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辯論的基本流程范文

時間:2023-10-10 15:57:46

序論:在您撰寫辯論的基本流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辯論的基本流程

第1篇

辯論賽策劃書流程

一、活動背景

經歷了六月高考的磨練,在秋天開始的時候,大學新生們帶著一份期盼,一份新奇,些許的疑惑,踏入了鄭州、踏上了陽光的土地。剛剛進入大學校門,對大學的生活是陌生而又憧憬的,大學生身為建設祖國的未來主力軍,做到最基本的文明禮貌,是從最根本規范同學的行為,為了豐富新生的大一生活,以多樣的形式,去宣傳文明禮儀。傳承工藝系的特色活動,我們舉辦一場辯論賽。

二、活動目的

重視同學的文明禮貌行為,為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運用辯論賽的形式不僅可以考察選手的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組織能力和團隊意識等,在比賽的過程中通過搜集資料加深對典故、哲理、大學生做人處事的理解與看法,辯論賽也可以增加新同學互相的熟悉感,增進班級團結力和凝聚力,也能挖掘出一些優秀、表現突出的人才,為我系其他相關活動選出選手。邀請部分老師擔當評委,PK淘汰制度,決出優勝班級。

三、活動主題

第六屆風尚杯-“關注社會熱點話題,提升自我”辯論賽

四、活動對象

工藝系全體同學、若干學生干部及老師

五、活動時間

第一輪 待定

第二輪 待定

決賽 待定

六、活動地點

教學樓(教室待定)

七、活動流程

(一)、辯論賽程序說明(主席完成)

1、 宣布辯題

2、 介紹參賽代表隊及所持立場

3、 介紹參賽隊員 (隊名以及口號)

4、 介紹到場評委

5、 宣布辯論比賽開始

6、 宣布評委評分及點評

7、 宣布比賽結果

8、 宣布本場辯論賽結束

(二)、辯論賽流程

1.立論階段(共6分鐘)

正方一辯開篇立論 3分鐘

反方一辯開篇立論 3分鐘

2.駁立論階段(共4分鐘)

反方二辯駁對方立論 2分鐘

正方二辯駁對方立論 2分鐘

3.攻辯環節(共3分鐘)

正方三辯提問反方一、二、四辯各一個問題,反方辯手分別應答。每次提問時間不得超過15秒,三個問題累計回答時間為1分30秒。反方三辯提問正方一、二、四辯各一個問題,正方辯手分別應答。每次提問時間不得超過15秒,三個問題累計回答時間為1分30秒。

4.攻辯總結(共3分鐘)

正方三辯針對對方辯手回答進行攻辯1分30秒

反方三辯針對對方辯手回答進行攻辯小結 1分30秒

5.自由辯論(共4分鐘)

自由辯論 4分鐘

6.總結陳詞(共6分鐘)

反方四辯總結陳詞3分鐘

正方四辯總結陳詞3分鐘

第2篇

一、課文解析

本節課是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第七模塊第二單元Reading(閱讀)的教學。本單元圍繞“網絡世界”這一主題展開,Reading部分以兩位學生辯論的形式,著重介紹了網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正面、負面的影響。

通過對Reading語篇的分析,不難發現其最顯著的特色在于“辯論”這一形式。很多學生都有過參加辯論賽的經驗,對辯論方面的知識或多或少也都有所了解,但是并不全面。因此,教學的重點定位在幫助學生構建較為完整的辯論知識體系,同時借助辯論賽的形式使學生對網絡有更全面更客觀的思考和認識。

辯論最精彩的環節莫過于自由辯論,要求學生思維敏捷,分析縝密,邏輯清晰,緊扣對方論點論據中的錯誤或漏洞進行反駁。這對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出較高要求,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所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深入了解網絡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各種影響;了解辯論賽的基本流程及優秀辯手所需具備的素質;熟知論點、論據的闡述方法。

2.能力目標:運用A-R-E模式分析雙方的論點,推理和論據;運用思辨能力,捕捉對方漏洞,反駁對手觀點。

3.德育目標:看清網絡的一些負面影響,避免沉溺其中或受騙上當;認識到充分準備是獲得成功的前提;學會在比賽中尊重對手。

三、教學思路

網絡這一主題貼近學生生活,非常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但同時由于該話題經常被提及,如果在教學設計時處理不當,很容易落入俗套。本課的教學設計摒棄了以“網絡”作為教學主線的常規思路,另辟蹊徑,以“辯論”貫穿整節課的課堂教學。這樣的設計有三重好處。

第一,整堂課的教學活動按照辯論賽的流程逐一開展,思路清晰,結構緊湊。

第二,營造辯論的實戰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積極思考,勇于表達,從而熟悉課文內容。

第三,立足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英語辯論的流程及相關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評價體系

本節課采用非測試評價表。非測試性評價是一個過程性的評價,是在教師教學過程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的持續性的評價,是為引導教學過程順利開展而對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采取的有效評價。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Step 1 Lead-in

呈現Learning objectives(PPT)

【在上課之初就向學生介紹Learning Objectives,可以使學生清楚地了解他們在本節課中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必須達成的學習目標以及他們學完這節課之后所能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會更加專注。】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effects the Internet has on our lives and people’s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Internet.

Question 1: Who do we usually see in a debate?

the affirmative side (正方) the negative side (反方)

debaters (辯手)a moderator (主持人)judges (評委)

audience(觀眾)

Question 2: What role does a moderator play in a debate?

A moderator is the guardian of a debate, who ensures fairness of a debate.

【教師首先介紹了因特網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由人們對英特網不同的態度,引出辯論這一主題。教師從常見的辯論場景入手,介紹了參加辯論的人員,著重介紹了主持人在整場辯論賽中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糾正了學生只重視雙方辯手的表現,而忽略主持人的主導地位,甚至覺得主持人可有可無的錯誤觀點。】

Question 3: What is a good debater like?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出色的辯手需要具備哪些要素”,一方面通過對優秀辯手的描述考查了學生的詞匯量;另一方面,通過強調“well-prepared(準備充分)”這一要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明白想要獲得成功,僅僅憑借天賦是不夠的,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Step 2 Pre-reading : Preparations for a debate/ Analyze the topic

Whose effects?

What effects?

On which aspects?

Step 3 While-reading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a new concept, the A-R-E model, which is a typical pattern to build and develop an argument.

(1)Reading strategy:reading an argument

The A-R-E Model

Give solid evidence to back up the argument

第3篇

英語辯論賽的基本流程

學習英語辯論,首先要了解辯論的基本設置和流程。針對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水平,筆者推薦大家學習英國議會制辯論規則,即British Parliamentary style (下文簡稱BP)。BP是仿照英國議會議事模式而設計的一系列辯論賽規則的總稱,是全世界范圍內使用最廣泛的辯論規則,世界大學生辯論賽(The 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s)、中國辯論公開賽(China Debate Open)以及“外研社”杯英語辯論賽(FLTRP Cup Debate)均采用此規則。

和國內常見的中文大專辯論賽一樣,BP也分正反雙方。不過BP區別于華語辯論賽制的最大特點在于,常見的BP制是四隊制辯論,即每場比賽分正反雙方,設“正方上院”“正方下院”“反方上院”“反方下院”四隊,每隊兩人,故可概括為“兩方、四隊、八人”。BP制的競賽程序可簡單描述為“角色扮演+交替發言”,每位辯手均扮演議會中的一個議員角色,擁有七分鐘左右(不同賽事時長不一)的發言時長,正反方按扮演角色的職位高低從上到下交替發言,沒有自由辯論等任何快速交替發言環節。具體流程見下表。

此外,BP制還有一種特殊的“質詢”規則,即Point of Information (下文簡稱PoI)。PoI允許對方辯手在“非保護時間”(每人發言時間中除去第一分鐘和最后一分鐘之外的所有時間)示意要求提問,獲得發言者允許后可向發言者提問質詢。質詢者提問時間計入發言者時長,故針對PoI,發言者有權決定是否接受、何時接受、如何回答等事宜。比賽結束后,評委閉門商議得出排序結果,其后由主評當場宣布結果并解釋評判理由。

英語辯論中的常用表達

Glossary of Debate Terms

英語辯論術語

辯論賽事 debating event

循環賽

preliminary debate

淘汰賽 elimination debate

半決賽

semifinal

決賽

grand final

辯題 resolution/motion/proposition

正方

affirmative/proposition/"for" side

反方

negative/opposition/"against" side

當然,掌握英語辯論的基本流程只是辯論入門的第一步,若真的想舌燦蓮花、玩轉英語辯論,對上述流程的反復研究和多次操練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掌握基本的英語辯論用語對初級辯手也至關重要,畢竟辯論是語言的藝術,有了想法但說不出來,多少會讓人感到尷尬。亞里士多德曾說:“Not only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omething to say, but one must know how to say it.”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辯論中常用的英語表達有哪些吧。

1. 開篇(Opening Proposition)

俗話說,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辯論賽場同樣如此。自信又真誠的開篇不僅能夠振奮己方士氣,還可以給評委及觀眾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般開篇陳詞都需要有一段相對固定的問候語(greetings),如:Honorable judges,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絕對不容小覷。尤其是對于初級辯手而言,賽場上剛開始張嘴說話的那幾秒往往是最緊張、最容易出錯的時刻。筆者就親耳聽到過有的選手由于過度緊張,把honorable (尊敬的)說成了horrible (可怕的),把distinguished (杰出的)念成disgusting (令人惡心的)……除了問候評委與觀眾外,也別忘了問候對方辯友,一句my fellow debaters就可以顯示出你的禮貌與辯風(manner)哦。

開篇陳詞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開門見山地“破題(definition)”,并亮明己方觀點(stating the opinion)。寫慣了中、高考話題作文的同學總是喜歡說一些諸如I think、in my opinion、I believe、as far as I'm concerned之類的套話,外加一句類似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之類模棱兩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殊不知,這類表述若用在辯論的開篇陳詞中不免顯得老套俗氣,應盡量避免。筆者在此推薦一些更專業、更有“范兒”的表達方式,讓你一張嘴就顯得與眾不同。

* To set the framework for our opinion, we believe it is necessary to state ...

* We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our stand by giving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

*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bate this topic, we would like to propose ...

* We will elaborate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s of this problem, namely ...

* In the first place we would like to make clear that ...

* The main argument focuses on ...

2. 反駁對方的觀點(Refuting the Opposing Team)

賽場上唇槍舌劍,辯手都試圖說服對方,捍衛己方觀點。隨著辯論的深入,雙方辯手往往都會越辯越覺得自己是對的,一時間火藥味也就濃了起來。這時候,面對對方的觀點若能巧妙地反駁而又不顯得盛氣凌人就很能顯示出一個辯手的功力了。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用“I'm not sure really.”“Do you think so?”或“Well, it depends.”這樣簡單的短句表達自己“不敢茍同”。此外,還可以用下面的句子。

* I'm not so certain.

* Well, I'm not so sure about that.

* I'm inclined to disagree with that.

* No, I don't think so really.

不過,當我們想表達更強烈的不滿時,以上那些句子未免顯得“口味清淡”了一些。不妨考慮使用以下幾個表達。

* You are missing the point!

這句話意思是:“你沒有說重點/沒有圍繞中心議題!”注意:要用you are,而不能說成you're,因為著重強調系動詞可以突出語氣,而連讀則顯得士氣弱了很多。

* You know what? You are straying from the main point!

這句話意為:“你知道嗎?你已經跑題了!”“You know what?”在口語中很常用,含有驚訝的語氣。Stray一詞可表示“流浪,迷路,偏離”等意思,stray from the main point則指“跑題”。“跑題”也可以用off topic來表達。

* You are generalizing what I asked!

這句話意為:“你在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辯論中很容易犯的邏輯錯誤(fallacy)之一,英語中稱其為“hasty generalization (倉促概括)”。例如:My brothers don't like music. My boyfriend doesn't like music either. So all boys don't like music. 這句話從兄弟們和男朋友都不喜歡音樂推斷出所有男孩子都不喜歡音樂,這就是典型的倉促概括型邏輯錯誤。這樣的錯誤看起來簡單可笑,但在實際操練中經常會有辯手“中招”,所以筆者在此提醒大家,在辯論的措辭中,一定要避免使用everything、all、everyone、none、never這樣絕對化的字眼,而應該用almost all、usually、most of the time、every now and then、once in a while、frequently、rarely、on occasion等更嚴謹的表達。

另外,一定要謹記:即使我們無法贊同對方的觀點,我們也只能說your idea is mistaken,盡量避免直接說you are wrong,因為我們反駁的是對方的觀點(idea),而非對方本人。不要贏了辯論,卻失去了朋友。

常用的辯論技巧

辯論中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無非是想盡辦法說服對方,使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因此,哪一方的說服力更強,哪一方則能勝出。由此看來,辯論的技巧也可以稱為說服的技巧。

聽眾可以被說服,無外乎以下四種原因:① Because they perceive the speaker as having high credibility. ② Because they are won over by the speakers' evidence. ③ Because they are convinced by the speakers' reasoning. ④ Because they are touched by the speakers' ideas or words.

由此不難看出,增強說服力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 建立可信度(Building Credibility)

每一次發言從言談舉止到語音氣場都要顯露出你的權威感,這一點很重要。只有你底氣十足、自信滿滿、堅定不移,才能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并感染聽眾。在辯論時,首先要問問自己:你的闡述是否足夠深入透徹(Did you investigate the topic thoroughly)?然后再問問自己:你是否有一些經歷帶給你特別的深刻見解(Do you have experience that gives you special knowledge or insight)?做到這兩點,再加上自信的氣質帶來的感染力,自然會讓聽眾感覺你的觀點非常可信。

2. 擺證據(Using Evidence)

事實和數據(facts & data)永遠是辯論場上增強說服力的有力武器。例如,當提到糖尿病時,不要說 lots of people in China suffer from diabetes,而應該說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 Beijing Daily, more than eighty million Chinese have some form of diabetes。比起lots of這樣的模糊概念,具體的數據再加上權威的出處,其說服力顯然要強很多。

3. 論證無邏輯錯誤(Reasoning Without Fallacies)

論證充足且沒有邏輯錯誤很關鍵。如果論證中含有邏輯錯誤,則很容易被人揪住錯誤順利反駁,失去說服力。例如:Since you are good at playing tennis, you must be good at playing badminton. 這句話就犯了不當類比型邏輯錯誤(poor analogy)。有些時候,辯手只給出對方兩個選擇讓對方來挑選,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事實上這樣做非常不負責任。例如:We will either have to invest more in the factory, or the workers will all get laid-off. 在這個例子中,除了這兩種答案,難道就沒別的了么?顯然不是。這就是選擇局限型邏輯錯誤(either-or fallacy)。還有一種常見邏輯錯誤是從眾型邏輯錯誤(bandwagon)。從眾型邏輯錯誤的特點在于認為大部分人都這么做,因此這種做法就是好的或你也應該這么做。例如:There is no need for me to bike with a helmet. Everyone bikes without wearing such a helmet.

4. 打感情牌 (Appealing to Emotions)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即便是在辯論中,巧妙地用語言讓對方、評委及觀眾感受到或悲或喜、或憤怒或哀傷、或驕傲或自卑的感情對于增強說服力都會有極大幫助。蘇格蘭哲學家George Campbell在《辯術的哲學》(Philosophy of Rhetoric)一書中曾說道:“When persuasion is the end, passion also must be engaged.”因此,在論述中,若想讓人感到恐懼,可以多談serious illness、 natural disaster、economic hardship;若想使人驕傲自豪,one's country、one's hometown、one's personal achievement等都是不錯的話題;同理,corruption、terrorist等話題的加入更容易激起人們的憤怒。總之,辯論之術亦是讀心之術。

常言道:“一人之辯強于九鼎之寶”。辯論的“辯”字兩邊是個“辛”,中間夾個“言”,古漢語中“辛”表示荊棘,刺尖可傷人,由此可見,“辯”最初的含義便是“用嘴巴刺傷對方”。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總有很多人希望“在辯論中駁倒對方、辯出真理、辯出個所以然來”。但筆者認為,沒有無敵的論點,只有無敵的辯士。學習辯論,尤其是英語辯論,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我們精進語言的運用,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交流能力。筆者并不希望本文提到的這些概念和技巧被用于爭吵,而希望它們能助你在參加各種活動的時候更清晰明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思考者和更棒的演講者,因為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Speakers today, leaders tomorrow.

第4篇

【關鍵詞】思辨能力;研討課教學;教學模式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高等教育在不斷地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當代大學生的實際能力來看,在創新能力、自主科研能力方面依然十分薄弱。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在思辨能力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失,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培養國貿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展開教學探索與研究。

一、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是國際貿易專業教學的重要任務

對學生思辨能力進行培養其實就是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在廣度與深度方面實現拓展,能夠對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層面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有條理地分析,并能夠對相關分析展開精確的、清楚地論證與闡釋。具備一定的思辨能力是國貿人才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所以在國際貿易教學中要始終將對國貿專業學生進行思辨能力培養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落實。加強國貿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是提升當代國貿專業人才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要求,是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需要。

二、研討課教學的特點

研討課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向國際化靠攏,這種討論式的學習模式主要有如下特點:大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基礎,教師在講課以前可以提前把相關的思考題對學生進行布置,把相關的資料包提供給學生,使學生自己做好充足的預習與準備。將學術會議的國際范式引入到課堂學習討論過程中,即學生主講結束以后,先讓學生點評人進行點評,接下來再讓其余的學生圍繞主題進行辯解和論爭,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發揮好自身穿針引線的作用,對學生做好引導與啟發,學生們積極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一個環節是老師對整個過程進行總結。研討課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創造了條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學生反響很好,教學效果很好。

三、研討課教學的操作模式

(一)研討課次數的安排

為了使辯論活動更為深入地開展,研討課采取小班制的形式開設,整個學期的授課采取講授式教學與辯論式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通常一學期會在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實踐中安排六次研討課,關于每次研討都要把將要辯論的論題及基本要求要提前兩周進行公布,使參與此次辯論活動的每個學生都能明確這些內容。

(二)研討小組的確定

研討課的時間定下來以后,教師要對全班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每個小組成員人數是5—6個,分別擔任發言者、主持者、點評者、記錄者等角色。這對于保障研討課成功實施十分關鍵。

(三)研討內容的確定

1.選擇理論基礎性相當突出的問題

通過對基礎性較強的問題展開辯論,有利于達到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的良好效果。

2.選題要具有可讀性與爭議性

論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具有可讀性是基本條件,這樣才會提升學生的辯論熱情,進而對基本的國貿理論知識掌握取得良好的效果;論題具有爭議性才會激發學生進行辯論的積極性,對于提升學生的思辨意識與問題意識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還要保障所選取的案例材料具有普遍代表性。

3.選取的問題能夠體現學科前沿性,貼近學生切身利益

這一點有利于使研討具有一定的廣度與深度。例如可以就“金融危機背景下貿易摩擦對上海就業產生了哪些影響”展開辯論。

4.研討課教學的辯論流程

從研討課的時間安排來看,應當控制在連續三節課內完成比較合適,包括學生辯論和教師評價兩部分。整個辯論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在中間做好引導。

四、對研討課教學探索的幾點思考

學生們普遍感覺,研討課對于提高了自身對國際貿易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與思辨能力方面顯示的作用更加突出。學生對收獲進行了總結:

(一)研討課進行小組劃分,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了一種團隊精神。

(二)學生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主動參與相關資料的搜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同時在資料搜集的實踐中也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

(三)提升了學生對多方觀點進行整合的多維度思維與辨析能力。學生任何一方為了取得辯論的勝利,都要對對方的觀點做到了解。所以辯論雙方一方面要為本方立場準備好充足的論據,同時對于反方論點的不足性也要做到有效的掌握,這樣就會促進學生學會對問題進行多角度思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

五、結語

國際經濟貿易在應用經濟學中占有重要位置,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深入發展,經濟發展對貿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是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迫切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國貿專業教學,必須在模式與方法上實現創新,如果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就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圍繞國貿專業進行的研討課教學嘗試與探索,對培養國貿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具有深遠的意義,對現實經濟發展、國貿教學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肖本山.“辯論式”教學法在刑法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探索,2009,(3):50—52.

[2]孫連坤,康勁松等.Seminar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中的作用fJ1.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1):84—85.

第5篇

依據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選修三)第4專題的要求,教材中有14頁的辯論話題。筆者在高二年級某班以“轉基因技術的利弊問題”為專題開展了一次對外公開的辯論會賽。我們想利用教材中這樣的話題,以辯論會的形式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創設課堂情境、學生活動、意義建構、生物學問題的運用等環節進行了一次創意性的嘗試,并以辯論賽的形式公開展示。本文談談自己對本節內容的設計策略及一些思考。

一、專題設計思路流程

(1)介紹辯論會的宗旨。正所謂“學術以競而走,真理因辯而明”,本次辯論會旨在深化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培養和鍛煉同學們的思維能力、辨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同學的校園文化生活,展示我們一中學生的風采,促進師生、同學間的互動交流。

(2)介紹評委。由學科組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七位評委成員。

(3)宣布辯題。正方:轉基因技術利大于弊;反方:轉基因技術弊大于利。

(4)辯論會流程。①開篇立論階段。正反方一辯分別發言。 要求邏輯清晰,言簡意賅。②攻辯階段。反方二辯選擇正方辯手提問、正方二辯選擇反方辯手提問;正方三辯選擇反方辯手提問、反方三辯選擇正方辯手提問。攻辯階段,提問、回答都必須簡潔明確。③自由辯論階段。正反方辯手自動輪流發言。自由辯論提倡積極交鋒,對重要問題不可回避交鋒;對于對方已經明確回答的問題不能糾纏。④觀眾自由提問階段。由雙方后援團向對方辯手提問。⑤總結陳詞階段。辯論雙方應根據辯論會整體態勢進行總結陳詞。

二、專題學習的教學策略

(1)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課堂學習的切入點。《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知識中學習生物,理解生物學。” 在學生通過對“專題1——基因工程”的學習對轉基因技術及其成果有了深入了解之后,還可能對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前景懷有不盡的暢想;同時,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也接觸到了轉基因產品。學生從媒體上也聽到了一些對轉基因產品安全性爭論的意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些疑慮和想法。那么,對于轉基因產品我們如何看待?轉基因產品安全性問題討論的焦點是什么?人們心中的疑慮有多少是盲目的?有多少是有科學依據的?從這些問題出發,能夠很自然地引起學生對轉基因生物的關注。

(2)在問題討論、辯論會準備等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學三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從多種渠道收集相關信息,展開辯論、提出問題。在理解教材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學生還可以提出個人經過選擇、鑒別、整理而形成的觀點和依據。在辯論中,讓這些信息得以運用和共享。教材提供了學習的藍本和思維的線索,教師只是發揮指導和評價的作用,特別是對學生有些不科學的想法予以指正,對學生知識水平達不到的環節予以點撥。

(3)課堂教學要使學生的思維真正參與進來,學生的活動才有效。從某種意義上說,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比單純獲得現成的結論更重要。關于轉基因生物的利弊問題的討論,不同于其他生物技術專題,因為其他生物技術專題的原理和技術都具有確定性的特點。本節應注重于學習的過程,通過本節的學習,不僅引起學生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關注,而且能以科學的態度予以思考,即對不同的觀點能夠運用生物學知識加以理解和辨析。在態度取向上,正如教材所說“應該趨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廢食”——理性地看待轉基因技術。通過“理性地看待轉基因技術”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不能單純從技術角度去理解人們對待轉基因產品的態度,應該看到,其中還包含有復雜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背景。

三、學生學習后記

學生甲:我從未親身體驗真正的辯論,只是一種想象。當我真正站在辯手的位置,才明白心理的壓力和恐懼。但當我看到對方從容的談吐,開始明白,辯論不僅僅是一場智慧的交鋒,更是一種心態的比賽。我相信經過這一次的磨煉和洗禮,我會成長,會更好地承擔一份責任。

學生乙:生物辯論賽雖然已結束,但給我帶來的思索將維持下去。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時間來研究,固然辛苦,卻樂此不疲。這次辯論賽作為激勵自己前進的號角,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努力縮短差距,最重要的是現在我喜歡生物學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把學生物的目的奠基在考試和升學上,這是我最大的獲益。

學生丙:這次辯論賽讓我的視野從課本中延伸出去;此外我們從中學得團結協作的精神,學會將所學知識,用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總之,這次辯論是一次挑戰自我,鍛煉自我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

四、教學思考

這樣的辯論會我校生物組已舉辦過三次,形式多樣,班與班之間辯論,班內同學互辯。因此我們不是為了公開課而公開課,不是為了辯論而辯論,更不是作秀。辯論會之前,師生雙方都要做許多前期準備工作,因為辯論賽不能預演。記得那一周學生有四門功課要進行單元測試,但同學們還依然興奮地準備著,樂此不疲,因為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學習了基因工程的應用后,專題4中有多個關于轉基因的辯論話題內容,我們不想讓它成為書本的擺設。我們讓學生在理解教材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學生提出個人經過選擇、鑒別、整理而形成的觀點和依據。在辯論會中,讓這些信息得以運用和共享。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首席,教師是課堂的導演和指導者。這一次我做到了。

作為辯論會主席的我不很正宗,作為辯手的同學們也不像大學生表現得那樣精彩。但我們努力嘗試,還算模擬得比較成功。十年、二十年過后,學生如果還記得這次辯論會,或感謝這次辯論會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或提高了學生的一些生物學素養,如果教育的一小段“劃痕”能永駐他們心間的話,那我已達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6篇

[關鍵詞] 數字信號處理;教學模式改革;辯論賽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4-0072-02

一 引言

近些年,辯論式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因為文科具有不明確答案的學科特點,便于應用辯論式教學模式,因此辯論式教學模式被廣泛地應用在文科的教學領域。例如,歷史課上以“是否成功了”作為辯題展開討論,政治課上提出“小悅悅事件折射的是法律的不完善還是還是人性的丑陋”這一辯題等。然而在理科的教學領域,辯論式教學在近些年也已被提出,但多為偽開放性的辯題,即答案仍然唯一確定,而讓學生在未了解答案前進行辯論。除此之外,辯論式教學模式在理科教學領域的應用與其在文科教學領域的應用相比,也還是相對少見的,而將辯論賽引入到理科教學當中至今還未見報道。

二 理科教學引入辯論式教學的意義

在我國傳統的理科教學模式下,老師向學生傳授書本上固定答案的知識,而學生不需要獨立的思考和一定程度的理解,接受的是明確答案的培養,也就是傳統的應試教育。傳統教育模式實施已久,雖有標準化的優勢,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例如,在2015年7月的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中國選手獲得了4金2銀的好成績,其實自我國1985年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以來,比賽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位冠亞之列。然而,直至27年后的2012年才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30年后的2015年才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為何標準化的競賽成績如此之好,而創新研究性的諾貝爾獎來的卻如此之晚?這樣的結果值得我們深思。原因很簡單,奧林匹克競賽是有標準的,有唯一明確的答案,而諾貝爾獎卻是開創思考,發散性的。中國人所欠缺的正是創新性和開放性的思維。當今社會需要高素質和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大學生畢業后的自主擇業更是要面臨優勝劣汰的殘酷現實,所以對大學生發散創新思維的培養已經成為國家高等院校的當務之急,同時,加強對發散創新思維的培養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而將辯論式教學模式引入理科教學當中就是培養大學生發散創新思維的方式之一。

三 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數字信號處理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學科和計算機學科的高速發展而迅速崛起的一門新興學科。“數字信號處理”是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控制工程等專業必修的一門核心基礎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強改革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數字信號處理課程主要是研究數字信號處理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課程本身理論性較強,涉及的數學公式推導較多,概念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適當的數學分析處理,把課程的重點放在數學分析、公式推導和案例分析部分,以此來展示這些理論和方法的實際應用,便于學生理解復雜的理論和抽象的概念,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但是,這種教學方式由于答案的確定性導致知識系統剛性邊界,為培養學生發散創新性思維,故將辯論賽引入數字信號處理課程。

1 主要輔助作用

辯論賽前,老師給出一個開放式課題作為辯題,沒有標準答案,學生按照前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以及平時的知識儲備做出判斷,選擇持方。在比賽的前期準備階段,學生需要完成的是課外的自學過程。整個辯論過程自由而開放,只有在這樣更加開放和自由的環境下才能激發出學生的發散創新思維,因此此項活動可以實現對學生發散創新思維的培養,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2 次要輔助作用

辯論賽這種特殊的形式既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在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成長。例如,使學生的思維更具邏輯性,語言表達更具藝術性,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等。同時,通過辯論賽的方式,老師可以間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使老師更好地發現教學過程中是否存在讓學生產生誤解的地方,因此將辯論賽引入數字信號處理課程可以增進老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更是一種很好的檢驗教學成果的方式。

四 實踐效果

此次對東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電子電氣專業正在學習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的三年級學生進行了教學模式改革實踐。在老師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后,向大家提出了M行學術辯論賽的想法,同學們對此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參與的熱情也是格外高漲。本次比賽的辯題為“模擬技術是否會被淘汰?”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任意選擇持方,其中正方四人,觀點是模擬技術終將被淘汰;反方四人,觀點是模擬技術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是學術辯論賽,所以會在經典辯論賽形式和流程的基礎上稍作改動。辯論雙方各由一辯、二辯、三辯、四辯四人組成,組成環節為一辯陳詞、雙方攻辯、一辯小結、自由辯論、總結陳詞、觀眾提問六個環節。

辯論賽有兩周的前期準備時間,在此期間,同學們上網搜索了大量與此相關的資料,例如:模擬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優勢及缺陷;模擬技術及數字技術的應用領域;模擬技術及數字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等等,從中摘選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做好充分的準備。

比賽當天,擔任評委的為兩位研究模擬技術的老師、兩位研究數字技術的老師以及一位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的老師,辯手雙方各4人,主席1人,工作人員3人,觀眾(在讀學生)30余人。比賽進行過程中,雙方辯手幾乎完全脫離了事先準備好的紙質材料,展現出自己十足的熱情和信心,根據自己理解和體會,整理思路,組織語言,簡明扼要地表達并證明自己的觀點。其中最為精彩的當屬自由辯論環節了,雙方辯手各執己見,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可謂是一方攻守兼備,一方滴水不漏。精彩的自由辯論也將比賽推向了白熱化階段。雙方四辯總結陳詞后,觀眾們也參與其中,對剛剛比賽中辯手們的觀點及論證提出問題,辯手針對觀眾的提問予以解答。至此,此次學術辯論賽的辯論部分就告一段落了,評委老師根據雙方團隊在比賽中的表現(陳詞、攻辨、攻辨小結、自由辯論、總結陳詞、回答觀眾提問)和綜合印象(語言風度、團體配合、臨場反應)給出團體分,根據辯手的表現(語言表達、整體意識、辯駁能力、美感風度、綜合印象)給出辯手個人得分,以此判定獲勝團隊及各隊最佳辯手。最終,正方以他們完善的知識儲備以及完美的團隊配合獲得了辯論賽的勝利。賽后,評委老師們對本場辯論賽以及此次的教學模式改革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們也在比賽當中看到了同學們在課堂上不曾展現出的專注和熱情,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此類活動。

五 學生反饋及改進方向

幾位辯手表示,學術辯論賽的舉辦非常的新穎,具有趣味性和創新性,本身內容復雜難度高的課程,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快速掌握好課程的基本知識,并且帶有思考目的性地閱讀大量文獻資料也幫助自己獲取了許多書本以外的相關知識。這樣的活動可以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還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賽場心態、表達能力和思維組織能力,是一項極佳的思維發散型創新活動。

并且幾位同學還認為,如果可以同時開辦多場,或將更多同學分配進兩隊,適當調整比賽架構和流程,可以更好地增進交流和學習,讓每一位同學都真正地得到鍛煉。

觀眾們則表示希望自己也可以得到這樣的機會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這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綜合幾位老師和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此次幫助同學們開創發散創新性思維的教學模式改革很成功,一方面幫助同學們通過查閱文獻并獨立思考、賽場上互相反駁找出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的方式,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外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增加對于知識理解的思維廣度和思考深度,起到培養學生的發散創新思維的作用。另一方面,該活動更可以培養同學們知識以外的個人綜合素質,如賽場心態、速想速記、邏輯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并且在汲取了老師及同學們的建議之后,我們將設法用更好的比賽架構和流程及相關規劃,爭取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讓同學們有更多的時間多學習并思考相關內容,以達到我們幫助同學們培養發散創新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春榮. “辯論式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2]孫愛明. 辯論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6(10).

[3]唐F嵐. 高中英語課堂運用“辯論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學術月刊,2016(11).

[4]李o. 歷史課堂辯論式學習初探[J].歷史教學,2001(4).

[5]殷艷玉. 辯論式教學法理論與實踐初探――以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為例[J].科教導刊,2016(2).

[6]許波, 陳曉平, 姬偉, 等. “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思考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1).

[7]劉艷.中學生物學辯論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學術月刊,2012(2).

第7篇

關鍵詞:VB;辯論賽;時間控制程序

中圖分類號:TP3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2)003-0081-03

作者簡介:王瑜(1980-),男,湖北十堰人,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科學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

0 引言

辯論賽也叫論辯賽、辯論會,它在形式上是參賽雙方就某一問題進行辯論的一種競賽活動。參加辯論賽的選手在時間上有嚴格要求,以往辯論賽的時間通常以人工計時為主,既耗費人力又不準確,利用VB中的計時器控件可以快速、靈活地設計出符合要求的時間控制程序,從而實現整個辯論賽過程中計時的自動化、準確化。

VB語言是目前最通用的程序設計語言之一,它功能強大、設計靈活,用其設計開發的辯論賽時間控制程序可直接生成Exe文件,在任何操作系統下直接運行,并可通過代碼設計,將該程序設置成為透明狀態,懸浮于顯示器中的指定位置,不受其它窗口影響,始終保持在屏幕的最上層。當該程序運行時,單擊正方或反方任意階段相應文字,即可開始本方該階段時間倒計時,若再次單擊“正”或“反”標識,本方倒計時中止,比賽結束雙擊標題退出。正反方分別由各自對應的代碼控制,互相不受影響,程序生成后應用廣泛,易于修改,運行時的界面如圖1所示。

圖1 時間控制界面

1 需求分析與界面基本布局

1.1 功能與設計思路

該時間控制程序按照一般辯論賽流程分陳詞、攻辯、攻辯小結、自由辯論和結辯5個部分,雙方辯手按次序輪流發言,每個部分要求不一樣,時間也各不相同,均采用倒計時形式進行,時間停止后,發言辯手必須停止發言,否則作違規處理。根據設計要求分析定義程序功能如下:

(1)陳詞、攻辯小結及結辯部分情況相似,均為當用時尚剩30秒時,程序以一次短促的鈴聲提醒,在用時只剩最后10秒時,程序將進行讀秒,提醒辯手和評委注意,用時滿時,以音樂聲終止發言。

(2)攻辯部分屬雙方辯手相互提問時間,每方每次提問不得超過30秒,在用時只剩最后10秒時,程序將進行讀秒,提醒辯手和評委注意,用時滿,以音樂聲終止發言。

(3)自由辯論雙方各有5分鐘時間,正反方辯手自動輪流發言,發言辯手落座為發言結束即為另一方發言開始的計時標志,若有間隙,累積時照常進行。當用時尚剩30秒時,程序以一次短促的鈴聲提醒,用時只剩最后10秒時,程序將進行讀秒,用時滿,以音樂聲終止發言。

1.2 界面基本布局

啟動VB6.0,新建工程,在默認窗體上添加如下控件:4個圖片框、2組標簽、2個計時器控件及2個多媒體聲音控件。4個圖片框分別用來存放辯論賽圖標、標題以及“正”、“反”標識。先在Photoshop中將文字處理成圖片,保存為BMP格式后進行導入,否則程序代碼無法將其轉換為透明狀態。圖片加載之后,要不斷運行程序查看實際效果,經反復調整之后,確定圖片顯示的最佳位置。兩組標簽用于顯示“正”、“反”方各項目內容,包括辯論賽各部分標題及時間的倒計時顯示。當計時器開始運行時,標簽中會顯示倒計時時間,多媒體控件則用于發出提示音。每個計時器控件和多媒體控件分屬一方,在設計狀態下,兩類控件均為可見,但在程序運行期間,計時器控件是不可見的,若要設置多媒體控件也不可見,需將其visible屬性設置為“False”。最后再選中窗體,將其Borderstyle屬性設置為“0-none”,指定窗體沒有邊框樣式。

2 代碼詳細設計

為實現辯論賽時間控制程序,需要對相應控件的相關事件和過程編寫程序代碼,具體方法為:在設計狀態,雙擊相應控件,在彈出的“對象――過程”編輯窗口選擇相應的過程,輸入VB程序代碼。

2.1 窗體Load事件代碼

程序加載以后,窗體要能始終懸浮于顯示器其它各窗口之上,始終保持在屏幕的最上層,經反復調整相關數據找到最合適位置,代碼如下:

Private Sub Form_load()

'設置窗體在屏幕上的位置

Dim retValue As Long

retValue = SetWindowPos(Me.hwnd, HWND_TOPMOST, Me.CurrentX, Me.CurrentY, 900, 450, SWP_SHOWWINDOW)

'窗體始終懸浮各窗口之上

Dim rtn As Long

rtn = GetWindowLong(hwnd, GWL_EXSTYLE)

rtn = rtn Or WS_EX_LAYERED

SetWindowLong hwnd, GWL_EXSTYLE, rtn

SetLayeredWindowAttributes hwnd, RGB(255, 255, 255), 100, LWA_COLORKEY

End Sub

2.2 時間顯示函數

正確顯示時間是整個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設計成函數,以方便其它代碼調用。根據實際需要,時間顯示函數精確到秒即可,代碼如下:

3 結束語

用VB程序語言設計開發出來的辯論賽時間控件程序,能大大減少因人工手動計時所造成的失誤,很好地滿足了比賽對于時間的要求,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代碼部分對于學生來說,也比較容易掌握,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更好地與實際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本程序在此提供代碼均已通過上機驗證。

參考文獻:

\[1\] 馬玉潔.基于VB6.0的數碼計時器的設計與實現\[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5(5).

\[2\] 林嘉穎.在VB中創建高精度計時器\[J\].福建電腦,2006(11).

\[3\] 笪林梅.VB計時器的綜合應用\[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9(4).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VB-Based Time

Control Debate Progra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市| 治县。| 界首市| 唐海县| 石楼县| 英吉沙县| 丹凤县| 定襄县| 嘉善县| 威宁| 东乌| 怀来县| 枣庄市| 江西省| 潢川县| 广南县| 克拉玛依市| 多伦县| 漠河县| 沙雅县| 黄浦区| 永济市| 新乡县| 英吉沙县| 万全县| 龙南县| 政和县| 泰州市| 广水市| 新津县| 邮箱| 莱州市| 建宁县| 泰和县| 合江县| 东海县| 邵阳市| 长垣县| 临洮县| 桃源县|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