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4 08:27:45
序論:在您撰寫幼兒園素質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另一方面,我國幼兒教育事業也有數量和質量變化。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多數幼兒園被當作福利機構,依附在企業和事業單位,辦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市場經濟的建立,也使得一些投資者把眼光投向幼兒教育事業。合資企業出現后,相繼出現了為數不多的合資和外資興辦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占地寬廣,建筑華美,設備先進,收費高昂,甚至以“雙語教育”為號召。一個時期,幼兒教育過分強調“智力”訓練,片面強調教知識,加快超前教育,而不考慮幼兒的全面發展,是一種違背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國家教委及時發現和糾正了這個偏向,指出早期智力開發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早期行為習慣的養成,早期思想品德的培養。通過學前教育,要使幼兒多一些自然的體驗,多一些情感的體驗。素質教育成為我國幼兒教育一個有口皆碑的課題。
改應試教育為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涉及教育觀,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教育活動過程和教材教法所有領域。
在教育觀點上,施教者首先要學會尊重被教育者----兒童,尊重其人格尊嚴,合理要求乃至細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相信其自我發展的內在潛力。教育者的任務是引導其健康向上發展。如栽培一棵幼苗,施肥,除草,澆水等一系列措施無非是助苗成長,而拔苗助長只會摧殘和毀滅幼苗。
在教育目標上,中華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是群體目標,群體素質的提高和個體素質提高具有一致性和統一性。群體目標的實現有賴于每個個體素質提高的程度。根據個體發展的水平設置不同的目標,古代稱為“因材施教”,現代思想工作稱之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素質教育稱為“創造適合每一個幼兒的教育”。
為幼兒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是《幼兒園工作規程》的精神實質,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承擔的光榮任務。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著眼點是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每一個年齡階段所掌握和達到的標準都與其年齡特點有關聯,目標在前,內容方法在后。吃透了素質教育精神以后,我們制訂了三年發展目標和學期發展的子目標,并將標準分解到每周每日的活動中去,使每項活動都有目的和有計劃進行。在工作方法上,擯棄了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幼兒樂于接受的分區活動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各自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幼兒園 素質教育
Brief talk about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kindergarten
Wang Enhong
【Abstract】The basic spirit of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s with a view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healthy body and heart. The infant teachers should know well the spirit of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respect the infants, teach them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and make the teaching aim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age character of the infa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f culture, construct excellent education condition, mobilize the power of the kindergarten, family and society, do well the education work and advance the infants’ development.
【Keywords】Kindergarte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素質教育作為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奠基工程,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幼兒教育,也應把培養人才的啟蒙教育與提高國民素質有機地統一起來,順應素質教育這一場深刻的變革,逐步實現從思想認識到教育行為的全面轉變,這是當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幼兒園工作規程》的精神實質就是為幼兒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這既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也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承擔的光榮任務。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著眼點是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每一個年齡階段所掌握和達到的標準都與其年齡特點有關聯,目標在前,內容方法在后。吃透了素質教育精神以后,我們再制訂與其年齡特點相適應的三年發展目標和學期發展的子目標,并分解到每周每日的活動中去,使每項活動都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在工作方法上,擯棄了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幼兒樂于接受的分區活動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各自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育觀點上,作為幼兒教師,我們首先要學會尊重幼兒,尊重其人格尊嚴,合理要求乃至滿足細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相信其自我發展的內在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作用。必須堅持“觀察在前,目標在后”,在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改變過去統一規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標,真正使每個孩子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教育者的任務是引導其健康向上發展。如栽培一棵幼苗,施肥、除草、澆水等一系列措施無非是助苗成長,而拔苗助長只會摧殘和毀滅幼苗。
在教育目標上,中華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是群體目標,群體素質的提高和個體素質提高具有一致性和統一性。這就要求我們首先應當確立群體基本素質的培養目標,但又要重視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還要有在每一個孩子每一方面發展的原有基礎上確定的個體發展目標,古代稱為“因材施教”,現代教育思想稱之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素質教育稱為“創造適合每一個幼兒的教育”。
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規程”中提出的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發展的精神。另外,我們還要樹立大教育觀念,認識到幼兒教育是一項涉及到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系統工程,只有調動三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調、同方向地對幼兒實施好教育,才能全面、積極在促進幼兒的發展。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加強教師自身的素質修養,提高教師整體水平,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潛力。要以“啟發”為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用知識本身的魅力引導幼兒動腦、動手、動口,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去探索,解決疑難。采取多種形式,讓孩子們主動、活潑、愉快地進行學習,從而達到既傳授知識,又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而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教師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業務水平,這樣才有能力把自己的知識轉化為幼兒能接受的東西,才能從心理、衛生和幼兒發展規律等方面尋找到切入點,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一、從面向少數兒童轉向面向所有兒童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強調面向全體兒童。但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只關心少數能力強的孩子的現象并不少見。許多教師提問時總是找幾個愿意發言的孩子回答,而性格內向、膽小怕羞或發展較慢的孩子常常被教師忽視;有的幼兒園年終評議教師,把教師一年中組織有文藝特長的幼兒獲多少文藝表演獎等作為重要指標,卻很少評價教師使多少幼兒在生活自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進行游戲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要使教育面向全體兒童,從幼兒園教師到園長,都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要有把教育目標落實到每個兒童身上的意識,要認識到每個兒童都有接受適合其發展水平的教育的權利。作為教師,要做到使所有兒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就要了解兒童的原有水平,給每個兒童提供發展的機會。教師可通過觀察、談話等方法了解每個兒童的發展水平、興趣和需要,以此為依據,選擇教育內容,組織教育活動。在組織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使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去,多提有多種正確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和情感表達性的問題,使每個幼兒都能依據自己的水平和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教師還要認識到兒童是有差異的,要尊重兒童的獨特性,注意個別兒童的需要,創設多種多樣的環境與活動的條件,給個別兒童提供適合他們特點的學習和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并逐步引導他們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與其他兒童一起學習、進步。
二、從只重視知識傳授轉向兒童素質的全面提高
幼兒園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引導兒童從小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全面提高兒童的素質。過去,幼兒園教育過分重視知識教育,小學化傾向較嚴重,教師的職責似乎就是把教材上的知識教給兒童,而相對忽視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如品德的發展、情感的發展、社會性的發展等。有關專家呼吁,21世紀的競爭是人的素質的競爭,我們的教育如果不實施素質教育,就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國現代化的目標也就難以實現。
要使幼兒教育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幼兒的素質,進行科學的評價是重要保證因素之一,對幼兒園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創設了怎樣的保育和教育條件,還要評價這些環境與條件是如何服務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評價幼兒的發展,不僅要評價認識能力的發展,還要評價幼兒身體的發展、交往能力的發展、獨立性的發展、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發展等方面;對教師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完成教育目標的情況,還要評價照顧個別兒童的需要,促進個別兒童發展的情況。評價不僅要有平行年齡班幼兒發展情況的比較,還要有同一班級的幼兒學期前和學期后發展水平的比較。總之,要使評價真正起到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三、從只重視教師教轉向重視兒童主動學
在教育過程中,兒童是學習的主人,是教育目的的體現者。教師進行的教育活動要以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和興趣為依據,以促進兒童的主動參與為出發點,以是否最大限度地促進全體兒童不同程度的發展為評價教育活動效果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教師素質;幼兒園素質教育;作用
In the kid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eacher
character present condition analysis
Chen-Hui
【Abstract】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from implement it day since put forward to kid's teacher all new of request, in this decade of time, we full understanding go to teacher the character is in the decisive function in the kid's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at 《kid park education instruction outline 》of guide bottom, kid's teacher also always how will new of education principle conversion is education practice the behavior be kid's park thorough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mportance contents, but,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in kid's park walk to today return far reach expectation of target, the but again get into to a "bottleneck stage", the kid teacher is in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ehavior also creation"stagnation appearance", severity bar kid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go forward of step, therefore, I pass writing form questionnaire, telephone, network interview etc. form to 137 kid's teacher of profession cordiality, study training, educational background continuing education, park origin teach to grind, teaching behavior, mind and body health etc. the circumstance carry on investigate, and combine an oneself at province class demonstration kid's park be a glimmer of work of actual circumstance, to the character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is province kid's teacher carry on not and very mature of analysis, hope to push kid the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have apocalypse.
【Key words】Teacher's character;Kid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Function
素質教育從實施之日起就對幼兒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教育教學中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不斷創新,做一個適應時代要求,適應幼兒成長要求的反思型、全能型或完整型的幼兒教師。在這十年的時間里,我們充分認識到教師素質在幼兒園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稱《綱要》)的引領下,幼兒教師也一直把如何將新的教育理念轉換為教育實踐行為作為幼兒園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素質教育在幼兒園走到今天還遠沒有達得預期的目標,似乎又進入到一個 “瓶頸階段”,幼兒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的教育行為也產生了“停滯狀態”,嚴重阻礙了幼兒園素質教育前進的步伐。我通過書面問卷,電話、網絡訪談等形式對137名幼兒教師的學習培訓、學歷進修,專業情意,園本教研,教學行為,身心健康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并結合自身在省級示范幼兒園一線工作的實際情況,對我省幼兒教師的素質現況進行了分析研究。
1.教師渴望學習,但實際成效不大
接受調查的幼兒教師表示自新《綱要》頒布以來,學前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己原有的理論、技能已跟不上今天教育發展的步伐,有90%的幼兒教師渴望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行為指導。在調查中,75%的幼兒教師在近五年的時間里接受或參加過高學歷進修、繼續教育崗位培訓、骨干教師培訓、觀摩教學活動等形式的學習,(另25%的教師為學前教育發展較落后鄉、鎮幼兒園教師)卻反映學習成效不大。
1.1為學歷而學習
近五年,我省幼兒教師學歷層次明顯上升。在接受調查的137名教師中本科學歷占17%,專科學歷占61%,高中及中專學歷占22%,其中參加和正在參加高學歷進修的教師占總數的74%。接受高學歷進修學習可以說是教師業務成長的正規有效的學習方式,可是有的教師反映到,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換到一張文憑,所以學習過程就敷衍了事;還有教師在選擇學校專業時沒有與學前教育對口的專業,只好選擇中文、音樂專業,對實際教學工作并沒有促進作用;另外一部分教師反映,在職教師很難爭取到脫產進修學習,更多的教師參加的是函授、自學及遠程教育,這種主要靠業余時間自主學習的形式幾乎學不到什么實質性的知識。
1.2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學習不對口
2004年《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大力推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以師德教育和新課程、信息技術培訓為主要內容,將現有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輪訓一遍,教師素質明顯提高,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調查中所有接受過繼續教育崗位培訓的教師普遍反映,崗位培訓教材偏重小學教師培訓實用教材,比如新課標、新課程指導教材,學前教育專業教材少之又少;各地市擔任培訓任務的高等院校有的根本就沒有學前教育系,所以,授課教師多是由小學教育系教授擔任,特別少的地市邀請了河南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講課,使幼兒教師很難真正接受到專業的理論學習和指導。
1.3外出觀摩學習機會少
近年來,幼兒園越來越多地重視師資培訓工作,投入了較大的資金派優秀教師到外地學習他人成功的教學成果與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事實證明這是轉變教師觀念,促進教師實踐行為,推動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據調查,一所普通省級示范幼兒園平均每年派教師外出學習達65人次,有90%的教師反映這是最愿意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具體原因:多數會議安排既有理論講座又有現場做課,現場做課既打開了教師的思路,又可以拿來就用;設在異地的學習地點使教師憧憬,教師在學習之余了解異地風情,將來還能用到教學當中,向孩子們講述所到之處的人情風貌,生成出一節創意的教育活動;通過觀摩學習了解其它地區學前教育發展情況,并與自己地區做一比較,反而會激發自身專注學前教育研究的決心。
但也有教師反映這種學習只限于各幼兒園較優秀、年輕的教師,對于那些年齡偏大、成績平平的教師來說幾乎是個夢想,致使一部分教師頻繁外出,導致學習內容重復,造成資源浪費;而另一部分教師卻越來越缺乏工作的積極性。
2.“應彩云”像霧像雨又像風
“應彩云”這個名字對幼兒教師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作為一個引領著幼兒教育的實踐者和探索者,她深厚的業務功底和她身上所散發著的獨有的人格魅力,構筑了一個幼兒教師高尚的專業情操。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欣賞她,但很少老師想追隨她,成為她。有老師感觸,像應彩云那樣無時無刻地關愛孩子、尊重孩子,一切從孩子的身心發展出發的教育行為,令人佩服,可我們有時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難免帶著個人急躁情緒面對孩子,相比之下,應彩云是“神”;還有教師認為應彩云四十多歲的年齡,還能保持一顆真摯的童心是個奇跡,而我們進入三十歲就沒了工作激情,缺少了同孩子們玩的心情,開始想著退居“二線”,有的教師主動提出當保育員,有的爭取到后勤工作;還有教師認為應彩云的成功少不了領導的扶持與宣傳,而我們有些幼兒園卻唯恐那位教師榮譽過多,驕傲膨脹,將老師該得的榮譽轉給他人,說是平均分配,激勵一下他人的積極性,這樣做既打擊了優秀教師的積極性,又很難推出自己的名師,還助長了某些教師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由此,我們的幼兒教師感到自己的目標離應彩云很遠很遠。
3.“總結”里的園本教研
幼兒園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園本教研,幼兒教師專業成長離不開園本教研,幼兒園教學成果產生于園本教研。近年來,我們更多地從總結、報告中了解到各個幼兒園都在科研興園,園本教研都是專家參與、理論指導、形式多樣、成果顯著。但是在調查中我們卻發現,實際的園本教研遠沒有總結里的園本教研那么完美。據了解,一些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多是年級組長帶領年級教師自主活動,業務園長很少參與,除非有大的活動安排。多數幼兒園的園本教研沒有制定明確的目標、計劃,更多的是評議公開課和組織幼兒園大的教學活動,比如:組織安排“六一”、春(秋)游等活動方案。另外,幼兒園的課題研究缺少專家的參與指導,教師對于研究工作不知從何下手,結果總是不了了之,而且課題研究并沒有成為園本教研的主要內容。這些都說明幼兒園的園本教研還沒有完成從側重組織到側重研究;從側重管理到側重參與;從側重指導到側重引導的轉變,最終影響了教師專業的進一步成長。
4.觀念、行為仍是兩張皮
自新《綱要》頒布以來,幼教改革形成了先轉變教師觀念,后進行觀念到行為的轉變兩步走的行程,但時至今日,仍是教師行為與觀念兩張皮的現象。我們來聽聽教師的心聲吧!首先,教師在把握新的建構式教材時,面對全班四五十名幼兒很難根據幾個幼兒的興趣點生成建構新的教學內容,這幾個孩子感興趣,其他孩子還不感興趣呢!對于新的教育觀念教師都能領會,但更多的是在公開課,優質課評選時展現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還是傳統的集體教學模式帶領幼兒完成原定的教學計劃和教材內容。每位幼兒教師都想本著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幼兒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創造性地組織多種多樣教育教學活動,可是為了迎合家長,不得不放棄很多想法,用更多的時間帶領孩子們學習小學的知識,為幼兒上小學奠定基礎。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良好途徑,但幼兒教師普遍缺乏教育反思,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教師說“每天早上7:40上班,下午6:30才下班,下班后我什么都不去想,動都不想動,還反思呢!”還有的老師說:“一個班四五十個人,能夠按部就班地把課上下來,一個都不出事故就已經謝天謝地啦,哪里有時間來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呀!”另一方面,幼師和職業高中學生一般都有輕文化和專業知識重技能技巧的傾向,這種理論知識學習的不足妨礙了許多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使他們在工作中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專業思想,很難完成從一個經驗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的轉變,也很難將自己的反思結果、教育成果進行理論總結了。
5.幼兒教師口頭禪“忙、累、煩”
在接受訪談的教師中,都有“忙死啦、累死拉、煩死啦”口頭禪,對于自己的工作都產生了“職業倦怠”。有的認為自己的工作被社會上的朋友看不起,沒有成就感;有的教師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干了十多年卻沒有表現的機會,現實與理想的強力沖突促使她對工作產生倦怠;有的認為幼兒難管,家長難纏;有的認為幼兒園工作負荷大,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不僅要備課,布置環境,做研究、寫計劃,還要參加各種評比、競賽、教研活動、公開科及為應付上級各種檢查做的準備工作等等,使教師身心疲憊,無暇顧及自身專業成長。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發現幼兒園素質教育中教師素質存在著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事實卻非教師單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們呼吁社會對幼兒教師給予更多地關心和理解,肯定她們的工作,她們為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作出了不懈努力,她們應獲得與中小學教師同樣的回報。其次,我們建議教育管理部門、幼兒園以教師為本,為教師營造寬松、積極的工作氛圍,即時為幼兒教師“減負”――減少班額,減少重復性工作,適時為幼兒教師“松綁”――“讓教師去做他們該做的事”。 另外,我們還要建議幼兒教師朋友之間、同事之間互相鼓勵,友好合作,豐富業余生活,使自己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工作。我們相信通過社會、集體、教師的共同努力,能夠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最終推動幼兒園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 馬振海《素質教育:觀念與實踐》 河南大學出版社
[2] 朱家雄《給幼兒園教師“松綁”》2004年《幼兒教育》9期
[3] 趙瑜華《職業倦怠的原因探析》2006年《學前教育》7、8期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幼兒教育 素質培養
一、教師素質培養
面對新的時代和新的變化,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我認為要發展幼兒教育必須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進行幼兒教育,要重視兒童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及培養。
幼兒教育是人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啟蒙教育,為整個人生奠定基礎。對于如何在幼兒園中有效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幼兒敢于創新、樂于創新、善于創新的能力,我認為要從以下方面入手。1.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力;2.注重保護幼兒的好奇心;3.注重發展幼兒的想象力;4.注意發展幼兒的自主能力;5.注意培養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
(二)進行幼兒教育,要重視加強幼師的道德與專業教育。
為了加速師資培養,提高師資素質,對在職幼兒教師進行繼續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繼續教育是各類幼兒教師不斷進行教育思想、專業知識、技能的更新和補充拓寬的一種追加教育。為了適應幼師發展社會化的需求,幼兒教師要加強以下方面的學習:1.必須加強專業的補償教育;2.必須加強專業的更新教育;3.必須加強專業的提高教育。
(三)進行幼兒教育,我們應該有大教育觀念。
大教育觀,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順應時代幼兒教育的發展。它強調,對兒童的教育,不能僅依賴于學校,而應是家庭、社區和社會配合學校一起進行,這樣才能取得教育的合力效應。強調這一點,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
1.家庭和社區,作為幼兒生活的主要文化環境,或者作為對幼兒產生作用的最“親近”的環境,對幼兒的影響相當大。
2.幼兒園是人生啟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體學構建的發端,它的教育不是以書本為基礎,本身就是面向社會、面向幼兒的周圍環境和生活。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社會中、在生活中認識事物,培養情感,促進幼兒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發展。可以說,幼兒教育是一種完全的面向社會開放的教育。
3.家庭、幼兒園、社區和社會構成的大環境是一種大體系,對幼兒進行教育必須依賴這種大體系,而且在這種大體系中,幼兒園和其他兩者之間進行交換和融合,幼兒園不能成為獨立的環境。
二、幼兒素質培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打基,教師為本。根據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實際,對幼兒教育的要求發生變化,我們必須順應潮流,迎接挑戰,把握現實,下工夫搞好幼兒的素質教育,使幼兒在德、智、體、美方面全面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應按照《幼兒園工作規程》的規定,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從而提高幼兒的素質,為他們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讓幼兒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提高其自覺性。
由于幼兒園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處處以自己為中心;在與同伴交往中,他們常常從自己的需要出發,事事都想占上風。如我們班的兩個男孩上體育課時,同時搶一個皮球。他們都說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讓,都抱著皮球不放并用腳踢對方。為了解決爭端,我說:“請把皮球給我,你們商量好誰先玩,或一起玩后我再給你們。”在這里我并沒有對他們進行諸如“好朋友不該打架“或“你們誰讓一讓,等一會兒再玩不可以嗎?”這類的說教,因為這樣做并不能解決問題,而是讓幼兒自己思考,并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過了幾分鐘,兩個男孩很有禮貌地要回了皮球,并決定每人拍一次輪流玩。讓幼兒制定某些規則,老師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兒的想法,使規則更符合幼兒的需要,并且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發現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體驗到在幼兒園交往與生活是有紀律、有規則的,如果不遵守,自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滿足,而自己愿望的實現不能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前提,從而加深對規則意義的理解,提高自覺性,逐漸克服蠻橫、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二)尊重幼兒自尊、多說“悄悄話”。
如果對常違反紀律的幼兒高聲訓斥或對其進行懲罰(如罰站、罰收拾玩具、與群體隔離),這會嚴重挫傷幼兒的自尊,甚至可能會從內心產生“逆反心理”。長此以往,會使幼兒成為“油鹽不進的四季豆”,對糾正幼兒不良行為極其不利。如有個女孩上課不聽講、愛講話,我叫她站起來改正了再坐下。她不理這一套,偏不站起來。我生氣地拉她起來,沒想到她竟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起來。我拿她真沒辦法,只好隨她。有一天,上課時我發現她手里拿著玩具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講得津津有味,我連續提醒了三次她也沒聽見,于是我輕輕走到她身邊俯下身子溫和地對她說:“你看,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也沒講話。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玩,放學后再給你,好嗎?”她愉快地把玩具給了老師,而且立即坐得端端正正。教師的作用不是指責、批評,更不是懲罰,而在于引導和支持幼兒的努力,使幼兒掌握是非的標準。老師不妨俯下身子對犯錯誤的孩子說“悄悄話”,孩子定會認真聽你說,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懂得老師所講的道理,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錯誤。
(三)善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
關鍵詞:幼兒教育;素質教育;語言表達;寬容厚愛;安全保護
如何提高我國幼教事業的水平,如何讓幼兒在幼兒園里享受一個快樂而又充實的童年是廣大幼教老師不斷探索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就這些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從幼兒的語言表達教學看素質教育改革
隨著家長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越來越重視,幼兒園對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教育改革也越來越迫切。營造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能夠通過環境教學來促使幼兒多說、多聽、多想,在實際的交流環境里,鍛煉幼兒的思維,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維,通過聽來學習更多的語句。語言交流環境,可以說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最有效的一個手段,只有在真正的交流中,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個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除了營造語言交流的環境,還要將幼兒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說話向正確方向引導,而教師自然是其直接的工作者。
因為年齡的關系,這個語言交流環境中的參與者在交流中的表達往往是殘缺不規范的,幼兒普遍還無法完整地說出句子,只能夠用關聯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使幼兒能夠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教師的引導職能是幼兒語言表達教學中最關鍵的部分,起著規范幼兒表達,塑造其正確的語言能力的關鍵作用。
二、用一顆寬容的心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
幼兒園的幼兒還小,沒有對與錯的概念,他們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面對沖突和錯誤,一味地斥責或是置之不理,都是對幼兒不利的,甚至會形成惡性循環。幼兒是好奇的、好動的,在教育中常常具有一定的“破壞性”,這就需要教師以博大寬容的胸懷相待,設身處地地為幼兒考慮,以寬容的態度對之,讓他們明白對與錯的區別,培養他們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
幼兒園的幼兒由于年齡小,在剛剛步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內心肯定會產生一定的恐懼感和孤單感。所以,除了那些使幼兒感到溫馨的各種裝飾之外,還需要在班里投放大量的適合幼兒操作的各種玩具。在他們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主動與別人交往,使他們互相認識,逐漸學會互相交往,進而消除幼兒自身的孤獨感,最后使他們能喜歡上幼兒園這一新環境。
三、戶外運動中合理使用器械、場地
要依據場地、運動項目自身的特點合理規劃區域進行戶外運動。如,戶外活動場地面積過小、不規范且多障礙物,可以進行攀登、平衡類練習,還可以采取年齡組錯開的鍛煉方式,以免因場地狹小而發生安全事故。如果面積較大且柔軟的草地可以進行跳遠類等練習。不合理地使用器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器械拿放環節混亂導致幼兒受傷。(2)投放的器械種類過少,因爭奪器械而發生安全事故。(3)窄小的場地內投放的器械種類過多,導致教師無法合理指導而出現器械傷人現象。(4)投放的新器械過多,導致幼兒使用器械不當受傷或傷及他人。要減少或避免戶外運動安全事故的發生,合理地投放器械是關鍵所在。
教師的天職是給學生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事業。以大愛的心胸去關愛幼兒,改變觀念,注重表達方式,升華師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熱愛幼兒,強化職業情感,去愛幼兒、去愛教育。幼兒教育,讓愛先行。
關鍵字:幼兒園 素質教育
一、前言
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已經很長時間了,因此幼兒園的教學也要順應國家的要求,把素質教育融入其中,讓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中不斷成長進步,成長為真正的人才。
二、幼兒園素質教育的目標
1、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人在幼兒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并且會對身邊的人產生很強的依賴性。與此同時,幼兒也是一個社會性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學習、發展、受教育的權利。幼兒教師要想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就必須走進幼兒的心理,真正的了解幼兒的想法,了解他們的需求,根據幼兒的發育規律和心理成長的特點,對他們進行教育教學,讓幼兒充分表現自己,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權利,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與幼兒建立起密切的關系,讓幼兒全面發展。
2、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幼兒的思想觀念會對幼兒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在新形勢下幼兒的教學中,要明確“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對幼兒的教育要把眼光放遠,對幼兒的教育要與現代化的發展緊密相連,適應現代化的發展需求。幼兒的教育還有與我國的發展觀相一致,對幼兒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讓幼兒德智體全面發展。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奠定了幼兒未來的學習和成長的基礎。
3、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現階段我國的幼兒教學中,在人生觀上還存在誤區,有些幼兒教師一味的認為學習好的孩子是好孩子,只注重人才的培養,認為只有科學家,專家,能考上大學的才是人才,才是教育的大方向,這種人才觀是狹隘的,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在幼兒教學階段要給幼兒帶來精彩的童年,不要只一味的注重學習而忽略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注重幼兒的人格教育,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為幼兒的將來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三、做好幼兒園素質教育的方法手段
在幼兒的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好的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選幾種進行說明。
1.讓幼兒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提高其自覺性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處處以自己為中心,在處理人際關系中,常常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導致了一些問題的產生。比如在日常活動中可能會存在孩子們之間爭搶玩具的問題。在此種情況下,教師解決沖突的方式就顯得十分重要,老師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其中的問題,主動解決問題,而不應該一味的批評某一方,或者是無味的說教,造成幼兒的逆反心理。正確的教育方法可以讓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2.改變教學方法,創建多元化教育環境
人在幼兒階段的認知會受環境的影響,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其動作的內化和形成都受到環境的影響。基于此,在幼兒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教育環境的創設,通過多元化,多樣化的環境,讓幼兒良好發展,讓幼兒有更多的探索空間,讓幼兒有更大的成長方向。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幼兒的動手意識和參與性可以提高幼兒的感性認識和參與意識。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進行一些評比活動,比如評選“優秀寶寶”,“優秀孩子”等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幼兒有集體榮譽感,融入到集體中,有集體意識。這樣可以增加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團結協作意識,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為幼兒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這有助于幼兒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質,學會講文明、懂禮貌。
3.提高教師的素質,提高其業務性
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職業道德。可以通過政治學習,日常評比等活動來提高自身的素養,達到讓教師更加熱愛教育工作的目的。還要重視教師的思想問題,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水平,讓教師在幼兒教育中一切以工作為重,以工作為出發點,把“活潑、陽光、友愛”作為檢查自己巖性的標準。以“活潑、健康、友愛、向上”為幼兒成長目標來鞭策自己的行動,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自己工作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加強和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以前,我們認為一名幼兒教師能說會唱、能寫會講、能跳會畫、設計和實施一節較完美的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定的技能,就可以較好地進行教學實踐活動。通過我們學習和領會,認識到一名教師不僅要有基本素質教育新思想技能,還應有以下幾項能力。即觀察和評估幼兒發展的能力;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能力。
4.從心理學角度出發,保證幼兒的心理健康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狀態,主要包括發育正常的智力、穩定而快樂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諧和人際關系等。幼兒園是孩兒們第一次步入陌生的集體生活環境,幼兒園教育對于培養幼兒的適應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起著決定性作用。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對于孩子一生的成長十分關鍵。因此,幼兒教育必須注重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就必須了解心理學的知識,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細致地觀察了解每個幼兒的性格、情緒和行為,像媽媽一樣呵護每一個幼兒,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只有快樂的孩子才是積極的、健康的,因此,幼兒園應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此外,尤其要注重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使兒童明白挫折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情,教育兒童要正確地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在這方面,可以綜合地從觀念、情感、能力等方面加強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培養,在認識方面,教育兒童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戰勝困難,取得成功;在情感方面,要讓兒童體驗挫折,消除其恐懼心理,幫助孩子建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四、結束語
素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在今后要著重加強對幼兒的素質教育,從幼兒的心理角度出發,注重他們的心理健康;改變幼兒的不良行為;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水平,多管齊下,加強對幼兒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 邱荔枝. 幼兒園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 文教資料. 2009(21)
[2] 付娜. 素質教育應從幼兒抓起[J]. 教育教學論壇. 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