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2 09:01:30
序論:在您撰寫實用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巨桉(Eucalypts grandis)屬桃金娘科桉樹屬,熱帶常綠喬木,自然分布在澳大利亞東南岸。巨桉屬深根性樹種,生長快,萌芽性強,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可耐-5℃的低溫。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能在沼澤地生長,但能耐短期積水。巨桉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工等領域,是優良的紙漿原料,其枝葉能蒸餾桉葉油,桉葉油的主要成分桉葉油素可作殺蟲、滅菌及防腐劑。巨桉已被世界各地廣泛引種、栽培,主要栽培國家有巴西、南非、津巴布韋、印度等。我國于20世紀60年代引入巨桉,80年代中期開展了區域試驗和推廣,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福建、江西和湖南等省,四川省推廣面積已過百萬畝。
2 材料與方法
2.1 苗木選擇
要選擇符合標準的Ⅰ級苗,最好選擇巨桉組培苗(苗木長勢整齊,分化小),其次是選擇種子營養袋育苗。
2.2 造林地的選擇
選擇海拔在600m以下,坡度0°以下的宜林地,土壤以壤土為宜,土層厚度在80cm以上,石礫(~10mm)含量低于15%,pH值(酸堿度)45~60之間,光照條件好,水源充足,肥力較高。
2. 整地時間
如果在春季造林,選擇在前一年的秋冬季整地最好,其他季節造林,則必須在造林前完成整地任務。
2.4 整地方式
根據不同地塊選擇不同的整地方式。土壤如果較為板結,肥力不高的地塊宜選擇大穴塊狀整地,在耕地或土壤比較疏松的地塊宜選擇塊狀整地。一般要求穴深40cm,穴長寬在60~80cm。
2.5 造林密度的選擇
巨桉屬于強陽性樹種,喜光不耐蔭,頂端優勢強,早起生長迅速,應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地勢平緩,土壤條件好的用2m×4m;山坡地、土壤瘠薄的2m×m。造林時間選在春季,以透雨后造林,效果最好。
2.6 栽植方法
第一次回填表土。要將整地挖穴時堆在穴周圍的表土回填入植苗穴內,回填深度為穴深的1/2,然后將土塊打碎。基肥以磷肥為主,條件許可的話可施有機肥,施肥后將肥料與穴內土壤充分攪拌。第2次回填表土,將植苗穴周圍的表土全部回填到穴內,回土堆積高度略高于地面。植苗時將苗木營養袋用雙手握住并輕壓,使苗木根系與營養袋內的土緊密成團,然后去掉營養袋,將苗木植于事先在植苗穴內挖好的小坑內,再壅上細土,栽植苗木的深度應高于苗木根莖處原土痕2cm,再將苗木袋土周圍的土壤用力壓緊,栽植的樹苗基部略高于造林地平面,在下雨后確保樹苗基部高度與地面相平。
澆足定根水,苗木栽植完后每穴澆水約kg,以保證苗木成活。查苗補苗,栽植苗木后在15d左右進行查苗補苗,補植的苗木應該選用與先前栽植的苗木是同一期的預留苗木,保證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
2.7 幼林撫育管理
2.7.1 松土、除草
在每年的6月、9月各松土、除草1次,一般可同時進行,以不讓雜草遮住幼樹陽光和滋生病蟲為準,一般采取穴狀撫育,即在幼樹半徑50cm以內除草和松土。
2.7.2 肥水管理
巨桉具有早期速生特性,造林20d左右即能恢復生長,故水肥條件要跟上,如果幼林階段缺乏養分或養分比例失調,將會嚴重影響林木生長發育,形成“小老頭樹”,后期再追肥也難以糾正,所以肥水管理是培育巨桉林的重要措施。造林半年和第2、年,各施1次肥。施肥時間一般在雨季到來前的春末夏初。施肥量可以采取每株施過磷酸鈣和尿素(和糞水)250g,以氮肥為主,年后逐漸增加肥量。有條件的可以施有機復合肥。施肥方法為在離樹基部40cm左右開深20cm的環狀溝或者在坡面的上方開溝,將肥料均勻地撒施在溝內,在用土蓋至開溝前的高度。對干旱瘠薄的地塊要及時澆水,保證林木正常生長所需。 造林地內不宜種植高稈和藤蔓作物,最好不間種農作物,以免與林木爭肥,影響林木生長。幼林保護、防火、防病蟲,當年造林后預防白蟻和螞蟻啃食幼苗基部。
后期培育技術
.1 整枝
整枝能提高木材的材質,消滅木材死節,減少活節,增加木材中的無節部分,提高樹干的圓滿度;整枝可以提高林木生長量,能改善林內通風透光狀況及林木生長條件,整枝還能提供燃料、飲料、肥料,增加收益種類。
整枝時間以林分充分郁閉,林冠下部出現枯枝時為開始整枝的標志。整枝季節選擇在晚秋或早春,樹液停止流動或尚未流動之時進行。整枝高度一般修到5m左右為宜。年后視生長狀況,可適度修枝。一般修枝強度高不超過樹高1/。
.2 桉樹的主要病蟲害防治
(1)白蟻的防治。種植后發生白蟻危害時,可于造林地內投放滅蟻靈誘餌誘殺,根據白蟻的蟲口密度,每公頃均勻投放195~495包。投放點挖深15cm的,穴內放些枯枝落葉和1~2包滅蟻靈誘餌,再在其上覆蓋泥土。也可以用除蟲菌液噴殺。
(2)桉小卷葉蛾的防治。幼蟲取食桉樹的葉片,并將葉片卷成筒狀作巢,1年內多代危害,大量發生時,可選擇50%巴丹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1 200~1 500倍液噴殺。
()青枯病的防治。桉樹感染該病后葉片急劇失水凋萎,不脫落而懸掛于樹枝上。防治方法是及時清除病株,集中燒毀,用石灰對病穴消毒或用1 000倍托布津或苯駢咪唑淋洗殺菌。
. 萌芽更新方法
巨桉萌芽能力強,可利用第2代萌芽造林。更新季節以早春樹液開始流動前砍伐最好,其次為初夏。用斧頭砍伐林木,伐蔸離地面高度5cm左右,保持伐樁樹皮不開裂。采伐后及時松土,并將林地內的雜草鏟除干凈,松土深度在20cm左右。除萌、定苗。當萌芽條達0.5m高時進行第1次除萌、定苗,去弱留強,每個伐蔸只留2~株萌芽條;當萌芽條達1.5m高時進行第2次除萌、定苗,每個伐蔸留1~2株萌芽條,一般每公頃留1 50株。第1次除萌、定苗后及時壅土施肥,在樹樁上方或兩側開溝施肥,溝深20cm,施肥后用土覆蓋,一般每株施肥200g左右。可適當施加有機復合肥。巨桉一般在5~8年可以采伐利用,如果培養大徑級用材可在10年以上采伐利用。
お
參考文獻:
1.柴油10馬力田園管理機 山東濰坊三山機械有限公司制造。產品參數:開溝寬度12~60厘米,開溝深度10~40厘米,培土高度60~70厘米,發動機配套動力柴油5.145~7.35千瓦(7~10馬力)。
主要特點:該機適用于大蔥、大姜、馬鈴薯、甘蔗、芋頭、葡萄園、果園、煙草、苗圃、丘陵梯田等開溝、培土、起壟、旋耕、除草等多種作業。
2.3WG-4型田園管理機 生產企業為山東萊州市雙宇機械廠。產品參數:可配動力柴油178型5.51千瓦(7.5馬力)、186型6.62千瓦(9馬力),開溝深度10~30厘米,作業速度≥0.3米/秒,開溝寬度10~60厘米。
主要特點:該機適用于開溝、培土、旋耕、除草、噴農藥、運輸等功能。
3.1WG2700A型田園管理機 生產企業為山東華盛中天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參數:開溝寬度為15/25/35厘米,開溝深度單次5~15厘米、多次35~40厘米,發動機配套動力為177F-5,功率5/3600千瓦/轉/分。
主要特點:該機適用于蔥、姜、蒜、馬鈴薯、草莓等經濟作物田的開溝、培土作業;蔬菜大棚地的旋耕、松土作業;果園中耕除草作業;丘陵山地等地塊復雜地形的旋耕作業等。
4.3TG-6型田園管理機 生產企業為山東壽光市金棚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有限公司。產品參數:開溝寬度30~90厘米,開溝深度3~40厘米,發動機功率4~6千瓦,以作業刀具運轉作為機體前進的驅動力。
主要特點:該機與其他單一功能的田園管理機不同,機具安裝上不同的配件可以開溝、起壟、培土、打藥、播種、旋耕、松土、中耕、深耕、除草、施肥、噴藥殺蟲、噴淋、收割、鋪地膜、抽水澆地、開荒、發電、噴淋、打孔、碎草、根莖收獲、覆土、開深溝、施底肥、偏培土、埋葡萄藤、扶壟、田間運輸等。
5.多功能田園管理機 生產企業為山東安丘市富潤康機械有限公司。產品參數:發動機動力為7.5馬力,前進速度為4.5/9.8公里/小時(快慢擋),后退速度為3.2公里/小時,開溝深度5~40厘米(深淺自如),開溝寬度20~100厘米。
主要特點:該機適用于大型機械無法進入的小塊土地、大棚、茶園、丘陵、山地等不同的地形和土質進行作業,尤其適用于蔥,大姜、馬鈴薯、煙草、甘蔗、葡萄等經濟作物田的開溝培土等作業。
蘋果套袋是當前果樹生產上最常見的管理措施之一,給蘋果套袋能防止病蟲害、減輕污染、避免災害損傷、提高果品質量、增加果園經濟效益。觀察,套袋的紅富士蘋果好果率達95―98%,不套袋的紅富士蘋果爛果率在30%以上,一些管理差的果園,爛果率在40%以上。
套袋蘋果的管理技術要點主要有:
1 套袋前準備
1.1 疏花:合理按間距疏花,中型果15-20cm,大果型25-30cm,選留花序,每花序留包括中心花在內的強旺花兩朵為宜。
1.2 疏果:在落花后一周,從選留的花序中留發育良好,果型端正的幼果,盡可能保留中心果,其余除去。
1.3 套袋材料:按品種要求選擇袋子,紙袋為主,膜袋為副。對生長在樹冠底部果實,長技尖端部果實及下垂枝接近地面果實,不宜套袋,套袋時,要嚴封袋口,不能讓害蟲及雨水進入袋內、過緊卻碰傷果苔,讓果實處于鼓袋中央,不貼袋壁。
2 樹體管理
套袋的果樹盡量不要環剝、環割,盡量避免樹體營養和水分流通,從而影響果品質量。透光度差是影響果品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蘋果套袋以后要進行適當的修剪,及時清除過密枝、徒長枝、競爭枝。層間內的輔養枝要當年疏除,控制橫向生長,增強縱向生長,使每個枝葉都受光均勻,保證每個果實都能充分均勻著光,使樹冠透光度保持在30%以上。
3 定期檢查
發現袋的卡口有松開、漏袋、掉袋等現象,應及時修正。每逢刮風、下雨、噴藥后更要仔細檢查,以防止紙袋緊貼果面,影響通氣、排水,避免發生日灼。
4 摘葉與轉果
4.1 摘葉
摘除影響果實受光的葉片,能增加著色指數15%以上,除去果實附近影響光照的葉片,先摘除黃葉、小葉以及薄葉,然后摘去遮光的大葉、秋梢葉。一般從采收前一個月開始,連續3次。首先要摘除果梗部位直接影響果實著色的葉片,其次再把果實周圍5~10厘米的葉片摘除,最后摘除果實附近及影響到內膛果實受光的葉片。自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依次進行。
4.2 轉果
轉果一般在去袋后10―15天進行,根據向陽面著色程度的不同情況然后轉變果實的向陽部位。轉果時,用右手托住果實,左手捏住果柄基部,把果實的向陽面轉為背陰面,必要時用透明膠帶固定果實。對于下垂果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沒有能讓轉過的果實有固定的地方,一般不進行轉果。
5 病蟲害防治
果實套袋后,生長期要噴灑具有保葉和保果作用的殺菌劑,以防病菌隨雨水進入袋內危害果實。此間可選擇保護性殺菌劑和內吸性殺菌劑交替使用。蘋果輪紋病、褐斑病、霉心病等病害可以用甲基托布津、阿維菌素、多菌靈等殺菌劑交替使用。蚜蟲、紅蜘蛛食心蟲等蘋果害蟲,可使用阿維菌素粉劑、吡蟲啉粉劑、滅幼脲懸浮劑等防治。果樹去袋后噴灑甲基托布津內吸性殺菌劑,防止果實上潛伏病菌引發輪紋爛果病。摘袋后忌噴波爾多液。果實進入上色期,不宜噴施膨大劑類藥物。
6 肥水管理
6.1 套袋的果園施肥時間以9月上旬為好,此時施肥有利于肥料分解和微生物的活動 ,有利于斷根愈合和再生新根,有利于吸取養分補充樹體。
6.2 施基肥時最好用有機肥和適量的氮、磷、鉀、硼等微量元素肥混施,主要是為了防止果實發生豆斑病、苦痘病等缺素癥病害和其他生理病害。施肥時應在根系密集層施入,于樹冠下環狀開溝,溝寬20-30厘米,深30-40厘米,肥料入溝后摻土調勻,踏實后封土將溝填平。施肥量每畝盛果期數樹不少于5000公斤。
6.3 及時進行葉面追肥 ,改善葉片營養促進有機物形成。果實生長后期控制使用速效氮肥,可葉面噴灑2―3次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7―8月份為果實膨大期,苦痘病、痘斑病容易發生,通過葉面追肥補充營養,提高果品質量,以磷鉀肥為主,有利于果個增大和果實著色。葉面肥以花后至套袋前這一時期噴施為主。
6.4 墑情不足時及時灌水,果實進入上色期不宜澆水。
7 果實去袋與采收
果實去袋一般應在果實充分成熟后,果實表面著色80%以上,果實顏色比較鮮艷,果實達到一定硬度,糖度達到12度以上就可以開始采摘了。采摘過早,顏色淺,易褪色;采收過晚,顏色太深,影響商品性能。一般樹冠、上部的果實成熟早,上色好,可以先采先上市。下部果實成熟晚,著色差可以晚采,促其上色。分批采收可使果實充分著色,又可搶占市場。
關鍵詞:科學實驗室; 管理; 使用; 規范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1-104-001
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建設、管理與使用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它涉及面廣,既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又有技術與藝術;既有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又涉及行政工作。作為科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工作必須在學校管理和教學管理規律與原則指導下,提高管理水平。
一、建好實驗室是基礎
1.明確要求
建好實驗室。2012年江蘇省教育廳下發《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小學分冊(“十二五”版)》,是科學實驗室建設的依據。標準中對實驗室、場地設置要求、實驗室數量要求、實驗室通用要求、實驗室專用要求都有明確的規定。各校在新建或者改建之前,都需找到標準,認真對照。科學教師要做有心人,及時與校領導溝通,為領導規劃建設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場地等出謀劃策。
2.發揮特長
精心布置。教師需要把它當成是老師和學生學習科學共同的家園。作為學習家園,需要科學老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用心去經營。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空間。教室的墻壁窗戶天花板如何美化和更實用等都是應該思考的問題,如在教室的頂上自制的星圖,墻壁布置科學小報,壁柜上放置正在開展的實驗,設立學生自制各種動植物標本展櫥,也可以喂養小動物等,既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思考的機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配好實驗器材是重點
1.掌握配備標準,以不變應萬變
江蘇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頒發了教學儀器配備目錄,對照學校的類別如1類標準或11類標準進行采購,配備目錄中所要求的配備數量僅僅是最低的要求,因此,我們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適當增加配備數量;有了目錄中的實驗器材,不管在哪個條線的檢查驗收中都沒有問題。要把驗收創建作為一種機會積極爭取,添置好器材。
2.適時補充實驗器材,滿足教學需要
隨著課改,器材與課標、教材這種不配套現象將一直存在,必然會導致某些實驗儀器短缺或器材不適用現象。因此,實驗室的器材需要不斷的補充、更新和改良,才能滿足教學活動的需要。所以要逐年(期)訂購配套的實驗器材,新的教材、新的教學方法,必須有新的教學儀器來補充。
3.挖掘資源,自制實驗器材
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器材資源,如聯系好學校食堂,勺子、筷子、碗、盆都是教學器材;聯系好音樂教師,借用鼓、三角鈴等打擊樂器和二胡等弦樂;學校可自己種植油菜花、鳳仙花、桑樹等植物來滿足科學教育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還可自行設計、制作和開發教學器材。自制器材與常規器材相比,針對性強,在使用時容易突破教學難點,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些器材使用后要保存好,既是老師智慧的結晶,也是組成學校實驗器材的一個特色部分。
4.發動鼓勵學生自帶材料,充實實驗器材
將一次性注射器、各種材料的飲料瓶、鬧鐘等材料和物品收集起來,課堂上就會有用得上的地方。教師可發動學生自帶,建立實驗材料庫,自帶實驗材料有很多優點:一是學生對材料熟悉,容易準備,學生參加了準備活動,也是一生中科學經歷;二是為學校節省經費。這些器材也要保存好,可以循環使用,減少教師工作量。可以通過獎勵加分等形式鼓勵學生自帶材料。
5.用發展的眼光,配備器材
最近數字化實驗室已經悄然走進科學課堂,教師要有這樣的視角,觸摸到新的事務的誕生。適當的時候可以在領導面前吹吹風,自己要了解新事物,判斷新事物發展的方向,使實驗室器材與時俱進。
三、制度管理是保障
一切工作的成敗都與管理有著密切關系。首先要有明確的實驗室管理機構,其次要根據實驗室管理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建立健全儀器設備管理制度,要合理組織實驗教學。實驗室管理不能只憑經驗、憑記憶、憑感覺,要靠制度、靠資料數據進行管理,并定期檢查執行情況。
四、用好實驗室是關鍵
用好實驗室,歸根到底需要具有責任心的、具有專業素養的科學教師。
1.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要管好實驗室,高效開展實驗教學,提高實驗管理教師的職業素養是關鍵。(1)加強服務意識。實驗室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服務”,實驗室管理不是一般的財產管理,它有財產保管,更有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方法、教育思想等教學管理。(2)強化育人意識。教師和學生都是實驗教學的直接參與者,實驗教學同樣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實驗室管理要研究老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還要研究人的行為,所以,實驗室管理不能單靠管理人員,領導、教師、學生都要參與,這也是現代化管理的一個重要特征。
2.明確職責,處理好三種關系
(一)社區管理難以了解第一手的居民信息,物業管理了解居民信息卻難以解決問題
我國社區管轄面積較大,居民人數眾多,加之社區工作人員比較缺乏,對居民的各種需求和相關信息難以準確采集和獲知。物業管理的管轄范圍僅限于小區,居民與物業管理的聯系最為密切,互動機會較多。但是,由于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分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和渠道,二者的配合總是難以見到成效。社區管理缺乏管理的細化,物業管理解決問題的力度和權力又明顯不足。
(二)社區管理缺乏內在的動力,物業管理缺乏外在的推力
社區管理的本質應是互動式管理,自上而下的拉動必須與自下而上的推動有機結合,才能實現政府和居民的雙贏,這種發自居民內部的推動力才是社區管理的核心和根本,才能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物業管理則比較缺乏政府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在居民管理上基本陷入孤立狀態。
(三)二者之間相互推諉和指責,缺乏深度合作
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都要注重居民居住環境及安全問題的解決,但是由于二者分屬不同部門,導致對諸多問題的解決不是尋求齊心協力,而是相互推諉、相互指責,即使二者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也總是流于形式和表面。
(四)開發商、物業與居民的矛盾尤為突出
物業管理公司一般都是在業主入住之前通過開發商選聘,絕大多數物管公司都形成了對開發商負責的服務意識。但是,在業主入住之后,房屋的所有權發生了轉移,前期物業服務合同已然不成立,物管必須接受業主的考察和評定,重新與業主簽訂服務合同。由于物管的服務意識沒有及時轉變,加之與開發商的緊密關系,在處理業主與開發商的糾紛時不是維護業主利益,而是錯誤地維護開發商利益。開發商完成住房銷售以后基本退出業主視線,一旦業主發現住房質量及服務問題只能尋求物業公司解決,而物業公司并無義務承擔開發商遺留的住房質量及服務的責任,從而造成開發商、物業與居民的矛盾尤為突出。
二、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的融合創新模式
(一)物業管理納入社區管理,統一向居民提供有效供給
社區管理和物業管理都是面對居民,都要考慮如何滿足居民的需求。物業管理公司在業務上接受房管部門領導的同時,在居民服務上更需要接受社區的統一指導和管理,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居民。物業管理公司的招標權應該賦予社區。在小區業主委員會沒有產生之前,即小區住戶未達到50%以上,應由社區代為招標選取合格物業公司實施前期物業管理,開發商與社區簽訂一份委托招標協議書;在小區業主委員會產生之后,即小區住戶達到50%以上,社區再將物業招標權移交小區業主委員會。
(二)物業管理是社區管理的窗口和平臺,是細化居民服務的一線管理
每一個小區都有物業管理辦公室,這個辦公室就是社區管理的窗口和平臺,是第一線的、也是微觀層面的居民管理與服務。社區則是第二線的,相對來說是宏觀層面的管理與服務。物業辦公室是社區的居民聯絡站,也是微型的居民工作站。社區的服務產品都可以借助物業辦公室這個平臺來提供,居民的各種需求建議也可以通過物業辦公室反饋到社區。社區管理模式因而演變為:政府—街道辦—社區—小區物管辦—樓棟—住戶。這種模式更加細化、具體,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小區的差異,能夠最大程度達到政府與居民的有效溝通和理解,也能從微觀層面尋求物業公司對社區管理的配合。
(三)物業管理保持營利目的,屬于社區管理范疇中的營利部分
物業管理的營利性質可以繼續保持,納入社區管理不會改變物業公司的原有屬性。社區服務也不只是無償性質的,其中根據居民的實際需要,低收費以及正常收費也在其中。物業管理收費屬于正常收費性質,如果能夠充分滿足居民安居的需求,提升居民的安居水平,那么付費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融合創新的社會價值
(一)通過物業管理平臺細化社區管理,最大程度實現社會效益
社區管理與服務是較為宏觀和粗化的,居民人數眾多,需求很難統一和協調解決。如果通過物業管理平臺將社區管理與服務細化到每一個居民小區,小區再進一步細化到每一棟住戶,則社區管理就有了較好的微觀運作層面和具體細化的管理手段,便于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報,能夠很好地實現社會效益,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的良好生活狀態。
(二)通過社區非營利方式服務于物業營利方式,最大程度協調居民與物業管理的關系
物業管理的運作模式屬于營利性質,這種營利的實現只能以居民的繳費和配合管理為必要條件。如果物業管理與社區管理結合,那么物業管理比較容易為居民所理解和接受。居民從物業平臺享受到的社區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直接決定或影響著物業公司的營利目標,并最終直接決定或影響著居民對物業公司的認同度。
(三)有效解決開發商、物業公司和居民的矛盾和沖突
第一、現代企業在多變的市場中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合同管理。現代經濟是競爭為主色調,和諧的市場背后隱藏了企業間激烈的競爭。在這波濤洶涌的市場競爭中,合同就像是每個企業手中的生存憑證,更是連接每個企業的橋梁和紐帶。它保證市場中主客體的合法利益,在法律的保護圈內維持并規范簽訂合同各方的秩序和相互關系。就任何企業來說,企業項目組與項目設計部門、工程承包方、項目實施部門、原材料供應商、監管部門等部門或公司都可能會簽訂相關的合同。這些合同一旦出現問題則會出現兩種結果,要么企業經濟效益受到損害,要么企業形象或信譽受到損害,繼而綜合競爭力下降,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會使企業喪失市場,都不利于企業的正常運行與發展。第二、合同管理保證企業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如同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合同既像是武器,威脅和恐嚇對手,使其無法違規操作;也像是盾牌,在這場戰爭中有力的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外界的侵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合同的雙方正是通過合同在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合同管理正是用來保證權利和義務在法律規定范圍內進行。再激烈的競爭也會受到法律的保護,合同是企業行使法律武器的憑證,凡是在合同內涉及到的利益都會受到法律的庇護,任何與合同相悖的行為必然會受到制裁。所以,科學合理地對合同進行審查、監督、控制是確保企業利益不受侵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需要。第三、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離不開企業合同管理。市場經濟不同于計劃經濟,其競爭的本質能推動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雖然競爭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是推動市場走向成熟,走向發達的標準,但是不正常的市場競爭則會導致市場走向崩潰的邊緣。市場經濟表面看上去你爭我搶,這是由它的四個特點導致的,四個特點分別為自由性、統一性、公平性和競爭性。這些特點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可以不分階級的、公平自由的去爭奪自己的利益。合同的存在幫助企業保護自己利益的同時,還幫助市場經濟維持住它的四個本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市場經濟和諧健康的發展。如果合同管理出現漏洞,市場的自由性、統一性、公平性和競爭性很容易被打破,一旦出現這種市場的不平衡,合同雙方的利益與合作關系必然會受到損害。
二、加強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在于,企業根據合同內容與市場中其他企業進行合法的合作,牽制其他企業不會違法經營,從而通過合作來滿足大眾的需求,進而適應激烈競爭的市場,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另外,合同管理還能幫助企業合理地維護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從而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第二、對于市場的重要性在于,企業通過合同管理幫助社會穩定市場秩序,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滿足社會的公平正義原則。另外,企業信守承諾,在合同的規范內行使自己的權利,不斷樹立起誠信的品牌形象,使企業能夠更長遠的發展下去,基業長青。第三、對于迎接國際性競爭的重要性在于,合同管理的本質是要求企業規范化、標準化經營,企業要想適應我國加入WTO后的國際競爭就必須在開放的市場中完善合同管理。企業完善合同管理是樹立國際化意識的標志,表現出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無所畏懼,積極向上的風范。
三、總結
1.無論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進行成本管理的宗旨都是使成本降低的同時保證效益的最大化。衡量高職院校的辦學效益也同樣如此,如果學校能夠利用好有限的資金與資源,控制與節約成本,同時讓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最大程度的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科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那這個學校的成本管理工作就算成功了。目前,我國在進行告知院校財政撥款以及制定收費細則時,主要是借鑒約翰斯頓曾在1986年提出的“成本分擔”理論,以實現教育成本的支出在政府、企業以及學生之間的合理分攤。針對各大高職院校在進行成本管理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國家高度重視并做出相應改革的同時,學校自身也應當分析問題,以成本分擔理論為指導,合理規劃教育經費、優化教學資源,以改變管理困境,讓資金、資源用在刀刃上,避免之前的管理不當造成的經費流失浪費、濫用資源等現象再次發生,從而提高辦學質量與效率。
2.除了理論支持外,國家近年來所做的相關改革工作也給高職院校進行成本管理提供了可能。財政部在1997年就已經頒布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針對之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對記賬方法、基本核算賬戶、資金平衡等方面都做了大改動,很多處理方法開始逐漸與企業會計準則相吻合。這便從制度上保證了高校成本管理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發展,高職院校內部的組織機構劃分越來越明確,在日常管理中開始重視責任制度的落實,實現了校級、院級以及系級各部門的協調合作,通過權利、責任、利益的平衡統一作用規范了工作準則流程。這些都給高校進行教育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
3.構建高職院校成本管理體系,是符合教育教學目標以及管理宗旨的。在高校,不管是做行政工作還是做服務后勤工作、一線教學工作,都離不開好的管理方法。教育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教學資源、教育資金,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益。因此,高校進行成本管理能促進總體管理工作的開展,也只有做好了成本管理,才能進一步實現教育管理工作目標。
二、高職院校實施教育成本管理的幾點建議
1.高校應當重新梳理并規范財務流程,要以合理的經濟運行方式為基礎,做好民主管理及建設工作,從源頭上管理控制好成本,盡量減少中間環節,避免降低工作效率、加大工作成本、引起鋪張浪費。具體來說,每個學院的院長應當在會計年度結束后公開財務報告,讓全院的師生以及社會公眾了解經費使用情況、學院的財務狀況等,實現學院財務工作的民主管理,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同時還能合理采納來自外界的意見與建議,從而彌補工作中不足的地方。而只有在外界的監督作用下,高校才能將教育資源、教育資金等用到實處,讓教育成本能切實起到改善教學環境、提升教育水平的作用。
2.建立規范、合理、合法的教育成本管理體系。高職院校應當盡快建立起成本管理的規章制度,讓相關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教育機構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企業,成本所涉及到的項目比較多,在核算時應當注重其綜合性特征,考慮到教育教學以及后勤服務部門所用到的資金及資源。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偏重壓低教育成本,畢竟教育行業屬于公益事業,其本質還是與創造經濟效益為目標的企業有所不同的,企業的經濟效益有具體的數據可以做參考,但要衡量學校的效益——教育教學質量以及服務質量等,則較為抽象,而學校所產生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滯后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的。這些,都需要高校在制定成本管理指標時做綜合權衡與考慮,將教育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既不因為成本過低影響辦學水平,又不能因為成本過高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