嘈雜聲,聞到“充滿了大地穢物燃燒后惡臭的硫黃味?!倍h處的工業區特弗沙爾就更不用說了:“目之所見盡是些變黑了的磚房子、銳角發著亮光的黑石板屋頂、夾雜著煤屑的黑泥、又濕又黑的人行道?!痹谑逭轮校髡吒墙杳防账沟目趤肀磉_他對工業的控訴:“這骯臟、殘忍、令人討厭的地球,人類已經把它弄得一塌糊涂?!?/p>

自然生態危機的出現導致的是生存競爭及競爭所帶來的社會關系緊張。勞倫斯生活的后期(20世紀初),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已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它們對世界的殖民瓜分已基本結束。而作為遲到者的德國,為了獲得利益,不惜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使英國遭到了重創,國家由盛轉衰,社會呈現出不和諧狀態,人與人之間關系惡化緊張。在小說的第二章,康妮和克里福德回到拉格比老家,代表“貴族階級”的拉格比和代表“農民與礦工階級”的特弗沙爾村是隔閡與冷漠的,相互之間是“無法逾越的深淵,深淵兩邊的人都懷有一種默默的仇恨?!边@種不和諧在第五章又有更具體的描寫:“特弗沙爾的礦工又在談論罷工,康妮覺得,這不是顯示力量,而是戰爭的暗傷,暗傷太深了,……需要許多許多年,需要幾代人的活血,才能化解他們身心深處淤結的巨大血塊。”

社會和諧的破壞還具體反映在個人身上。在小說里我們看到這樣的家庭關系:丈夫和妻子關系要么不和諧(如梅勒斯和其妻子),要么過早結束(博爾頓太太年輕時就守寡),要么分離(康妮的姐姐和丈夫也離婚了),要么異化(如克里福德和康妮)??死锔5戮褪沁@場災難的犧牲品,戰爭使其胯以下的身體永遠癱瘓了,散失了溫情和生命的本能,而他的妻子康妮只能守著活寡。戰后社會的不和諧還體現在民族之間的矛盾沖突加深。如愛爾蘭人米凱利斯,因為寫了些關于倫敦時髦社會的劇本而成名,但他卻痛苦地感覺到跟英國人在一起,什么都無法使他擺脫永受排擠的命運。

戰爭和工業文明不但給人類社會的和諧帶來了破壞,而且還扼殺了人性。根據當代西方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現代人表現出的精神癥狀可以概述為幾方面:精神的“真空化”,行為的“無能化”,生活風格的“齊一化”,存在的“疏離化”和心靈的“拜物化”等。。在《查特萊夫人的情人》里,我們都能看到這些精神癥狀。克里弗德是沒有生命力的異形人,他埋頭寫作,但寫出的東西空洞無物;為求家業傳承,妻子可以借腹生子。“他的癱瘓象征著他那個階級的人在情感和激情深處的癱瘓”。??死锔5碌呐笥讶绮闋査?梅、哈蒙德、湯米?杜克,他們都是上流社會的文明人,卻終日無所事事,夸夸其談地大談所謂“精神生活”。機械文明下的其他人們也是“行尸走肉”,沒有靈魂。如設菲爾德鋼鐵廠的工人,是“一些怪異、變形、模樣像人似的不大點兒的東西”,而礦工們則是從“煤縫里鉆出的怪異動物”。

勞倫斯不惜筆墨地描寫受污染的環境,要顯示的是自然與人類生存是密不可分的一種生命共同體。根據20世紀70年代英國生態學家拉夫洛克(J.E.Lovelock)和美國生態學家馬古里斯(L_Margulis)提出的“蓋婭假說”,地球系統本身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每一個事物都與其他一切事物勾連在一起,沒有任何部分能夠被單獨抽出來而又不改變其特征和自然整體的特征,都是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在《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中,作為自然一部分的人類卻因貪婪和自私背叛了這個生命體,不斷地對地球進行改造、掠奪和摧殘,大大損耗了地球上的有限的資源,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污染了人類及其他生命物質的生存環境,也給自己的生存帶來了多方面的危害。

南此可見,工業文明所造成的生態失衡、環境污染已經向人類的精神世界蔓延,給人造成了精神污染,我們已明顯地感受到人類精神的失落和衰微。這就是勞倫斯眼中的人類的“大災大難”。

大自然是人類能夠詩意地棲居的環境,也是人類情感能夠依托的港灣。生命與美往往是存在于大自然中,這就是勞倫斯在他的作品里要表達的生態意蘊。

在小說前6章,沒和大自然接觸的康妮,精神狀態是空洞、缺乏活力和生機的。直到無意撞見看林人梅勒斯沖 洗身子時的,她對美的意識才開始恢復了。她留意到鏡前的自己:身體平板、生硬,“仿佛沒得到足夠的陽光和熱量,有點發灰,有點枯萎”。而生活在純樸清新的大自然中的梅勒斯身上卻充滿著生氣和活力??的菥幼≡诶癖却笳?,黑暗、丑陋,被臭氣所籠罩,使人無法呼吸,她只能逃到森林里。森林,就是作者設計的尚未受到污染的、人類理想的棲居地??的萆詈颓楦械霓D折就是從步入森林開始。康妮一次次地到森林去散步,就是因為她生活的世界令她壓抑和難以呼吸,而森林古老的樹木卻“具有一種非常強大的沉默力量,同時又體現出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存在”。在這里,陽光明媚,“早生的蒲公英開著太陽似的花,新吐蕊的雛菊潔白如雪。榛樹叢中,半張開著的葉簇上懸垂著塵灰色的最后的柔荑花,好似一幅花邊。黃色的燕子草現在已滿地簇擁,相互擁擠,黃光閃爍……灌木叢下面,藍鶇的蛋殼偶爾可見。處處是蓓蕾,處處是生命的突躍!”這是一個生機盎然、生態平衡的原始自然的世界。在動物之中,生命也是令人感動的。如在森林中的養雞場,當康妮看到母雞緊伏在蛋上,那種溫存和雌性的急切,讓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溫暖和意義。當她看到一只小雞邁著小小的步子走來走去:“此時此刻,它是天底下最為活潑的小生命……它這樣的纖小,這樣的無所畏懼!”康妮為這小生命的活潑所感動,并為生命的勇氣流下了眼淚。

在不斷與自然和梅勒斯的接觸中,康妮身體和心靈得到了養分,像植物般康復生長起來?!八褚蛔郑褚粋€盤根錯節、枝葉交織的幽暗的橡樹林,神秘的蓓蕾在展開?!弊詈笏谌肓俗匀?,和梅勒斯一樣,也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在小說15章,有一段人物與景物水融的描寫,她和梅勒斯在雨中裸奔與舞蹈,展現最純真、最真切的自我。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精神與肉體合二為一,就是勞倫斯心中要表現的希望。自然是人的精神源泉。要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就必須不斷地與自然接觸,回歸自然,融入自然,才能得到拯救和新生。

勞倫斯在“道德與小說”一文中說到“人與其周圍世界之間的完美關系就是生命本身”,人要“拯救”自己的靈魂,就要“完善與另一個人、別人、一個民族、一個種族、動物、盛開鮮花的樹、土地、天空、太陽、星星和月亮之間的關系。”所以他在小說里展示如此完美而富有詩意的人與自然、與動物、與植物的關系,讓我們看到生命與美存在于大自然之中。

此外小說中的描寫也使人感到愛的美好。因為勞倫斯認為,性是人與生俱有的自然本性,是一切美、愛與生命的基礎?!靶耘c美是不可分的,正如同生命與意識?!笨的莺涂死锔5碌幕橐鰶]有了性,因此也沒有了愛和生命;梅勒斯和妻子有性,但沒有尊重和愛,也沒有美。康妮和梅勒斯的達到了精神和肉體的和諧,因此是美好的,富有生命力的。正如勞倫斯在為該小說辯護時所說:“盡管人們敵視這本書,可我卻要說這是一部今天人們必需的真誠而健康的小說?!?/p>

第4篇

她也是英國著名作家D?H?勞倫斯筆下《查泰來夫人》的原型。

在她死后的若干年,她并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幻想她美麗而風韻的香肩。

三十多歲時她超越了世俗的掛礙而和一個年輕作家私奔。

人們對她議論不斷,而她勇敢地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和愛情。

溫柔鄉里的貴族太太

在中國傳統的國度里人們篤信著某種門當戶對的法則,在西方傳統的社會里也同樣。從來王子配的是公主,灰姑娘也只能嫁給平頭百姓。而這種由世俗看法逐漸形成的階層分類法的來由,也其實是有其道理存在的。門當戶對的背后包含著的不僅僅是兩家人的財富地位,還有兩個年輕人的生長背景,所受教育使他們形成的與生俱來的金錢觀世界觀和審美觀。

而只有在那些文藝作品或童話故事里,你才會讀到諸如小癟三既得了美人還當上了一國之君,從此天下太平歌舞升平。在現實的生活里來自不同階層的人相愛,過程浪漫,而結局往往讓人不堪,這從那些流落民間的野史里你總能窺見棄婦或者為情拋卻了功名的浪蕩書生。

弗利達?勞倫斯在她三十一歲之前,也就是還被人稱作是弗利達弗雷因?弗利希特霍芬男爵之前,當然也許還是被人稱作歐內斯特維克利教授夫人之前,她還是個完全保留了傳統和典型舉止的德國貴族后裔。她的父親,那位著名的工程師軍官,并且還是世襲男爵大人和著那位同樣受過高等教育的母親給了她童話里才會讀到的生活。弗利達就像所有官宦人家的大家閨秀一般,她從小就生活悠游,在自家帶著花園的小別墅里和姐妹們一起在游戲中一天天長大,如夢境一般美麗的別墅門口還有一隊守衛軍站崗,她從小就像公主一般被家人寵愛著,任何事都不需要她操心安排,從衣著學養到丈夫的選擇父親都為她挑選安排了最好的。

1899年弗利達剛好二十歲,到了可以婚配的年紀。作為權威大家長的父親也為她挑選了一個足以配得上他們貴族姓氏的年輕人作為她的夫婿。這個人就是著名的英國現代語言學教授歐內斯特維克利。并且在之后的五年里她生下了三個孩子,一個男孩兒兩個漂亮的女兒。她那位學究型的丈夫一直被人們稱道著,不僅學術卓越而且脾氣溫和。在這段時間里弗利達除了成為妻子和母親外還嘗試了翻譯寫作,將德國的童話譯成英文。她開始了她從一個女孩兒到女人的全新生活,一切似乎進展的都異常順利。

相識不到六星期,二十六歲的年輕人完全改變了生活

如果在她三十一歲那年的那個早晨她沒有像往常一樣打開房門迎接他丈夫的客人,如果她沒有和那個比她小五歲的英國年輕人交談起來,也許后面的故事就永遠不會發生,而那位英國大文豪D?H?勞倫斯將永遠不會誕生,最后可能被我們認識的將是一位終老于德國一個普通大學的文學教授而已,一個憤世嫉俗且脾氣古怪的糟老頭。

而就在那個早晨,歐內斯特維克利昔日的學生,一個清瘦而表情沉重似乎還流露著哀傷的年輕人來到了他們的家,丈夫熱情地向她介紹到這就是D?H?勞倫斯。弗利達是到后來才知道那時的勞倫斯正在度過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他最親愛的母親剛剛去世,因此他辭掉了原本在英國一個中學校長的職務,而他也正面臨著另一個選擇――是否接受一個德國大學發來的邀請,去做一名大學教師。

而這一切的改變或者稱之為遷徙,勞倫斯稱之為是在和他以前的生活做一種告別。這個急于表達自己觀點,又表情堅定的年輕人立刻引起了她的興趣,她認真地聽他說著,不發一言,于是他越說越熱烈,談論的話題也拓展開來,當然那幾乎是他一個人的演講,他說出了對女人這個個體的看法,說了很多的批評的意見,弗利達并沒有表示出一點不快的意思,事實上這對她來說,這個年輕人所說的一切實在太新奇了,她忍不住笑出了聲。

而此刻她的孩子就在屋外的草坪上跑來跑去,就像她小時候一樣,在她的生活閱歷里沒有悲苦也沒有不幸,所有勞倫斯的話于她,更像是在說一個文學故事和傳奇,不過他那堅定而自信的表情讓她忍不住會繼續聽他說下去。而之后他們討論了文學神話俄狄浦斯,通過交談他們漸漸了解了彼此的興味和觀點。

告別了這幸福的一家子和那位潛藏魅力的女人之后,勞倫斯步行了五個小時回到了自己的住所。就在那個夜晚他打開了窗臺旁的燈,鋪開了一張信紙給弗利達寫下了一封短信――你是全英格蘭最出色的女人。并且他很直接地告訴弗利達,“你一點也不在乎你的丈夫,我看得出你幾乎無視他的存在。”

接下來的六周事情發展的太快,最開始是惱怒,接下來是不可抑止地彼此吸引。直到一日歐內斯特維克利不在家,弗利達要求勞倫斯晚上就別走了,勞倫斯卻嚴肅地說道“我永遠不會在你丈夫不在時,在這里過夜的。你必須趕緊把實情告訴你的丈夫,我們一塊兒離開這里。你知道我愛你,我要娶你。”

這樣來自不同的階級,同時還要跨越種族的界限,兩個人還是走到了一起。事實上他們有太多的不同了,勞倫斯是英國人,清教徒,嚴峻而堅定,有著極高的覺悟和責任心。他的父親是一位一生辛勞的礦工,來自社會的最底層,而他的母親就像無數平民婦女一樣,總是動用著所有的智慧去喂飽一家老小。從小因為家庭的緣故他受過別人的歧視,從此也變得異常敏感。也許這也是促使他對文字對生活有著別樣感悟的原因所在。

在他們相識了六周后,弗利達將兒子留在了家中,而將另外的兩個女兒送到了孩子的爺爺奶奶家。一晚披星戴月地疾奔,她終于告別了過去的一切,背離了家庭也背離了整個家族和這個年輕卻有著自己主見的男人沿著阿爾卑斯山一路流浪到了意大利。從此勞倫斯便開啟了她的另一段生活,流浪漂泊伴著貧窮和病苦卻充滿充溢了愛意與激情。在最窮困的那段日子,他們能保證每日有足夠的黑面包吃就感謝上帝了。

查泰來夫人和她最后的情人

“男人和女人都應該保持各自的尊嚴和獨立,同時保持一種相互的契約關系,就像北極和南極,由此囊括他們之間的整個世界?!眲趥愃乖@樣對她說過,似乎這也概括了他們日后將形成的婚姻關系,或者稱之為契約的東西。

即使在感情最熱烈的那段日子里,勞倫斯都始終保持著他清教徒式的克制,對感情還是對都一樣。不過他會為她寫詩,在她沉沉睡去或者準備兩個的飯食的那段時間,他會獨自跑到山上散步,然后回來告訴她他一路的探險經歷,或者他會幾小時地跑到瀑布邊寫作,從他們結合那天起,勞倫斯便開始了正式的寫作生涯,靠著不穩定的稿費支持著兩個人波西米亞式的生活。

即使生活在深山鄉下的地方,戰爭的烏云還是覆蓋了過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誰也預料不到誰也躲不掉。作為一個英國人和德國人組成的家庭,弗利達和勞倫斯走到哪里都會受到排擠。她覺得很絕望,覺得自己是勞倫斯的負擔,而勞倫斯的新作《虹》也被當局政府禁止了。因為太露骨的性描寫,這個作品連同作者都被判有褻瀆罪而被英國發了禁令。

而此時她的父親也去世了,她覺得生活絕望卻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任何人。因為從小生活的艱苦,勞倫斯的身體一直都不好,時常都會感染上各種病癥,加上這些年的漂泊生涯,他就像個沒有免疫能力的人,隨時都會被病魔纏身。

1925年,他們終于從遙遠的阿爾卑斯山一路飄到了目的地――意大利。他們來到了佛羅倫薩并且住進了米蘭達莊園,這里海洋性的氣候并沒有讓他的身體好上一點,不過他們一如既往地還是過著貧窮的生活,除了寫作外勞倫斯開始教一個意大利人英文,借以補貼家用。

而這似乎也是命運的巧合,這個叫做拉瓦利尼的意大利軍官,正是在一個不和適宜的情況下進入了他們的生活。因為長期折磨他的肺病使得勞倫斯無力再履行一個丈夫的職責,本來就有些禁欲意味的性格變得更為徹底,他們除了還睡在一張床上,兩個人幾乎就只有夫妻之名而已了。

也許也正因為如此,勞倫斯覺得在弗利達面前失去了一個男人的威嚴,他反而會對她刻意地冷漠起來,態度也更加嚴苛粗暴。似乎是在用堅硬地外殼去刻意維護他內心里那微薄的尊嚴。也就在弗利達最苦悶的這個時刻,拉瓦利尼出現了。本來丈夫只是來教他英文的,而那寂寞的妻子卻因此愛上了這個闖入者。

也正是這樣的機緣,當勞倫斯發現兩人的私情后,他卻突然誘發了寫作《查泰來夫人的情人》的靈感。書中那位身為男爵大人的丈夫因為戰爭而成了柳下惠,而他的妻子也從此與家中雇來的花匠梅勒斯發生了私情。在勞倫斯的筆下,那個原本工人階層出生的梅勒斯卻在情節的逐漸推進中逐漸顯示出了中產階級的特性,這讓梅勒斯也就越來越像現實中的拉瓦利尼。

1930年后勞倫斯的肺結核病日益嚴重,拉瓦利尼便給弗利達寫了封信:“我等著你?!庇谑?,弗利達便毅然來到了他的身邊,一切木已成舟。在《查泰來夫人》書中便有這樣的描寫,她追隨他而去。而那時的拉瓦利尼實際上也并非一個單身漢,他原有妻子并且還有三個孩子,但就像弗利達當年隨勞倫斯私奔一樣,他也拋了家棄了子,徹底遠離了過去的生活。

他就這樣同弗利達同居生活了近二十年,最終兩人在1950年才正式結婚。而在1956年弗利達便辭世了,拉瓦利――她的第三任丈夫――的晚年生活實際上甚為優越,他那痛苦了一生的情敵的一本復仇之書讓他發了一筆橫財。

第5篇

關鍵詞 英國法,出版刊物法,勞倫斯,企鵝圖書有限公司,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言論自由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 李韌,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重慶401120

1960年11月2日,企鵝圖書計劃出版未刪節的英國著名作家D.H.勞倫斯極富爭議的最后一本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而官方視其為“物品”。該案的審判成為英國法律史上一個重大事件。以此為起點,50年來,道德主義和自由主義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交鋒。盡管案件本身已經成為歷史,但作為言論自由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該案為人類自身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了深邃的思考空間。

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于1928年在意大利弗洛倫薩首次出版刪節本,引起轟動,次年在法國巴黎再版。但在勞倫斯的家鄉英國和素有“言論自由天堂”美譽的美國,英文版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卻因“內容”而遭查禁。雖然英國讀者能夠通過從歐洲大陸獲得走私進來的一些未經審查的版本,但這些書一經海關人員查獲,即可收繳,相關人員還有被的危險。1955年倫敦Soho地區的一名書商就因走私進口這本書被判刑入獄兩個月。

本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陳述了案件的起因以及控辯雙方關于案件的主要觀點和控辯理由;第二部分分析了《查》案暴露出來的英國1959年《出版刊物法》的三個主要缺陷,并探討了英國社會維護社會道德和捍衛言論自由這兩種訴求的沖突以及《查》案判決對這對矛盾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一、

1960年1月,為了紀念勞倫斯逝世三十周年,企鵝圖書計劃出版勞倫斯小說全集,其中包括《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按照計劃,這本書將不作刪節,共印刷20萬冊,于當年8月出版。

1959年以前,“”是一項違犯普通法的罪名,其界定涵蓋致使“那些受到‘不道德的影響’的人‘墮落和腐化”’的所有物品。恰恰就在195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工黨議員簡金斯提交的《出版刊物法案》。根據這部新法律的定義,“任何物品,在考慮了所有可以想見的情況后,只要從整體上看有致閱讀、看見和聽到其內容的人墮落和腐化的可能,即可認定為?!背霭骖愃谱髌份p則罰款不超過100英鎊,或監禁最長六個月;重則罰款(無數額限制),或監禁最長三年,或兩刑并用。獲悉企鵝圖書即將出版這本小說之后,公訴總長馬修爵士欣喜若狂,認為這是對新通過的《出版刊物法》一次難得的檢驗。公訴總長的這一決定受到總檢察長和副總檢察長的支持,但遭到眾多英國出版人和學界人士的反對。企鵝圖書聯系了300多名作家、學者和公共評論者,大多數都支持該書未刪節版的出版。這些人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奧爾德斯·赫胥黎、T.S.艾略特、伯特蘭·羅素、斯蒂芬·斯班德和金斯利·艾米斯等。公訴方也試圖爭取獲得公眾人物的支持,盡管也有不少知名人物認為勞倫斯的這本小說毫無文學價值,但愿意出面為禁書行為作證的人卻沒有一個。公訴方聯系的知名人士中甚至有兩位——文學家海倫·加德納和歷史學家諾埃爾·安南后來反而加入了辯方專家證人的隊伍。1960年8月,12本企鵝圖書出版的這本小說被遞交到倫敦大都會警察廳;8月16日,公訴方以該書違犯《出版刊物法》為由提起公訴。

二、審判

審判于當年10月20日開始,由伯恩法官主持。伯恩法官是一名虔誠的羅馬天主教教徒,有15年高等法庭法官的經驗。當時普遍認為,這位法官的很容易使他偏向公訴方。公訴方由后座大律師格里菲斯一瓊斯領銜,他對勞倫斯的這本小說具有明顯敵意。辯護方由后座大律師加丁鈉統領,以該書具有“文學價值”和“出版該書有助于公益”為抗辯理由,為辯護方做無罪辯護。陪審團由9男3女共12人組成。

格里菲斯一瓊斯在開場陳述中建議陪審團一定要回答兩個問題:第一,根據新的《1959年出版刊物法》第一條,這本小說從總體上看是否;第二,如果證實為,出版該書是否仍能確證其有益于公益。他很快拋出公訴方的核心觀點,這本小說“確實意圖,而且肯定可以誘使那些看過它的人在頭腦里產生驕奢欲的想法?!边@位后座大律師緊接著用動情的語言面對陪審團說:“你也許會想用某種方法來測試這本書,用最具自由主義的觀點來測試它。而這一觀點,就是問自己一個問題,當你讀完這本書后,你會同意你年輕的兒子們,年輕的女兒們——因為女孩子們也能像男孩一樣——閱讀這本書嗎?這是一本你可以在自己家里隨處擺放的書嗎?這是一本你希望自己的妻子或你的仆人閱讀的書嗎?”

盡管公訴方開場即顯咄咄逼人,但公訴方的證人卻只有一位偵緝督察,他向陪審團描述了從企鵝圖書的辦公室拿走印好的小說的事實,并接受了辯護方律師的交叉質證。

作為回應,加丁鈉在開場陳述中強調了勞倫斯作為小說家在文學界的重要地位,指稱小說表達了勞倫斯對“戀愛中的男女關系”的感受和對1920年代英國社會的批判。

控辯雙方的開場陳述結束后,法庭休庭三天,以便陪審團成員有時間閱讀完這本小說。根據伯恩法官的要求,陪審團成員是在法庭里而非家中閱讀這本書的。

第6篇

2、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

3、考林·麥卡洛:《荊棘鳥》

4、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5、渡邊淳一:《失樂園》《男人這東西》

6、錢鐘書:《圍城》(婚姻的鏡子)

第7篇

關鍵詞:勞倫斯 小說 情節 原型

D?H?勞倫斯(1885――1930)是英國二十世紀初期重要的作家,小說是勞倫斯最為推崇和擅長的。下面我將從情節原型方面對勞倫斯小說進行分析,這對于深刻把握勞倫斯小說,解讀其意義是十分必要的。

在《圣經》中,上帝耶和華創造了天地萬物,又用泥土按自己的模樣和形態捏了一個男人,并讓他有了生命,名叫亞當。上帝看到亞當一個人孤單,就從亞當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一個女人,亞當為她取名夏娃。亞當與夏娃成了一對夫妻,在伊甸園里過著自然和諧的生活。后來由于受到蛇的誘惑,夏娃偷吃了智慧果,并把剩下的給亞當吃了,由此他們有了智慧,有了羞恥感。從此,在肉體上美好快樂的兩融在理智上卻感到羞恥,和諧的兩性關系被破壞了,男女個體也不再和諧,因為靈與肉發生了分離。之后,追求兩性關系的和諧和自身的和諧就化作原型成為人們永恒的追求。

勞倫斯把男女兩性關系的和諧視為個人與社會沖出工業文明的唯一再生方式。工業文明使勞倫斯深惡痛絕,它不僅破壞了自然的美,更殘害了人性的完美。其實,人類――從亞當、夏娃吃了智慧果以來――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怎樣找回和諧。勞倫斯從重新調整男人和女人的關系入手,去解決這一問題,他認為每個人誕生兩次,第一次誕生于母腹之中,第二次誕生于和諧的兩性生活。由此勞倫斯圍繞著男女兩性關系的不和諧――和諧這一情節原型構思作品,展現他對男人和女人美好關系的探求,展現他重構和諧的人的探索。

小說《兒子與情人》的主體敘寫的是保羅在成長過程中與她母親、米麗安、克拉拉、三位女性的糾葛,表現了保羅對完美人性和和諧兩性關系的艱難探求。正如小說的題目,保羅既是母親的兒子,又扮演著母親的溫情情人。母子之間的這種情感錯位、角色錯位,阻礙了保羅的正常成長,導致了保羅的偏執或者說是人格的分裂,當保羅與青年女子產生戀情,卻不能在兩性關系上獲得精神和肉體的美的和諧的時候,他也開始了反抗母親的嘗試,去尋求他所渴望的完美的和諧。

米麗安是保羅的第一個戀人,他們青梅竹馬,志趣相投。這遭到母親極大的嫉妒、恐懼和怨恨。母親、保羅、米麗安三個人構成了難解難分的三角關系,更令保羅沮喪的是,他和米麗安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戀。因為米麗安從小篤信宗教,虔誠的像個修女,她鄙視肉體的生活,只追求精神的交流,再加上以上敘說的他自己的原因,保羅始終沒能在與米麗安的戀愛中獲得的徹底釋放,達到身心交融的境界。同時米麗安有很強的占有欲,保羅無法給她全部,保羅認為人與人之間,尤其是男人與女人之間不應該是占有關系。他們之間無法達到完美和諧,保羅與米麗安的戀愛以不和諧而結束。

在艱難的尋求中,克拉拉很快進入保羅的視野。保羅感受著與克拉拉的融合所帶來的妙不可言的顫動,但只有健美的身軀和女性的魅力,而精神蒼白的克拉拉不能同保羅在精神上取得共通,如癡似狂的沉醉中并不包含靈魂的契合,這是保羅深感痛苦。與此同時,他依然掙扎在母親的陰影里??死兙竦拿惏惨粯訑∠玛噥?。同克拉拉戀愛的失敗終于使保羅似乎認識到母親在毀滅他一生的幸福。在小說的結尾處,保羅終于擺脫掉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母親、米麗安、克拉拉,也即擺脫掉不和諧的兩性關系,朝著城市那片燦爛金光走去,踏上了新的人生歷程,開始了他對完美人性――兩性關系的和諧和自身的和諧的執著追求。

勞倫斯的巨著《虹》開創了勞倫斯整合男女關系以求人的自我完美實現的新探索?!逗纭穼懙氖遣继m文一家三代對自身和諧、兩性關系和諧的尋求。第一代湯姆和莉迪亞之間雖然充滿了激情,但是并沒有達到徹底的融合,單純的性快樂是不足以維系兩個人的心靈的,他們的融合更多的是自我的毀滅和個性的消失。而第二代安娜和威廉之間則充滿沖突、矛盾,他們的婚姻是失敗的、不幸的,他們在保持各自性格獨立的同時,缺乏夫妻的交融和溫柔,永遠處于疏離與隔膜的冷冰冰狀態,竭力想占有對方、壓倒對方,卻耗盡了自己。最終,他們以夫妻雙方的妥協和放逐來達到自我本質的留存,沒能實現夫妻兩性關系的真正和諧。第三代厄秀拉不同于前兩代,她身披一片叛逆的彩虹,探尋靈與肉的絕對交融,要求徹底的獨立。厄秀拉與安東的戀情在熱情中爆發,他們如膠似漆。但兩人狂放的生活沒能存在多久,因為厄秀拉發現安東完全沒有自我,這使她極度地失望,這對戀人關系的解除成了別無選擇。厄秀拉從沒落里掙起,在無限的長夜中再一次摸索新生之路。終于,那象征著兩性精神與肉體完美結合的彩虹,悄然出現了,這個結尾預示著新的人性與和諧兩性關系的美好前景。當然,要實現這一前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具有艱難的挑戰,

小說《戀愛中的女人》的主人公伯金,在兩性關系上他其實是處于特殊的“三角戀”之中,一方面是厄秀拉,另一方面是杰拉爾德。厄秀拉深戀著伯金,與他保持著一種“平等”,渴望與他一起體驗兩性關系的完美極致,她把伯金當成十足的男子漢苦戀著。伯金也開始了對和諧兩性關系的探索,企望通過張揚人的本性、直覺,回歸到生命的源頭,在舍伍德森林一片長滿小草的圓形空地里,伯金與厄秀拉進行了兩融的實踐,雖然擁有甜美的肉體交融,但仍無法使他得到完整的性的滿足。他一直向往著比他強壯、男子氣十足的工業巨子杰拉爾德,他只有用與杰拉爾德的同作為一種與厄秀拉相愛的補充力量,才能獲得滿足。直到最后伯金也沒有放棄依戀這種同情。伯金面對杰拉爾德的死,“他忘掉了厄秀拉,又去看杰拉爾德。……此時的杰拉爾德仍在伯金記憶中與他生活在一起?!彼匀恍枰芾瓲柕碌耐灾異?。這種需要“第三者”補充的兩性關系,已經說明伯金與厄秀拉最終也沒有實現真正的兩性和諧。

而杰拉爾德這個“工業拿破侖”擁有著漂亮的外表,吸引著古德倫與之相戀。不幸的是,杰拉爾德在建立機器制度中自己也已化成了機器,變得精神空虛、感情枯竭、毫無生氣,一種深深的恐懼時時襲上他的心頭,他想通過與古德倫的肉體交融來興奮自己、拯救自己。杰拉爾德這種非純粹的、冷漠的、具有破壞性的、充滿死氣的,在與古德倫的兩融中自然難以達到兩性和諧,遭到古德倫的厭棄、拒絕,終于棄他而去。杰拉爾德在心灰意冷中,自戕于冰雪峽谷里。在小說《戀愛中的女人》中人們沒有看到期待已久的兩性和諧關系的出現。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是勞倫斯關于性的理論的最完美圖示,在這部作品中依舊延續了他在上述作品中展開的對和諧兩性關系和健康人性的探索。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康妮與查太萊男爵的婚姻是沒有關系的婚姻,喪失了的德查太萊緊緊攫住康妮,讓她陪著他過死寂的日子,做他的殉葬品。朦朧地,康妮覺得自己漸漸地萎靡凋謝了。這時,康妮與梅勒斯相遇了,梅勒斯美好的體魄和男子漢氣概使康妮春意萌動,兩人不顧一切地追求完美極致的兩性關系,的靈與肉交融使兩人青春煥發,獲得了再生。至高的境界透示著兩性關系的和諧和升華,在這神圣的愛的極境里,雙方達到了真正的純潔與美好,達到了自身的完美和諧。歷經千辛萬苦,上下求索,作者追求的兩性和諧與自身和諧終于在《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中實現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丹阳市| 宣城市| 阿鲁科尔沁旗| 分宜县| 南部县| 崇州市| 永胜县| 固始县| 巴林右旗| 花莲县| 武隆县| 泗阳县| 布尔津县| 桂平市| 岢岚县| 天门市| 邮箱| 乐平市| 博野县| 新野县| 习水县| 监利县| 陇川县| 英超| 普兰店市| 临汾市| 灵寿县| 大连市| 呼玛县| 安义县| 常山县| 江山市| 阜宁县| 临海市| 海安县| 南阳市| 上犹县| 望都县| 南华县|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