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土壤膠體特性范文

時間:2024-01-16 10:20:55

序論:在您撰寫土壤膠體特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關鍵詞:鉻 土壤 吸附行為

中圖分類號:S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b)-0056-02

一般意義上的吸附是指物質(主要是固體物質)表面吸住周圍介質(液體或氣體)中的分子或離子現象。在土壤中,污染因子進入后會與土壤膠體顆粒發生相互作用,使得土壤膠體體系中離子分布不均一。某種意義上說,土壤膠體的吸附情況決定了土壤中重金屬的分布,金屬離子在吸附過程中由液體進入固體。土壤膠體是作為土壤重金屬離子吸附的主要載體,其吸附機理主要包括非專性吸附和專性吸附。專性吸附作用是由于土粒表面存在著羥基(M-OH)、水分子(M-OH2)等基團,這些基團可以與陰離子發生配位交換,M是這些集團的中心離子,一般為鐵或鋁。所以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鐵和氧化鋁時會對陰離子的配位吸附起到較為明顯的作用。

1 鉻在土壤中的吸附理論

由于鉻在土壤溶液中存在Cr(Ⅵ)和Cr(Ⅲ)兩種價態,Cr(Ⅵ)離子以CrO42+、HCrO4-、Cr2O72-形式存在,帶正電荷的土壤膠體可以與之交換吸附,由于它們帶有正電荷而對Cr(Ⅵ)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1]。土壤對Cr(Ⅵ)的吸附主要為專性吸附[2]。Cr(Ⅲ)在土壤溶液中主要以Cr(H2O)63+及其水解產物Cr(H2O)5(OH)2+、Cr(H2O)4(OH)2+、Cr(H2O)(OH)30、CrO2-等形式存在[3]。Cr(Ⅲ)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主要取決于溶液的pH值。在酸性條件下,溶液中的Cr(Ⅲ)主要以陽離子形式存在,pH

2 鉻在土壤中吸附行為的定量描述

動力學和熱力學是定量描述土壤對鉻吸附行為的兩個方面,學者對不同土壤應用不同的描述方程擬合進行研究。等溫吸附是為廣大研究學者經常應用到的一種熱力學方法,主要以化學反應平衡為原理,研究在一些特定條件下土壤對重金屬吸附反應的特征。Langmuir、Freundiich、Temkin方程是經常被用于描述鉻的等溫吸附解吸行為的3個方程,3個方程的表達式和每個字母所代表的內容如下。

Langmuir方程表達式如下:Q=QmKC/(1+KC)(式中,Q為平衡狀態的吸附量;Qm為最大吸附量;K為吸附常數,它代表土壤吸附能力的大小;C為平衡濃度)

經過大量的試驗研究,該方程基本符合土壤的吸附過程,而且其最大優點是可以計算出最大吸附量Qm。因此,該方程被廣大研究者廣泛使用。

Freundlich方程的兩種表達式如下:Q=K×C1/n(非線性);lgQ=lgK+l/nlgC(線性)(式中,Q為意義與Langnuir方程式的相同,表示平衡狀態的吸附量;C為平衡濃度;K為吸附常數。K和n都是由土壤性質決定的常數。線性方程表明,logQ與logC呈直線,截距為logK,斜率的倒數即為n。常數K可以作為土壤對重金屬離子吸附作用力強度的指標,它與土壤對重金屬離子吸附能力呈正相關關系)。

Temkin方程表達式如下:Q=a+blgC(式中a、b為常數,分別與最大吸附量和吸附能有關)。

這3個方程經常在土壤重金屬鉻等溫吸附中應用,擬合后常互相比較擬合程度,通過比較選出最優擬合方程,最終可以求出吸附與解吸反應所需要的相關參數。

易秀[5]研究了v土不同發生層對Cr(Ⅵ)吸附特性,研究發現土壤對Cr(Ⅵ)等溫吸附可以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iich模型較好地描述,并應用Langmuir模型求得土粘化層對Cr(Ⅵ)的最大吸附量最高,為228.3 mg/kg-1;黃土性土壤對Cr(Ⅲ)的等溫吸附來看,擬合結果符合Freundiich模型。褐土對Cr(Ⅲ)、Cr(Ⅵ)的等溫吸附過程均符合Langmuir方程,對Cr(Ⅲ)的飽和吸附量為2.17×104 mg/kg-1、對Cr(Ⅵ)的飽和吸附量為175 mg/kg-1[6]。紅壤對Cr(Ⅵ)的等溫吸附擬合符合Langmuir方程,計算得出最大吸附量為290.1 mg/kg-1[7]。李桂菊等[8]研究了3種不同質地的土壤對Cr(Ⅲ)的吸附結果進行擬和,Freundiich模型能夠很好地反映土壤對鉻的吸附特性。

常用來描述化學反應動力學方程在土壤和粘粒中應用相對較廣泛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Elovieh方程:Ct=a+blnt。

一級擴散方程:ln(Ct-Ce)=ln(C0-Ce)-kt。

Freundlieh修正式(雙常數方程):lnCt=a+blnt。

拋物線擴散方程:Ct/C0=a+bt1/2。

上述方程式中,Ct、C0分別為時間t和初始時土壤溶液中元素的濃度;Ce為平衡時溶液之濃度;k、a和b為擬合常數。

羅維等[9]對馬蘭黃土對Cr(Ⅲ)靜態等溫吸附做了研究的同時,還利用土柱吸附試驗建立了馬蘭黃土對Cr(Ⅲ)吸附的動態學模型,即反應速度學模型。并用上述4個方程進行擬合,結果表明物線擴散方程擬合最好,即馬蘭黃土對Cr(Ⅲ)的吸附動力學模型較符合拋物線擴散方程,此過程不是一個可逆的一級動力學反應,而且反應復雜。

3 結語

土壤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影響綠色發展的質量。我國土壤鉻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一些地區的污染比較嚴重。通過對鉻在土壤中遷移行為的了解與分析,為鉻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的研發與治理工程的開展提供基礎信息。

參考文獻

[1] 李天然.土壤環境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6- 212.

[2] 章永良.土壤中六價鉻的吸附與提取[J].環境化學, 1990,9(4):43-48.

[3] 陳英旭,駱永明,朱永官,等.土壤中鉻的化學行為研究 Ⅴ.土壤對Cr(Ⅲ)吸附和沉淀作用的影響因素[J].土壤學報,1994,31(1):77-85.

[4] 于衛花,張煥禎,王智麗,等.土壤吸附鉻的特性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環境保護科學,2013,39(2):38-41.

[5] 易秀,李五福.黃土性土壤對Cr(Ⅵ)的吸附還原動力學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境,2005,19(3):141-144.

[6] 任愛玲,郭斌,劉三學,等.含鉻污液在土壤中遷移規律的研究[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0,13(2):54-56.

[7] 章永良,何增耀,吳方正.紅壤吸附六價鉻的初步研究[J].農業環境保護,1991,10(1):15-17.

第2篇

關鍵詞:土壤;新型肥料;氮素淋失;地球化學響應

中圖分類號 S1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8-16-05

Abstract:Nitrogen l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nitrogen loss,which makes it the dominant process accounting for nitrate pollution in groundwater. 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leaching in soil which may pave a way for groundwater nitroge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In our study,soil column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nitrogen transport and leaching behavior of new emerging fertilizers in soil. Meanwhile,the geochemical responses of soil to nitrogen leaching were analyzed and the leaching amounts of main nitrogen species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trogen leaching loss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new emerging fertilizers and traditional nitrogen fertilizers. Nitrogen leaching losses of urea,slow-release fertilizer and stabilized fertilizer were 208.66,131.95 and 125.24 kg?hm-2,respectively.The nitrogen leaching rates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nd stabilized fertilizer(32.98% and 31.31%)were lower than that of urea(52.16%),which indicated that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nd stabilized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reduced nitrogen losses.Nitrate,ammonium an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49.89%~75.19%,6.48%~12.77% and 14.92%~31.31% of the nitrogen leaching amount,which demonstrated that nitrate nitrogen was the main form of nitrogen leaching,followed by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and ammonium nitrogen.

Key words:Soil;New emerging fertilizers;Nitrogen leaching;Geochemical response

地下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中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一旦被污染便難以治理[1-2]。近些年來,青島市大沽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日益嚴重,調查表明,大沽河地下水中硝態氮超標率為73.7%,最高濃度達到106mg?L-1,超標近10倍[3-4]。由此可見,大沽河地下水源地硝酸鹽污染控制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第3篇

關鍵詞: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自然條件;除草劑;藥效;影響

除草劑的好壞,首先取決于化合物本身的活性及其理化性質,但在實際應用中其活性能否安全發揮,則取決于環境條件及使用方法。因此,研究環境條件和使用方法對除草劑活性的影響,不斷提高施藥水平,降低施藥成本,是當前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土壤質地和有機質含量對藥效的影響

大量的試驗示范和生產實踐證明,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劑,一部分蒸發到大氣中,一部分進行光化學分解,而大部分則被土壤膠體吸附,呈水溶液、水懸液或氣體擴散在土壤中,在土壤粘粒和有機質含量增加的情況下,土壤黏粒和有機質對除草劑有較大的吸咐作用。其吸附有種情況:一是土壤顆粒有極大的表面積,可以和除草劑分子間發生物理性吸附;二是在一般情況下土壤膠體顆粒帶有負電性,而一些除草劑是帶正電的陽離子,從而使土壤和這些藥劑之間發生化學吸附;三是除草劑分子和土壤膠體顆粒之間還可發生氫鍵吸附,這種吸附方式介于物理和化學吸附之間。

吸附是個可逆過程,最終達到動態平衡。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后一般即失去活性。另外,在影響藥劑吸附的因素中還包括土壤中的酸堿度,它不僅影響藥劑的性質,而且影響土壤膠體的狀態及藥劑在土壤中的作用。因此,為了有效地防除農田雜草,必須根據土壤黏重程度和有機質含量的多少適當增加或減少除草劑的用量。如氟樂靈、滅草猛、都爾、拉索、利谷隆等土壤處理劑用量都與土壤質地及有機質含量有關。據多年試驗調查,氟樂靈用量.kg/hm(有效劑量,下同),土壤有機含量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的滅草率為%,而有機質含量為.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的滅草率僅為%;拉索用量kg/hm,土壤有機質含量為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滅草率只有%,而土壤有機質含量為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滅草率達.%;氟樂靈、豆科威受土壤有機質影響大于土壤質地。氟樂靈在土壤有機質含量為mg/kg以下時,用量為~g/hm;有機質含量為~mg/kg時,用量為~g/hm;有機質含量~mg/kg時,用量為~ g/hm;當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超過mg/kg,因用量過大,效果不好,也不經濟,因而不宜施用。另外,在不同的土壤質地其用量也不相同,在沙土地用量為 g/hm,在砂壤土用量為g/hm,輕壤土用量為g/hm,中壤土用量為g/hm,重壤土用量為g/hm,重黏土用.kg/hm,一般用量最多不超過.kg/hm,用量過高易對作物產生藥害,甚至危及下茬作物。

在有機質含量低和砂質土壤中,淋溶性較強的除草劑易對作物造成藥害或使除草劑失效。如大豆對利谷隆耐藥性較差,尤其在砂質土或有機質含量低于mg/kg的土壤中,施藥后如遇大雨,易淋溶產生藥害。當有機質高于 mg/kg,易被有機質吸附,降低除草效果,但用量過大加大了成本。因此,在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mg/kg或高于mg/kg的土壤和砂質土中不宜應用利谷隆,而應改用其他除草劑。

自然條件對藥效的影響

噴藥時若遇大風,藥液隨風漂移,一是造成漂移損失,二是造成藥液分布不均勻,三是噴灑,-D類藥劑,還會對林帶、棉花、蔬菜及其他作物產生藥害。特別是采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噴霧,如遇大風,在土表的藥劑連同表土位移,大大降低藥效,甚至無效。因此,在生產中,對于易揮發的除草劑如氟樂靈、燕麥畏,,-D丁酯等不應在風力超過m/s時噴施。百草枯是滅生性除草劑,且毒性較大。噴藥前一定要先做好田間設計,作業時要留有保護帶,選擇早晚氣溫低和無風時噴施。

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劑被雜草幼芽或幼根吸收的速度和數量,一方面取決于土壤類型及其特性,另一方面取決于施藥方法。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水分。在濕潤土壤中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得較少,而干燥土壤中的吸附較多,加上在濕潤情況下,土壤水分有助于藥劑分子的擴散、植物的蒸騰及根的吸收作用,也有利于雜草發芽生長和吸收藥劑,使雜草在抗藥性低的階段被殺死。因此,一般情況下,除草劑活性隨土壤水分的增加而提高。昌吉州大部分地方春季干旱少雨,而~月正是春播作物播種季節,也是施用除草劑的關鍵時期,在干旱少雨條件下,施藥后采用拌土、蓋土、鎮壓等措施是有利于藥效發揮的。

葉面噴施除草劑的藥效也受水分的影響。空氣溫度大,藥液在葉面干燥過程緩慢,而且氣孔開放大

,有利于藥效的發揮。因各種藥劑噴施后雜草吸收的速度不同,所以噴藥后對降雨的間隔時間要求不同。如百草枯在噴后幾分鐘內就被雜草吸收,因此噴后短時間降雨不會影響藥效。,-D噴后~h可大部分被吸收,其后降雨不影響藥效。苯達松噴后植物吸收比較緩慢,噴后~h,%的藥劑被葉面吸收,h以后降雨對藥效影響較小。

一般溫度高,分子運動快,微生物分解速度加快,除草劑持效期短。有些土壤處理除草劑的藥效受低溫影響較小,如氟樂靈、拉索、滅草猛、殺草丹等,氟樂靈、燕麥畏還可以秋施。溫度對葉面處理除草劑的藥效也有影響,一般氣溫高,植物吸收快,效果好;反之,氣溫低,效果差。,-D一般在~℃范圍內,溫度較高,效果較好。在高溫條件下,,-D通過角質層進入植物體內的速度加快;在低溫條件下,不僅藥效緩慢,而且藥劑在植物體內的解毒作用差,易產生藥害。因此,生產中應選擇無風晴天高溫時噴藥,昌吉州一般宜在~時、~時進行較好。

賈照明.影響化學除草劑藥效發揮的主要因素[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李素琴,馬娟.影響除草劑藥效的外因[J].山西農業,():.

第4篇

關鍵詞: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自然條件;除草劑;藥效;影響

除草劑的好壞,首先取決于化合物本身的活性及其理化性質,但在實際應用中其活性能否安全發揮,則取決于環境條件及使用方法[1]。因此,研究環境條件和使用方法對除草劑活性的影響,不斷提高施藥水平,降低施藥成本,是當前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土壤質地和有機質含量對藥效的影響

大量的試驗示范和生產實踐證明,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劑,一部分蒸發到大氣中,一部分進行光化學分解,而大部分則被土壤膠體吸附,呈水溶液、水懸液或氣體擴散在土壤中,在土壤粘粒和有機質含量增加的情況下,土壤黏粒和有機質對除草劑有較大的吸咐作用。其吸附有3種情況:一是土壤顆粒有極大的表面積,可以和除草劑分子間發生物理性吸附;二是在一般情況下土壤膠體顆粒帶有負電性,而一些除草劑是帶正電的陽離子,從而使土壤和這些藥劑之間發生化學吸附;三是除草劑分子和土壤膠體顆粒之間還可發生氫鍵吸附,這種吸附方式介于物理和化學吸附之間。

吸附是個可逆過程,最終達到動態平衡。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后一般即失去活性。另外,在影響藥劑吸附的因素中還包括土壤中的酸堿度,它不僅影響藥劑的性質,而且影響土壤膠體的狀態及藥劑在土壤中的作用[2]。因此,為了有效地防除農田雜草,必須根據土壤黏重程度和有機質含量的多少適當增加或減少除草劑的用量。如氟樂靈、滅草猛、都爾、拉索、利谷隆等土壤處理劑用量都與土壤質地及有機質含量有關。據多年試驗調查,氟樂靈用量1.08kg/hm2(有效劑量,下同),土壤有機含量48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的滅草率為91%,而有機質含量為72.5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的滅草率僅為50%;拉索用量3kg/hm2,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38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滅草率只有25%,而土壤有機質含量為45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滅草率達91.7%;氟樂靈、豆科威受土壤有機質影響大于土壤質地。氟樂靈在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0mg/kg以下時,用量為600~750g/hm2;有機質含量為30~50mg/kg時,用量為750~900g/hm2;有機質含量50~100mg/kg時,用量為900~1200g/hm2;當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超過100mg/kg,因用量過大,效果不好,也不經濟,因而不宜施用。另外,在不同的土壤質地其用量也不相同,在沙土地用量為495g/hm2,在砂壤土用量為540g/hm2,輕壤土用量為600g/hm2,中壤土用量為750g/hm2,重壤土用量為840g/hm2,重黏土用1.005kg/hm2,一般用量最多不超過1.5kg/hm2,用量過高易對作物產生藥害,甚至危及下茬作物。

在有機質含量低和砂質土壤中,淋溶性較強的除草劑易對作物造成藥害或使除草劑失效。如大豆對利谷隆耐藥性較差,尤其在砂質土或有機質含量低于10mg/kg的土壤中,施藥后如遇大雨,易淋溶產生藥害[3]。當有機質高于50mg/kg,易被有機質吸附,降低除草效果,但用量過大加大了成本。因此,在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10mg/kg或高于50mg/kg的土壤和砂質土中不宜應用利谷隆,而應改用其他除草劑。

2自然條件對藥效的影響

噴藥時若遇大風,藥液隨風漂移,一是造成漂移損失,二是造成藥液分布不均勻,三是噴灑2,4-D類藥劑,還會對林帶、棉花、蔬菜及其他作物產生藥害。特別是采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噴霧,如遇大風,在土表的藥劑連同表土位移,大大降低藥效,甚至無效。因此,在生產中,對于易揮發的除草劑如氟樂靈、燕麥畏,2,4-D丁酯等不應在風力超過4m/s時噴施。百草枯是滅生性除草劑,且毒性較大。噴藥前一定要先做好田間設計,作業時要留有保護帶,選擇早晚氣溫低和無風時噴施。

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劑被雜草幼芽或幼根吸收的速度和數量,一方面取決于土壤類型及其特性,另一方面取決于施藥方法。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水分。在濕潤土壤中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得較少,而干燥土壤中的吸附較多,加上在濕潤情況下,土壤水分有助于藥劑分子的擴散、植物的蒸騰及根的吸收作用,也有利于雜草發芽生長和吸收藥劑,使雜草在抗藥性低的階段被殺死。因此,一般情況下,除草劑活性隨土壤水分的增加而提高。昌吉州大部分地方春季干旱少雨,而4~5月正是春播作物播種季節,也是施用除草劑的關鍵時期,在干旱少雨條件下,施藥后采用拌土、蓋土、鎮壓等措施是有利于藥效發揮的。

葉面噴施除草劑的藥效也受水分的影響。空氣溫度大,藥液在葉面干燥過程緩慢,而且氣孔開放大,有利于藥效的發揮[4]。因各種藥劑噴施后雜草吸收的速度不同,所以噴藥后對降雨的間隔時間要求不同。如百草枯在噴后幾分鐘內就被雜草吸收,因此噴后短時間降雨不會影響藥效。2,4-D噴后4~6h可大部分被吸收,其后降雨不影響藥效。苯達松噴后植物吸收比較緩慢,噴后4~8h,80%的藥劑被葉面吸收,8h以后降雨對藥效影響較小。

一般溫度高,分子運動快,微生物分解速度加快,除草劑持效期短。有些土壤處理除草劑的藥效受低溫影響較小,如氟樂靈、拉索、滅草猛、殺草丹等,氟樂靈、燕麥畏還可以秋施。溫度對葉面處理除草劑的藥效也有影響,一般氣溫高,植物吸收快,效果好;反之,氣溫低,效果差。2,4-D一般在18~32℃范圍內,溫度較高,效果較好。在高溫條件下,2,4-D通過角質層進入植物體內的速度加快;在低溫條件下,不僅藥效緩慢,而且藥劑在植物體內的解毒作用差,易產生藥害。因此,生產中應選擇無風晴天高溫時噴藥,昌吉州一般宜在9~12時、17~20時進行較好。

3參考文獻

[1]賈照明.影響化學除草劑藥效發揮的主要因素[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6(12):34.

[2]李素琴,馬娟.影響除草劑藥效的外因[J].山西農業,2005(11):42.

第5篇

關鍵詞: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自然條件;除草劑;藥效;影響

除草劑的好壞,首先取決于化合物本身的活性及其理化性質,但在實際應用中其活性能否安全發揮,則取決于環境條件及使用方法[1]。因此,研究環境條件和使用方法對除草劑活性的影響,不斷提高施藥水平,降低施藥成本,是當前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土壤質地和有機質含量對藥效的影響

大量的試驗示范和生產實踐證明,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劑,一部分蒸發到大氣中,一部分進行光化學分解,而大部分則被土壤膠體吸附,呈水溶液、水懸液或氣體擴散在土壤中,在土壤粘粒和有機質含量增加的情況下,土壤黏粒和有機質對除草劑有較大的吸咐作用。其吸附有3種情況:一是土壤顆粒有極大的表面積,可以和除草劑分子間發生物理性吸附;二是在一般情況下土壤膠體顆粒帶有負電性,而一些除草劑是帶正電的陽離子,從而使土壤和這些藥劑之間發生化學吸附;三是除草劑分子和土壤膠體顆粒之間還可發生氫鍵吸附,這種吸附方式介于物理和化學吸附之間。

吸附是個可逆過程,最終達到動態平衡。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后一般即失去活性。另外,在影響藥劑吸附的因素中還包括土壤中的酸堿度,它不僅影響藥劑的性質,而且影響土壤膠體的狀態及藥劑在土壤中的作用[2]。因此,為了有效地防除農田雜草,必須根據土壤黏重程度和有機質含量的多少適當增加或減少除草劑的用量。如氟樂靈、滅草猛、都爾、拉索、利谷隆等土壤處理劑用量都與土壤質地及有機質含量有關。據多年試驗調查,氟樂靈用量1.08kg/hm2(有效劑量,下同),土壤有機含量48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的滅草率為91%,而有機質含量為72.5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的滅草率僅為50%;拉索用量3kg/hm2,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38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滅草率只有25%,而土壤有機質含量為45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滅草率達91.7%;氟樂靈、豆科威受土壤有機質影響大于土壤質地。氟樂靈在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0mg/kg以下時,用量為600~750g/hm2;有機質含量為30~50mg/kg時,用量為750~900g/hm2;有機質含量50~100mg/kg時,用量為900~1 200g/hm2;當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超過100mg/kg,因用量過大,效果不好,也不經濟,因而不宜施用。另外,在不同的土壤質地其用量也不相同,在沙土地用量為495 g/hm2,在砂壤土用量為540g/hm2,輕壤土用量為600g/hm2,中壤土用量為750g/hm2,重壤土用量為840g/hm2,重黏土用1.005kg/hm2,一般用量最多不超過1.5kg/hm2,用量過高易對作物產生藥害,甚至危及下茬作物。

在有機質含量低和砂質土壤中,淋溶性較強的除草劑易對作物造成藥害或使除草劑失效。如大豆對利谷隆耐藥性較差,尤其在砂質土或有機質含量低于10mg/kg的土壤中,施藥后如遇大雨,易淋溶產生藥害[3]。當有機質高于50 mg/kg,易被有機質吸附,降低除草效果,但用量過大加大了成本。因此,在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10mg/kg或高于50mg/kg的土壤和砂質土中不宜應用利谷隆,而應改用其他除草劑。

2自然條件對藥效的影響

噴藥時若遇大風,藥液隨風漂移,一是造成漂移損失,二是造成藥液分布不均勻,三是噴灑2,4-D類藥劑,還會對林帶、棉花、蔬菜及其他作物產生藥害。特別是采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噴霧,如遇大風,在土表的藥劑連同表土位移,大大降低藥效,甚至無效。因此,在生產中,對于易揮發的除草劑如氟樂靈、燕麥畏,2,4-D丁酯等不應在風力超過4m/s時噴施。百草枯是滅生性除草劑,且毒性較大。噴藥前一定要先做好田間設計,作業時要留有保護帶,選擇早晚氣溫低和無風時噴施。

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劑被雜草幼芽或幼根吸收的速度和數量,一方面取決于土壤類型及其特性,另一方面取決于施藥方法。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水分。在濕潤土壤中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得較少,而干燥土壤中的吸附較多,加上在濕潤情況下,土壤水分有助于藥劑分子的擴散、植物的蒸騰及根的吸收作用,也有利于雜草發芽生長和吸收藥劑,使雜草在抗藥性低的階段被殺死。因此,一般情況下,除草劑活性隨土壤水分的增加而提高。昌吉州大部分地方春季干旱少雨,而4~5月正是春播作物播種季節,也是施用除草劑的關鍵時期,在干旱少雨條件下,施藥后采用拌土、蓋土、鎮壓等措施是有利于藥效發揮的。

葉面噴施除草劑的藥效也受水分的影響。空氣溫度大,藥液在葉面干燥過程緩慢,而且氣孔開放大,有利于藥效的發揮[4]。因各種藥劑噴施后雜草吸收的速度不同,所以噴藥后對降雨的間隔時間要求不同。如百草枯在噴后幾分鐘內就被雜草吸收,因此噴后短時間降雨不會影響藥效。2,4-D噴后4~6h可大部分被吸收,其后降雨不影響藥效。苯達松噴后植物吸收比較緩慢,噴后4~8h,80%的藥劑被葉面吸收,8h以后降雨對藥效影響較小。

一般溫度高,分子運動快,微生物分解速度加快,除草劑持效期短。有些土壤處理除草劑的藥效受低溫影響較小,如氟樂靈、拉索、滅草猛、殺草丹等,氟樂靈、燕麥畏還可以秋施。溫度對葉面處理除草劑的藥效也有影響,一般氣溫高,植物吸收快,效果好;反之,氣溫低,效果差。2,4-D一般在18~32℃范圍內,溫度較高,效果較好。在高溫條件下,2,4-D通過角質層進入植物體內的速度加快;在低溫條件下,不僅藥效緩慢,而且藥劑在植物體內的解毒作用差,易產生藥害。因此,生產中應選擇無風晴天高溫時噴藥,昌吉州一般宜在9~12時、17~20時進行較好。

3參考文獻

[1] 賈照明.影響化學除草劑藥效發揮的主要因素[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6(12):34.

[2] 李素琴,馬娟.影響除草劑藥效的外因[J].山西農業,2005(11):42.

第6篇

關鍵詞: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自然條件;除草劑;藥效;影響

除草劑的好壞,首先取決于化合物本身的活性及其理化性質,但在實際應用中其活性能否安全發揮,則取決于環境條件及使用方法[1]。因此,研究環境條件和使用方法對除草劑活性的影響,不斷提高施藥水平,降低施藥成本,是當前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土壤質地和有機質含量對藥效的影響

大量的試驗示范和生產實踐證明,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劑,一部分蒸發到大氣中,一部分進行光化學分解,而大部分則被土壤膠體吸附,呈水溶液、水懸液或氣體擴散在土壤中,在土壤粘粒和有機質含量增加的情況下,土壤黏粒和有機質對除草劑有較大的吸咐作用。其吸附有3種情況:一是土壤顆粒有極大的表面積,可以和除草劑分子間發生物理性吸附;二是在一般情況下土壤膠體顆粒帶有負電性,而一些除草劑是帶正電的陽離子,從而使土壤和這些藥劑之間發生化學吸附;三是除草劑分子和土壤膠體顆粒之間還可發生氫鍵吸附,這種吸附方式介于物理和化學吸附之間。

吸附是個可逆過程,最終達到動態平衡。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后一般即失去活性。另外,在影響藥劑吸附的因素中還包括土壤中的酸堿度,它不僅影響藥劑的性質,而且影響土壤膠體的狀態及藥劑在土壤中的作用[2]。因此,為了有效地防除農田雜草,必須根據土壤黏重程度和有機質含量的多少適當增加或減少除草劑的用量。如氟樂靈、滅草猛、都爾、拉索、利谷隆等土壤處理劑用量都與土壤質地及有機質含量有關。據多年試驗調查,氟樂靈用量1.08kg/hm2(有效劑量,下同),土壤有機含量48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的滅草率為91%,而有機質含量為72.5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的滅草率僅為50%;拉索用量3kg/hm2,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38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滅草率只有25%,而土壤有機質含量為45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滅草率達91.7%;氟樂靈、豆科威受土壤有機質影響大于土壤質地。氟樂靈在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0mg/kg以下時,用量為600~750g/hm2;有機質含量為30~50mg/kg時,用量為750~900g/hm2;有機質含量50~100mg/kg時,用量為900~1 200g/hm2;當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超過100mg/kg,因用量過大,效果不好,也不經濟,因而不宜施用。另外,在不同的土壤質地其用量也不相同,在沙土地用量為495 g/hm2,在砂壤土用量為540g/hm2,輕壤土用量為600g/hm2,中壤土用量為750g/hm2,重壤土用量為840g/hm2,重黏土用1.005kg/hm2,一般用量最多不超過1.5kg/hm2,用量過高易對作物產生藥害,甚至危及下茬作物。

在有機質含量低和砂質土壤中,淋溶性較強的除草劑易對作物造成藥害或使除草劑失效。如大豆對利谷隆耐藥性較差,尤其在砂質土或有機質含量低于10mg/kg的土壤中,施藥后如遇大雨,易淋溶產生藥害[3]。當有機質高于50 mg/kg,易被有機質吸附,降低除草效果,但用量過大加大了成本。因此,在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10mg/kg或高于50mg/kg的土壤和砂質土中不宜應用利谷隆,而應改用其他除草劑。

2自然條件對藥效的影響

噴藥時若遇大風,藥液隨風漂移,一是造成漂移損失,二是造成藥液分布不均勻,三是噴灑2,4-D類藥劑,還會對林帶、棉花、蔬菜及其他作物產生藥害。特別是采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噴霧,如遇大風,在土表的藥劑連同表土位移,大大降低藥效,甚至無效。因此,在生產中,對于易揮發的除草劑如氟樂靈、燕麥畏,2,4-D丁酯等不應在風力超過4m/s時噴施。百草枯是滅生性除草劑,且毒性較大。噴藥前一定要先做好田間設計,作業時要留有保護帶,選擇早晚氣溫低和無風時噴施。

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劑被雜草幼芽或幼根吸收的速度和數量,一方面取決于土壤類型及其特性,另一方面取決于施藥方法。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水分。在濕潤土壤中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得較少,而干燥土壤中的吸附較多,加上在濕潤情況下,土壤水分有助于藥劑分子的擴散、植物的蒸騰及根的吸收作用,也有利于雜草發芽生長和吸收藥劑,使雜草在抗藥性低的階段被殺死。因此,一般情況下,除草劑活性隨土壤水分的增加而提高。昌吉州大部分地方春季干旱少雨,而4~5月正是春播作物播種季節,也是施用除草劑的關鍵時期,在干旱少雨條件下,施藥后采用拌土、蓋土、鎮壓等措施是有利于藥效發揮的。

葉面噴施除草劑的藥效也受水分的影響。空氣溫度大,藥液在葉面干燥過程緩慢,而且氣孔開放大,有利于藥效的發揮[4]。因各種藥劑噴施后雜草吸收的速度不同,所以噴藥后對降雨的間隔時間要求不同。如百草枯在噴后幾分鐘內就被雜草吸收,因此噴后短時間降雨不會影響藥效。2,4-D噴后4~6h可大部分被吸收,其后降雨不影響藥效。苯達松噴后植物吸收比較緩慢,噴后4~8h,80%的藥劑被葉面吸收,8h以后降雨對藥效影響較小。

一般溫度高,分子運動快,微生物分解速度加快,除草劑持效期短。有些土壤處理除草劑的藥效受低溫影響較小,如氟樂靈、拉索、滅草猛、殺草丹等,氟樂靈、燕麥畏還可以秋施。溫度對葉面處理除草劑的藥效也有影響,一般氣溫高,植物吸收快,效果好;反之,氣溫低,效果差。2,4-D一般在18~32℃范圍內,溫度較高,效果較好。在高溫條件下,2,4-D通過角質層進入植物體內的速度加快;在低溫條件下,不僅藥效緩慢,而且藥劑在植物體內的解毒作用差,易產生藥害。因此,生產中應選擇無風晴天高溫時噴藥,昌吉州一般宜在9~12時、17~20時進行較好。

3參考文獻

[1] 賈照明.影響化學除草劑藥效發揮的主要因素[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6(12):34.

[2] 李素琴,馬娟.影響除草劑藥效的外因[J].山西農業,2005(11):42.

第7篇

關鍵詞: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自然條件;除草劑;藥效;影響

除草劑的好壞,首先取決于化合物本身的活性及其理化性質,但在實際應用中其活性能否安全發揮,則取決于環境條件及使用方法。因此,研究環境條件和使用方法對除草劑活性的影響,不斷提高施藥水平,降低施藥成本,是當前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土壤質地和有機質含量對藥效的影響

大量的試驗示范和生產實踐證明,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劑,一部分蒸發到大氣中,一部分進行光化學分解,而大部分則被土壤膠體吸附,呈水溶液、水懸液或氣體擴散在土壤中,在土壤粘粒和有機質含量增加的情況下,土壤黏粒和有機質對除草劑有較大的吸咐作用。其吸附有3種情況:一是土壤顆粒有極大的表面積,可以和除草劑分子間發生物理性吸附;二是在一般情況下土壤膠體顆粒帶有負電性,而一些除草劑是帶正電的陽離子,從而使土壤和這些藥劑之間發生化學吸附;三是除草劑分子和土壤膠體顆粒之間還可發生氫鍵吸附,這種吸附方式介于物理和化學吸附之間。

吸附是個可逆過程,最終達到動態平衡。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后一般即失去活性。另外,在影響藥劑吸附的因素中還包括土壤中的酸堿度,它不僅影響藥劑的性質,而且影響土壤膠體的狀態及藥劑在土壤中的作用。因此,為了有效地防除農田雜草,必須根據土壤黏重程度和有機質含量的多少適當增加或減少除草劑的用量。如氟樂靈、滅草猛、都爾、拉索、利谷隆等土壤處理劑用量都與土壤質地及有機質含量有關。據多年試驗調查,氟樂靈用量1.08kg/hm2(有效劑量,下同),土壤有機含量48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的滅草率為91%,而有機質含量為72.5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的滅草率僅為50%;拉索用量3kg/hm2,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38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滅草率只有25%,而土壤有機質含量為45mg/kg時,對禾本科雜草滅草率達91.7%;氟樂靈、豆科威受土壤有機質影響大于土壤質地。氟樂靈在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0mg/kg以下時,用量為600~750g/hm2;有機質含量為30~50mg/kg時,用量為750~900g/hm2;有機質含量50~100mg/kg時,用量為900~1200g/hm2;當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超過100mg/kg,因用量過大,效果不好,也不經濟,因而不宜施用。另外,在不同的土壤質地其用量也不相同,在沙土地用量為495g/hm2,在砂壤土用量為540g/hm2,輕壤土用量為600g/hm2,中壤土用量為750g/hm2,重壤土用量為840g/hm2,重黏土用1.005kg/hm2,一般用量最多不超過1.5kg/hm2,用量過高易對作物產生藥害,甚至危及下茬作物。

在有機質含量低和砂質土壤中,淋溶性較強的除草劑易對作物造成藥害或使除草劑失效。如大豆對利谷隆耐藥性較差,尤其在砂質土或有機質含量低于10mg/kg的土壤中,施藥后如遇大雨,易淋溶產生藥害。當有機質高于50mg/kg,易被有機質吸附,降低除草效果,但用量過大加大了成本。因此,在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10mg/kg或高于50mg/kg的土壤和砂質土中不宜應用利谷隆,而應改用其他除草劑。

二、自然條件對藥效的影響

噴藥時若遇大風,藥液隨風漂移,一是造成漂移損失,二是造成藥液分布不均勻,三是噴灑2,4-D類藥劑,還會對林帶、棉花、蔬菜及其他作物產生藥害。特別是采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噴霧,如遇大風,在土表的藥劑連同表土位移,大大降低藥效,甚至無效。因此,在生產中,對于易揮發的除草劑如氟樂靈、燕麥畏,2,4-D丁酯等不應在風力超過4m/s時噴施。百草枯是滅生性除草劑,且毒性較大。噴藥前一定要先做好田間設計,作業時要留有保護帶,選擇早晚氣溫低和無風時噴施。

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劑被雜草幼芽或幼根吸收的速度和數量,一方面取決于土壤類型及其特性,另一方面取決于施藥方法。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水分。在濕潤土壤中除草劑被土壤吸附得較少,而干燥土壤中的吸附較多,加上在濕潤情況下,土壤水分有助于藥劑分子的擴散、植物的蒸騰及根的吸收作用,也有利于雜草發芽生長和吸收藥劑,使雜草在抗藥性低的階段被殺死。因此,一般情況下,除草劑活性隨土壤水分的增加而提高。昌吉州大部分地方春季干旱少雨,而4~5月正是春播作物播種季節,也是施用除草劑的關鍵時期,在干旱少雨條件下,施藥后采用拌土、蓋土、鎮壓等措施是有利于藥效發揮的。

葉面噴施除草劑的藥效也受水分的影響。空氣溫度大,藥液在葉面干燥過程緩慢,而且氣孔開放大,有利于藥效的發揮。因各種藥劑噴施后雜草吸收的速度不同,所以噴藥后對降雨的間隔時間要求不同。如百草枯在噴后幾分鐘內就被雜草吸收,因此噴后短時間降雨不會影響藥效。2,4-D噴后4~6h可大部分被吸收,其后降雨不影響藥效。苯達松噴后植物吸收比較緩慢,噴后4~8h,80%的藥劑被葉面吸收,8h以后降雨對藥效影響較小。

一般溫度高,分子運動快,微生物分解速度加快,除草劑持效期短。有些土壤處理除草劑的藥效受低溫影響較小,如氟樂靈、拉索、滅草猛、殺草丹等,氟樂靈、燕麥畏還可以秋施。溫度對葉面處理除草劑的藥效也有影響,一般氣溫高,植物吸收快,效果好;反之,氣溫低,效果差。2,4-D一般在18~32℃范圍內,溫度較高,效果較好。在高溫條件下,2,4-D通過角質層進入植物體內的速度加快;在低溫條件下,不僅藥效緩慢,而且藥劑在植物體內的解毒作用差,易產生藥害。因此,生產中應選擇無風晴天高溫時噴藥,昌吉州一般宜在9~12時、17~20時進行較好。

參考文獻:

[1]賈照明.影響化學除草劑藥效發揮的主要因素[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6(12):34.

[2]李素琴,馬娟.影響除草劑藥效的外因[J].山西農業,2005(11):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惠安县| 天长市| 苏尼特左旗| 岑巩县| 右玉县| 仲巴县| 英德市| 保定市| 江达县| 盐边县| 宜兰市| 余庆县| 浪卡子县| 白银市| 英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通河县| 通榆县| 仁化县| 宁海县| 淳安县| 台东县| 永州市| 广元市| 岗巴县| 布拖县| 天水市| 基隆市| 大洼县| 江达县| 土默特左旗| 赤壁市| 论坛| 章丘市| 正安县| 长宁县| 隆林| 读书| 裕民县|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