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書法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3 11:23:25

序論:在您撰寫書法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書法教案

第1篇

第一課

教學準備

教學

目的

認識和學會使用寫字工具。養(yǎng)成愛惜寫字用具和書本的好習慣。

教學內容

1、認識寫字工具

2、書寫姿勢

,正確的坐姿,正確的執(zhí)筆。

3、認識田字格。

4、每課一個書法小故事。

本課

教學

目標

1、認識和學會使用寫字工具。養(yǎng)成愛惜寫字用具和書本的好習慣。

2、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養(yǎng)成對坐姿、執(zhí)筆的良好習慣。

3、初步感知手寫漢字之美。

課前準備

第一冊教材、同步訓練冊、鉛筆(HB或B型)、橡皮。

總課時

2課時(90分鐘)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講授本課知識:

1、認識寫字工具(圖)

鉛筆

分H型、B型和HB型。寫字選用HB或B型鉛筆。

橡皮

用于擦改鉛筆痕跡。力爭不用或少用橡皮擦改。

卷筆刀

用于刨削鉛筆。學生應學會自己刨削鉛筆,提高動手能力。

2、學習書寫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正面圖

、側面圖)

上身保持正直,微向前傾,胸部離桌邊一拳左右,兩小臂成八字形自然放于桌面,左手扶紙,右手寫字。

3、學習執(zhí)筆方法(正面圖

、側面圖)

三指拿筆,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筆桿、筆桿墊在中指第一關節(jié),自然斜靠在虎口食指跟處,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紙離筆的高度大約離鼻尖2.5厘米左右。

4、教師示范坐姿及握筆姿勢,學生練習,教師現(xiàn)場糾錯。

5、認識田字格(圖)

田字格是由一個實線的正方形格和虛線的“十”字組成,形狀像“田字”,所以叫田字格,田字格分為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和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中間“十”字叫橫虛線和豎虛線。

6、教師引導學生在紙上劃一劃,說出并指出田字格的組成名稱。

7、教師板書在田字格中示范書寫筆畫“橫(一)”、“豎(丨)”,講解橫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橫寫在橫線上,豎則是在豎虛線的中間。(不要求學生掌握橫與豎在田字格中的筆畫特點)。

8、教師要求學生在本課“課堂訓練”中參照例字臨寫“橫(一)”、“豎(丨)”

,教師巡視,指導。

9、教師板書在田字格中示范書寫“十”

,講解“十”是由橫豎交叉寫成的漢字,橫豎的位置不會因組合起來而改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不要求學生掌握筆畫特點)。

10、教師要求學生在本課“課堂訓練”中參照例字臨寫

“十”,教師巡視,指導。

11、教師板書在田字格中示范書寫“二”、“三”

,講解“二”第一個橫在田字格的上半格,第二個橫在田字格中的下半格,上短下長。“三”第一個橫在田字格的上半格,第二個橫在田字格中間的橫虛線上,第三個橫在田字格的下半格,前兩個橫短,末橫最長(不要求學生掌握筆畫特點)。

12、教師要求學生在本課“課堂訓練”中參照例字臨寫

“二”、“三”,教師巡視,指導。

13、教師板書在田字格中示范書寫“川”

,講解“川”是由三個豎組成,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個豎組成的漢字該怎么排列在田字格中。第一個豎撇在左半格,第二個豎在中虛線上,第三個豎在右半格。(不要求學生掌握筆畫特點及認識漢字)。

14、教師要求學生在本課“課堂訓練”中參照例字臨寫

“川”,教師巡視,指導。

15、教師板書在田字格中示范書寫“丁”

,講解“丁”是由橫與豎鉤組成,上面的橫在田字格的上半格,下邊豎鉤是一條腿站立,所以要寫在田字格中虛線上,像我們剛學過的“川”字,下邊有三天條腿,所以中間的腿在豎虛線,取正中的位置,但“丁”只有一條腿。(不要求學生掌握筆畫特點及認識漢字)。

16、教師要求學生在本課“課堂訓練”中參照例字臨寫

“丁”,教師巡視,指導。

17、教師板書在田字格中示范書寫“王”

,講解“王”是由三橫一豎組成,上面的橫在田字格的上半格,中間的橫在田字格橫虛線上,底橫在下半格,豎則在正中的豎虛線上。(不要求學生掌握筆畫特點及認識漢字)。

18、教師要求學生在本課“課堂訓練”中參照例字臨寫

“王”,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

學生描寫、臨寫本課所學內容,教師巡堂、指導、糾錯。

課后

作業(yè)

第2篇

上下結構(一)

教學要求:

1.在觀察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型和上窄下寬型的特點;

2.能分析病例,通過上下對照查出病因;

3.會寫這兩種類型的上下結構的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上下結構(一)

2.你覺得怎樣才能寫好上下結構的字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新授

1.講解上寬下窄型的寫法

(1)什么叫“上寬下窄型?讓學生回答。

(2)出示示意圖,教師講解。

(3)出示例字

(4)學生觀察分析上寬下窄型字的寫法。

(5)教師講解:

(一)上下兩部件的縱向距離要相等;

(二)上下兩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豎中線上。

(三)上部件要寫得寬,下部件要寫得窄。

(6)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兩則病例,說說問題在哪。

(7)出示“堅”和“膏”,讓學生分析,師生點評。

(8)學生臨摹,教師巡視指導。

2.講解“上窄下寬型”

(1)什么叫“上窄下寬型”?讓學生回答。

(2)出示示意圖,教師講解。

(3)出示例字

(4)學生觀察分析上窄下寬型字的寫法。

(5)教師講解:

(一)上下兩部件的縱向距離要相等;

(二)上下兩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豎中線上。

(三)上部件要寫得窄,下部件要寫得寬。

(6)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兩則病例,說說問題在哪。

(7)出示“獎”和“葬”,讓學生分析,師生點評。

(8)學生臨摹,教師巡視指導。

三、練習

1.寫一寫;

2.想一想。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2課

上下結構(二)

教學要求:

1.在觀察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上下結構上大下小型和上小下大型的特點;

2.能分析病例,通過上下對照查出病因;

3.會寫這兩種類型的上下結構的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上下結構(二)

2.你覺得怎樣才能寫好上下結構的字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新授

1.講解上大下小型的寫法

(1)什么叫“上大下小型”?讓學生回答。

(2)出示示意圖,教師講解。

(3)出示例字

(4)學生觀察分析上大下小型字的寫法。

(5)教師講解:

(一)上部件要寫得長,下部件要寫得短;

(二)上下兩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豎中線上。

(三)上部件要寫得寬,下部件要寫得窄。

(6)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兩則病例,說說問題在哪。

(7)出示“壟”和“蓄”,讓學生分析,師生點評。

(8)學生臨摹,教師巡視指導。

2.講解“上小下大型”

(1)什么叫“上小下大型”?讓學生回答。

(2)出示示意圖,教師講解。

(3)出示例字

(4)學生觀察分析“上小下大型”字的寫法。

(5)教師講解:

(一)上部件要寫得短,下部件要寫得長;

(二)上下兩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豎中線上。

(三)上部件要寫得窄,下部件要寫得寬。

(6)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兩則病例,說說問題在哪。

(7)出示“獎”和“葬”,讓學生分析,師生點評。

(8)學生臨摹,教師巡視指導。

三、練習

1.寫一寫;

2.想一想。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3課

包圍結構(一)

半包圍

教學要求:

1.在觀察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半包圍結構字的特點;

2.能分析病例,通過上下對照查出病因;

3.會寫這兩種類型的半包圍結構的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包圍結構

2.包圍結構分為兩大類:1

半包圍;2

全包圍。

3.你覺得怎樣才能寫好包圍結構的字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新授

1.講解半包圍的寫法

(1)從兩個方面對字心進行包圍:

第一種情況

①出示例字

②讓學生分析一下兩部件的包圍關系,小組討論,指名說。

③出示示意圖

④教師講解書寫的方法。

⑤學生臨摹,師巡視指導。

第二種情況方法同上

第三種情況方法同上:

2.從三個方面對字心進行包圍:

第一種情況

①出示例字

②讓學生分析一下兩部件的包圍關系,小組討論,指名說。

③出示示意圖

④教師講解書寫的方法。

⑤學生臨摹,師巡視指導。

第二種情況方法同上

第三種情況方法同上:

三、練習

1.寫一寫;

2.想一想。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3課

包圍結構(二)

全包圍

教學要求:

1.在觀察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全包圍結構的字的特點;

2.能分析病例,通過上下對照查出病因;

3.會寫這全包圍結構的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包圍結構(二)

2.你覺得怎樣才能寫好全包圍結構的字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新授

1.全包圍的字可依據(jù)字框兩豎下端內斜和兩豎垂直的不同分為兩類。

2.字框兩豎下端內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兩種。

(1)講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讓學生分析一下兩部件的包圍關系,小組討論,指名說。

③出示示意圖

④教師講解書寫的方法。

⑤看書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回”字,分析它的寫法。

⑦學生臨摹,師巡視指導。

(2)

講解扁方型字的寫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讓學生分析一下兩部件的包圍關系,小組討論,指名說。

③出示示意圖

④教師講解書寫的方法。

⑤看書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皿”字,分析它的寫法。

⑦學生臨摹,師巡視指導。

3.字框兩豎垂直類的有長方型和大方型的兩種。

(1)講解長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讓學生分析一下兩部件的包圍關系,小組討論,指名說。

③出示示意圖

④教師講解書寫的方法。

⑤看書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日”和“首”字,分析它的寫法。

⑦學生臨摹,師巡視指導。

(2)講解大方型字的寫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讓學生分析一下兩部件的包圍關系,小組討論,指名說。

③出示示意圖

④教師講解書寫的方法。

⑤看書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固”和“國”字,分析它的寫法。

⑦學生臨摹,師巡視指導。

三、練習

1.寫一寫;

2.想一想。

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5課

重心平穩(wěn)

方正變化

教學要求:

1.在觀察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到要寫好字,除了要做到重心平穩(wěn),還要做到方正變化;

2.能分析病例,通過對照查出病因;

3.學會在書寫時兼顧到字的重心平穩(wěn)和方正變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重心平穩(wěn)

方正變化

2.寫字時為什么要做到重心平穩(wěn)和方正變化呢?這是我們這一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

二、新授

(一)重心平穩(wěn)

1.漢字結構形式多樣,形態(tài)變化紛繁,但不論字形怎樣變化,都必須做到重心平穩(wěn)。

2.做到重心平穩(wěn)的方法:

(1)橫平豎直

A.出示例字

B.與病例進行比較,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我們寫的時候應注意什么呢?

小組討論,班級討論。

C.分析比較“重”字。

(2)左右平衡

A.出示例字

B.與病例進行比較,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我們寫的時候應注意什么呢?

小組討論,班級討論。

C.分析比較“堅”字。

3.上下對正方法同上

4.位置適當方法同上

5.把握斜度方法同上

6.夸張主筆方法同上

(二)方正變化

1.有些字的外形方正對稱,穩(wěn)定平衡,初學寫字的人常常將這類字寫得呆板無精神。這需要對字的筆畫和結構進行適當?shù)淖兓拍苁棺诛@得生動美觀。

2.做到方正變化的方法:

(1)長短變化

A.出示例字

B.與病例進行比較,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我們寫的時候應注意什么呢?

小組討論,班級討論。

C.分析比較“川”字。

(2)正斜變化

A.出示例字

B.與病例進行比較,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我們寫的時候應注意什么呢?

小組討論,班級討論。

C.分析比較“春”字。

3.主次分明方法同上

4.部件伸縮方法同上

5.圍當留缺方法同上

6.上小下大,左輕右重方法同上

三、練習

1.寫一寫

2.想一想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6課

怎樣提高鋼筆楷書的書寫速度

教學要求:

1.在觀察與比較的基礎上,知道提高鋼筆楷書書寫速度的方法。

2.能夠利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寫字速度。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節(jié)奏明顯加快,社會交往對寫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字寫得正確、美觀,還要有一定的速度。

怎樣才能提高書寫速度呢?

二、新授

1.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寫字速度的方法。

小組討論。

班級討論。

2.教師講解:

(1)要盡量做到熟練。

首先運筆要熟練,做到下筆成形,不出怪異的筆畫;還要熟悉字的結構,做到字形端正,不因提高書寫速度而變形。

(2)要盡量減省運筆動作。

楷書筆畫凡是轉折連接的地方,都要有停頓動作,如能將有些動作減去,就能提高書寫的速度。

(3)相近的筆畫可以相連。

(4)可以點代畫,減省部分筆畫。

(5)要強記書寫內容,做到心到手到

寫字時,要盡量減少看字逗留的時間,心中要熟記書寫4

內容,筆下的字就像流水一樣逐個淌出,這樣,抄寫的速度自然能加快。

3.學生臨摹,領會提高書寫速度的方法。

4.提醒學生提高書寫速度的根本方法是熟能生巧。

三、練習

1.寫一寫。

2.想一想。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7課

呼應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知道什么叫“呼應”;

2.使學生明白怎樣呼應;

3.使學生會書寫心、源、九等字,體會筆畫呼應的關系。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呼應

2.激發(fā)興趣

什么叫呼應呢?為什么要呼應?

新授

(一)什么叫呼應

1.書寫漢字時,要求筆畫與筆畫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也就是在寫下一筆時,需和上一和有連續(xù)的運筆動作,這種方法叫呼應。

2.出示帶有呼應關系的字,讓學生觀察,體會什么叫呼應。

3.根據(jù)例字講解:

前一筆的收筆和后一筆的起筆為一呼應。

除運筆的方向外,筆畫的位置也是呼應的重要內容。

4.讓學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筆畫呼應。

(二)怎樣呼應

1.出示例字“小”

2.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小”是怎樣呼應的?

全班交流:

“小“字的豎鉤和左點是一呼應,左點和右點又是一呼應。

3.出示“心”字

4.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心”是怎樣呼應的?

全班交流:

“心”字的左點和臥鉤是一呼應,臥鉤和中點是一呼應,中點和右點又是一呼應。

(三)呼應關系明顯的字

通過“九”和“源”體會筆畫的呼應關系。

(四)筆畫未能呼應的字

這些字哪些筆畫沒有呼應?可以怎樣處理?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心、源、九等字,體會筆畫呼應的關系。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8課

避讓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知道什么叫“避讓”;

2.使學生明白漢字筆畫間怎樣避讓;

3.使學生會書寫性、現(xiàn)、精、航、塔等字,體會筆畫避讓的關系。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避讓

2.激發(fā)興趣

什么叫避讓呢?為什么要避讓?

新授

(一)什么叫避讓

1.漢字中筆畫相遇時,為了避免碰撞,必須彼此相讓,互不妨礙,同時結構還要緊密,做到整體美觀和諧,這種處理漢字筆畫互不妨礙的方法叫做“避讓”。

2.出示帶有避讓關系的字,讓學生觀察,體會什么叫避讓。

3.根據(jù)例字講解:

“牲”字的右部“生”的撇和長橫都插在“牛”的右側下部。

“現(xiàn)”字的右部“見”的撇畫在“王”的下方。

“航”、“精”兩字的各部件筆畫較繁,空隙較小,所以要盡量避免碰撞。

4.讓學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筆畫避讓。

(二)怎樣避讓

1.出示例字“塔”

2.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塔”是怎樣避讓的?

全班交流:

“塔”字的土旁為了靠緊右邊部件,和“

”的上部呼應,將提畫向上揚,插在“

”的長撇的上方,結構就較緊湊。

3.出示“航”字

4.學生觀察,小組討論,“航”是怎樣避讓的?

全班交流:

“航”字的舟旁右邊為橫折鉤,無法避讓右邊筆畫,因此只有將近“亢”的撇相對寫成直撇,才可避免碰撞。

(三)避讓關系處理得好的字

通過欣賞“塔”和“初”,體會是怎樣處理避讓關系的。

(四)筆畫未能避讓的字

這些字哪些筆畫沒有避讓?可以怎樣處理?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性、現(xiàn)、精、航、塔等字,體會筆畫避讓關系。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9課

伸縮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知道什么叫“伸縮”;

2.使學生明白漢字筆畫間怎樣伸縮;

3

使學生會書寫含有伸縮筆畫的字,體會筆畫伸縮的關系。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伸縮

2

激發(fā)興趣

什么叫伸縮呢?為什么要伸縮?

二、新授

(一)什么叫伸縮

1.一字中如果筆畫出現(xiàn)重復,就需要進行變化,延伸一部分,收縮一部分,這樣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動美觀,這就叫做“伸縮”。

2.出示帶有避讓關系的字,讓學生觀察,體會什么叫伸縮。

3.根據(jù)例字講解:

“惟”和“徘”的橫畫寫得有長有短,這便是“伸縮”。

“章”的上橫和下橫一長一短,這也是“伸縮”。

左右結構的字如果有兩筆重復的豎畫,一般縮左伸右。

4.讓學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筆畫伸縮。

(二)怎樣伸縮

1.出示例字“降”

2.學生觀察,小組討論,“降”是怎樣伸縮的?

全班交流:

“降”字的耳刀旁有一長豎,右邊也有一豎,為了避免重復,伸長了右豎。

3.出示“戒”字

4.學生觀察,小組討論,“戒”是怎樣伸縮的?

全班交流:

“戒”字的筆畫中,有三筆畫方向相近,為了避免重復,伸長了右邊的斜鉤。

(三)伸縮關系處理得好的字

通過欣賞“素”和“奉”,體會是怎樣處理伸縮關系的。

(四)筆畫未能伸縮的字

這些字哪些筆畫沒有伸縮?可以怎樣處理?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含有伸縮筆畫的字,體會筆畫伸縮關系。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10課

疏密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使學生明白漢字筆畫間怎樣安排疏密;

3.使學生會書寫筆畫較多和較少的字,體會疏密關系。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疏密

2.激發(fā)興趣

什么叫疏密呢?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1.漢字筆畫有多有少,結構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使每個字都具有生動活潑的形態(tài),書寫時需要根據(jù)字的具體情況,將某一部分寫得緊一點(密),某一部分寫得松一點(疏),這種安排叫“疏密”。

2.出示筆畫多的字和筆畫少的例字,讓學生體會疏密的安排。

3.根據(jù)例字講解:

在進行字的疏密安排時,上下結構的字,一般上部寫得稍密些,下部寫得稍疏些;左右結構的字,則根據(jù)左右部分的筆畫和形態(tài)靈活安排,但須做到合理、自然與和諧。

4.讓學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樣安排疏密關系的。

(二)怎樣安排疏密

1.出示例字“臻”

2.學生觀察,小組討論,“臻”是怎樣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臻”字的筆畫較多,書寫時,左部“至”寫得較疏,形較短;右部“秦”寫得較密,形較長,這樣就形成了疏密對比。

3.出示“乍”字

4.學生觀察,小組討論,“乍”是怎樣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乍”字的筆畫較少,書寫時,筆畫稍向上靠,下部空一點,這樣“乍”字就顯得生動活潑。

(三)疏密處理得當?shù)淖?/p>

通過欣賞“上”和“囊”,體會是怎樣處理疏密關系的。

(四)疏密處理不當?shù)淖?/p>

這些字的疏密關系處理得怎么樣?有什么地方處理得不好?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筆畫較多和較少的字,體會疏密關系。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11課

大小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知道什么叫“大小”;

2.使學生明白漢字筆畫間怎樣處理大小;

3.使學生會書寫筆畫較多和筆畫簡單、并且不向四面發(fā)散的字,體會大小的關系。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大小

2.激發(fā)興趣

什么叫大小呢?為什么要處理大小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大小

1.筆畫多的字要寫得不擠,需將近筆畫寫得松些,但是這樣容易松散;筆畫少的字要寫得不散,需將筆畫寫得緊些,但是這樣會嫌小。為了使字寫得既疏朗又緊湊,并且大小又很和諧,就需在書寫時將筆畫多的字寫得細點,字形稍大點;筆畫少的字筆畫可寫得粗點,字形稍小點。這樣處理,整篇文字的大小有變化,又不過分懸殊,就會顯得和諧美觀。

2.出示筆畫多的字和筆畫少的例字,讓學生體會大小的安排。

3.根據(jù)例字講解:

4.讓學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樣安排大小關系的。

(二)怎樣安排大小

1.出示例字“西”

2.學生觀察,小組討論,“西”是怎樣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西”字筆畫較少,筆畫又不向四面發(fā)散,書寫時筆畫可寫粗一點,字可小一點。

3.出示“藏”字

4.學生觀察,小組討論,“藏”是怎樣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藏”字筆畫多,筆畫可寫細一點,字可稍大一點。

(三)大小處理得當?shù)淖?/p>

通過欣賞“顏”和“日”,體會是怎樣處理大小關系的。

(四)大小處理不當?shù)淖?/p>

這些字的大小關系處理得怎么樣?有什么地方處理得不好?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筆畫較多和筆畫簡單、并且不向四面發(fā)散的字,體會大小的關系。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12課

相向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知道什么叫“相向”;

2.使學生明白怎樣寫好相向的字;

3.使學生會書寫相向的字,體會相向的含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相向

2.激發(fā)興趣

什么叫相向呢?怎樣寫好相向的字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相向

1.在左右結構的字中,左右兩部件的筆畫形態(tài)同時向字的中間聚集,在結構上稱做“相向”。這類字寫時容易過擠,所以要求做到緊而不擠。

2.出示相向的例字,讓學生體會相向的字是怎樣寫的。

3.根據(jù)例字講解:

“錫”中“

”的筆畫趨向右上,右邊部件“易”的撇畫則趨向左下,相向就容易互相碰撞。“功”、“妙”、“坊”等也屬于這類字,書寫時要上下錯開。

4.讓學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樣寫的。

(二)怎樣寫好相向的字

1.出示例字“錫”

2.學生觀察,小組討論,“錫”是怎樣相向關系的?

全班交流:

寫“錫”字時,“

”與“易”的向內聚集的筆畫要有避讓,兩者之間空隙不能過小。

3.出示“功”字

4.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功”是怎樣處理相向關系的?

全班交流:

寫“功”字時,“工”的提畫和“力”的撇畫上下交錯,這樣就顯得緊而不擠了。

(三)相向但不擁擠的字

通過欣賞“功”和“姆”

,體會相向的字是怎樣寫的。

(四)處理不當?shù)南嘞蜃?/p>

這些字處理得怎么樣?有什么地方處理得不好?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相向的字,體會相向的含義。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13課

相背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知道什么叫“相背”;

2.使學生明白怎樣寫好相背的字;

3.使學生會書寫相背的字,體會相背的含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相背

2.激發(fā)興趣

什么叫相背呢?怎樣寫好相背的字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相背

1.在左右結構的字中,左右兩部件的筆畫朝反方向展開,在結構上稱做“相背”。這類字寫時容易松散,所以要防止左右兩邊離得太遠,要背而不離,離而不散。

2.出示相背的例字,讓學生體會相背的字是怎樣寫的。

3.根據(jù)例字講解:

“施”和“犯”比較,“施”有向字心突出的筆畫,所以兩部件寫時要靠攏。“犯”無向字心突出的筆畫,所以書寫時要稍分開。

“兆”和“非”的左右兩部件距離不能大,大就散了。

4.讓學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樣寫的。

(二)怎樣寫好相背的字

1.出示例字“施”

2.學生觀察,小組討論,“施”是怎樣處理相背關系的?

全班交流:

“施”字的左右部件筆畫都有向字心突出的部分,如“方”,所以書寫時要靠攏點。

3.出示“兆”字

4

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兆”是怎樣處理相背關系的?

全班交流:

“兆”字是筆畫偏左的字,其中撇與豎彎鉤之間的距離不能大,寫時筆畫稍靠左,四點要均勻分布。

(三)相背但不松散的字

通過欣賞“施”和“非”

,體會相背的字是怎樣寫的。

(四)處理不當?shù)南啾匙?/p>

這些字處理得怎么樣?有什么地方處理得不好?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相背的字,體會相背的含義。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14課

怎樣寫和“可

”組合的字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知道什么叫字根;

2.使學生明白怎樣寫好和字根“可”組合的字;

3.使學生會書寫和字根“可”組合成的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怎樣寫和“可

”組合的字

2.激發(fā)興趣

和字根“可”組合的字該怎樣寫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字根

1.有些字字意不同,但讀音相近甚至相同。細看其結構,其中有的部件完全一樣。如果學會了寫這些相同的部件,掌握了其中的變化,就能寫好許多類似的字。這類相同的部件,我們暫且稱它為字根。

2.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嗎?

(二)“可”是一個組字能力很強的字

哪些字是由“可”組成的?讓學生舉例。

(三)和“可”組合的字舉例。

出示“呵”、“苛”、“何”、“哥”等字。

(四)“可”字與作為字的部件的“可”在書寫上的差別。

1.出示“可”和“何”字

2.學生觀察分析“可”字與作為字的部件“可”在書寫上的差別。

小組討論。

全班討論。

教師總結:

A.“可”字占滿格,字形較寬,豎鉤應在字中心偏右處,“口”要寫在橫和豎鉤間右邊靠上的地方。

B.“可”做字的部件,只占字中的一部分,所以形態(tài)應有相應的變化。“可”在字右時形體變窄。也有在字的上部或下部的,這時形體就要變寬扁,如“苛”、“哥”等。

(五)字根“可”組合成的字

這兩個字中字根“可”是如何變化的?應注意什么?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和字根“可”組合成的字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15課

怎樣寫和“主”組合的字

教學要求:

1.復習什么叫字根;

2.使學生明白怎樣寫好和字根“主”組合的字;

3.使學生會書寫和字根“主”組合成的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怎樣寫和“主”組合的字

2.激發(fā)興趣

和字根“主”組合的字該怎樣寫呢?

二、新授

(一)復習什么叫字根

指名回答什么叫字根。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嗎?

(二)“主”是一個組字能力很強的字

哪些字是由“主”組成的?讓學生舉例。

(三)和“主”組合的字舉例。

出示“注”、“駐”、“住”、“蛀”等字。

(四)“主”字與作為字的部件的“主”在書寫上的差別。

1.出示“主”和“注”字

2.學生觀察分析“主”字與作為字的部件“主”在書寫上的差別。

小組討論。

全班討論。

教師總結:

A.獨體字“主”的結構特點是左右對稱。

“主”字形體上的另一特點是上窄下寬,重心很穩(wěn)。

B.“主”做字的部件多在字右,所以形體變窄。

(五)字根“主”組合成的字

這兩個字中字根“主”是如何變化的?應注意什么?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和字根“主”組合成的字

四、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16課

怎樣寫和“少”組合的字

教學要求:

1.復習什么叫字根;

2.使學生明白怎樣寫好和字根“少”組合的字;

3.使學生會書寫和字根“少”組合成的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

怎樣寫和“少”組合的字

2.激發(fā)興趣

和字根“少”組合的字該怎樣寫呢?

二、新授

(一)復習什么叫字根

指名回答什么叫字根。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嗎?

(二)“少”是一個組字能力很強的字

哪些字是由“少”組成的?讓學生舉例。

(三)和“少”組合的字舉例。

出示“沙”、“妙”、“砂”、“吵”等字。

(四)“少”字與作為字的部件的“少”在書寫上的差別。

1.出示“少”和“沙”字

2.學生觀察分析“少”字與作為字的部件“少”在書寫上的差別。

小組討論。

全班討論。

教師總結:

A.獨體字“少”的結構特點是顯得偏斜,所以寫時要注意把握好撇畫的斜度,做到斜中取正。

B.“少”做字的部件時,只占字的一部分,所以形體應相應變化。“少”做字的部件多在字右,所以形體變窄。

(五)字根“少”組合成的字

這兩個字中字根“少”是如何變化的?應注意什么?

三、練習

寫一寫

練習書寫和字根“少”組合成的字

第3篇

為貫徹落實市教育局《關于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精神,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推進“十個一”之“一手好書法”的深入開展,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結合我區(qū)實際,現(xiàn)就在全區(qū)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提出如下意見。

統(tǒng)一思想,充分認識書法教育的意義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

書法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書寫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書法藝術欣賞,是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提高學生文化修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人們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極大變化,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有所削減。因此,在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就凸顯出了重要意義。

明確目標,全面落實書法教育的要求

1、書法教育的原則、對象和課程要求

原則:堅持打好書寫技能基礎、堅持循序漸進、注重書法修

養(yǎng)、提高文化素養(yǎng)的原則。

對象:面向全區(qū)中小學在校學生。

課程要求:各校要嚴格按照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開展書法教育,通過課程安排和開展書法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端正、準確地書寫和運用漢字,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熱愛祖國文字,逐步提高書寫水平和欣賞能力。學校還可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中開展書法教育活動。普通高中可設置與書法有關的選修課程。

2、各學段書法教學的要求

一、二年級:明確寫字的基本要求,培養(yǎng)正確的寫字姿勢,

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重點培養(yǎng)學生硬筆書寫能力,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鉛筆熟練的書寫正楷字,注意間架結構,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三、四年級:開始練習用鋼筆寫字,提高硬筆書寫速度、力求美觀;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明確使用毛筆的基本要求,開始練習用毛筆描紅、臨摹正楷字。

五、六年級:用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臨摹名家書法;大致了解書寫歷史和漢字字體源流,培養(yǎng)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

七-九年級:在小學段寫字教學的基礎上,重點加強用鋼筆寫字的訓練,在熟練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速度,讓學生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同時要尊重學生個性化審美趣味,注重提高學生書法水平。

高度重視,加強書法教育的常規(guī)管理

各直屬學校、教育管理區(qū)要高度重視書法教育,依據(jù)本意見制定本單位具體實施方案和加強寫字教學的措施。將書法教育列入學校課程計劃并納入學校教學常規(guī)管理中。

1、嚴格確保練字時間。1-6年級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對學生進行寫字規(guī)范訓練;初、高中學段,每天保證15-20分鐘進行書法教學和訓練,可穿插在語文課中進行,也可在自習課或課外活動中安排。為便于教學,可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統(tǒng)一使用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寫字》(此書經(jīng)全國中小學生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由新華書店統(tǒng)一發(fā)行)。

2、規(guī)范書寫工具的使用。堅持“三控制、三培養(yǎng)”原則:適當控制使用自動鉛筆,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使用鉛筆的習慣;適當控制使用圓珠筆,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使用鋼筆的習慣;適當控制學生使用修正液、橡皮等涂抹工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3、多途徑開展書法教學。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書寫技能和書法鑒賞水平,做學生的表率,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yǎng)成;各任課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書法教學,對學生作業(yè)要明確要求:書寫規(guī)范、認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筆就是練字時”;學校還可結合自身實際,聘請社會上比較知名的書法專業(yè)人員,根據(jù)中小學教學要求指導教師開展書法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書法活動。

第4篇

關鍵詞: 教案書寫 設計 過程

一、教案書寫的意義

備課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教師的職責之一,認真書寫教案是認真?zhèn)湔n的具體體現(xiàn),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障,是講好課的基礎,為教師理順教學思路,進行合理化、最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提供指導性框架。教案書寫是教師為授課實施的方案,是有計劃地安排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克服教學工作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只有充分地準備,才有精彩的講課,認真書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書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學方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講授的知識和技能,還要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即既要備教材又要備課學生。因此,教案是教師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知識的積累、總結、記錄,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對將來教學工作的改進提高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教案是備課的指標之一,高質量的教案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教案可以反映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總體設計和思路,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尤其是教學態(tài)度的重要尺度。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探討教法、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是教學評估重要指標之一,是學校教學的重要軟件,能體現(xiàn)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功底。因此,教案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教案書寫的設計

教案分為手寫教案和電子教案,兩種教案各有優(yōu)缺點:傳統(tǒng)的手寫教案查看方便,易于保存,但攜帶不方便;電子教案易于修改增補,但查看受條件的限制,容易丟失。它們的設計基本上是一樣的。教案設計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教案首頁。依次有學校名稱、教學年級、專業(yè)、班級(含人數(shù))、學科名稱、授課教師、教師職稱、使用教材和教學時間等。

2.單元設計。(1)第?搖 ?搖單元,單元名稱?搖 ?搖(本單元所用)總學時?搖 ?搖。(2)前提診斷。知識點。要掌握的主要知識;技能點:要獲得的主要技能;態(tài)度:應該以何種態(tài)度學習本單元;主要教學方式與方法。(3)單元目標,學習本單元要達到的目的。

3.單元課時分配。課序(第幾課),課的名稱、學時分配(該課所需學時)、教學模式、評價方式(考試或考查)、主要資源。

4.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書寫教案的重點,包含專業(yè)、課程、章節(jié);課題名稱(單課名稱);授課班級和時間(時間要寫到第幾周幾日第幾節(jié)課);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及學習方法;教具學具準備;學時數(shù);學習目標與要求(學習本課要達到的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資源;課后記(上完本課后,學生掌握的情況、教學效果、改進措施等);教師姓名;教案書寫時間;板書設計(要注意板書的設計,版面布置合理、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版面有限不能什么都寫,主要寫大小標題、版面分兩部分,一部分寫重難點,一部分作為講課展示部分);教學內容(包括組織教學、課前復習、新課導入、新課內容、課堂練習、本課小結等,各部分旁邊都要留空標明所需時間和采用的教學方式,以便做到心中有數(shù),時間與內容匹配);作業(yè)的布置(每課之后都應有作業(yè),作業(yè)量要適中,緊扣本堂內容,題型要多樣化);教學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素質、思維的激發(fā)程度、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情緒的調控等作恰當評價,以及對后續(xù)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調整、修正或做出新的規(guī)劃)。

三、教案書寫的注意事項

1.教案設計采用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安排要符合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xiàn)活動要求的目標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突出教育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案設計應有效地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書寫教案并不是知識的羅列,而是設計好教法與學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3.教案書寫既要有邏輯性,又要有靈活性;既要有層次感,又要有節(jié)奏感。要自然過渡和完整過渡,符合認知規(guī)律,使教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要寫準教學目標,寫活教學過程,寫實教學后記。讓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和風格,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創(chuàng)造性,靈活多樣地教學,避免“一個模式走到底”的現(xiàn)象,通過課后記總結改進自己的教學。

4.教案的表述要清楚,內容要全面,詳略要得當。在教案中教學過程是教案書寫的重點,大約占整個教案的70%,書寫要詳細。對于教學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盡可能地考慮,如典型例題、基本訓練、演示實驗、教具、提問內容、板書布置、練習的布置、練習的評講等都應有周密考慮。教學時間的安排要準確合理,各項比例適中,最好能詳細標明每一小節(jié)所需的時間,這樣,在授課時,教師對整體時間的把握會更為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李占堯.在課件中怎樣書寫教案.學習方法報教研周刊,2011.

[2]方玲.教案的設計與規(guī)范書寫.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

第5篇

--------一個數(shù)除以小數(shù)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學方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

筆者認為教學中成功的關健在于:教師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

1、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fā),激發(fā)探索知識的愿望,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fā)展趨勢上存在差異,處于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fā)展趨勢上也存在著差異。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維,有的人長于計算,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這就是學生的實際。教學要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就越需要學生自己來探索知識,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既明于心又說于口。

2、遇到課堂中學生分析問題或解決問題出現(xiàn)錯誤,特別是一些受思維定勢影響的“規(guī)律性錯誤”比如學生在處理商的小數(shù)點時受到小數(shù)加減法的影響。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是批評、簡單否定還是鼓勵大膽發(fā)言、各抒己見,然后讓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驗證錯誤?當然應該是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想法。學生對自己的方法等于進行了一次自我否定。這樣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就比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分析或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學生促進反思能力與自我監(jiān)控能力。

數(shù)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并用多種數(shù)學語言分析它,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感受教學創(chuàng)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獲得對數(shù)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因此,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二、教學思路

一個數(shù)除以小數(shù)”即“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九冊的重點知識之一。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是: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時小數(shù)點的移位法則。其關鍵是根據(jù)“除數(shù)、被除數(shù)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

1、調查分析

在教學小數(shù)除法前一個星期,筆者對曾對班內十五位同學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調查,(調查結果見附表)筆者認為學生存在很大的教學潛能,這些潛在的“能源”就是教學的依據(jù),教學的資源。從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學生對小數(shù)除法的基礎掌握的比較鞏固。

(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優(yōu)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算理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但對豎式書寫都不規(guī)范。

筆者認為小數(shù)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學是很不合理的,不僅浪費教學時間,而且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小數(shù)除法,不利于知識的系統(tǒng)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因此,筆者選擇了重組教材。(把例6例7與例8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利用遷移,明確轉化原理

理解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法則的算理是“商不變的性質”和“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把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轉化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后就用“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計算法則進行計算。為了促進遷移,明確轉化移位的原理,可設計如下環(huán)節(jié):

(1)、小數(shù)點移動規(guī)律的復習

(2)、商不變規(guī)律的復習

(3)、移位練習

3、試做例題,掌握轉化方法

明確轉化原理后,讓學生試算例題。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抽象出轉化時小數(shù)點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總結出移位的法則。具體做法如下:

①.學生試做例題6例題7,并講出每個例題小數(shù)點移位的方法。

②.學生試做例8

③.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轉化時移位的方法,同時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計算法則。在得出計算法則后,還要注意強調:

(1)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的位數(shù)取決于除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而不由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確定。

(2)整數(shù)除法中,兩個數(shù)相除的商不會大于被除數(shù),而在小數(shù)除法中,當除數(shù)小于1時,商反而比被除數(shù)大。

(3)要注意小數(shù)除法里余數(shù)的數(shù)值問題。對這一問題可舉例說明。如:57.4÷24,要使學生懂得余數(shù)是2.2,而不是22。

4、專項訓練,提高“轉化”技能

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把除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后,被除數(shù)可能出現(xiàn)以下情況:被除數(shù)仍是小數(shù);被除數(shù)恰好也成整數(shù);被除數(shù)末尾還要補“0”。針對上述情況可作專項訓練:

①.豎式移位練習。練習在豎式中移動小數(shù)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shù)點和移動后的小數(shù)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shù)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后點。這種練習小數(shù)點移位形象具體,學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橫式移位練習。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shù)點位置時,由于“劃、移、點”只反映在頭腦里,這就需要學生把轉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斷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為什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數(shù)變成整數(shù),必須分別把它們擴大多少倍?小數(shù)點怎樣移動?

1.20.670.7250.003

2.把下面的數(shù)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15,0.5,2.07。

3.填寫下表。

根據(jù)上表,說說被除數(shù)、除數(shù)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shù),商不變。)

根據(jù)商不變的性質填空,并說明理由。

(1)5628÷28=201;(2)56280÷280=();

(3)562800÷()=201;(4)562.8÷2.8=()。

(重點強調(4)的理由。(4)式與(1)式比較,被除數(shù)、除數(shù)都縮小了10倍,所以商不變,還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的講與練,理解其轉化原理是:當除數(shù)由小數(shù)變成整數(shù)時,除數(shù)擴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數(shù)也應擴大同樣的倍數(shù)。)

(二)探究算理歸納法則

1.學習例6:

一根鋼筋長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長的小段。可以截幾段?

(1)學生審題列式:3.6÷0.4。

(2)揭示課題:

這個算式與我們以前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數(shù)由整數(shù)變成了小數(shù)。)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個數(shù)除以小數(shù)”。(板書課題:一個數(shù)除以小數(shù)。)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們學習了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現(xiàn)在除數(shù)是小數(shù)該怎樣計算呢?

(把除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

怎樣把除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呢?

②學生試做:

板演學生做的結果,并由學生講解:

解法1:把單位名稱“米”轉換成厘米來計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講算理:(為什么把被除數(shù)、除數(shù)分別擴大10倍?)

把除數(shù)0.4轉化成整數(shù)4,擴大了10倍。根據(jù)商不變的性質,要使商不變,被除數(shù)3.6也應擴大10倍是36。

小結:這道題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把除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

(①改寫單位名稱;②利用商不變的性質。)

(3)練習: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種方法轉化?為什么?

同桌互相說說轉化的方法及道理。獨立計算后,訂正。例7里的余數(shù)15表示多少?

強調: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擴大多少倍,由哪個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決定?

(由除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決定。因為我們只要把除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就成了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如0.756÷0.18=75.6÷18。)

(設計意圖: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轉化時小數(shù)點的移位方法,為自主概括法則作鋪墊)

2.學習例8:買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價格是多少元?

學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數(shù)0.75變成整數(shù),怎樣轉化?(把除數(shù)0.75擴大100倍轉化成75。要使商不變,被除數(shù)也應擴大100倍。)

(2)被除數(shù)3.3擴大100.倍是多少?(3.3擴大100.倍是330,小數(shù)部分位數(shù)不夠在末尾補“0”。)

(3)學生試做:

(3)比較例6、7與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數(shù)在移動小數(shù)點時,位數(shù)不夠在末尾用“0”補足。)

(4)練習:課本P49練一練第三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歸納小結。

(設計意圖:對被除數(shù)小數(shù)點移位后補“0”的方法,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學生試做后先不急于講評,讓他們對照教材中的兩個例題,啟發(fā)學生觀察、比較兩道例題的不同點與計算時的注意點。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讓學生在充分積累經(jīng)驗的基礎上歸納出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法則,會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開練習深化認識

1.(1)不計算,把下面各式改寫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算式。

(2)下面各式錯在哪里,應怎樣改正?

2.根據(jù)10.44÷0.725=14.4,填空:

(1)104.4÷7.25=();(2)1044÷()=14.4;

(3)()÷0.0725=14.4;(4)10.44÷7.25=();

(5)1.044÷0.725=();(6)1.044÷7.25=()。

3.(3)選出與各組中商相等的算式。

A.4.83÷0.7B.0.225÷0.15

483÷70.483÷748.3÷7

225÷152.25÷1522.5÷15

4.口算:

1.2÷0.3=0.24÷0.08=0.15÷0.01=2.8÷4=

2.6÷0.2=4.6÷4.6=3.8÷0.19=2.5÷0.05=

(設計意圖:旨在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法則,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第6篇

上課鈴響了,我走進書法教室,“起立”“坐下!”我目視全班同學,這時我發(fā)現(xiàn),有兩名學生竟同坐著一個凳子,“你倆人怎么會這樣?”我本能地問了一句,教室內鴉雀無聲,“小胖沒有凳子。”不知誰說了一聲:怎么辦?我冷靜地一想,何不就此導入新課呢?!于是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道《怎樣寫左右結構的字》。

“請看這兩位同學,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左右結構字的書寫、安排方法,誰能看出來?”我對全班學生說。這下班里可熱鬧了……有個學生站起來說:“小瘦子和大胖子一左一右,正好和漢字‘北’相似。”又一個學生說:“小瘦子在左,人小占得地方少,他的腿正好向左邊伸著,我看,小瘦子像個在左邊的偏旁。”學生笑。這個學生還接著說:“大胖在右因為胖,占地方就多,大胖呢就像右邊的主體部分。”全班哄堂大笑。這個學生認為說錯了,不時地看著老師。“說得很正確。”老師給予了肯定,這個學生還做了一個自信的動作。我問:“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其中一個說:“我對比著想象出來的。”“說得真好。”我的話音剛落,全班響起了鼓勵的掌聲。

這時我告訴學生們:“想象是打開書法藝術大門的鑰匙。唐朝大書法家張旭,通過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將劍法融入了筆法;晉朝書圣王羲之的老師――衛(wèi)夫人的筆陣圖,想象更是豐富,把小小的筆畫,更是描寫得出神入化。‘橫’:像千里長的陣云;‘點’:像高峰上墜下的石塊。‘撇’:有如利劍砍斷象牙;‘斜勾’:像發(fā)射的弓箭;‘豎’:好比太古蒼藤;‘橫折勾’:像巨浪崩岸。南宋大書法家姜夔,把字人格化。‘點’:是字中的眉眼;‘橫、豎畫’:是字的肢骨;‘撇、捺’:是字的手腳;‘挑、提’:是字的腳。初唐大書法家歐陽詢在《用筆論》中認為,那用筆的方法,緊握低執(zhí),迅行急抽,像懸針,像垂露,像蠖的屈曲蛇的伸展。瀟灑大方,布置閑雅。行行光彩奪目,字字驚心動魄。好比林苑中的花卉,沒有一處不開放的,煞是好看。那用筆的體會,必定要深入地探索領會,裁奪把握,緩行慢收,筆不虛發(fā),落紙必有緣由。來去上下,悠閑妙美。用筆剛的像鐵畫,用筆媚的如銀鉤:用筆壯則高聳而峻立,用筆麗則柔美而清勁。好似古松的橫臥高山,巨石的躺跨巨溝;鸞鳳的鼓翅而舞,鴛鴦的沉浮于水一樣。飄忽隱約得好比神仙來往,委婉轉折得恰似獸伏龍游,那墨色或濃或淡,或濕或燥,按照字的勢態(tài),隨著字的巧變,藏鋒不露,收尾難尋。一會兒正一會兒斜,一半兒真一半兒草。點畫務必充實,不使怯缺。隱隱閃閃,譬如銀河的現(xiàn)出眾星,昆岡的產出珍寶,既錯綜而光燦,又相連而起伏。字的四周上下相稱,筆筆連續(xù)呼應而圍繞字的中心,看字的空白處好像也能察覺出筆意來,這樣方才是登上了書法藝術的彼岸而達到更加美好的境界了……。在結構上,王羲之認為,‘學書作字的根本,一定要遵守正確的法則。字的形勢,不能夠上寬下窄;不應當傷于密,密了就像癆病纏身;又不應當傷于疏,疏了就像浸在水里的禽鳥;不應當傷于長,長了就像死蛇掛在樹上;不應當傷于短,短了就像踏死的癩蛤蟆,以上這些是學習書法的大忌……’又說‘如果寫得一點失卻位置,就好比美人壞了一只眼睛;一畫失于巧當,好比壯士斷了一只胳膊。’清包世臣在《答熙載九問》認為,……古帖字體大小很有相去懸殊的,好比老翁帶著小孫子在路上行走,長短不齊,但都情意真摯,痛癢相關……可見書法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過聯(lián)想,能從一事物,解開另一事物;又從一個現(xiàn)象,解開另一個深奧的道理。

我接著說:“人的一生,就是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過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通過寫字,悟出怎樣去做人,從左右結構,可心想到左鄰右舍,從鄰居關系,又可理解左右結構字的安排,如鄰居修屋蓋房,若多占你家一厘,你家絕對不讓;反過來,你家多占鄰居一寸,對方也不會答應。很顯然,我們應當尊重對方,互不侵占,和睦共處,才能搞好左鄰右舍的關系。這正和左右結構字的安排相通,若偏旁多占主體部分一點,該字就不協(xié)調,不協(xié)調就是不好看;同理右邊主體過多占了左邊偏旁,給人的感覺也不美觀,一般情況下,偏旁在左,右放而右收;在右的主體部分,左收而右放;如‘梧’、‘秋’、‘放’等偏旁,‘木’、‘禾’、‘方’橫畫向左伸,也就是說豎的左邊橫長,右邊橫短,那么‘吾’、‘火’、‘攵’……”。這時學生隨著老師的講解,說出了“‘吾’的橫,‘火’、‘文’的捺向右伸。”講到這里我把老師的椅子讓給了大胖去坐。

最后我總結:“從這兩名同學的相互關照中得出,左右結構字的寫法,又從左右結構安排悟出人生哲理,個人利益應當服從整體利益。在歌詞中唱道:‘五星紅旗比我的名字更重要’,國家的榮譽、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在班里,應當以班級利益為重,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的整體觀念,在團隊,個人利益應當服從集體利益。反之,就像寫字一樣:不協(xié)調,就不好看,也就是不美。寫字寫到一定程度不是在練字,而是在傳達著一種情趣,一種韻致,一種境界,一種精神。”

第7篇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70頁認識乘法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加法和減法,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算法,這就是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認識乘法(1))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2)提問:圖中幾處有小白兔?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樣算?

板書:2+2+2=6(只)

圖中幾處有小雞?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怎樣算?

板書:3+3+3+3+=12(只)

(3)老師指著算式提問:

這兩個算式里加數(shù)分別都是幾?是幾個幾相加?的多少?

(4)小結: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連加來算。求小雞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個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個3連加來算。

2、教學“試一試”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1)出示試一試圖。

(2)提問:橫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朵?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樣算?求一共的朵數(shù),就是求幾個幾相加?

豎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朵?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樣算?求一共的朵數(shù),就是幾個幾相加。

(3)學生填書,完成“試一試”,集中交流。

(4)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相同嗎?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橫著看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得數(shù)相同。

3、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嗎?

板書:2+2+2+2=8

2+2+2+2=8,表示幾個幾相加,得幾?

(3)老師說明:4個2相加得8,還可以用乘數(shù)計算,寫成2×2=8,像2×4=8這樣的算式,是乘法算式,這個符號(“指×”)叫乘號(板書:乘號),可以這樣寫(示范寫“×”)。“2×4”和2乘4”。

(4)4個2相加得8,不僅可以寫成2×4=8,還可以寫成4×2=8,誰會讀這個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樣,各部分都是有名稱的,誰先來說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答老師板書:2+2+2+2=8

(加數(shù))(加數(shù))(加數(shù))(加數(shù))(和)

老師說明:在乘法算式中,等號前面的數(shù)叫乘數(shù),等號后面的數(shù)叫積。

板書:4×2=8

(乘數(shù))(乘數(shù))(積)

同桌同學互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誰能說說2×4=8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5)老師小結:求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就是4個2相加是多少,不僅可以用加法計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計算,可以寫成“2×4=8”或“4×2=8”,讀作:“2乘4”,4乘2“,等號前面的叫成熟,等號后面的叫積。

4、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圖,提問: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幾組在跳繩,每組幾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繩,怎樣算?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解答,老師巡視,了解學生解題情況,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交流。

(3)討論;求4個5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題圖,提問:1盒有多少枝?有幾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幾個幾?

學生填空獨立完成

(2)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集體交流時著重提問這道題是求是幾個幾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擺4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2)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4個,擺2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3)比較一下這兩種擺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讀出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shù)和積各是什么。同桌同學先互說,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

五、板書設計

認識乘法

2+2+2=62×3=6

3+3+3+3=123×4=12

六、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認識乘法(2)

教學內容

教材第69-71頁認識乘法教學目的

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乘法的使用

教學準備

學具(8個圓片)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復習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1、看圖先填空,再寫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個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讀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shù)和積各是多少。

5×4=206×2=123×8=24

3、導入新課:

上面的內容,是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認識乘法。(板書課題:認識乘法(2))

一、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題圖。

(2)提問:有幾條金魚?每缸有多少條?

求一共有多少條,是求幾個幾相加?

(3)學生獨立填書,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題圖,自己先說說圖意。

(2)提問:圖中有幾只小雞?每組有幾只雞?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幾個幾相加?

(3)學生填書,并寫出一道加法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7

(1)獨立完成第7題的兩道題。

(2)集體交流指名說說兩道題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1)集體交流指名說說兩道題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2)比較一下這兩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題的兩幅圖。提問:這兩幅圖分別是求幾個幾相加?

(2)學生獨立完成第8題,集體交流。

5、分小組活動,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和周圍事物,說出一些可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集體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9

(1)你會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嗎?學生獨立改寫。

(2)集體交流,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改寫?比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種比較簡便?

(3)老師小結。

二、板書設計

認識乘法(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原市| 绥棱县| 济宁市| 长武县| 承德县| 双牌县| 清水县| 芷江| 南靖县| 苗栗县| 扶余县| 泰宁县| 突泉县| 安义县| 仪陇县| 曲阳县| 柳河县| 巢湖市| 汤阴县| SHOW| 左云县| 万载县| 龙陵县| 北安市| 南川市| 丹寨县| 水富县| 东乡| 靖江市| 东源县| 红河县| 蕉岭县| 昭平县| 江门市| 郴州市| 罗田县| 内江市| 田林县| 通州市| 沈丘县|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