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2 12:14:28
序論:在您撰寫小組合作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新課程倡導教師通過認真研究教學,能對教材進行整合和創新,而不是在教學中教教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經驗水平創造性地整合教材,即教師需要考慮:教材上的所有內容是不是在課堂上都需要完成,有哪些內容是可以刪減的,還有哪些內容需要教師補充,哪些內容需要滲透數學教學思想和方法,哪些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出發點是什么,教材中所呈現的排列順序作為教學順序是否合理等。要想做好這一點,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新和整合,通過對教材的再次加工,激活教材內容,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學習“認識幾十幾”時候,我讓學生用畫三角的方式代替小棒進行數數,如果畫一個三角代表一個學生,先讓學生明確班級有42個學生就得畫42個三角。
問題是:這42個三角怎么畫,才能讓教師和其他同學看出你畫的正好是42個三角呢?在不斷的思考中,學生發現要想更快地數出來,就要一排一排整齊地畫,這樣數出第一行就很容易推斷出42個三角的個數了。這個小小的改變有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望,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輕松達到了課堂教學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畫三角的過程中,有的是一個一個地數,有的是兩個兩個地數,還有的是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在不斷的動手動腦中,學生體驗到了十個十個地數更容易看出來是多少個。這樣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理解和掌握幾十幾的組成提供了更加形象具體的數學圖像語言,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改變組織形式,追求課堂實效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授課形式是單向傳遞,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課堂教學活動已經成為了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通過小組合作,組組競爭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樹立團結合作的意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為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問題只需要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就可以解決,這大大節省了課堂時間,學生個體也可,在合作中得到鍛煉和發展。而對于較難的問題,教師可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合作探究,通過相互交流、幫助、補充、檢查獲取新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習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經驗不足,思維比較單一,題型稍微有點變化,他們可能就會感到困難。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讓學生在小組內探究和互補,使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達到靈活運用,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開發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有著很多教學優越性,其中很實際的一點就是合作學習能夠促進一些學生單獨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得以完成。有些學習過程,尤其是一些較為復雜的實驗過程,往往需要幾個同學共同合作才能夠完成。大家只有在合作中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整個實驗才能夠順利的展開與推進,對于一些實驗結果或者是問題的答案才能夠更好的得出。對于這些需要發揮集體力量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加強學生間的小組合作,讓學生們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更好的去體會和他人合作的方法,體會團隊的力量,這也是學生自身的一種成長與收獲。在“探究單擺的周期和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猜想,分別讓不同的小組去探究單擺的周期與擺球質量、擺長、振幅的關系。大家對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了交流:單擺的周期與擺球的質量和振幅無關,與擺長正相關。由于每個小組實驗時擺長不同,接下來教師將不同小組測得的周期和擺長輸入電腦并作出了l-T2圖象,發現不同小組提供的數據所描出的點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并根據斜率的單位,猜想單擺的周期還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關。這個實驗明顯不是一個學生能夠單獨完成的,對于每一個影響因素的驗證過程都需要借助小組的力量來共同實踐。這充分說明了小組合作在很多教學活動中的顯著優越性。這不僅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也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展開了對于知識的獲取與吸收。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組合作的另一個教學優勢在于它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讓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有參與到物理教學中來的機會,并且讓大家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大部分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在小組成員的設置中都會有意識的涵蓋不同層面的學生。這就使得一個小組內既有那些基礎扎實、能力很強的學生,也有那些基礎一般、能力較弱的學生。這些學生在一起進行合作學習時必定能夠很好的進行相互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能夠從能力很強的學生身上感受到很多東西,能力較強的學生也在過程中體驗到了幫助與指導其他同學的方法。這對于大家都會是非常有益的收獲,也促進了學生間友誼的構建。在進行“游標卡尺的讀數”的教學過程中,總有一些同學已經掌握,而另一部分同學則尚未完全理解。這時教師可以有意識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讓已經理解的同學擔任小組長,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進行相互交流。最后教師采用抽查的方式進行檢查,如果哪位同學還不能正確讀數,這位同學所在的小組將不能獲得表揚。這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在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時可以起到的輔助。小組合作學習還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表達和交流機會,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合作就會產生競爭,課堂中的良性競爭必將活躍課堂氛圍,呈現出你追我趕的生動場面,這將會很好的促進大家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三、合理創設合作學習模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成績獎勵為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小組合作學習之所以能夠廣泛存在,主要是因為它的互和發展性,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能夠恰如其分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呢?下面我們分點論述。
一、科學遴選小組合作學習內容,提升合作學習效度
基于提升學生小組學習效度的考量,教師應注重對學習內容的科學遴選。通常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能夠被具備一定思考意義的問題所調動,進而使參與其中的每一個學生的求知欲望得以增進,同時合作欲望得以增強。考慮到開放性問題通常包括多種解題思路,問題的答案也并非唯一,因此教師可考慮遴選開放性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內容??紤]到學生對開放性問題的解題思路通常欠缺全面性,因此其在個人進行問題作答時會遭遇困境,基于此種情形,學生通常需要經由同其他同學的思維交流,實現對問題的破解。在這一過程當中,每一位小組成員的觀點實現交互碰撞,從而使存在爭議的相關問題變得明晰,進而深化每一位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領悟,從而彰顯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筆者在講授完《春江花月夜》一課時,要求學生先對全文進行細致閱讀,并對文章中出現的一些景物進行思考,諸如美景對文章作者的哲理啟發是什么,文中的月亮所指為何等,其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前述問題的討論,從而使學生實現對前述問題的破解。通過此種教學模式,使教師與學生雙方在輕松的氛圍中實現了高效課堂的創設。
二、注重表達,合理安排時間,強化展示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注重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及表達能力的有意識強化培養,使學生能夠藉由語言向外界進行內心思想的闡述與表達。在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當中,因學生個體方面的差異,諸如知識結構、生活經驗、心理特質等,因此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實現學生之間思維與觀點的交互碰撞,建立實現思維模式的創新。有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從而使學生具備團隊協作意識,同時實現知識的拓展,使其體悟到思維交流的快慰之感。在實踐中,部分教師擔心學生無法有效對其所設置的問題進行作答,導致教學進度無法完成,因此會主動介入到學生的討論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交流空間被壓縮,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用。實質上,小組合作學習乃是對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因此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交流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借助思維與觀點的碰撞,實現對知識的認知與領悟,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三、注重把握合作學習進度,彰顯教師的指導效用
基于合作學習有效性的考慮,教室應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以便在學生討論問題的重心發生偏移時,及時進行糾正和引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參與身份是指導者,而非取代學生作答的替代者。教師應注重對合作小組學習具體方式的指導,諸如任務的配置、角色的分擔、學生之間提問的注意事項等,從而保證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的開展。當某一小組成員遇到問題瓶頸無法突破時,教師應適時的介入引導,幫助學生突破瓶頸限制,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四、注重合作中的科學評價
學習過程中,評價環節不可或缺。而科學的評價更是培養學生信心、促進學生發展、推動課改積極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對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評價應該是以學習小組成員整體的發展水平為依據,注重對個體學習結果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評價;注重對學習小組個體成員的評價,更注重對合作學習小組集體成員的評價。對小組的評價也著重于評價合作學習的小組成員整體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效果,對個體的評價,著重評價個體學生的合作態度、學習的進步狀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所起的作用。同時,還要改變教師一人評價的傳統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活動中來,進行自我評價評、小組之間互評、及全班各個學習小組的互評,發揮師生共同評價機制的優勢。無論是哪一種評價,都要以正面激勵為主,使每個學習主體都能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愿望。
五、結語
以上,我們從科學遴選小組合作學習內容,提升合作學習效度、注重表達,合理安排時間,強化展示、注重把握合作學習進度,彰顯教師的指導效用、注重合作中的科學評價四個方面就高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研究探討。更多的小組合作的方法還需要我們高中語文教師不斷探索,不斷發現,不斷利用,以求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江西省會昌縣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王鑒、毛建梅.有效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2010(08).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能夠強化克難效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重點與難點的突破是最關鍵的環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關鍵因素,尋找到解決的突破口。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則可以集中他們的智慧進行難點的突破,這樣的學習模式能夠突破學生思維的限制,教師在關鍵節點進行點撥,加上學生的交流研究,可以有效增強難點的攻克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的實施要點
將小組合作模式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當緊扣其重點環節,發揮這一模式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方面的積極作用。
1.構建合作小組,搭建扁平學習載體。普通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都是獨立思考,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的載體與平臺匱乏。合作小組模式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建立這個學習載體,合作小組的數量要保持在適當水平,每一個小組的人數應當控制在6人左右,因為人數過少難以形成討論研究的濃厚氛圍,而人數過多則又不容易管理。每一個小組保持適當的規模,可以有效發揮其集聚智慧、共同突破的效果。每一個小組里面還應當明確牽頭學生,提高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2.設置引導提綱,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無論是概念的理解、定律的分析還是解題方法的傳授,都可以通過設置引導提綱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開展學習。一方面,教師要對數學教學中的關鍵要素進行充分的篩選整理,另一方面,要針對這些重點和難點的突破,設計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尤其是解題過程中要結合每一步驟提出問題,既可以一次性向學生提出,又可以分部展示,讓學生逐層深入開展分析研究,提高學習成效。
3.巡視考查指導,開展思維方式點撥。數學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活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準確定位。教師要有效掌控整個教學節奏,不能放而不收,要對教學的每一個流程,每一個小組,以及學生的表現了如指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另外,教師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深入到小組之中進行分析研究,每一個小組進度如何、遇到了哪些難點、應當如何突破,教師都要關注這些信息,并對學生進行思維方式的點撥,幫助他們突破學習難點。
4.鼓勵學生發言,嘗試闡述解題過程。在分小組開展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搭建平臺讓學生解題,在解題過程中進行點評,啟發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在小組探究結束后,我側重于引導學生進行板演,將每一步解題的步驟都詳細標注出來,然后由全班的學生進行判斷解答是否正確,如有錯誤錯誤在哪里。在學生板演完成后,我專門設置了一個環節,要求學生講述自己的解題過程,從考慮問題的角度、思路,以及解題的具體步驟三個方面進行講解。這樣的講解過程既體現了學生及本小組探究學習的過程,又是對其他學生進行思維方式、解題思路指導的過程。在學生完成板演后,師生共同努力對其進行判斷點評,教師也能夠從這樣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及時予以彌補,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5.引導總結方法,實現自我完善提升。在每一次自主探究教學中,我都對學生提出一項要求:必須學有所得。這樣的“得”既可以是數學方法技巧的積累,又可以是解題思路的拓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逐步積累學習的成果,日積月累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積極的作用。除了要求學生自我完善總結之外,我還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技巧交流活動,針對每一個章節的學習重點、理解難點,讓全班學生相互借鑒學習的技巧方法,這對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幫助較大。
三、運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的注意點
運用小組合作模式開展數學教學,要能夠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率。在緊扣重點進行突破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兼顧學生差異。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思維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師要在小組模式運用中充分兼顧他們的差異,無論是分組過程中的均衡安排,還是探究過程中的幫扶幫助,都要充分關注到不同類型學生的實際狀況。
2.激發積極情感。教師在合作教學中要多發揮正面評價的激勵作用,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優異之處,要予以肯定性的評價,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一)學生的參與程度不足
分組討論式學習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生的參與度要高于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然而,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在學習基礎以及學習心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那些成績較好,平時比較活躍的學生往往很快能夠投入到討論活動中,而那些成績相對較差或者學習心態較為被動的學生則很難融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因此,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少數幾個討論思考,其余在旁邊“看熱鬧”的情形,由于參與度不足,導致學生無法在分組討論中獲得共同的發展。
(二)小組成員間缺乏互動性
分組討論式的學習方式其最大的優勢就是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并使得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互動,培養合作能力。然而,在現實的小組討論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常常缺乏互動性,很多時候都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小組成員之間很少有人愿意認真聆聽隊員的觀點,僅僅是想著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種貌合神離的小組合作的效果往往也不會很理想。
(三)討論的時間不足
傳統的“注入式”教學中,教師在課前進行備課,把知識點進行總結概括,到了課堂上,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將這些知識點輸送給學生,而討論式教學是在只提供一定材料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討論、思考、探究來獲取知識,在時間上,顯然討論式教學要更長一些,而課堂教學時間只有短短地四十五分鐘,很多時候,討論的時間都顯得不足,再加上一些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總是說不到點子上去,從而讓很多的討論活動都顯得虎頭蛇尾。
二、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小組合作前進行合理的分工
為了避免小組合作過程中有人積極有人“搭便車”的情況,在小組合作之前,就要把小組中每個成員的工作分配好,明確地指出每個成員需要扮演的角色和完成的任務,這樣,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每個人才能積極盡心地參與到合作探究中。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這節的內容時,采用的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合作的課題以當前熱門的房地產開發為背景,讓學生圍繞著房地產開發對生物的影響為課題進行探究。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題的探究中發揮作用,筆者對每組學生進行角色分配,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地方政府行政人員、房地產開發商、農林牧漁人員、科學研究人員、環保局工作人員,圍繞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應當承擔的義務、責任,以及面臨的困難等進行資料搜集,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演講和辯論。通過這種角色扮演,不但明確了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分工,同時也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二)制定小組活動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要想順利的開展,制定合理的小組活動規則必不可少。筆者在班級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就制定了這樣的規則:討論開始前,小組成員先進行獨立思考,把自己思考的結果用筆記錄下來,然后在接下來的討論環節把自己的思考結論說出來,當同組成員發表看法的時候,要求小組內其它成員做記錄,然后把其它組員的觀念同自己的觀念進行比較,指出異同之處。這樣的活動規則最大限度發揮每個學生潛能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小組成員之間的爭論和交流,使得同組成員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有效。
(三)安排合理的探究時間,提高課堂探究效率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時間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了解決探究時間的問題,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進行解決,第一,對課時進行適當調整,例如,教師可以把生物課程調整成連堂,讓學生能夠擁有充分的探究時間;第二,提高課堂探究效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課前做更多的工作了。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合理的膳食》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在活動開始前,筆者先給學生設計了一份課前導學案,讓學生通過預習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同時,還要求每個學生記錄一下自己一周的食譜,然后把食譜拿到課堂上來,并綜合所學過的知識,同學之間交換食譜,評價一下食譜是否健康合理。由于課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課堂時間,每個學生都能迅速進入思考和討論的狀態。接下來,再讓學生根據討論的結果設計一份自己認為最健康的食譜,從而有效糾正學生過去不合理、不健康的膳食習慣。就這樣,課前充分的準備,課堂上高效率的合作探究,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了一次高質量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
三、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自主地參與數學學習中來,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學生之間加強溝通,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有效地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學生以4~6人進行有序分組,并以學習能力強、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生作為小組組長,以帶領小組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時具有很強的感染性,通過小組長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小組成員自然而然地對學習產生興趣,并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己.加強小組間的交流,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主動為學習弱一點的學生進行輔助學習.同時,小組成員應樹立小集體榮譽意識,為小組綜合水平的提升而努力.通過小組間的競爭,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進而提升整個班級的綜合水平.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加強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注重學生之間的互補性,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引導學生增強自身團隊意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動向,增強小組間的凝聚力,引導學生學會尊重別人的想法,懂得欣賞其他同學的閃光點,做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把握團結合作的基本原則,對于問題進行選擇時,要切合小組實際水平,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團結協作,共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一次教學活動中,有一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將教材中關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做出系統的規劃,并向全班學生進行細致講解,學生紛紛鼓掌,做出肯定,進而整個課堂學生學習情緒都十分高漲,對于課堂內容的掌握更加牢固.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詮釋了合作精神,也為學生日后在學習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現代數學理論教學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綜合能力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領會數學內容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撇開了傳統課堂教學呆板枯燥的學習模式,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學習負擔,暢所欲言,激發了學習靈感,同時萌發了創新學習的新模式.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發現自身存在的優缺點,也發現其他學生的長處,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也為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提供了一片沃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幫助,發現自身在思考問題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將小組成員間的學習能力進行綜合,提高了分析、總結的能力,有助于創新思維意識的形成.同時,小組成員在學習時,開創了多種多樣的學習模式,通過多種數學活動的學習,收獲了游戲的樂趣,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收集、整理、總結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收集、整理、總結能力.通過小組信息交流,學生對于所收集的材料進行綜合整理,并形成自己的思維,完成了小組間的資源共享.在小組綜合完成題目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提高了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例如,在講“條形統計圖”時,我分配給學生一個任務,讓他們完成一組關于西瓜直徑與質量的數據測量,并進行數據分析,想讓學生從實際出發,從根本上理解條形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各小組成員紛紛表示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有的學生負責測量,有的學生則進行數據整理,有的學生對于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整合,最后每組學生都提交了一份高質量的數據統計分析以及由此列數據所作出的條形統計圖,并進行關于條形統計圖的簡單分析.通過這次測量實踐,學生小組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小組成員的學習情緒也大為改觀,學生收集、整理、總結的能力有效提高,綜合素質得到改善.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滲透合作學習的理念,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更加靈活,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總結
將學生培養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小學的課堂教學,因為小學是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而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科目,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不同的方式將學生與教師進行組合教學,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相互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既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看到明顯的教學效果。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上合作學習難以把握時間
小學生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以小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都會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共同討論的時間,學生在進行討論的時候老師往往會難以控制場面。有時候教師在宣布了教學實踐活動但還沒有宣布游戲規則的時候,講臺下的學生就開始亂哄哄地進行討論,場面難以控制,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也難以達到教學目的。
2.學生之間的分組不夠科學
在將小學生進行分組的時候有多種組合方式,不過這得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差異性組合及自由組合是比較常見的組合模式。差異性組合就是在一個小組內有優等生、中等生及后進生,這樣才能促進小組成員的互補性學習。而自由組合是日常學習生活中交流比較好的學生進行的,所以小組成員的默契程度普遍較高,更有利于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但是有一些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分組的重要性,在進行分組的時候往往會形成“一邊倒”的局面,優等生和優等生一組,中等生與后進生也分別成組,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分級、成績脫節的結果。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合理地安排分組及組內分工
分組的時候應該根據不同學習基礎與不同性格類型的學生來進行。差異性組合,能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發揮其優勢,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這種組合往往是一種互補性的合作學習。自由組合式的組合方法是由學生自由組合討論、練習,自由組合相比差異性組合來說有其特有的優勢,更有利于學生的合作學習,但是也有其弊端,平日里不怎么愛學習的同學組合在一起由于沒有一個帶頭學習的人,所得效果也會適得其反。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的監督和指導,尤其要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多給他們一些發言的機會。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及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能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應用能力。
2.合理地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
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合理地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合作,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要選擇比較具有討論性及開放性的話題,這樣才方便學生們開展小組的合作學習。要明確需要進行合作學習的內容,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需要合作學習的時間。老師要慎重的選擇教學內容,合理規劃教學設計,將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要考慮它是否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來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趣味小游戲來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習與娛樂相結合,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更易于接受知識。
3.指導學生分組完成實踐任務
教師要學會靈活應用教材,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變通。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變通,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教室后面進行墻報設計,規劃宣傳欄等,讓學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制作墻紙的時候也是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設計,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還能促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才能。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