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時間:2023-07-12 16:27:28

序論:在您撰寫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洪水的形成有幾種不同的原因。強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的河流和湖泊的蓄水能力下降、堤壩潰決也會導致洪水。洪水的形成還與流域的匯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關。究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短時間的暴雨或者長時間的持續性降水導致的。人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或者加劇了洪災的發生,例如人類對植被的破壞,導致流域內的水土流失、河床泥沙淤積,圍湖造田導致湖泊蓄水能力下降等。

 

我國大陸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年降水量從1600毫米遞減到不足200毫米,多寡懸殊。東部地區不僅降水多,而且全年降水量的60%-80%又集中在6-9月份的4個月里,其中最大的降雨,又往往占全年降水的30%-50%。據調查,最大洪峰流量與多年最大洪峰流量平均值之比,在北方達到5-10倍,南方達2-5倍。因此,我國東部地區往往暴雨洪水集中,它是我國洪水災害的主要因素。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長江、珠江、松花江、嫩江、遼河及淮河等洪水災害此起彼伏,損失嚴重并呈逐步加重趨勢。特別是1998年長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引起嚴重的洪水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

 

洪澇災害的防治工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減少洪澇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盡可能使已發生的洪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在現代防災體系中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對防御洪水起到了重大作用。提高暴雨預報的精度和準確率,提前防范,可以有效地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防洪則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進行。

 

第2篇

【關鍵詞】水利工程;防洪防澇;規劃設計

眾所周知,我國的水利資源極為豐富,尤其是在雨季,我國很多地區常常受到洪水的侵襲,導致國民經濟受到極大損失,因此,加強洪澇防治工程的建設尤為重要。洪澇防治技術是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施工技術,其工程規模比較大、各項施工技術都十分重要。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的洪澇防治施工工藝以及施工機械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大幅度提高了我國水利工程的建筑施工質量,加強了洪澇防治能力,全面保護人民經濟不受損害。

1 工程分析

1.1 工程概況

某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洪,其中建設任務是砌筑河堤、清除河道周邊的障礙、疏通河道與部分河道的裁彎取直,從而保護河道周邊的農田。主河道的全長是4.7千米,不包含河道到最遠處的分水嶺,河首處于納禪正對面趕巖的坡腳,而終點則在黃泥堡位置,河流從此處匯到那郎河。本次治理方案主要對河首段2400米的河道進行治理,砌筑的河岸護堤全長是4800米。該工程中河道治理起點在那禪村周邊,終點在小寨直流的匯入口向下400米處,治理河段全長是2400米,砌筑的防洪護堤長為4800米。該河道經過水斷面的底寬在3-5米之間,護堤的高度在1.9-2.3米之間,水深設計為1.6-2米,河道的縱深在1/1000-1/80之間,整個工程中防洪護堤使用M7.5漿砌石塊作為重力擋墻。此外護堤頂寬是0.5米,迎水面的坡度系數為0.3護堤的超出高度是0.3米[1]。

1.2 河道護堤砌筑的施工方案

該工程中河道護堤砌筑了石擋墻,使用人工砌筑的方式,應用自卸汽車將塊石運至施工現場,再通過人工挑到工作面,砂漿使用鐵皮鋪墊與人工拌合的方式,經人工轉運到工作面,砂漿拌合場會隨著漿砌石的工作面變動而轉移。而漿砌石的護堤要把河堤高程與河道的中心線作為測量控制線,通過測量放樣劃線、打樁來確定墻置,再實施基礎的清理,底層砂漿攤鋪完成以后進行砌筑,漿砌石的工程施工程序從圖一中可以看出。

圖一 漿砌石的施工圖

2 規劃的原則

2.1 水資源利用

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過程中,工作人員要針對防洪防澇防治來考慮水資源問題,部分流量比較低的位置,相關工作人員要強化洪澇治理與水資源利用;部分流量比較大的位置,只要重視洪澇治理即可。進行水利工程設計時,要把洪澇治理、水資源利用情況分開來考慮,盡可能統籌兼顧,通常要按照以下原則來設計:首先,在既有工程上合理利用資源,減小成本開支;其次,在水資源利用的同時要做好相關防護的措施,盡量實現一邊利用水資源一邊防治;最后,按照區域差異使用相關措施,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提高整個區域的防洪能力,降低洪澇災害產生的影響與損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2.2 近期和遠期

一旦產生洪澇的災害,勢必會使社會經濟承受巨大損失,但損失大小由洪澇災害發生程度來決定。因此,為采取相關措施來防治洪澇災害,工作人員要按照事情緩急情況制定遠期與近期規劃,同時,要參考政府財政經濟的情況,進而適當的治理。

2.3 整體和局部

從過去的實踐中,人們逐漸總結出一套治理洪澇的措施,例如:在防治洪澇災害時,需要從整體著手,對全局進行控制,抵御兩岸與上下游的洪水。必要時要做長遠考慮,為保全大局,可以舍棄一些利益。而重點保護對象一般包含大面積的農田、重要城市與名勝古跡等。

2.4 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結合

一般情況下,水利工程措施會占用大面積土地,需要大量投資。而非工程的措施投資量不大,同時可以降低因為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換句話說,非工程的措施對于水利工程防洪防澇至關重要。因此,在水利工程防洪防澇規劃設計過程中,要重視非工程的措施建設,充分結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的措施,制定一個比較適用的治理措施[2]。

3 水利工程防洪防澇的規劃設計

水利工程的防洪防澇規劃設計要在調研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水力工程的建設情況進行設計,不僅如此,在防洪防澇規劃設計時要明確治理任務、目標與防護對象,科學規劃設計洪澇治理方案,制定和洪澇防治規范相符合的措施,然后劃分保護區、洪泛區與蓄洪區,設計分期實施的方案,并實施綜合效益的評價。

3.1 調研

相關人員要整理并歸納整個流域水文資料與自然地質的條件,準確掌握洪災發生原因,制定洪澇防治標準和措施,并實施地質勘查與測量的工作。

3.2 制定洪澇防治標準

制定的洪澇防治標準要與現實需要相符合,然后按照各地區經濟發展的能力與地理條件來劃分洪澇防治的保護區,同時分析可能產生的影響與洪澇發生程度,制定洪澇防治措施,并在達到國家標注規范的情況下,制定洪澇防治的標準。

3.3 構建防洪防澇的體系

由于各流域洪澇防治體系與自然條件不同,因此,要綜合考慮各部門洪澇防治的需求,全方面分析洪澇防治體系中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而確定最優的洪澇防治方案。

3.4 環評與綜合效益的評價

洪澇防治工程可以有效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質量、降低洪災影響度。但目前洪澇防治工程的建設還存在很多影響因素,如:在建設工程的過程中,會產生移民安置與垃圾排放等問題,這就需要使用環境影響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工程建設中產生的影響。在環境評價中,要重視環境敏感的因子,盡可能減小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此外,由于年均收益反映出來的洪澇防治措施應用效果不夠全面,這就需要結合歷史的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準確核算洪澇治理措施為人們創造的經濟效益。

3.5 報告編寫

洪澇防治的規劃報告一般包括洪水資料的分析、流域的自然情況、水文情況與社會的經濟情況,以及移民安置、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設情況、工程投資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洪澇防治工程能夠有效抵御洪水的侵襲,是水利工程抗洪的第一道防線,所以,確保洪澇防治施工的質量非常重要。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質量可以促進我國水運工作的開展。建筑施工單位應當選擇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施工機械設備,加強洪澇防治施工質量的控制,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質量,促進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正常的進行,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水平。

參考文獻

第3篇

暴雨洪水災前防范

1.平時注意多學習一些防災、減災知識,養成汛期時關注天氣預報的科學生活習慣,做到隨時掌握天氣變化,做好家庭防護準備,確保安全。

2.密切注意汛期的洪水情報,服從防汛指揮部門的統一安排,及時避難。

3.地處洼地的居民要準備沙袋、擋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門檻,設置擋水土壩,以防止洪水進屋。

4.家中常備如船只、木筏、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并在汛期到來前檢查是否可以隨時使用。

暴雨防范措施

1.提前做好防洪準備。地勢低洼的住宅區、商業區可采取圍堵的措施。如用沙袋、草包、擋板等堵在門口等進水處,可有效地防止雨水進入建筑內。

2.不要將垃圾、雜物等丟進下水道,以防堵塞后排水不暢。

3.提高對暴雨的預報準確率

暴雨可以直接成災,而持續性大暴雨或者是連續的數場暴雨更可以造成洪澇災害。因此,準確預報暴雨的地點、范圍、強度等,以及準確預測洪澇災害的發生,對于更好地做防汛準備工作,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還要提高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完善災害應急響應系統。對于大暴雨這類災害性天氣,強降水過程多從中尺度天氣系統中產生。

因此,為了更好地防災減災,一方面要大力加強對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科學研究,提高對暴雨、大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能力和業務監測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尺度監測基地的建設和改造,以便更好地發揮作用。

暴雨洪澇災害一旦發生,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以及突發氣象災害防御指南。氣象災害防御指揮部門要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各級氣象災害相關管理部門及時將災害預報警報信息及防御建議到負責氣象災害防御的實施機構,使居民及時了解氣象災害信息及防御措施。在應急機構組織指導下,有效防御、合理避災防災,安全撤離人員,將氣象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洪水防范措施

1.洪水到來時,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房頂、避洪臺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樓房高層、大樹、高墻等地勢高的地方暫避;

2.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盡快與當地政府或消防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5.在洪水來臨前,要及時關掉煤氣閥門及電源總開關,以防電線浸水漏電、失火傷人;

6.如果家外面已經被洪水包圍,不要貿然開門,要堵塞門的縫隙,減少大水灌入速度。如果此時打開門,不僅浪費救援時間還可能被洪水沖走。

3.一旦房屋進水,立即切斷電源及氣源。

4.暴雨期間盡量不要外出,如必須外出,應繞開積水嚴重的地方。最好走路中央,因為窨井等排水設施一般都設在路邊。

山洪逃生方法

據目前氣象、水文預測技術,人類能在山洪暴雨發生前3~5小時感覺有山洪暴雨發生,當出現1小時降雨50~100毫米,洪峰至山腳約2~3小時。從傾盆大雨開始發生到造成災害,有效轉移救生時間約4~5小時。有效的逃生方法才能保證生命財產安全。

1、在野外受到山洪威脅時,一定要保持冷靜,根據平時掌握的寧海縣地質情況迅速判斷周邊環境,盡快向山上或較高地方轉移;同時要注意觀察水情警示牌,防止誤入深水區或掉進排水口。

2、在野外不要沿著洪道方向跑,而要向兩側快速躲避;千萬不要輕易涉水過河。假如非過河不可,盡可能找橋,從橋上通過。假如無橋,非涉水不可,不要選擇最狹窄地方通過,要找寬廣的地方,溪面寬的地方通常都是最淺的地方。在未涉水前,先選好一個好的著腳點,用竹竿或木棍先試探你的前路,在起步前先扶穩竹竿,并要反水流方向前進;不要游泳逃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更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

3、如果山洪不斷上漲,在短時間內不會消退時,應在樓上貯備一些食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如飲用水、炊具、衣物等,尤其是生活在寧海縣偏僻地區的人,一旦交通受阻,救援人員兩三天內難以趕到,只得自力自救,必須準備飲用水、食物、保暖衣物以及燒開水的用具。如果沒有輕便的用具,可以改吃干糧充饑。還要攜帶火柴或打火機,必要時用來生火。

看過“暴雨洪澇的防范措施”的人還看了:

1.暴雨洪澇災害防御措施

2.暴雨洪澇災害防范措施

3.暴雨洪澇防治措施

第4篇

一、總體工作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市實際出發,以氣象災害普查、中小河流洪水和地質災害普查為重點,以氣象監測為主要手段,以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為目的,根據市局要求,在全市7個鄉鎮街道開展12種氣象風險普查,在通濟南河和新建河開展洪水災害氣象風險普查,在薛埠鎮茅東茶場村委會和薛埠鎮大石門礦山開展地質災害普查,初步建立普查數據庫和預警指標,為全面推進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業務化打好基礎。

二、組織管理

(一)、成立市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業務工作領導小組,名單如下:

(二)、業務分工

氣象臺:負責市區12種氣象災害普查資料、中小河流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地質災害普查資料的收集、整理、錄入和上報,每月向市局上報工作情況報告,負責普查工作總結。

辦公室:制定普查工作實施方案,督查時間進度,負責交通、物資供應等后勤保障。

三、主要工作內容

(一)、12種氣象災害風險普查

針對臺風、暴雪、寒潮、連陰雨、大風、低溫、高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共12類氣象災害風險進行普查,調查細化到鄉鎮街道一級。

調查內容包括:每次災害過程出現時間、強度、路徑、出現區域、頻率、影響的行業、損失情況和原因等。沒有出現災情(如死亡、經濟損失等)的災害性天氣類別不統計。

(二)、中小河流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

根據市局要求對通濟南河、新建河開展災害風險普查,普查到流域鄉鎮一級。

調查內容包括:中小河流基本信息、水文資料、社會經濟和人口數據、土地利用、歷史洪澇災情、已有預警指標和臨界雨量、防災措施、歷史暴雨洪澇災害發生情況、隱患點。針對每次洪澇災害,調查暴雨洪澇發生時間、持續時間、淹沒范圍、淹沒水深、災害損失等,災害發生前7天中小河流域內10分鐘和1小時降水量、災害發生前30天及當天日降水量。以中小河流域為單元,根據中小河流的特點、水利設施、防災措施和歷史災害發生、損失情況,分別采用統計分析法、水文模型模擬方法確定致災臨界(面)雨量。

(三)、滑坡地質災害普查

針對市國土部門確定的薛埠鎮茅東茶場村委會和薛埠鎮大石門礦山2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點,以滑坡災害易發點為單元開展滑坡災害調查,普查到村一級。

調查內容包括:歷史滑坡災害發生情況、隱患點及已有災害預警指標和防治措施等情況。針對每次滑坡災害,通過資料收集和實地調查的方式,調查滑坡災害發生時間、主要影響因素、災害損失等,并收集災害發生前7天滑坡點附近10分鐘和1小時降水量、災害發生前30天及當天日降水量。以每個滑坡點為單元,收集已有部門研制和應用的1個或多個預警點、不同時效(如:0.5小時、1小時、3小時、6小時、24小時等)的基于降水量的預警指標信息,研制滑坡災害臨界雨量閾值。

四、調查方法

(一)、12種氣象災害調查方法:

參考市局整理的1984-2006年氣象災害普查表,查閱本臺站建站以來的氣象月報表、年報表、氣象災情年報表等各種氣象災害記錄,并按不同的災種進行整理。

以鄉鎮作為調查大單元,以行政村作為調查小單元進行實地調查,直到完成整個縣(市、區)的調查工作。調查工作采用氣象部門人員為主,地方各級政府配合,群眾參與的方式進行。

(二)、中小河流洪水調查方法:

在2.5米的衛星影像圖或五萬分之一的地形圖上進行粗查,即選擇那些離河比較近村莊、居住比較集中同時結合平常工作掌握的一些情況,對一下雨就報警或者報警求救過的、群眾反映較多的地方作為普查的重點。對那些比較偏遠居住比較分散,人煙稀少離河道較遠的村或自然村作為一般調查對象。

根據選定重點區域帶上圖紙表格首先到鄉鎮政府調查填寫有關社會經濟數據,鄉鎮政府沒有的數據到村后再進行補充填寫,同時進一步了解該鄉鎮的山洪危險區,歷史洪水位以下、1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有地質災害征兆的坡面下游、滑坡、重要設施的位置、范圍、人口、戶數、責任人、河堤長度高度、歷史洪水位。

(三)、地質災害調查方法:

根據市國土部門確定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點,聯合國土部門到各監測點開展調查。

(四)、災害普查表填報:

根據省局統一印制的《12種氣象災情采集信息表》、《中小河流洪水普查表》、《滑坡災害風險普查表》錄入要求,填寫調查信息。

五、時間進度

6月17日-6月21日全市各觀測站點氣象災害統計

6月24日-7月5日開展鄉鎮級12種氣象災害普查、中小河流洪水及地質災害普查

7月8日-7月10日普查資料整理、錄入

7月11日-7月12日普查資料審核、匯總、上報

第5篇

【關鍵詞】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點;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不僅使大量肥沃的土壤流失,還會使河道堵塞、淤積水庫,導致洪澇災害頻繁發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負面影響。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破壞植被和加速土地的侵蝕是人為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大力興修水利水電工程的同時,還要做好水土流失等防治工作。為了有效的防治水利水電工程的水土流失,要全面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以便找到相應的防治對策。因此,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對造成流失的原因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1.淺析導致水土流失出現的原因

水土流失發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為原因和自然原因。人為原因主要是水利水電等建設項目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不重視水土保持等措施,忽視了保護植被的重要性,加快了土地的侵蝕,造成地層松散,一旦暴雨降臨,就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包括地形、土壤、植被、降雨等原因。

第一,地形原因。水土流失一般發生在地形較陡峭和地面較長的地面坡段,主要是因為降雨匯集地表徑流的流速相對于平緩的地面坡段要快很多,對土壤的沖刷侵蝕也要強很多。因此,在修建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在地面較陡的地面坡段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發生。

第二,土壤原因。植被的稀疏程度與土壤的抗沖性、緊實度與滲透性有著直接的關系,植被的根系有利于固結土壤,減緩土壤的崩解速度,增強其抗沖性。土壤的結構性決定著土壤的滲透性能,土壤滲透性能好,地面徑流量和侵蝕量則相對較小,水土流失的程度較輕。因此,要保護好植被,以保證土壤良好的抗沖性和滲透性,防止水土流失。

第三,植被原因。層次和品種較少植被與層次與品種較多的植被相比其水土保持的性能要差一些,在植被組合為喬草結構或者喬灌結構的區域內水土流失比喬、灌、草組合區域的要嚴重,因此要多層次的種植植被,以加強植被的水土保持性能。

第四,降雨原因。降雨的強度與水土流失有必然的關系,當土壤的滲透強度承載不了降雨的強度時,地表的徑流就會加重對地表的沖刷力度和侵蝕力度,使地表土壤崩解速度加快,造成水土流失[2]。

2.淺論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特點與嚴重性

2.1 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特點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階段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階段,主要是因為水利水電的施工過程中,造成土壤侵蝕,加快了土壤的崩解速度。根據施工現場地域條件不同,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具有不同的特點:第一,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位置主要是在山比較高,坡比較陡和河道比降較大的河流上,河流的土壤侵蝕類型具有多樣化的特點,相互作用和重疊的土壤侵蝕類型,形成了更為復雜的土壤侵蝕體系。第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工期長、規模大、取土和廢渣量大等因素造成植被的破壞范圍和程度比較大。由于不能及時處理廢渣,使土壤侵蝕周期延長。第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堆積在流域內的廢棄物和由于土壤侵蝕造成的地表徑流的流失和滲漏,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嚴重的污染。第四,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造成較大程度的巖土擾動,嚴重破壞植被,由于部分工程材料的搬運侵蝕,加快了土壤侵蝕速度,容易造成重力侵蝕,妨礙河流的行洪能力,導致洪澇災害泛濫。第五,由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對植被的破壞,加重降雨對地表的沖刷力度,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加大了土壤侵蝕的危害性。

2.2 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嚴重性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大面積的開挖,破壞了地表的植被和地面坡度的穩定性,使泥土隨著雨水大量的流入河道,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未能及時運出施工現場的大量棄渣,隨著沖刷的泥土一起流入河道,導致河道淤積,河床抬高,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使洪澇災害泛濫,給下游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不僅會造成河道淤塞,降低泄洪能力,引發洪澇災害。還可能會縮短水利水電工程的使用壽命,危及水利水電工程自身的安全,破壞水利水電工程周圍的景觀和環境,降低生態環境質量,影響水利水電工程周邊農業的生產、礦藏資源的開發和區域內旅游業的發展[2]。

3.探討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通過上述的分析,了解了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原因、特點及嚴重性,接下來,筆者結合上述的分析與自身的工作實踐,對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進行了如下分析。

3.1 做好宏觀控制目標

水利水電工程正式施工前,要做好其宏觀調控的目標:施工區域內已存在的和新增的水土流失要得到有效的控制、生態環境要得到保護和改善、防止水土流失的設備要安全有效。

3.2 制定的水土流失控制規劃要符合量化防治標準

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量化防治標準主要是指擾動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總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攔渣率、林草植被恢復率和林草覆蓋率。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要盡量的減少地面的擾動,使植被得到保護,提高水土資源的利用率;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攔擋、護坡、截排水和整治挖、棄、堆場地;要對棄土石渣進行循環利用,嚴禁堆放在河邊或渠溝內;要制定臨時的防護措施[3]。

3.3 做好工程防護措施

在實施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防止措施時,要重視工程防護措施:為了防止坡頂的水下流,要在坡頂修筑截流溝;在地面坡度較陡的地段施工,要采用削坡開挖;在平臺及排水溝外側等區域栽植灌木;提高防護標準以滿足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洪要求;施工順序要明確。

3.4 做好區域內植被恢復工作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完成后,要重新種植區域內被破壞的植被,以重塑周邊的景觀,建立防護林體系。種植的植被盡量以當地的植被為主,不要引用外來植被。如果種植喬木,要充分考慮防護性,盡量選擇扎根深、耐旱耐澇、生長速度快的喬木;灌木則要選擇常綠、根深、固土強的低矮品種。

3.5 加強施工企業的水土保持意識

加強施工企業對水土保持的重視,是有效實施水利水電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的關鍵因素,只有從思想上重視了,才會在行動上重視,因此,在施工前,施工企業要全面認識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防止產生新的水土流失[4]。

4.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不僅會縮短水利水電工程自身的使用壽命,同時還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更嚴重則會使河道堵塞,河床抬高,洪澇災害泛濫,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企業,要全面了解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原因和特點,認識到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嚴重性,從思想上重視采取水利水電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性,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做好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宏觀調控,制定的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控制規劃要滿足其量化標準,要做好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和植被等措施,加強施工企業的水土保持意識,將水利水電工程水土流失的危害降到最低,以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馬志林,趙國育,王治國,周心澄.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水土流失特點及防治對策[J].土壤通報,2009,(02):461-464

第6篇

【關鍵詞】 釘螺;消長趨勢;蕪湖市

【中圖分類號】R532.2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568-01

蕪湖市屬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主要由河漫灘和階地構成,其主要水系包括長江、青弋江、水陽江、漳河等干支流,以及黑沙湖、龍窩湖、奎湖等,屬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蟲病流行區。為了解蕪湖市消滅和新增釘螺面積變化趨勢及其原因,為科學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據,我們對1995-2009年間蕪湖市的釘螺面積(包括消除的釘螺面積以及新發現和復現的釘螺面積)進行了調查。

1 材料與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的方法,根據1995-2009年蕪湖市螺點卡記錄表和年報表,按照統一設計的調查表,分別統計每年的消除和新增的釘螺面積。用Excel 2003 軟件建立數據庫,并分析年間變化趨勢。

2 結果

2.1消滅釘螺情況 1995-2009年間,蕪湖市共消滅釘螺面積775.28 hm2,除2007年當年消滅面積達200hm2外,其他年份的消滅面積一般在50 hm2左右。

2.2 新增釘螺情況1995-2009年間,蕪湖市共新增釘螺面積805.15 hm2, 其中1998、2000年和2006年當年新增釘螺面積較多,分別為159.6 hm2、94.46 hm2和266.22 hm2,其他年份則均在50 hm2以下。新增釘螺環境中按水系分布的構成比分別為:青弋江、漳河、水陽江等通江內河水系(569.19hm2)占71%,柏山渠灌區水系(148.71hm2)占18%,長江水系(87.24hm2)占11%。

2.3 年釘螺消長趨勢 1995-2001年間大多數年份消除的釘螺面積小于當年新增的釘螺面積,而2002-2009年大多數年份的消除釘螺面積超出了當年的新增釘螺面積。其中新增釘螺和消除釘螺面積最多的年份分別為2006年和2007年。但從15年間的總體趨勢來看,消滅釘螺總面積(775.28 hm2)仍低于新增釘螺總面積(805.15 hm2)。

3 討論

1995-2009年蕪湖市間釘螺面積消長趨勢顯示,15年間釘螺面積的總體消除趨勢弱于新增趨勢,且在1998、2000年和2006年釘螺面積增加趨勢尤其明顯,可能原因在于洪澇災害造成釘螺大面積擴散,或因啟動專項任務(如引江濟淮工程、血防項目、行政區劃調整等)而進行了大規模的螺情調查,及時發現了新出現和殘存的釘螺環境[1-2]。新增釘螺面積主要分布于通江內河水系和柏山渠灌區水系。近年來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使用,長江安徽段的泥沙變化導致主航道岸壁崩塌嚴重,水流變緩引起支流泥沙淤塞形成新漲灘地, 3~5年后植被生長[3],又為釘螺的孳生提供了環境,使得通江內河新增釘螺面積不斷增加。柏山渠灌區為無壩引青弋江水的中型自流灌溉工程,灌區內溝、塘、壩緊密相連,環境復雜,所形成的特殊內陸環境和水系為釘螺的孳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消滅釘螺是控制血吸蟲病傳播的關鍵措施之一,多種滅螺措施的聯合使用,可有效減少釘螺的數量和分布范圍[4],但湖沼型或環境復雜地區由于受到水位不能控制、環境改造難以實施、藥物滅螺污染嚴重等自然環境及經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以滅螺為主的防治策略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5]。湖區血吸蟲病防治的主要問題是人群和家畜的嚴重再感染[6]。目前實施的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的核心是控制血吸蟲蟲卵污染環境,縮小疫水范圍,減少甚至杜絕人群和家畜的再感染,以達到控制血吸蟲病傳播的目的。這一新策略已經在湖區五省的重點流行村試點,結果陽性釘螺密度、釘螺感染率、居民和家畜感染率等指標均顯著降低[6-8],血防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本文也同樣揭示了在湖沼型或環境復雜的血吸蟲病流行區,滅螺只是權宜之計,而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才是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長遠措施。

參考文獻

[1] 陳名剛,周曉農,汪天平,等. 安徽、江西省災后血吸蟲病流行情況和防治措施調查報告[J]. 熱帶病與寄生蟲學, 1999, 28(3): 129-132.

[2] 張世清,汪天平,葛繼華,等. 洪澇災害對安徽省釘螺擴散的影響[J]. 熱帶病與寄生蟲 學,2004, 2(2): 90-94.

[3] 汪天平,葛繼華,張世清, 等.三峽建壩后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變化與血吸蟲病傳播關系的研究[J]. 實用寄生蟲病雜志, 1998, 6(4): 157-163.

[4] 劉穎芳、彭宇、劉鳳想,等. 中國滅螺技術的研究進展[J]. 四川動物,2005,24(4):651-652.

[5] 汪天平,操治國,陳紅根,等. 實現防治策略轉變 加快血防工作進程[J].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9,21(4):241-242.

[6] 陳紅根,曾小軍,熊繼杰,等. 鄱陽湖區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策略研究[J].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9,21(4):243-249.

第7篇

【關鍵詞】城市規劃 城市災害 防治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不斷的發展,城市災害也不斷的上升。主要表現在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正是相互結合導致了當代城市災害發生頻率加快、危害性增強的現象,從而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于是進一步進行探究,對城市災害加以分析,從而采取相關的防治措施,減少災害的發生頻率,維護城市建設的秩序[1]。

二.城市災害

(一)城市地質災害

1.地質災害常常表現在地面沉降和坍塌以及出現裂縫、泥石流等等現象。主要是有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結合,常常影響到人民的生活安居秩序問題,危及到人類的自身安全與財產損失。最主要的城市地質災害出現在泥石流、滑坡和崩塌,這是人們比較常見的災害,需進一步探討。泥石流通常發生地帶處于山區小流域,其形態是固液混合流體,是泥沙與泥石的參合,主要還是有大量的泥沙石塊。泥石流一旦產生,就會從山澗中濺出峽谷外面,可以看到濃煙騰空,泥石翻滾,整個山都震動起來的情況,爆發后就堆積在山口。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沖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下,土層和巖石層整體或分散地順斜坡下滑的現象。往往在滑動邊沿處出現一些崩碎的石頭在翻滾著,其滑動方向一般是從高處往下滑,分整體與部分下滑。崩塌常發生在陡峭的山壁上,巖土體一瞬間的自由落體運動,往往會出現洶涌翻滾,瞬間爆發撞擊堆滿了山腳,看上去形成了另一種堆積物了。

2.城市建設中地質災害危害極大,影響到人類的正常生活秩序以及經濟上的損失[2]。發生泥石流的災害,其中突出的特點表現在沖擊力非常強,范圍廣,突發性高等等,導致人類生命安全受到傷害以及財產經濟上的損失。對于滑坡,往往出現在一些交通運輸與城市建設上,受地質和人為的影響也會造成極大的破壞性。發生崩塌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地震與海嘯,洪水和干旱的自然因素,另外還有一些人為因素,比如修筑水庫與開挖坡腳等等,都會造成重大的破壞[3]。

(二)氣象災害

1.干旱災害

干旱是指因水分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續水分短缺現象,主要有幾個特點:(1)發生頻率高。據統計,1950―1990年間,我國共有11年發生了重特大干旱,發生頻次為26.83%,因干旱造成糧食損失占糧食總產量的4.02%。之后發生干旱的情況越來越多。(2)分布面積廣。曾經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尤其是在西北地區。目前,除了北方干旱災害的加重,已經向南方和東部多雨區旱情蔓延,甚至遍及全國。(3)危害性大。全國除了西部地區之外的區域,由于干旱對我國城鄉飲用水安全、經濟社會發展、生態與環境造成的損失,危害性極大。出現干旱缺水,工業布局不僅受到限制,而且遭遇大旱年份,為保生活用水,有少數的企業將會面臨破產與半停產的情況,這會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破壞企業的經營活動。江河來水不斷減少,不僅會導致斷流和斷航,缺少了水的源頭,更加導致干旱。而且過度開采地下水,都會使生態與環境惡化,造成生態不平衡。

2.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是指因氣象等原因使水位異常升高,沖破堤岸,淹沒田地、房屋,淹死人畜并引發疾病等災害現象。我國江河錯綜復雜,湖泊眾多,河流密度大,對于一些密集型城市,一旦發生災害,損失可想而知。根據相關部門的近十年的統計,其中的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嚴重,在糧食上平均每年損失250億公斤,經濟損失近2500億元。在過去的長江流域及松花江等等的洪澇災害損失達3000億元,其中有大于3000多人死亡。長期的天氣原因,造成持續的降水,產生了更加強度的暴雨甚至更強的大暴雨,這是這次洪澇災害的所在因素。

(三)建筑施工中的事故災害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安全事故。其中安全事故是由于生產經營活動而產生的,嚴重破壞了施工的設備和儀器,同時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到施工進度和企業的經營狀態,甚至危及工作人員的生命[4]。其中安全事故主要分為高處墜落、施工塌臺、物體打擊、起重傷害、機具傷害等“五大傷害”類型,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這些災害時不時都有可能產生,對企業對個人都有著不定期的“殺傷力”。

三.城市規劃中的城市災害的防治

1.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地質災害的防治取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區,各種重點工程,旅游景區以及交通運輸等等。其中對泥石流防治方法是對已塌陷坑實施填堵處理,制止水的滲入,其中在設計和施工上面要安裝一個排水設備[5]。對于滑坡與崩塌災害應當設置排水渠道或者加強固定的措施,防止出現裂縫導致坍塌。應當堅持防治結合,預防為主,按照綜合治理的原則對泥石流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對于地址災害的防治要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的基礎上,采取合理的措施。把地質災害必須要融入到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行列中去,重視防治城市災害。并且貫徹綜合治理、全面規劃、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進行,加強防與治的綜合管理方針。由于地質災害的起步比較晚,常常出現擬定的一些不適應的制度與規范,這些需要不斷從時間中加以完善,才能有效地進行城市災害的防治工作[6]。

2.氣象災害的防治措施

(1)公眾服務進一步優化。我國對于氣象的服務通常是利用電視與廣播以及通訊網絡信息平臺來傳播,深受廣大社會公眾的歡迎和好評。每晚的天氣預報節目的收視率大,可以得知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同時也建立了詳詢氣象的電話服務如打“121”,已經在全國蔓延開來。

(2)專業氣象服務發展迅速。為了更好地加強人民的需求,展開了氣象服務領域,已經向工商業和農業,以及交通建設與體育項目等等一百多個行業展開,服務面已經廣泛蔓延全國,從而更加滿足人民的需要[7]。

3.建筑施工事故防治措施

(1)法律方面:貫徹我國相關部門的法律法規,著實規范建筑市場。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國家相關部門應該根據其中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法律規范,并且聯系下未來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倡導有法必依,有章可循的法律制度,使整個法律體系更加地完善。

(2)人員方面:在人員管理上,需要對施工人員與相關操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工作,從而提高相關人員的職業素質水平。特別是針對一些新職員或者剛上任的工作人員安全培訓工作。為了防治安全事故的發生,企業必須要培養一支強大的隊伍,定期培訓一些領導和操作人員,認真學習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在人員培訓上,必須通過相關的考試才可上崗。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城市災害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避免的因素,同時也嚴重阻礙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城市災害的頻繁發生,希望通過城市規劃對城市災害的防治[8]。當然,城市災害的防治不僅僅按照城市規劃就可以完成的,還需要多加努力,實行防治措施和防治意識,但是城市規劃在城市災害防治中占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 丁建偉.城市減災與城市規劃[J].災害學,1993,8(3):90-94.

[2] 王軍,張東煥.城市地質災害防治對策[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8,5(3):133-134.

[3] 王新朝.城市地質災害分析與防治規劃[J].山西建筑,2009,35(20):85-86.

[4] 肖桂清,侯建國.加強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的若干對策和建議〔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第37卷第4期.77-81.

[5] 關賢軍,徐波,尤建新.完善我國防災救災體制、機制和法制[J].災害學,2006,第21章.

[6] 皇甫明張京祥陸梟麟.城市規劃與城市災害及其防治[J].國際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沛县| 洪雅县| 壤塘县| 河曲县| 武陟县| 东乌珠穆沁旗| 凤凰县| 高阳县| 县级市| 开封市| 乌鲁木齐市| 论坛| 东乌| 汶上县| 邵东县| 邓州市| 宣威市| 理塘县| 潞西市| 疏附县| 达拉特旗| 惠州市| 板桥市| 文成县| 任丘市| 藁城市| 灵山县| 武冈市| 津市市| 浑源县| 崇礼县| 台东县| 陕西省| 怀集县| 大邑县| 齐河县| 武邑县| 怀安县| 子长县|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