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16:10
序論:在您撰寫麻醉對外科手術的重要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七氟醚; 小兒麻醉; 應用
中圖分類號 R61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6-0028-03
The Application of Sevoflurane in Pediatric Anesthesia/YANG Ch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6):28-3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evoflura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anesthesia.Method:110 cases of minor surgery in children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anaesthetized with Propofol and Ketamin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naesthetized with Propofol and Sevoflurane.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MBP and HR of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pre-induction(P
【Key words】 Sevoflurane; Pediatric anesthesia; Appl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Zhongji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Zhongjiang 6181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6.015
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外科手術已被廣泛用于疾病治療中。在臨床上,腹股溝疝、血管瘤、包皮過長等疾病是小兒的常見疾病。目前,臨床上常對于此類疾病進行短小手術治療,術前麻醉與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患兒的康復有密切聯系。七氟醚是揮發性吸入麻藥,具有作用迅速、蘇醒快優點,目前已在成人麻醉中廣泛應用[1-2]。為探討七氟醚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本研究選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10例進行短小手術的小兒作為研究對象,將11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5例,對照組患兒采用異丙酚加氯胺酮進行麻醉,觀察組患兒采用異丙酚加七氟醚進行麻醉,對比兩種麻醉方法的臨床效果,現將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10例進行短小手術的小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41例,患兒年齡1~9歲,平均(4.4±2.9)歲。110例患兒中,腹股溝疝49例,四肢清創40例,包皮過長10例,血管瘤11例。將11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5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兒的入選標準為:無麻醉禁忌;無意識障礙;無精神疾病;患兒家長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加。
1.2 方法
在術前30 min,給予兩組患兒靜脈注射0.01 mg/kg的長托寧,開放靜脈通道并連接多功能監護儀連接,監測患兒的心率、平均動脈壓等生命體征,給予患兒吸純氧3 min,進行麻醉誘導。醫護人員與觀察組患兒對話時,給其吸入6%七氟醚,待患兒入睡后,調節七氟醚吸入濃度為2.5%~5.0%,同時給予患兒50 μg/(kg?min)異丙酚維持麻醉。對于對照組患兒,醫護人員先對其開放靜脈通道,給予2 mg/kg氯胺酮處理,待患兒意識消退,且對外界刺激無反應時進行手術,術中使用100 μg/(kg?min)氯胺酮及50 μg/(kg?min)異丙酚維持麻醉。在術中,兩組患兒持續吸氧,手術完畢后停止麻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情況;觀察兩組患兒的睜眼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安全離開手術室時間;觀察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MBP、HR情況比較
對照組術中的MBP及HR較誘導前明顯提高(P
2.2 兩組患兒睜眼、定向力恢復、安全離開手術室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睜眼、定向力恢復、安全離開手術室時間均明顯短(P
2.3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較對照組的16.4%明顯低(字2=4.69,P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技術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外科手術已成為多種疾病治療的常用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是多種疾病的常見和好發人群,其中一些疾病常需要通過外科手術治療,例如四肢骨折、四肢清創、包皮過長、腹股溝疝等疾病。在進行手術前,麻醉對患兒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麻醉方法,不僅可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提高手術效果,而且可保證患兒的生命體征處于平穩狀態,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患兒的生命安全。正是由于麻醉的重要性,所以探討小兒短小手術的良好麻醉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氯胺酮在小兒麻醉中已被廣泛應用,但是該麻醉存在諸多弊端。如麻醉后蘇醒時間長、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大及麻醉后患兒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率高。目前,七氟醚因具有諸多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小兒麻醉,其優點有:血氣分配系數較小,可控性良好,麻醉較易控制,對血流動力學指標無明顯影響,對患兒呼吸道刺激小,患兒發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率低,患兒麻醉后蘇醒時間短等[3-4]。
為探討七氟醚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10例進行短小手術的小兒作為研究對象,將11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對其采用異丙酚與氯胺酮進行麻醉及異丙酚與七氟醚進行麻醉,結果發現:對照組患兒術中的MBP及HR較誘導前明顯提高(P
參考文獻
[1]吳震,孔明健,樂偉,等.七氟醚在小兒外科手術麻醉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09,35(10):1146-1147.
[2]蔡強.七氟醚在小兒臨床外科麻醉中的應用進展[J].中外醫療,2013,32(1):187-188.
[3]戴錦艷,方方,王焱,等.七氟醚用于小兒門診手術的臨床研究[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2,28(12):1077-1078.
【摘要】外科牽涉的相關醫療領域比較廣泛,并且占據著一定的醫學位置,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外科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醫學的全面發展,在醫學領域中具有發展方面的重要性。文章就外科在醫學領域中的重要性進行初步探討,以期更好地對醫學發展有所貢獻。
【關鍵詞】外科 醫學領域 重要性
引言
外科,從字義表面理解為外傷等一序列身體表面疾病治療的科室為外科,但是,從醫學的角度來解釋是指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臨床表現,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科學,是以手術切除、修補為主要治病手段的專業科室。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應用,外科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各醫院外科的專科設置原則與內科類同,通常與內科相對應。外科方面的疾病主要分為:創傷,感染,腫瘤,畸形和功能障礙等五大類。
外科主要分科為:普通外科(簡稱普外)、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矯形外科、神經外科、燒傷、整形科、顯微外科等。
一、外科發展概述
外科隸屬現代醫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醫學項目,外科主要實現實現如何利用外科手術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從而使病人得到治療,恢復健康。這方面的深入治療和發展研究。外科和醫學領域的其它科目一樣,也需要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表現、診斷、分期、治療、預后,而且外科更重視開刀的適應癥、術前的評估與照顧、手術的技巧與方法、術后的照顧、手術的并發癥與預后等與外科手術相關的問題。
從先前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的頭顱中,醫學人員發現木乃伊頭顱留有手術的痕跡。在我國2000多年以前,外科在戰爭、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得以發展并不斷完善。19世紀末,現代醫學開始問世,起先經常由受過培訓的理發師執行手術——即所謂的“醫療理發師”(barber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許多英聯邦國家外科醫師被稱呼為“先生”(Mister)而不是“醫生”(Doctor)。在20世紀初,隨著消毒、麻醉、止血、輸血等技術的產生和進步,現代外科學得以逐漸深化及完善。現代外科奠基于是19世紀40年代,先后解決了手術疼痛、傷口感染和止血、輸血等問題。
外科手術用的止血鉗的不斷改進,輸血和補液也日益受到重視,這樣就進一步擴大了外科手術的范圍,并增加了手術的的安全性。50年代初期,低溫麻醉和體外循環的研究成功,為心臟直視手術開辟了發展道路。60年代開始,由于顯微外科技術的進展,推動了創傷、整形和移植外科的前進。70年代以來,各種纖維光束內窺鏡的出現,加之影像醫學的迅速發展(從B型超聲、CT、MRI、DSA到SPECT、PET)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診治水平;特別是介入放射學的開展,應用顯微導管進行超選擇性血管插管,不但將診斷,同時也將治療深入到病變的內部結構。另一方面,生物工程技術方面也將對醫學領域中的外科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外科在不斷發展中對醫學領域的推動作用
無疑,在社會不斷發展和醫學不斷進步發展中,外科不可能一層不變,其醫學作用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現代醫學在發展中不斷實現縱深方向的發展,同時在時間和空間領域中不斷得到完善。外科的不斷完善與條,分科也變得多了起來,因此,外科要進一步分為若干專科;有的按人體的部位,如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有的按人體的系統,如骨科、泌尿外科、腦神經外科、血管外科;有的是按病人年齡的特點,如小兒科、老年外科,有的是按手術的方式,如整復外科、顯微外科、移植外科;還有的是按疾病的性質,如腫瘤外科、急癥外科等。
外科在不斷發展中實現醫學領域的不斷完善,在通常病例和疑難病例的診斷和治療中得到不斷的突破和創新發展,實現了醫學領域中的重要發展角色。推動著醫學領域的不斷向前發展。
三、外科在醫學領域中疾病治療診斷方面的重要性
外科中常見的醫療診斷及處理醫療上的問題包含了創傷、各種胸腹部急癥、先天/后天性畸形、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在臨床應用上和麻醉學、特級護理學、病理學、放射學、腫瘤學等其它醫學專科工作關系極其密切。隨著藥物、早期診斷技術與其他醫療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學)的發達,許多疾病的治療都轉變為非外科治療為主,然而外科手術仍然是這些治療無效或產生并發癥不可或缺的后線支持,而外科微創手術(內窺鏡手術)的領域也在蓬勃發展。
從上面論述中可以看出,外科在疾病治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發展角色,發展空間之廣,發展程度之深是一時半會無法完成探討和完成深入研究的。外科各專科的全面繁榮發展,為人類健康創造一個個奇跡,在醫學史上不斷實現新領域的突破。故而,在醫學臨床診斷和手術運用中外科不僅具備前瞻性的發展特點,同時也具備其他外科以外無法完成的醫療難度而外科可以進一步解決的后勤醫學發展性空間。故而,外科在醫學領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外科在醫學領域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在醫學發展中尤其是現代醫學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給人類健康帶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醫學研究和發展中,對外科的不斷發展和研究創新,應對現階段和未來有可能發生機已經發生的疑難病癥,外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外科的發展歷程來探討,外科在其發展中無論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乃至世界,都有外科發展的足跡。在醫學的深度和廣度方面來看,外科在醫學領域中都有涉足,由此不難看出,外科在醫學領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參考文獻
[1]何倫;“讓活人回到醫學中來”[N];健康報;2010年
[2]柯利民;徐陽孫;試論醫德[J];中醫藥學報;1981年03期
[3]龔道淑;胥樹平;何之榮;護患糾紛對護士造成的心理壓力及疏導[J];護理管理雜志;2006年01期
[4]蔣建中;外科護理中的風險管理模式和實踐研究[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5]徐玉濤;整體護理觀念在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6]黃春玉;黃小蘭;王紅英;;創傷外科護理記錄缺陷分析及改進措施[A];中華護理學會第2屆護理學術年會暨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暨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暨社區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0年
【關鍵詞】 外科手術;護理技術;心理輔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2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673-02
在外科常用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通過手術治療能夠有效地控制病情的惡化程度[2],進一步加快治療的效果,但是眾所周知,在進行外科手術時都會進行麻藥操作,所以在手術期間患者會出現意識不清醒的情況,但是一旦手術結束后患者就會感到不同程度的術后疼痛現象,而且這種情況會持續很久,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情緒,所以外科手術后會出現疼痛現象是極為常見的,是人的身體以及手術部位所表達的一種真實的反映,而這種反應則會在生理以及心理共同呈現出來。據調查結果證實,在手術結束后如果沒有進行及時的疼痛護理干預還可能誘發一系列并發癥的產生[3],同時限制了手術后恢復的效果,而且使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還伴隨著恐懼、抑郁、浮躁等情況的產生,所以為了保證手術后的治療效果要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與心理護理相結合的護理手段,下面就外科手術后的疼痛護理技術與心理輔導體會進行展開。
1 臨床資料
我院入院外科患者為60位,其中男性患者為40位,女性患者為20例,年齡都在30歲至75歲之間,其中需要進行乳腺手術的患者為8例,腦部需要手術的患者為2例,需要進行闌尾炎手術的患者為5例,胸肺手術患者為10例,需要進行常腸胃手術的患者為19例,進行肝膽手術的患者為16例,這些患者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為20人其中高中以下想學歷,在入院期間心情表現為異常的煩躁、抑郁。
2 方法
2.1 全面護理工作 外科手術患者在入院后,作為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同時對其前期病史進行全面的搜集工作,詳細了解患者的身體現狀,為了保證護理技術符合不同患者的需要,要對患者進行家庭、文化程度、職業、年齡以及思想現狀來展開綜合治療分析。同時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作為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展開心理輔導,以保持心情的平和程度,當患者從手術病房出來后,作為相關護理人員要向手術治療人員了解患者手術過程,以及整個麻醉的程度,以保證后期工作的有效展開,同時作為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患者手術后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2.2 疼痛護理技術 作為責任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自身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同時在患者手術結束后要立即展開手術后的疼痛護理技術,疼痛表現是一種相對復雜的身體狀態,所以護理人員要在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進行必要的相關知識講解,例如要向患者講解整個手術進行的大概過程以及進行的麻醉方式,同時要向患者進行必要的注意事項講解,包括在手術前手術后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日常飲食、運動等相關方面,通過這些知識的講解讓患者對整個手術有一個大體上的了解,這樣患者就會了解到之所以會出現術后疼痛情況是受傷機體的一個最為正常的反映。當患者手術完畢后,作為護理人員要明確自身責任意識,密切觀察患者身體上出現的任何變化及時進行相關記錄工作,同時要進行血壓、呼吸以及脈搏等相關檢查工作,一般情況下每四個小時要進行一次測量,對患者手術的傷口進行及時的清潔工作,避免出現傷口感染的現象,保證治療的效果,在對患者進行日常檢查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患者身體出現異常或是傷口出現發炎現象要及時向相關主治人員進行報告,以免出現且病情惡化現象。同時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手術的不同科學合理安排相關藥品,安排補液情況,根據主治大夫的安排控制用藥,要保證患者有良好的休息環境,通過觀察患者的疼痛情況及時向主治大夫進行匯報,可以視情況進行藥物止疼。
2.3 心理輔導 首先,護理人員要強化與病患之間的溝通交流情況。作為護理人員在溝通問題上要采取主動,同時向家屬教授一些日常護理中應該注意的事項,讓病患以及家屬對自己產生信任度,這樣才能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對病人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可以站在病人的角度來探討疼痛情況,給患者強大的自信心支持。其次,教授患者緩解疼痛的小方法。據調查發現緩解疼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散患者注意力,所以在進行心理輔導過程中可以讓患者依據自己興趣愛好來展開護理工作,例如電視節目、小說雜志、音樂欣賞等,這樣會在無形中使患者的身體處于放松的狀態,減少疼痛感的產生。最后,要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患者在住院期間,作為護理人員要對患者有問必答,對于患者的一些疑問點耐心講解,護理人員嚴禁出現情緒焦躁的現象,為自己和患者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溝通橋梁。
3 結果
我院60位外科手術患者在進行手術麻醉清醒后心理狀態良好,經常與醫護人員進行聊天交流,配合相關工作人員的身體檢查,有一個較為積極的心理建設,手術治療結果良好,沒有出現病情惡化現象,根據情況的不同在治療一段期間后均已痊愈。
4 討論
外科手術伴隨著嚴重的身體疼痛狀況,不但嚴重影響病人的心理情緒,還會影響手術后的恢復效果,所以作為直接護理人員要展開科學護理工作,為了保證護理工作的有效實施還要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據調查發現,病人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成為減輕病人機體疼痛的重要手段,所以心理輔導與疼痛護理同樣重要,通過二者有機的結合,有效地減輕了因為手術而為患者帶來的疼痛影響,使患者的情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同時做位護理人員增強了自身專業能力、提高了服務質量,大大提高了患者以及家屬的滿意度,為醫院和病患建立了一個穩定和諧的發展關系。
參考文獻
[1] 周繁榮.肝膽外科術后引流管的護理措施[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3).
李森愷曾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7年、整形外科主任20年之久,在此期間,他發覺醫院醫教研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于是,他利用業余時間開始專研哲學。
在對錢學森的工程控制論的研究學習中,他驚奇地發現,其中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內容與醫學管理異曲同工。
“這正如我們做外科手術,追求正面治療效果的最大化,將手術及其他治療手段的副損傷、不良反應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利益。”李森愷認為,外科手術首先接受還原論思維的支配,分解、分解、再分解,去除病變。然而對于整形外科而言,更多的內容是修復與重建,還原論必須接受整體論的約束,這就是綜合集成方法論。“我們一定要保證生命整體的安全性。如果手術成功了,但是人死了,這場手術就是毫無意義的。”
在他看來,人體組織與器官不是松散的聯系和同質的單純集合,機體問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關系。
“在國外,很多外科手術至今還在追求還原論。例如尿道下裂,他們將包皮一半做尿道,一半做的包裹,并將中間分開。在這一過程中,難以切分均勻,使本來就很薄的組織容易壞死。”李森愷在進行這一手術時,并未完全將其分解,而是注重整體組織的血液供應,使得尿道下裂手術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整體的性質遠遠大于各部分性質的總和。離開人體生命整體的結構與活動,將失去原有的意義。在手術的過程中,同樣應注意將整體最大限度優化。組成復雜手術系統的各個簡單小手術單元都不是孤立的,主刀醫生要把握復雜手術中整體的動態,在動感中協調每個小手術單元的銜接。
從粗放式到精細化
通過長期深入地參與臨床實踐,李森愷感到,手術室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粗放式內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外科手術中,手術器械講求專科專用、專病專用,不能代用,也不能穿插使用。
而在臨床教學中,他卻發現,很多醫生連最基本的縫合器械持針鉗具有粗細之別不可混用都不注意。倘若手術中使用粗針持針鉗夾持細針,會導致縫合針折斷;而使用細針持針鉗夾粗針,則會損毀折斷持針鉗,或因夾持不牢而誤傷自己或患者。
不僅如此,很多醫學生對器械的認知程度較低。李森愷回憶他曾為醫學院博士考生出的一道題:“中國醫用縫合針外包裝上3/8,5×12的含義”,20余名博士考生,無一答對。“未來外科的棟梁之才連縫合針的規格都不知道,如何進行手術操作?”他對此表示擔憂。
除此之外,李森愷認為,影響手術質量的另一個因素是停工待料。很多醫院在手術前,沒有區分患者的年齡、部位,經常出現多種手術共用一套器械,或沒有提前準備手術器材的現象,結果只好臨時尋找再消毒,這是損害患者利益、降低手術安全質量的“魔鬼時間”。這種延長患者的麻醉時間、增加患者手術的出血與暴露風險的做法,極易增加患者感染率,既浪費衛生資源,也會使手術團隊產生焦慮懈怠的情緒。
粗放式的管理、器械耗材的準備不完善、配合的不協調,成為外科手術的頑疾。“若想提升外科手術的安全與質量,首先要實現外科手術器械的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終于,他設計出針對外科手術的臨床路徑――“手術流程圖”和“手術單元參與人員分工操作動態控制細節流程表”,以此做到各司其職、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如在麻醉完成后,麻醉師要大聲說:“麻醉成功,患者平穩,可以手術。”手術主刀醫師要大聲說:“手術開始。”參與人員都要回應:“知道。”緊張的治病救人的手術戰斗,就此開始。這些內容在流程圖表中都有表述。
在手術前,只須5分鐘,每位手術參與人員閱覽流程圖,了解自身職責。臺下的巡回護士做好耗材準備,打開包裝交給臺上的器械護士。器械護士做好相應準備,分別交給主刀醫生與助手。該應用的器械都明確地出現在流程圖表中。這樣,器械護士的出錯率就會大大降低,并節省魔鬼時間,加快了手術速度。助手配合主刀醫生,進行操作。這就是手術進行動態控制的細節流程。
“因為有這個流程圖,護士便可知道醫生下一步需要什么,待醫生說到下一步操作要點的時候,就會得到相應的器械。”在李森愷看來,這一做法不僅針對整形外科,甚至可以惠及每一種外科手術。
“精細化管理使我們的手術運作非常協調。現在我們將臨床路徑手術流程表拆分成手術單元參與人員分工操作動態控制細節流程表,更方便手術團隊相關人員的查閱。”李森愷對手術的精細化管理并不僅僅停留于流程圖的繪制,更多的是思索內容的改進。對他而言,實現手術過程的最優化,是外科醫生永遠的敬業追求。
木桶原理與后木桶原理
在一美的手術中,不僅需要設計出完善的流程圖,更重要的是需要團隊默契配合。這更需要管理者的智慧。
令李森愷記憶猶新的是30年前的一天,李式瀛教授帶領自己另外6位技術尚淺的年輕醫師,組成手術團隊,為燒傷患者進行雙手背瘢痕切除中厚皮膚游離移植手術。在手術過程中,由于李式瀛教授的統籌安排,全體成員配合協調,使一般需要6~8小時的手術,僅用5小時就完成了。
“我們跟著李式瀛教授做手術,不但在技術上的收獲與日俱增,在個人價值上也有收獲。我感到自己在整個手術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件事深深影響了李森愷,待到他帶教研究生時,同樣傳承了此種方式。他常常用木桶原理與后木桶原理來啟發手術團隊的每個成員。
木桶原理即短板效應,木桶裝水量取決于最短板,若要增容,必須加長短板。這體現于手術中則為:在手術前,主刀醫生特別要對手術團隊中資歷最淺的醫生進行手術講解,并充分告知他手術內容與他需要配合的程度,提升其協調配合能力。
而后木桶原理則是指,在構成木桶的木板長度一樣時,卻也無法裝水,主要是因為板與板間的連接不緊密。這充分說明了配合的重要性。體現在手術中,則需各位醫生在手術前充分溝通,達成一致,手術中協調配合,方能圓滿完成手術。
李森愷總結,在外科手術中,參與手術的成員中,須確立一位領軍者,作為手術團隊中的靈魂。一般來說,由年資最高的醫生擔任,主導手術全過程,還應負責術前、術中的團隊協調,保障手術達到預期效果。
在手術臺上的很多時候,主刀醫生總是批評助手,這一行為很容易影響兩者間的合作情緒。“主刀醫生不應該挫傷助手的積極性,后者的職責就是幫助前者。主刀醫生應該讓手術的每位參與者都感到參與感與自我價值的實現感。”在李森愷看來,一臺手術中,每一位參與成員都是患者生命相托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認真合作,才能發揮出每位成員的最大作用,共同配合主刀醫師完成最優化的手術。
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知道:外科手術會給病人心理、生理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對外科手術病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非常有意義,向病人及其家屬告知手術的必要性、術中的大概情況、術后的恢復情況,使病人及家屬充分的了解病情并配合醫生的手術,減輕手術中的痛苦,減少手術后的并發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我院從2007年以來,常規對外科手術病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入院后護理健康教育
入院后責任護士積極熱情接待病人及其家屬,向其介紹病房的環境,誰是主管醫生和護士,詳細詢問病情,語言親切,態度和藹可親,給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病人對醫護人員產生充分的信任和親切感,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 術前護理健康教育
2.1 一般手術病人:(1)術前責任護士了解病人一般情況后,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術前健康教育,使病人對自己的病情及疾病的相關知識、飲食、注意事項、功能鍛煉、預防措施有所了解,幫助病人解除術中各種疑慮,爭取以最佳的心身狀態接受手術。(2)鼓勵病人向醫務人員提出自己的問題,針對有些病人缺乏醫學知識,理解能力較差,對手術的顧慮大,術前準備不理解,常不能配合,術前護士更應耐心細致地講解術前的準備程序,各項輔助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皮膚準備、清潔灌腸、手術前禁食與用藥,麻醉方法,手術方式等。(3)術前除對病人講解術后的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外,還需介紹如何早期活動,開始時間,活動程序與活動量。一般采取循序漸進,開始小活動,逐漸增大運動量。
2.2 年老體弱手術病人與有基礎疾病的手術病人: 對于年老體弱或伴有基礎疾病的手術病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時,更要有充分的同情心和細致的耐心,要了解基礎疾病對手術的影響和手術對基礎疾病的影響。老年人一般多伴有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病、冠心病等,這些對手術的影響都是互為因果的,要根據手術的輕重緩急對基礎疾病做好相應的治療。如慢性支氣管炎,要鼓勵病人做深呼吸,咳嗽、排痰。高血壓病人,術前一般血壓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責任護士要及時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給病人予以安慰、理解和支持,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并適當調整降壓藥物的使用。冠心病人,術前要穩定患者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保證充足的睡眠,指導患者低鹽低脂飲食,告知患者術后早活動,防治急性心肌梗塞。
3 討論
外科手術病人的術前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醫療和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自己的疾病高度關注,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的求知欲望明顯增高。因此,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醫護人員認真做好這項工作,根據病人的需求,實施有效的教育內容,不僅使病人獲得疾病的相關知識,而且能更好地使病人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有利于疾病的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每個醫護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認真治療、護理的同時,也應注重病人的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江波. 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研究. 當代醫學,2010, 16(7):123-124
【摘要】腹部外科手術有許多自己的特點,比如手術后并發癥、手術時機的掌握、切口的選擇。腹部手術并發癥常見的有血栓栓塞、胃腸道并發癥、腹膜并發癥、在時機掌握方面,常見的有急腹癥手術時機的掌握、肝移植手術時機的掌握,重癥胰腺炎手術時機的掌握,腹部手術在切口的選擇上也有其特點。
【關鍵詞】腹部外科手術 特點 并發癥 切口 時機
腹部外科在外科以至整個人體醫學中的重要性首先在于腹部外科疾病(包括創傷)是最常見的,包括人體重要器官如肝臟、胰腺、胃腸道等疾病;其次,這些重要器官疾病的病理生理牽涉到許多外科基本問題,其手術又包含大量外科基本操作。
因此,腹部外科及其手術學是外科學的基礎,是外科各專科醫師完成其訓練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
腹部外科及其手術學的重要地位,在可見的將來還不可能有重大變化,腹部手術對外科醫師心理素質、學識、經驗、技術水平、臨機應變的能力和責任心的要求則將越來越高。
“腹部外科是一門既成熟又年輕的學科”這一說法(黃志強教授語),同樣也適用于腹部外科手術。由起步到成熟,腹部外科手術學有過一段漫長的經歷。雖然McDowell在1809年已經成功地經腹部切口切除了巨大卵巢囊腫,但是直到19世紀80年代,腹腔對外科醫師而言還幾乎是。
外科先驅者們在實驗和臨床方面的不懈努力,其別應該提到的是Lembertl860年前后在腸吻合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Heidenhain 1 870年對胃生理的探索,終于使Billroth能在1881年成功地為胃癌合并幽門梗阻病人施行第一例胃切除手術,開創了腹部外科手術的新紀元。
19世紀80年代,Billroth的胃部分切除手術、McBumey的闌尾切除手術以及tfalsted、Ba豁ini的疝修補手術,不但推廣了腹部外科手術的應用,而且確立了沿用至今的手術技術。
以后的100多年中,盡管基本的手術操作技術沒有原則性的改變,但是醫學對人體生理以及疾病病理、病理生理的認識不斷深化,加之麻醉和生命支持,監護各方面的進步,已經而且還將繼續促成腹部外科及其手術學的發展和變革。今天的腹部手術在內容、范圍和深度方面,都已經與Billroth的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了。
醫療工業技術的發展將不斷地為醫學提供著新的手段,包括外科手術中的檢查、診斷方法以及各種簡化操作、縮短手術時間或減少手術創傷的器械。關于腹部外科手術的現狀,我們可以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
1 腹部外科手術已經失去其“神秘性”而被廣泛應用
以中國為例,胃部分切除、膽道手術、脾切除等手術,40年前還是城市大醫院的“專利”,現時則已成為大部分區,鎮級醫院都能施行的手術。約略估算,中國每年的腹部手術當在百萬例以上。腹部手術的廣泛開展自然使許多危重、急癥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生命得到挽救,但也不可避免地由于手術指征掌握不當、手術方式選擇欠妥或手術粗糙、操作失誤帶來一系列并發癥或后遺癥,甚至使再次手術成為必要。
2 由于麻醉以及圍手術期監護、營養支持的進步,手術安全性與以前比較已有大幅提高
其結果是
①手術病例中老年病人的比例上升。
②某些手術,主要是腫瘤根治手術的范圍有擴大化的趨勢。一些在20年前被認為無手術可能性的癌腫病人,今天已可能經大范圍的切除和淋巴清掃,甚至多個臟器的聯合切除而得到治療。至于這種大范圍手術對癌腫的治療效果,則尚有待觀察和證實。
3 上述手術范圍擴大的另一重要內容是移植外科的開展
由于手術技術、排斥反應等方面的特殊性,腹腔器官移植的起步比心臟、腎臟移植要晚,應用也較少。但經過近30年的實驗和臨床研究,肝臟移植日趨成熟,胰腺移植已經積累了許多經驗,小腸移植近年來也開始取得成功。器官移植為一些迄今還沒有有效治療方法的疾病(主要是內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可能性。
4 某些手術范圍擴大的同時,各種藥物和醫療器械的進步對“傳統”手術產生著相應的影響
H2受體阻滯劑的應用導致近10年來由于潰瘍病施行的胃大部切除手術數量大幅下降;生長抑素可使大部分急性胰腺炎病人免受手術。腔鏡的使用有取代一部分傳統手術的趨向,典型例子是應用腹腔鏡切除闌尾和膽囊。
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膽道結石的方法雖然未臻完善,但也在臨床探索中。吻合器和黏合劑正在簡化手術操作從而縮短手術時間。手術中先進的檢查手段使手術更精確、更安全可靠,例如在肝、膽、胰手術中應用B型超聲檢查對手術中發現病灶,確認重要血管或其他解剖結構,判斷膽管中結石或胰島素瘤的存在或殘留,都有很大幫助。
要預測腹部外科手術的將來.頗為困難。人結構的老齡化會使以腫瘤為主的老年手術病人增加,腫瘤和創傷可能將成為腹部手術的重要內容。診斷手段的發展將使疾病更早得以發現,而大范圍的手術可得以減少。新的藥物和體外治療手段或許會使傳統手術進一步減少。
技術進一步完善后,腹腔鏡和內鏡(腹腔鏡、結腸鏡,胃十二指腸鏡)手術會更多地取代傳統的腹郜手術。器官移植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但如果細胞移植(種植)能取得成功,將來的腹腔器官移植可能會向細胞移植(肝細胞、胰島細胞等)的方向轉移。在手術操作方面,新型器械會使操作更簡化、更省時,甚至操作的電腦化也是可以想象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腹部外科及其手術如何發展,腹部外科醫師健全的心理素質和嚴密的邏輯思維、高度責任心、豐富的學識和經驗以及臨機應變、冷靜果斷處理問題的能力始終是必要的。
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知道:外科手術會給病人心理、生理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對外科手術病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非常有意義,向病人及其家屬告知手術的必要性、術中的大概情況、術后的恢復情況,使病人及家屬充分的了解病情并配合醫生的手術,減輕手術中的痛苦,減少手術后的并發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我院從2007年以來,常規對外科手術病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入院后護理健康教育
入院后責任護士積極熱情接待病人及其家屬,向其介紹病房的環境,誰是主管醫生和護士,詳細詢問病情,語言親切,態度和藹可親,給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病人對醫護人員產生充分的信任和親切感,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術前護理健康教育
2.1一般手術病人:(1)術前責任護士了解病人一般情況后,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術前健康教育,使病人對自己的病情及疾病的相關知識、飲食、注意事項、功能鍛煉、預防措施有所了解,幫助病人解除術中各種疑慮,爭取以最佳的心身狀態接受手術。
(2)鼓勵病人向醫務人員提出自己的問題,針對有些病人缺乏醫學知識,理解能力較差,對手術的顧慮大,術前準備不理解,常不能配合,術前護士更應耐心細致地講解術前的準備程序,各項輔助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皮膚準備、清潔灌腸、手術前禁食與用藥,麻醉方法,手術方式等。(3)術前除對病人講解術后的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外,還需介紹如何早期活動,開始時間,活動程序與活動量。一般采取循序漸進,開始小活動,逐漸增大運動量。
2.2年老體弱手術病人與有基礎疾病的手術病人: 對于年老體弱或伴有基礎疾病的手術病人進行術前健康教育時,更要有充分的同情心和細致的耐心,要了解基礎疾病對手術的影響和手術對基礎疾病的影響。老年人一般多伴有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病、冠心病等,這些對手術的影響都是互為因果的,要根據手術的輕重緩急對基礎疾病做好相應的治療。如慢性支氣管炎,要鼓勵病人做深呼吸,咳嗽、排痰。高血壓病人,術前一般血壓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責任護士要及時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給病人予以安慰、理解和支持,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并適當調整降壓藥物的使用。冠心病人,術前要穩定患者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保證充足的睡眠,指導患者低鹽低脂飲食,告知患者術后早活動,防治急性心肌梗塞。
3討論
外科手術病人的術前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醫療和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自己的疾病高度關注,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的求知欲望明顯增高。因此,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醫護人員認真做好這項工作,根據病人的需求,實施有效的教育內容,不僅使病人獲得疾病的相關知識,而且能更好地使病人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有利于疾病的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每個醫護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認真治療、護理的同時,也應注重病人的健康教育。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