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投資哲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2-02-21 07:19:28

序論:在您撰寫投資哲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投資哲學論文

第1篇

經濟危機中的投資哲學

中國人把知識當智慧,其實,知識是思維方法導致的結果,并非是智慧。人類真正的智慧是思維方法。也有人把思想當智慧,其實這種看法也不對,因為,思想也只是價值觀念的集成,而發現價值觀念的,還是思維方法。

中國的“易經”是一種思維方法,而且是一種高智慧的思維方法。我稱這種思維方法叫“多元并列發散式系統閉環思維法”,而且是正反兩個方向可以同步進行的思維方法。

阻礙人類進步的有兩大因素,一是自私,二是智慧的盲區。所謂智慧的盲區,是指那些人類思維抵達不到的地方。自私是蒙住人類智慧的眼睛的一葉。開發發智慧就是開發思維能力。由此可知,人類智慧的盲區小一點,人類的智慧也就擴展一點。而縮小智慧的盲區的唯一途徑,就是思維的擴展。

意識形態是什么?很多人做出了很多不著邊際的解釋。我個人認為,所謂意識形態就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支持的價值標準體系。不同的價值標準,是為不同的政治集團服務的,或基于一國之利益,或基于一個政治集團之利益。如果一個國家被另一個國家的價值判斷標準所取代,這個國家就會為另一個國家的國家利益所努力。因此,一個國家保衛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和保衛國土一樣重要,因為,價值判斷體系的丟失,就意味著國土上的一切的丟失。

一個國家什么都可以挑戰,唯獨不允許挑戰的是主體價值標準。因為,如果一個國家的主體價值標準一旦被解構,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失去了價值目標整合能力和社會的價值秩序的失序。所以,主體價值標準是任何國家都必須強制性執行的標準。但是,這個主體價值標準,首先是這個國家民眾認同并支持的,其強制性才具有國家意志的意義。

我在一些文章中一再說,投資是一種命運戰略的哲學,當然,這是在資本主義制度機制下的投資。而在社會主義制度機制下,投資則是一種動態均衡、動態制衡的機制哲學。命運戰略的哲學使少數人富有,動態均衡、動態制衡的機制哲學使大眾受惠。

中國主流精英反對經濟學中的動態均衡、動態制衡的機制哲學,崇尚自由經濟學說,有人說這是不同經濟學思想的斗爭。但是,思想的斗爭往往基于利益的爭奪。也就是說,自由經濟學捍衛者,是為了捍衛精英、官僚、資本階層永遠占居利益的高端,保持社會財富更多的占有率,而反對者,往往是從捍衛民眾利益出發,志在保持社會的動態和諧,良性發展。

動態均衡、動態制衡的機制哲學,是科學哲學,也就是說,通過量化動態均衡標準,形成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動力機制。但是,命運戰略哲學唯一目標為是更多的占有,而占有,只會導致占有率膨脹式涌堵,造成重大的社會災難和經濟災難。

經濟發展是個有限逐年遞增,循環往復系統閉環的積累過程,也就是說,有一定的模式性,沒有模式就沒有循環往復了。也就是說,資本主義有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社會主義有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共同點就是都在循環往復的閉環系統中逐年遞增,其不同點是,前者在逐年遞增的過程中,少數人占有率在逐年比重增加的同時,多數人的分享率卻逐年遞減。后者則相反,保持相動態對均衡是其經濟發展的路徑,造福于大多數人是其目的。

中國的投資者可以掙政策的錢,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共有兩條主線,一條是社會主義的,另一條是自由經濟的。在這兩條主線中,賺取命運戰略哲學的錢,但懂得的人不多,賺取政策的錢懂得的人就海了去了。但賺取政策的錢,有合法與不合法之分,合法的利潤空間雖然很大,比方說出租車公司收取份子錢,但比之不合法的利潤空間總是小了很多。利潤空間越大,越能逗起人的冒險精神。

金融創新的本質,就是在總量不多的前提下,想著法子從別人的占有率中獲取占有權,并從中悄悄的占取別人的占有率。因此,這是一套獲取占有權而后再獲取占有率的創新游戲。中國金融界知道占有的不少,但知道金融創新的本質就是獲取占有權的不多,所以,中國總是用占有權換取占有率,結果是奉送給人家的占有權越多,自己的占有率就越少。

十一

風水是物質場的動態制衡。但人類的意識也是物質場。如果一個投資者光知道自然界的物質場,不知道人類最大的物質場就是暗流涌動的人類意識,那種借助風水打拼事業的想法,無疑是過于天真的愚蠢選擇。

十二

一個投資者能獲取別人獲取不到的財富,不是真本事,獲取了別人獲取不到的財富,并且守住了,這才是一個投資者最大的本事。故而,投資謂之創業,守業謂之風險管理。

十三

對于一個真正的投資者來說,危機是最大的機遇,因為,這是占有欲望,也就是投資者的陷阱紛紛撤離的時候,也是劣質產品被掃蕩一空,剩下優質資產,而優質資產也無力自救的時候。也就是說,一本萬利的投資時代,就是由危機制造出來的。

十四

對程序的規范,就是流程化管理。但流程化管理的靈魂,是化規范為員工的自覺。所以,規矩為行,自覺為行,是流程化管理的最高境界。

十五

風險是可知的,如果不可知,就失去了管理風險的一切辦法。正因為風險是可知的,管理未來對人類來說也就擁有了可能。但是,管理未來的關鍵,永遠是管理今天的機制。

十六

讀不懂中醫,最好別投資,學不會(玄空)風水,最好別玩管理,因為,風險在于一動一靜之間,虛實更替之中,一隱一顯,變化不窮,樞機在于守衡,動變始于加減,故而,兇中有無限風光,吉里有不盡風險。奇門臨事,甲干隱遁于六儀,三奇流轉于九宮,故而權變在于制衡,樞機常隱于無形。

十七

過去有人稱,不懂經濟,所以把中國搞糟了、搞亂了,搞得崩潰了,借此證明少數人占有大多數財富的發展模式正確。現在有人說張宏良不懂經濟,借此證明張宏良理論的錯誤,但問題是,一個無法否定的事實是,張宏良留美就學十余年,學習、研究的經濟,現在在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的也是經濟學。

十八

認真想想,經濟其實是一種思想,也就是說,思想在先,模式居后,因為,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經濟模式。有人批評我左,任什么都與思想掛鉤,但是事實上,西方有了亞當。斯密斯的經濟學思想,才有了資本主義模式,馬克思經濟學思想出,也才有了社會主義經濟模式。再后來,弗里德曼創造了專門解構馬克思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自由經濟與政治”,并推薦給我國,我國才有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十九

投資也是一種思想,一種哲學思想。

二十

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錢總是那么多,你多點,我就必然少點,這是資本制度機制下無法改變的定律。有人認為,我有文憑,比別人聰明,聰明人的效率高,所以我得比別人多拿,只有這樣才合情合理,反之就是不合理的。但聰明人真的就效率高么?聰明人會占有,但不會創造,會創造的人不會占有,但有真正的效率。現在的問題是,會占有的,被稱頌為創造,會創造的,被視為無能。如果有一天,中國的投資者學會在創造中占有,中國才算到了真正的資本時代。搞資本主義而不知道資本機制是什么樣子,也就只有以中國特色而名之了。

二十一

投資,是命運琴弦上的舞蹈。

二十二

投資也是一種文化。當普惠眾生的投資文化蔚然成風時,投資便進入了一個高度文明的理性時代。雖然那個時代遙不可及,但是,當人類最終發現,欲望是人類災難的陷阱時,或許會重新選擇各自的人生道路。

第2篇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有限套利;羊群行為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Finance)是金融學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傳統金融學“理性人”、完全套利和EMH的假設,從投資者的實際決策心理出發,重新審視主宰金融市場的人的因素對市場的影響,使研究更接近實際。該理論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得到迅速的發展。行為金融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Kahneman獲得200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從而使得這一理論受到全球金融界的關注。

國外行為金融學的發展,引起我國學者的高度重視,1999年北京大學劉力教授在《經濟科學》第三期發表的《行為金融理論對效率市場假說的挑戰》一文,是我國最早系統介紹行為金融理論的文章。2002年行為金融學被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肯定后,國內掀起了行為金融學介紹和研究的熱潮。2003年11月29日,在南京大學舉辦了全國首次行為金融學與資本市場學術研討會,將國內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推向了。

1對投資者的心理研究

金曉斌、唐利民(2000)統計分析顯示,在影響股市異常波動的因素中政策性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影響遠大于市場因素、擴容因素、消息因素和其他因素。孫培源、施東暉(2002)通過對1992-2002年初上海股市52次異常波動的分析表明,由政策性因素引起的異常波動達30次之多,而且當月出臺的政策對該月的股價波動具有顯著的影響,直接影響投資者入市的意愿和交投的活躍程度,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存在政策依賴性偏差。利好政策的頒布導致在相當長的交易周期內投資者交易頻率明顯上升,加劇了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傾向,而利空政策出臺卻導致在較長的交易周期內投資者的交易頻率大幅度下降,表現出較強的過度恐懼心理。這種強烈的“政策依賴”傾向是中國證券市場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現象。張華慶(2003)認為中國證券投資者的行為有明顯的過度反應的傾向,而深層次的根源是投資者的種種心理偏差,其結果將導致市場會對信息或政策的反應超過應有的幅度,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導致市場風險的放大。這些心理偏差包括過度自信、過度樂觀、賭博心理、暴富心理、從眾心理以及過度恐懼心理。

2對投資者有限套利行為的研究

現代金融理論普遍認為,當金融資產的價格存在誤定時,眾多的“理性套利者”就會在相應低估的資產上“做多”,而在高估的資產上“做空”,不但可以最終消除價格誤定,而且可以獲得無風險利潤,從而使市場保持有效性。應該說套利機制是金融市場的重要機制,套利行為的存在具有“價值發現”的功能,它推動著資產價格向基本價值的回歸。但是,中國的證券市場有以下特征:信息的獲得是有成本的;信息的傳遞存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差異,交易者并不能同時獲取信息;交易者的行為是存在著差異的,并非都是理性的;交易者所持有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因此,機構投資者憑借優勢,往往扮演著理性套利者的角色,而個人投資者卻因先天不足淪為噪聲交易者。張華慶(2003)認為,在中國證券市場中,當理性套利者進行套利時,不僅要面對基礎性因素變動的風險,還要面對噪聲交易者非理性預期變動的風險。在噪聲交易者的影響下,不但理性套利者的收益將受到影響,甚至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放棄原來奉行的成長型或價值型投資理念,在某種程度上蛻化為“追逐熱點、短線運作”的投資方式。

3對投資者羊群行為的研究

“羊群行為”(HerdingBehavior)是信息連鎖反應導致的一種行為方式,當個體依據其它行為主體的行為而選擇采取類似的行為時就會產生“羊群行為”。換而言之,當“羊群行為”產生時,個體趨向于一致行動,即所謂的“趕潮流(Bandwagon)”,這時個人往往放棄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信號而附和他人的行為,雖然他們所掌握的信息和信號,按理性分析可能顯示他們應采取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行為。宋軍、吳沖鋒(2001)使用個股收益率的分散度指標,使用市場公開的價格數據,對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發現我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程度高于美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程度,在市場收益率極低時的羊群行為程度遠遠高于在市場收益率極高時的羊群行為程度,這個結果可以用期望理論中決策者對于損失、收益的不同態度來解釋。孫培源、施東暉(2002)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建立了較為靈敏的檢驗羊群行為的回歸模型,并據此對我國股市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在政策干預頻繁和信息不對稱的嚴重的市場環境下,我國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為,并導致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占有較大比例。從投資運作層面來看,羊群行為將削弱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效果,特別是在市場發生大幅度漲跌時,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的效果將極為有限。就政策層面而言,羊群行為意味著投資者的買賣決策并非基于理性的決策過程,因此股價極有可能偏離其均衡價值,從而破壞了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常志平(2002)采用橫截面收益絕對差(CrossSectionalAbsoluteDeviationofReturns,CSAD)方法,對我國股票市場是否存在“羊群行為”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發現:在上漲行情中,我國深圳證券市場與上海證券市場均不存在“羊群行為”;但在下跌行情中,深圳證券市場與上海證券市場均存在“羊群行為”。并且深圳證券市場比上海證券市場具有更多的“羊群行為”。張華慶(2003)指出“羊群行為”對中國證券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羊群行為”者往往拋棄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隨別人,這會導致市場信息傳遞鏈的中斷;如果“羊群行為”超過某一限度,將誘發另一個重要的市場現象——過度反應的出現,使中國證券市場的穩定性下降;所有“羊群行為”的發生基礎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市場的信息狀態發生變化,如新信息的到來,“羊群行為”就會瓦解,這意味著“羊群行為”具有不穩定性和脆弱性。

4行為金融學在我國的應用性研究展望

4.1對實證研究結果的應用

從以上可以看出證券市場的參與者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而且市場也不是完全有效的。如何克服這些非理性,使投資者能在并非完全有效的市場生存,是市場參與者最想解決的問題之一。

4.2對參與者的心理學實證研究

從以上可以看出針對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學實證研究,一般還是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舊有框架中的心理學理論,今后的研究應該更多地結合中國文化、國情或者利用更多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只有這樣的研究才更適合中國的現實。

4.3在金融產品的設計和銷售上的應用研究

隨著我國的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入,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金融產品的開發和銷售變得也越來越重要。其實,人們對于經濟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研究最早就是從消費者心理學開始的,隸屬于市場營銷學中的消費者行為學是一門理論系統完整的科學。其中對消費者的調查、研究方法完全可以借鑒與行為金融學的實證方法相結合用以來研究金融產品的購買者的行為,根據投資者的不同偏好來設計金融產品,制定營銷戰略,從而為金融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打出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金曉斌,唐利民.政策與股票投資者博弈分析[J].海通證券研究報告,2000.

[2]宋軍,吳沖鋒.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場的羊群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1,(11).

第3篇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有限套利;羊群行為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Finance)是金融學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傳統金融學“理性人”、完全套利和EMH的假設,從投資者的實際決策心理出發,重新審視主宰金融市場的人的因素對市場的影響,使研究更接近實際。該理論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得到迅速的發展。行為金融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Kahneman獲得200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從而使得這一理論受到全球金融界的關注。

國外行為金融學的發展,引起我國學者的高度重視,1999年北京大學劉力教授在《經濟科學》第三期發表的《行為金融理論對效率市場假說的挑戰》一文,是我國最早系統介紹行為金融理論的文章。

2002年行為金融學被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肯定后,國內掀起了行為金融學介紹和研究的熱潮。2003年11月29日,在南京大學舉辦了全國首次行為金融學與資本市場學術研討會,將國內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推向了。

1對投資者的心理研究

金曉斌、唐利民(2000)統計分析顯示,在影響股市異常波動的因素中政策性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影響遠大于市場因素、擴容因素、消息因素和其他因素。孫培源、施東暉(2002)通過對1992-2002年初上海股市52次異常波動的分析表明,由政策性因素引起的異常波動達30次之多,而且當月出臺的政策對該月的股價波動具有顯著的影響,直接影響投資者入市的意愿和交投的活躍程度,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存在政策依賴性偏差。利好政策的頒布導致在相當長的交易周期內投資者交易頻率明顯上升,加劇了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傾向,而利空政策出臺卻導致在較長的交易周期內投資者的交易頻率大幅度下降,表現出較強的過度恐懼心理。這種強烈的“政策依賴”傾向是中國證券市場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現象。張華慶(2003)認為中國證券投資者的行為有明顯的過度反應的傾向,而深層次的根源是投資者的種種心理偏差,其結果將導致市場會對信息或政策的反應超過應有的幅度,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導致市場風險的放大。這些心理偏差包括過度自信、過度樂觀、賭博心理、暴富心理、從眾心理以及過度恐懼心理。

2對投資者有限套利行為的研究

現代金融理論普遍認為,當金融資產的價格存在誤定時,眾多的“理性套利者”就會在相應低估的資產上“做多”,而在高估的資產上“做空”,不但可以最終消除價格誤定,而且可以獲得無風險利潤,從而使市場保持有效性。應該說套利機制是金融市場的重要機制,套利行為的存在具有“價值發現”的功能,它推動著資產價格向基本價值的回歸。但是,中國的證券市場有以下特征:信息的獲得是有成本的;信息的傳遞存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差異,交易者并不能同時獲取信息;交易者的行為是存在著差異的,并非都是理性的;交易者所持有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因此,機構投資者憑借優勢,往往扮演著理性套利者的角色,而個人投資者卻因先天不足淪為噪聲交易者。張華慶(2003)認為,在中國證券市場中,當理性套利者進行套利時,不僅要面對基礎性因素變動的風險,還要面對噪聲交易者非理性預期變動的風險。在噪聲交易者的影響下,不但理性套利者的收益將受到影響,甚至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放棄原來奉行的成長型或價值型投資理念,在某種程度上蛻化為“追逐熱點、短線運作”的投資方式。

3對投資者羊群行為的研究

“羊群行為”(HerdingBehavior)是信息連鎖反應導致的一種行為方式,當個體依據其它行為主體的行為而選擇采取類似的行為時就會產生“羊群行為”。換而言之,當“羊群行為”產生時,個體趨向于一致行動,即所謂的“趕潮流(Bandwagon)”,這時個人往往放棄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信號而附和他人的行為,雖然他們所掌握的信息和信號,按理性分析可能顯示他們應采取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行為。宋軍、吳沖鋒(2001)使用個股收益率的分散度指標,使用市場公開的價格數據,對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發現我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程度高于美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程度,在市場收益率極低時的羊群行為程度遠遠高于在市場收益率極高時的羊群行為程度,這個結果可以用期望理論中決策者對于損失、收益的不同態度來解釋。孫培源、施東暉(2002)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建立了較為靈敏的檢驗羊群行為的回歸模型,并據此對我國股市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在政策干預頻繁和信息不對稱的嚴重的市場環境下,我國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為,并導致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占有較大比例。從投資運作層面來看,羊群行為將削弱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效果,特別是在市場發生大幅度漲跌時,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的效果將極為有限。就政策層面而言,羊群行為意味著投資者的買賣決策并非基于理性的決策過程,因此股價極有可能偏離其均衡價值,從而破壞了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常志平(2002)采用橫截面收益絕對差(CrossSectionalAbsoluteDeviationofReturns,CSAD)方法,對我國股票市場是否存在“羊群行為”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發現:在上漲行情中,我國深圳證券市場與上海證券市場均不存在“羊群行為”;但在下跌行情中,深圳證券市場與上海證券市場均存在“羊群行為”。并且深圳證券市場比上海證券市場具有更多的“羊群行為”。張華慶(2003)指出“羊群行為”對中國證券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羊群行為”者往往拋棄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隨別人,這會導致市場信息傳遞鏈的中斷;如果“羊群行為”超過某一限度,將誘發另一個重要的市場現象——過度反應的出現,使中國證券市場的穩定性下降;所有“羊群行為”的發生基礎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市場的信息狀態發生變化,如新信息的到來,“羊群行為”就會瓦解,這意味著“羊群行為”具有不穩定性和脆弱性。

4行為金融學在我國的應用性研究展望

4.1對實證研究結果的應用

從以上可以看出證券市場的參與者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而且市場也不是完全有效的。如何克服這些非理性,使投資者能在并非完全有效的市場生存,是市場參與者最想解決的問題之一。

4.2對參與者的心理學實證研究

從以上可以看出針對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學實證研究,一般還是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舊有框架中的心理學理論,今后的研究應該更多地結合中國文化、國情或者利用更多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只有這樣的研究才更適合中國的現實。

4.3在金融產品的設計和銷售上的應用研究

隨著我國的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入,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金融產品的開發和銷售變得也越來越重要。其實,人們對于經濟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研究最早就是從消費者心理學開始的,隸屬于市場營銷學中的消費者行為學是一門理論系統完整的科學。其中對消費者的調查、研究方法完全可以借鑒與行為金融學的實證方法相結合用以來研究金融產品的購買者的行為,根據投資者的不同偏好來設計金融產品,制定營銷戰略,從而為金融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打出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金曉斌,唐利民.政策與股票投資者博弈分析[J].海通證券研究報告,2000.

[2]宋軍,吳沖鋒.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場的羊群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1,(11).

第4篇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有限套利;羊群行為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Finance)是金融學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傳統金融學“理性人”、完全套利和EMH的假設,從投資者的實際決策心理出發,重新審視主宰金融市場的人的因素對市場的影響,使研究更接近實際。該理論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得到迅速的發展。行為金融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Kahneman獲得200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從而使得這一理論受到全球金融界的關注。

國外行為金融學的發展,引起我國學者的高度重視,1999年北京大學劉力教授在《經濟科學》第三期發表的《行為金融理論對效率市場假說的挑戰》一文,是我國最早系統介紹行為金融理論的文章。2002年行為金融學被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肯定后,國內掀起了行為金融學介紹和研究的熱潮。2003年11月29日,在南京大學舉辦了全國首次行為金融學與資本市場學術研討會,將國內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推向了。

1對投資者的心理研究

金曉斌、唐利民(2000)統計分析顯示,在影響股市異常波動的因素中政策性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影響遠大于市場因素、擴容因素、消息因素和其他因素。孫培源、施東暉(2002)通過對1992-2002年初上海股市52次異常波動的分析表明,由政策性因素引起的異常波動達30次之多,而且當月出臺的政策對該月的股價波動具有顯著的影響,直接影響投資者入市的意愿和交投的活躍程度,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存在政策依賴性偏差。利好政策的頒布導致在相當長的交易周期內投資者交易頻率明顯上升,加劇了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傾向,而利空政策出臺卻導致在較長的交易周期內投資者的交易頻率大幅度下降,表現出較強的過度恐懼心理。這種強烈的“政策依賴”傾向是中國證券市場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現象。張華慶(2003)認為中國證券投資者的行為有明顯的過度反應的傾向,而深層次的根源是投資者的種種心理偏差,其結果將導致市場會對信息或政策的反應超過應有的幅度,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導致市場風險的放大。這些心理偏差包括過度自信、過度樂觀、賭博心理、暴富心理、從眾心理以及過度恐懼心理。

2對投資者有限套利行為的研究

現代金融理論普遍認為,當金融資產的價格存在誤定時,眾多的“理性套利者”就會在相應低估的資產上“做多”,而在高估的資產上“做空”,不但可以最終消除價格誤定,而且可以獲得無風險利潤,從而使市場保持有效性。應該說套利機制是金融市場的重要機制,套利行為的存在具有“價值發現”的功能,它推動著資產價格向基本價值的回歸。但是,中國的證券市場有以下特征:信息的獲得是有成本的;信息的傳遞存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差異,交易者并不能同時獲取信息;交易者的行為是存在著差異的,并非都是理性的;交易者所持有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因此,機構投資者憑借優勢,往往扮演著理性套利者的角色,而個人投資者卻因先天不足淪為噪聲交易者。張華慶(2003)認為,在中國證券市場中,當理性套利者進行套利時,不僅要面對基礎性因素變動的風險,還要面對噪聲交易者非理性預期變動的風險。在噪聲交易者的影響下,不但理性套利者的收益將受到影響,甚至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放棄原來奉行的成長型或價值型投資理念,在某種程度上蛻化為“追逐熱點、短線運作”的投資方式。

3對投資者羊群行為的研究

“羊群行為”(HerdingBehavior)是信息連鎖反應導致的一種行為方式,當個體依據其它行為主體的行為而選擇采取類似的行為時就會產生“羊群行為”。換而言之,當“羊群行為”產生時,個體趨向于一致行動,即所謂的“趕潮流(Bandwagon)”,這時個人往往放棄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信號而附和他人的行為,雖然他們所掌握的信息和信號,按理性分析可能顯示他們應采取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行為。宋軍、吳沖鋒(2001)使用個股收益率的分散度指標,使用市場公開的價格數據,對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發現我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程度高于美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程度,在市場收益率極低時的羊群行為程度遠遠高于在市場收益率極高時的羊群行為程度,這個結果可以用期望理論中決策者對于損失、收益的不同態度來解釋。孫培源、施東暉(2002)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建立了較為靈敏的檢驗羊群行為的回歸模型,并據此對我國股市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在政策干預頻繁和信息不對稱的嚴重的市場環境下,我國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為,并導致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占有較大比例。從投資運作層面來看,羊群行為將削弱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效果,特別是在市場發生大幅度漲跌時,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的效果將極為有限。就政策層面而言,羊群行為意味著投資者的買賣決策并非基于理性的決策過程,因此股價極有可能偏離其均衡價值,從而破壞了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常志平(2002)采用橫截面收益絕對差(CrossSectionalAbsoluteDeviationofReturns,CSAD)方法,對我國股票市場是否存在“羊群行為”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發現:在上漲行情中,我國深圳證券市場與上海證券市場均不存在“羊群行為”;但在下跌行情中,深圳證券市場與上海證券市場均存在“羊群行為”。并且深圳證券市場比上海證券市場具有更多的“羊群行為”。張華慶(2003)指出“羊群行為”對中國證券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羊群行為”者往往拋棄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隨別人,這會導致市場信息傳遞鏈的中斷;如果“羊群行為”超過某一限度,將誘發另一個重要的市場現象——過度反應的出現,使中國證券市場的穩定性下降;所有“羊群行為”的發生基礎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市場的信息狀態發生變化,如新信息的到來,“羊群行為”就會瓦解,這意味著“羊群行為”具有不穩定性和脆弱性4行為金融學在我國的應用性研究展望

4.1對實證研究結果的應用

從以上可以看出證券市場的參與者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而且市場也不是完全有效的。如何克服這些非理性,使投資者能在并非完全有效的市場生存,是市場參與者最想解決的問題之一。

4.2對參與者的心理學實證研究

從以上可以看出針對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學實證研究,一般還是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舊有框架中的心理學理論,今后的研究應該更多地結合中國文化、國情或者利用更多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只有這樣的研究才更適合中國的現實。

4.3在金融產品的設計和銷售上的應用研究

隨著我國的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入,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金融產品的開發和銷售變得也越來越重要。其實,人們對于經濟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研究最早就是從消費者心理學開始的,隸屬于市場營銷學中的消費者行為學是一門理論系統完整的科學。其中對消費者的調查、研究方法完全可以借鑒與行為金融學的實證方法相結合用以來研究金融產品的購買者的行為,根據投資者的不同偏好來設計金融產品,制定營銷戰略,從而為金融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打出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金曉斌,唐利民.政策與股票投資者博弈分析[J].海通證券研究報告,2000.

[2]宋軍,吳沖鋒.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場的羊群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1,(11).

第5篇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執,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j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圣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簌。簌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翟天下,復反無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圣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由于他們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盡不同,他們著書立說,雖然各有優缺,但是為我們留下了寶貴且豐富的文化遺產。

      他們面對社會的大變革,諸侯爭霸,群雄割據,戰爭頻仍,連年不絕。而社會變革的劇烈,也正因為各諸侯國力爭霸主地位,以主宰中國,所以采取了種種政治和經濟的改革措施,富國強兵,勵精圖治,推動了社會的快速向前發展。與此同時,諸子百家之說應運而生,“九流”、“十家”異說紛呈,學術思想空前活躍。因此,先秦這個大動蕩的時期,成為中國古代社會大變革時期,同時成為雅斯貝斯稱之為“軸心時代”的歷史分界線。“軸心時代”不僅是一種有說服力的新的史學觀念,而且這種理論為所有歷史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在中國,“軸心時代”大致相當于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空前繁榮,諸子峰起,百家爭鳴,出現了儒、墨、道、法、名等許多學派,產生了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莊子、孫子、楊朱、惠  施、公孫龍、商鞍、申不害、荀子、鄒衍、韓非子、李斯等一  大批思想家。

      我國今日的思想,試默察之,無不有先秦學術之成分在其中者。不知本原者,必不能知其支流。欲知后世之學術思想者,先秦諸子之學則不可不知也。也就是說,先秦哲學是中國哲學的發端,是形成學派和建立哲學體系的重要歷史時期,具有自己的歷史特點。它廣泛地探討了宇宙本原和自然規律問題、天人關系問題、人性善惡問題、認識論和邏輯學問題等,把哲學研究伸展到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內容極為豐富,已包含著以后各個歷史時期各種哲學觀點的胚胎和萌芽,對中國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就其探討問題的廣度和深度而言,可以和古希臘哲學相媲美,是中國亦是世界哲學史上的燦爛篇章。

      我國學術,大略可以分為七個時期:先秦之世,諸子百家之學,兩漢之儒學,魏晉以后之玄學,南北朝、隋唐之佛學,宋明之理學,清代之漢學,現今所謂新學。七者之中,兩漢、魏晉不過承襲古人,佛學受諸印度,理學家雖辟佛,實于佛學人之甚深,清代漢學,考證之法甚精,而于主義無所創辟,最近新說,則又受諸歐美者也。歷代學術,純為我所自創者,實止先秦之學耳。(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

      先秦諸子哲學的主要派別有:①儒家。他們主要關注  的是文化,給我們留下的是關于仁愛、正義。這是創立最早、影響較大的一個學派。孔子死后,“儒分為八”。其中以孟子和荀子為代表的兩個派別最有影響。②墨家。他們關注的是社會給我們留下的關于公平和正義,是平等、互利、互愛。創始人是戰國初年的墨子,他的哲學思想中包含有非命尚力和尊天事鬼的矛盾。墨子死后,“墨離為三”。戰國后期,墨家的一派克服了墨子學說中的迷信成分,在唯物主義認識論、邏輯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③道家。他們關注的是人生,給我們留下的是關于人生態度的自由和寬容。傳統認為老子是其創始人。他提出了一個以道為核心的系統完整的宇宙觀,既有唯物主義的內容,又有唯心主義的成分。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通過相對主義走向懷疑論和不可知論。櫻下道家則提出“精氣”說,對老子的“道”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戰國時期道家的一派還和名家、法家相結合,發展成為黃老之學,為后來的漢初統治者所推祟。④法家。他們關注的是國家,是治國理念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其先驅為管仲、子產,真正奠基人是戰國時期的李匣、商鞍、申不害等人。到戰國末期,韓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完整的法治理論,他繼承了老子和荀子哲學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義體系。⑤名家。這是戰國時期專門討論名實關系和概念同異、離合問題的一個學派,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孫龍。他們對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別性問題作了探討,對古代邏輯學的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⑥陰陽家。此家以鄒衍為代表,他把陰陽五行說加以神秘化,用五行生克的順序來說明王朝的更替,提出“五德終始”說,為新興封建政權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除上述派別外,先秦諸子百家之學還有兵家、農家、縱橫家、雜家等學派。

第6篇

論文摘要:先秦哲學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本文從先秦諸子百家中的主要派別:儒、墨、法、道等諸家的學說來闡明中國文化的源頭。

一般來說,人們稱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哲學為先秦哲學。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基本完成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在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哲學思維從原始時代人們對精神和自然界關系問題的兩種自發的對立傾向,經過殷周奴隸社會的天命神權論和早期陰陽、五行觀念,發展到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之學,在劇烈的社會變動中形成了反映各階級、階層利益的各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和哲學派別。它們之間互相辯難,百家爭鳴,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發展史上第一個輝煌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明的開拓、創新時代。當時,禮崩樂壞,天下大亂,諸侯爭霸,列國交兵,憂國憂民的學者們有感于時局之不穩,紛紛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張。他們或周游列國、獻計獻策,或退隱林下、聚徒講學,或獨善其身、著書立說。一時間,學派峰起,百家爭鳴。特別是儒、道、墨、法、陰陽等學派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學思想和社會政治主張。這是中國古代一次思想大解放、大飛躍,一批哲人迸發出的原創性精神智慧,在中國文化史、東亞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史記·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有載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疆本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 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齡大道之要,去健羨,細聰明,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堯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食土篡,吸土刑,析粱之食,黎霍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要曰疆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長弗 能廢也。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樸法,則親親尊尊之 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逾越,雖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磚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執,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J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圣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簌。簌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翟天下,復反無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圣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由于他們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盡不同,他們著書立說,雖然各有優缺,但是為我們留下了寶貴且豐富的文化遺產。

他們面對社會的大變革,諸侯爭霸,群雄割據,戰爭頻仍,連年不絕。而社會變革的劇烈,也正因為各諸侯國力爭霸主地位,以主宰中國,所以采取了種種政治和經濟的改革措施,富國強兵,勵精圖治,推動了社會的快速向前發展。與此同時,諸子百家之說應運而生,“九流”、“十家”異說紛呈,學術思想空前活躍。因此,先秦這個大動蕩的時期,成為中國古代社會大變革時期,同時成為雅斯貝斯稱之為“軸心時代”的歷史分界線。“軸心時代”不僅是一種有說服力的新的史學觀念,而且這種理論為所有歷史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在中國,“軸心時代”大致相當于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空前繁榮,諸子峰起,百家爭鳴,出現了儒、墨、道、法、名等許多學派,產生了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莊子、孫子、楊朱、惠 施、公孫龍、商鞍、申不害、荀子、鄒衍、韓非子、李斯等一 大批思想家。

我國今日的思想,試默察之,無不有先秦學術之成分在其中者。不知本原者,必不能知其支流。欲知后世之學術思想者,先秦諸子之學則不可不知也。也就是說,先秦哲學是中國哲學的發端,是形成學派和建立哲學體系的重要歷史時期,具有自己的歷史特點。它廣泛地探討了宇宙本原和自然規律問題、天人關系問題、人性善惡問題、認識論和邏輯學問題等,把哲學研究伸展到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內容極為豐富,已包含著以后各個歷史時期各種哲學觀點的胚胎和萌芽,對中國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就其探討問題的廣度和深度而言,可以和古希臘哲學相媲美,是中國亦是世界哲學史上的燦爛篇章。

我國學術,大略可以分為七個時期:先秦之世,諸子百家之學,兩漢之儒學,魏晉以后之玄學,南北朝、隋唐之佛學,宋明之理學,清代之漢學,現今所謂新學。七者之中,兩漢、魏晉不過承襲古人,佛學受諸印度,理學家雖辟佛,實于佛學人之甚深,清代漢學,考證之法甚精,而于主義無所創辟,最近新說,則又受諸歐美者也。歷代學術,純為我所自創者,實止先秦之學耳。(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

第7篇

朱學義從教31年,在我國會計理論研究上創造了以下九大體系:

1.在全國首創效益成本法。朱學義教授1990年創造了“效益成本法”。該成果1994年獲得了江蘇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被天津財經學院翟文瑩編著的《高級成本會計學》、華南理工大學李定安主編的《成本管理研究》收錄于“高等院校會計碩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中,為中國礦業大學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開創了成本及效益研究的新亮點。

2.在全國首次提出產權收益分配理論。朱學義教授1996年4月完成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企業收益分配制研究”項目,1996年5月15日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組織鑒定為“國內領先”,撰寫的“論產權理論與企業收益分配”1997年12月獲江蘇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開創了西方產權理論研究同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密切結合的新亮點。

3.在全國首創資本化方法體系。朱學義教授1997年1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在全國創造了“礦產資源資本化方法體系”,2002年12月9日被江蘇省科技廳鑒定為“國內領先”,其“礦產資源有償開采研究”成果2005年12月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4.在全國首創礦產資源權益價值理論體系。朱學義教授1997年1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在全國創造了“礦產資源權益價值理論體系”,2002年12月9日被江蘇省科技廳鑒定為“國內領先”,其成果2005年11月獲江蘇省首屆軟科學成果一等獎。該理論目前已拓展到森林資源、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等方面。

5.構建了我國環境會計應用框架。朱學義教授1999年在《會計研究》第4期上發表“我國環境會計初探”論文,建立了我國環境會計核算的基本框架。2003年12月,該論文獲江蘇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優秀成果三等獎。

6.構建了我國智力資本會計應用框架。朱學義教授2004年在《會計研究》第8期上發表“我國智力資本會計應用初探”論文。該論文不同于其他智力資本會計論文之處是:首次從會計確認、計量的角度劃分了我國智力資本的三大內容和類別―知識資本、智能資本、拓創資本,其中,智能資本按業績計價(文中稱“才能評定認定法”)是一種創新;論文提出與此相應的會計制度改革,建立了與此相關的資本回報模型。

7.構建了煤炭企業責任會計應用體系。朱學義教授深入煤炭企業調查研究,于1995年11月主持完成煤炭高校優秀青年基金“煤礦責任會計系統設計”項目,在我國煤礦首次建立了責任會計應用系統。此后,朱學義教授將該項研究擴展到整個煤炭系統,于1997年9月公開出版《責任會計應用研究》專著,將該研究成果推廣到全國114個煤炭企業。1998年3月,“煤礦責任會計系統設計”項目獲煤炭部“管理現代化優秀成果一等獎”;2000年6月“責任會計研究與應用”研究項目獲國家煤炭工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8.在全國首創民本會計改革體系。朱學義教授2007年發表“論基于民本經濟的會計改革”、“論會計等式的演變與改革探討”論文,提出了會計改革的新等式“資產=負債+民眾權益”。

9.在全國首創智力投資支撐理論體系。朱學義教授發表“論智力投資效應”、“智力投資支撐理論研究”論文,結合企業管理層收購現實研究智力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研究成果于2008年獲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水县| 五常市| 高平市| 曲阳县| 定襄县| 洛宁县| 广西| 萨嘎县| 石林| 开平市| 桂平市| 绿春县| 青河县| 绥滨县| 旌德县| 西华县| 增城市| 巴塘县| 威信县| 达孜县| 义马市| 韶山市| 来安县| 龙江县| 莲花县| 咸宁市| 灵武市| 林芝县| 长寿区| 永胜县| 仙居县| 新民市| 琼海市| 贺兰县| 宜君县| 海门市| 大冶市| 遂平县| 衢州市| 如东县| 五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