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電子產品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2-03-25 01:41:19

序論:在您撰寫電子產品實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電子產品實訓總結

第1篇

【關鍵詞】技校;電子產品;實訓

技校電子專業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需要結合學校教學特點,分析實際需求,重點加強實訓課程的管理優化。即將電子產品制作作為要求,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為目的,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措施進行優化,爭取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1技校電子產品實訓所存問題

1.1教學模式陳舊

電子技術發展迅速,現在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專業技術的不斷更新,對電子專業的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在電子產品制作實訓課程中,需要及時對專業技術進行更新,確保專業所學內容與行業發展處于同步狀態。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敏銳的行業洞察力,積極對企業進行調研,了解行業發展需求,進而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但是現在很多技校電子專業,在進行教學時,專業教師止步不前,電子產品制作實訓課程的安排,大多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例如現在大部分企業生產實現了自動化,手動焊接人員需求降低,而在實訓安排中卻未降低手動焊接部分的學習,同時也忽視了學生專業檢測知識的學習,并不能滿足行業發展需求。

1.2資源利用率低

技校電子產品實訓課程的開展,重點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為提高其實踐水平,需要多種資源作為支持。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課程的設置導致資源利用率較低,如部分班級已經進入到印制板制作課程,學生制造出的印制板,可以交由焊接實習學生應用,但是教師并沒有利用到這一點,造成教學資源浪費。通過教師的協調組織,可以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同時也可以通過將學生制造的產品應用到教學中,促進學生積極面對實訓課程,認真完成每項產品的制作,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減少因為不重視而出現的問題。

1.3課程設置系統性低

電子產品制作對專業性要求非常高,在開展實訓課程時,經常會受到各項因素的限制,導致教學效果較低。其中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實訓是將多節理論課程實踐化,要求教師能夠對教學內容以及資源進行有效規劃與設計,提高實訓課程實施的整體性與連貫性,使得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產品制作。但是在技校電氣專業教學中,一般教學過程都是提前制定好的,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理論知識,特定時間內進行實訓,缺乏靈活性,課程安排系統性低,難免會影響實訓結果。

2技校電子產品制作實訓課程優化

2.1安排教學內容

電子產品制作涉及到專業知識較多,包括電子技術基礎、電子工藝與技能以及PCB制作等,需要學生掌握多門課程知識,并可以實現對所有知識的靈活運用。為提高實訓課程實施效果,需要教師對多門專業課程的合理安排,一般可以按照電子產品制作流程來進行,分為識圖、制板、焊接以及調試幾個環節。這樣在進行實訓課程前需要做好系統性安排,確定教學內容與前后順序。同時針對不同課程教學要點,總結以往教學經驗,提前做好常見問題的分析,正確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各門學科的學習。

2.2確定教學難點

技校電子產品制作實訓課程的編制優化,需要以實際需求為基礎,以“電子產品制作與調試”技能大賽分值高低為依據,知識要點依次為制板、焊接調試、原理圖繪制以及操作安全。其中,原理繪制、制板與焊接為重點,且制板環節需要繪制出PCB電路,在實訓課程中教師應加強對此方面的重視。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專業繪制PCB圖,即便是系統封裝庫內不存在的元件也需要進行繪制,并保證各細節均與實際元器件相對應,避免因為細節控制不當而影響產品制造效果。

2.3教學方法優化

需要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實現教學模式的更新,提高學生參與實訓教學的積極性。電子產品制作實訓中,經常會涉及到還未學習的課程內容,為保證課程順利進行,教師應遵循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原則來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例如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電子電路,由教師進行制作,來讓學生了解整個產品產生的過程,刺激其產于到實際操作中。

3結束語

技校實訓課程的開展,目的是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以此為前提,對電子制作實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確定各類問題存在的原因,有針對性的進行優化,刺激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爭取不斷提高實訓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瑩.關于電子產品制作實訓的教學思考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5,04:153-154.

第2篇

關鍵詞: 項目教學電子工藝實訓應用

SMT小型電子產品的安裝是高等職業學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中《電子產品工藝實訓》課程的一個重要項目。結合《電子產品工藝》這門課程的特點,我們在電子實訓環節采用了項目教學模式,即師生雙方共同在實訓室參與項目教學,由指導老師安排一個SMT小型電子產品的實訓項目,教師邊教邊訓,學生邊學邊做,并把課程中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完成這一實訓項目,這樣便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和解決問題的復合能力。

一、項目教學法的宗旨

項目教學法是以行為導向為主一種教學方法,師生不再相互獨立,而是以一個團隊或一個整體的形式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在項目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由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或主持人,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項目教學法不注重教法,而是注重學法,體現了以學為本、因學施教的教學準則;它不僅讓學生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交往,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增強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鍛煉能力,最后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它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邊做邊學,把看到的、聽到的結合起來,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強調在團隊學習中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

二、項目教學法的實施

1.實施環節

項目教學法實踐環節大體分為5個階段:

(1)教學分析和確定項目任務。

(2)制定計劃。

(3)實施方案。

(4)檢查評估。

(5)歸檔總結。

對教學進行分析,確定合適的教學項目,是項目教學能正常開展的前提。在SMT小型電子產品的安裝實訓項目教學中,我們根據項目教學的特點和SMT小型電子產品的安裝專項能力的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確定了一個完整的SMT小型電子產品的安裝項目,從而培養了學生各實訓環節的專項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分析

2.教學過程

(1)向學生布置項目任務。指導老師把組裝SMT小型收音機的任務和要求向學生作詳細說明,使學生有明確的目標,知道實訓項目的內容是為了什么,實訓項目工作的最后結果應達到怎樣的要求,實訓項目工作完成后必須達到什么標準。

(2)作出項目實訓計劃。每個學生根據實訓項目安排具體的項目實施計劃,做出一份切實可行的實訓項目計劃。計劃的主要內容包含:任務、目的、終期結果、評定標準、安全注意事項等。

(3)制定項目實施計劃,教師對學生的實施計劃進行點評,不斷調整自己的項目實施計劃。

(4)按計劃實施,指導老師巡回指導。在學生實施實訓項目期間教師除了做好巡回檢查指導外,還要對整個項目實施過程進行檢查和監控。

(5)自我評價、回顧及總結。實訓完成后,學生根據評定標準對自己的項目實施環節進行綜合評價,對照項目實訓過程進行回顧、總結。

(6)指導教師對全班的項目實訓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

3.教學效果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明顯的提高,較好地掌握了電子產品工藝實訓的專業技能。通過項目教學在電子工藝實訓環節中的應用,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SMT元器件的識別和檢測方法,較好地掌握了SMT印制板再流焊的工藝流程和手工進行補焊維修技巧,并能進行正確安裝小型SMT電子產品。在協作學習和項目實訓環節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增強了統籌安排和協調計劃的能力;在項目實施的整個環節中,學生增強了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與此同時學生還增強了解決問題和自我總結的能力,加強了時間管理、過程控制、質量檢查、安全生產的意識,提高了團隊的自我管理能力。

4.教學體會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主體主要體現在:學生根據實訓項目內容自行制定實訓項目實施計劃,按實施計劃開展項目,對項目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對過程進行回顧、反思和總結。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根據教學要求設計項目和組織項目的實施、進行項目指導、確定相應的項目考核和評價標準,在實訓項目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項目教學在電子工藝實訓環節中,對創造良好的團隊協作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對實訓項目進行過程的指導,對過程進行檢查,及時給學生以指導和幫助,并對項目實施環節進行監控和管理,從而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和進展。

總之,項目教學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式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轉變傳統觀念,著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一個個項目的完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讓項目教學法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漸成熟發展,發揮它在實訓教學上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孔令紅.職業教育開展項目教學對師生的新要求[J].科技創新導報,2008,(18).

[2]張嵐.高職教育中項目教學法的探討[J].中國冶金教育,2008,(1).

[3]謝定明,黃明勝,陳愛群.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7).

[4]袁華.項目教學法與電子技術課程適切性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8,(4).

第3篇

(一)課程設計理念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專業培養目標為核心;針對電子產品制作、檢測、調試與管理崗位的電子工藝技能;以電子產品制圖制板員、電子產品維修試驗員、工藝助理工程師、SMT操作員的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實訓內容源于電子企業產品生產工藝的技術應用;培養勝任電子企業電路設計制作、調試維修與工藝管理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教學宗旨是服務于企業,服務于社會。

緊跟企業電子產品生產新工藝、新技術,經過社會調研與崗位分析,確定電子產品制作、檢測、調試與管理崗位的電子工藝技術應用職業能力,依據課程教學目標和職業能力要求,開發出實訓項目。以項目為引導,選取企業生產的實用電子產品為載體呈現教學內容,依據電子產品生產過程,融入職業資格標準,設計出相應的學習任務。

構建“雙師結構”教學團隊,與企業兼職教師合作,保障校內外實習實訓等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建設具有模擬真實工作場景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室和具備實踐補充功能的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得到鍛煉。

采用基于電子產品制作工藝的“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實施以行動為導向,以電子工藝技能培養為核心的“做前知、做有依、做中思、做有果”四位一體教學組織,運用案例分析、項目教學、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現場教學、現代教育技術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實踐,提高教學效果,做到學生、學院和社會三方受益。

二教學內容的選取

(一)教學內容選取步驟

第一,崗位調研分析。針對電子工藝技術應用職業崗位進行調研與分析,得出典型工作任務;依據職業崗位要求,分析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素質。

第二,職業能力確定。依據課程教學目標,對同類知識、技能歸集和序化,分析出電子工藝技術應用崗位的三層次職業能力。

第三,實訓項目開發。以電子工藝技能培養為核心,按照生產現場用到的不同電子產品生產工藝,開發出相應的實訓項目。

第四,教學載體確定。以實訓項目為引導,選取行業企業生產的,能涵蓋實訓項目工藝要求的典型電子產品作為教學載體。

第五,學習任務設計。參照“電子設備裝接工”和“電子產品制版工”的職業資格標準,融入環保要求和企業安全文化,以電子產品生產過程為主線,設計出相應的學習任務。

(二)選取教學內容

3教學載體確定

選取實際應用多、適用范圍廣、易于操作的雙聲道BTL功放、SMT調頻收音機和KJD11-36型局部通風機自動切換控制器作為教學載體,分別涵蓋了單面板通孔安裝電子產品制作、單面板表面安裝電子產品制作、單面板混合安裝電子產品制作及雙面混裝電子產品制作的職業能力要求。

載體一為雙聲道BTL功放,通過載體一的設計制作,可以使學生掌握單面板通孔安裝電路的設計制作方法和工藝要求。

載體二為SMT調頻收音機,要求學生在掌握單面板通孔安裝電路設計制作基礎上,通過載體二的設計制作,學習表面安裝電路的設計制作方法,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通孔安裝和表面安裝電路設計能力。

載體三為KJD11-36型局部通風機自動切換控制器,通過載體三的設計制作,要求學生在掌握單面板混合安裝電路設計制作方法的基礎上,學習雙面板混合安裝電子產品的設計制作方法和工藝要求。

一個教學載體即是一個實用電子產品,教學過程中,要求對產品進行電路板設計制作、檢測調試及工藝設計管理。通過3個產品的制作,學生掌握了根據電路要求,選擇元器件安裝方式,設計并制作單、雙面電路板,確定適合的生產工藝,調試組裝為電子成品的方法,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一)整體教學組織與安排

“做前知”―――學生制作產品前,由教師通過演示操作、視頻解說、圖片說明等形式,說明學習任務,學生通過聽、看、試操作等形式,知道了做什么,明確任務。

“做有依”―――學生動手操作前,教師通過講演結合、學做結合、討論互動、設疑、啟發等教學方法,將該怎么做所依據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傳授給學生。

“做中思”―――學生在產品制作過程中,通過自查,進行質量檢測(包括電路設計檢驗、電路性能檢驗、電子產品質量檢驗等),填寫學生自查表,反思任務存在的問題,分析、總結任務實施情況。

“做有果”―――在每個任務完成后,學生自制出電子產品,并進行成果展示與考評。

(二)單元教學組織與安排

每個學習任務均以《任務單》的形式呈現,《任務單》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如同在工作崗位的工作過程。我們設計的《任務單》為校本教材的角本,經過教學實施、信息反饋,優化學習任務及《任務單》,形成校本教材?!度蝿諉巍钒虒W方案、任務布置、相關知識、技能要點、工作計劃表、任務實施、學習考價、相關習題、后續任務安排等部分內容。

教學方案:主要用于指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包括學習目標(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學時安排、教學方法和材料等。

任務布置:由3~5名學生組成學習團隊,教師通過演示操作、視頻解說、圖片展示等形式,講解、說明項目內容,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目標。

相關知識:本著“體現職業性和必須夠用”的原則,為學生提供與電子產品生產相關的,完成學習任務所需要的基礎知識,講授時注意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發現規律性技術,鼓勵、敦促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在生產實踐中思考、總結、創造;學生可瀏覽網站或查閱教材、參考書進行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的學習。

技能要點:為學生提供與產品生產相關的實踐知識和崗位所需的職業素養要求。通過教師(師傅)的演示,使學生初步認識產品生產工藝和技能要點,做到有的放矢。

工作計劃表:由學生按照電子產品制作的工作過程,列寫出工作計劃表,使學生熟悉工作步驟,理清工作思路,按工作計劃進行操作。

任務實施:通過具體產品的生產工藝過程,訓練學生及團隊的電子工藝技能,提升安全質量意識,培養職業能力。實際操作時注意為學生提供切磋技藝的機會,即邀請動手能力強、掌握快的同學進行操作示范、經驗介紹,同學自由提問,為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創造條件。

學習考評:根據《項目考核標準》、《實訓報告考核標準》和教學要求,設計出學生自我考評表、教師(師傅)對學生考評表、教師(師傅)對學生團隊考評表。以考評表的方式,檢驗學生學習效果。考評內容包括學生成果展示、學生自查、自我考評、教師(師傅)考評學生、教師(師傅)考評學生團隊、教師考核、點評等。

相關習題:學生通過完成相關習題,鞏固所學的知識點、技能點。

后續任務安排:該任務完成后,布置下一階段的任務要求,學生可以通過團隊討論、查閱資料、現場收集資料等方式,熟悉后續學習任務。

四考核與評價

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對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的全面考核與綜合評價,制訂了《項目考核標準》和《實訓報告考核標準》,采用學生、專職教師(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師傅)三方共同參與的過程考核辦法,通過對4個項目中的11個任務進行學生自我考評、教師(師傅)對學生考評和教師(師傅)對學生團隊考評,評定學生的綜合成績。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每個學習任務,學生要在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完成,需要將學校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的考評相結合;在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需要對自己的工作表現進行自我評估,為鍛煉其自我評價的能力,學生需要對自己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價。因此,在課程的考核與評價中,學生、專職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參與,進行過程考評。

學生綜合成績由對四個項目的過程考核成績決定,其中,項目一、二各占20%,項目三、四各占30%。過程考核中,學生自我考評占20%、教師(師傅)考評學生占30%、教師(師傅)考評學生團隊占30%,實訓報告完成情況占20%。

其中,學生自我考評是學生根據自己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考評;教師(師傅)對學生考評是考核學生在產品制作過程中表現出的自主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新知識和新技能掌握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師傅)對學生團隊考評是考核學生團隊在產品制作過程中表現的團隊協作能力,實訓報告主要考核學生應知應會內容的理解與領悟情況。各實訓項目成績由四部分組成,任何一部分缺失都不能構成完整的實訓過程。

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定用如下公式計算:課程綜合成績=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將“以教為本”轉變為“以學為本”,盡可能使教與學的活動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進行,促進學生從學習者角色向工作者角色轉變。開放校內實驗實訓室、機房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應用技能實訓項目允許學生自由選取、自主完成,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將學習權還給學生,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掌握學習和工作的方法,在群組勞動中學到知識、鍛煉能力,并有機會發揮所長,在團隊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分享成功的快樂。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加強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二)把實訓教學搬進工廠,貼近企業工程實際

課程每一個實訓項目的制作都是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邊做邊學完成的。為在實訓室中營造職業氛圍,我們不僅購買了工廠生產用的設備,將實訓場地按照工廠的標準建設布置,張貼操作規程、安全注意事項等條例標識,還要求學生必須穿著實訓服并以實訓班組的形式參加實訓,讓學生盡可能地在真實的崗位環境中實訓。

(三)探索實踐了基于電子產品制作工藝的“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依據本課程知識、技能、素質目標,選取實用電子產品作為載體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基于工作過程構建教學過程,開發具有實用、可操作、可檢驗,并注重趣味性的實訓項目。在項目引導下,以培養單面板通孔安裝電子產品制作、單面板混合安裝電子產品制、雙面混裝電子產品的設計與制作三個層次的職業能力為主線,按照電子產品生產工作過程,從電路板設計電路板制作組裝產品整機調試維修,分別設計出3個學習任務來完成電子產品的設計、制作與調試維修。

參考文獻

[1]職業技能鑒定指導編審委員會.電子設備裝接工職業資格標準[M].工業與信息化部出版社,2005.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第4篇

本文在項目教學法的基礎上,根據中職“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課程特點總結出“展示—分析—實踐—總結—拓展”五個教學環節,重點介紹了這五個教學環節實施步驟、注意事項等。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

0引言

項目教學注重“做中學、做中教”,符合現代中職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導的思維模式,是當前中職教育經常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是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對一些電子產品的安裝與調試,幫助學生了解電子產品的裝配工藝,鞏固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掌握電路圖的分析、電子元器件的檢測、電子產品的安裝與調試,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為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幾年來我們通過對項目教學在“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教學中的實踐,總結出“展示—分析—實踐—總結—拓展”五個教學環節的“五步項目教學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我們以“555振動報警器的安裝與調試”為例詳細介紹項目教學法的在“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教學中的應用。

1實施步驟

“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教學中應用“五步項目教學法”可用表1進行簡單的描述。

1.1創設情境展示實物

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不但能使項目任務具體化,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和動機。“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實物來創設情境,教師要親自動手做好教學用的電子產品,切身體會產品制作過程的難點。要重點展示實物的功能和特點,讓學生有直觀的感性認識。要明確實訓項目的重點及實訓的正確結果,使實訓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教師在實物展示過程中要創設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參與回答,和學生進行互動,打破單調的教師展示教學格局,采用啟發誘導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本實訓項目可以創設的問題有:報警聲是怎樣產生,怎樣做到振動報警,還可讓學生例舉些其他的報警裝置等。

1.2言簡意賅分析原理

項目實物展示后,在任務的驅動下,進入分析問題階段,主要是分析電路的原理。電路原理的分析要突出整體、抓住關鍵,可忽視細節部分的分析,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電路的工作原理,并為后面的調試工作做好知識的鋪墊。教師在講解原理時要多提問、多引導、多啟發,師生互動。555振動報警器的整體工作原理:555構成單穩態觸發器,TQ9561形成報警電路,報警電路的工作與否受VT2的直接控制。當水銀開關SW受振動接通后,555的3腳輸出高電平,VT2導通,報警電路工作。報警時間的長短由R1和C1決定,也可直接按復位按鈕使555的3腳輸出低電平,VT2截止,報警電路停止工作。要引導學生分析VT1、VT2起什么作用,使學生清楚VT1、VT2不同作用,也為調試時為什么可短接VT2的C、E極做好鋪墊。

1.3動手操作實踐任務

分析原理后,就是動手操作環節。在實際的安裝與調試過程中,學生是主角,教師主要起引導、答疑、監督作用。實踐操作一般包括元器件的清點與檢測、安裝、調試三塊內容。學生常常會輕視元器件的清點與檢測這一環節,領到器材后迫不急待地去安裝,這既不利于學生良好工作習慣的養成,也極易為后續的安裝調試埋下隱患。教師一定要使學生理解元器件的清點與檢測的重要性,要告知學生若在安裝過程中才發現元器件有缺少或損壞,要學生自己負責解決。教師要重視巡查,督促學生認真踏實做好清點與檢測工作。在正式安裝前,教師要特別提醒學生該產品安裝的注意事項,使學生少走彎路,做得順做得暢,提高課堂效率。本項目主要要提醒學生:TQ9561安裝時要用導線或電阻的多余引腳將1、3、5焊接加長引出;水銀開關可先不安裝,在調試過程中再安裝;復位按鈕不能直接裝在電路板上,要用導線引出,并注意導線的長短。調試是實踐操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難點,教師一定要在學生進行調試前集中講解調試前要檢查什么,調試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出現故障要怎樣排除這三方面的內容,避免學生無頭緒的瞎搞,使學生在調試的過程中也有章可循。本項目調試主要方法:報警部分調試時,將VT2的C、E極間短路一下,若有正常的報警聲發出,說明報警電路工作正常,若不正常,應重點檢查TQ9561上的振蕩電阻是否安裝可靠;555單穩態電路調試時,調試時用短接水銀開關兩焊點的辦法來模擬,當工作正常后,再焊上水銀開關,具體水銀開關位置怎樣安裝,要根據報警器實際安裝方式確定,保證水銀開關的狀態平時應為斷開,而有振動時開關能可靠接通。在整個實訓過程中,教師要多巡視,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要適時指導,對典型的問題要及時向全體學生進行講解。要重視課堂秩序的管理,不能管得過嚴,使整個課堂缺乏活力,也不能放任學生,造成課堂秩序失控,保證學生在輕松、有序的環境中完成項目任務。在學生分組實訓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項目,發現有“請人做”、“搭便車”的現象要及時制止、引導。為更好地體現教學過程,方便后面的總結評價,教師應設計一些教學用表,如元器件的檢測表,電壓、波形測量記錄表,調試評價表等。

1.4師生互動評價總結

總結評價是項目教學重要的環節,任務完成后一定要對學生的作品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評價的重點要放在學生項目成果和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表現上,將能力、素質、知識的考核評價融合于項目任務的完成過程之中??刹扇W生自評、互評,教師總評相結合的方式,不僅關注學生項目完成的情況,還要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通過學生自評、互評,不僅能總結實訓過程中的收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等,還可提高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能力等,讓學生在評價活動中全面發展。教師總評一方面要對學生個體進行項目評價,幫助學生總結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促使學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為,把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內化;更要對學生實訓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重點難點進行高度的梳理和概括,幫助學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識貫穿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1.5完成報告拓展任務

現在很多的中職生都覺得專業實訓課后無作業很正常,學生覺得實訓課就應沒有書面作業;教師是覺得現在的中職生知識能力水平普遍較差完成不了實訓總結報告。其實這些想法是不對的,只要教師設計好實訓報告的規范樣本,選擇學生學過、做過、碰到過的報告內容,降低難度、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實踐證明學生能完成較高質量實訓報告。一般的報告內容可主要包括簡述電路工作原理、調試步驟、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測試記錄、拓展任務等,不同的實訓項目報告內容要略作調整。實訓報告中測試記錄的具體要求由教師確定,如“555振動報警器的安裝與調試”的測試內容:電路不報警時555集成電路2、3、6腳的電壓和VT2的B、C腳電壓;電路報警時555集成電路2、3、6腳的電壓和VT2的B、C腳電壓,555集成電路3、6腳的電壓波形等。拓展任務要求學生搜集一種555集成電路的其他應用電路或其他的報警器,并簡要分析原理,促使學生進一步拓展知識,提高能力。最后教師要認真批改學生實訓總結報告,點評完成情況,并選擇幾位拓展任務完成較好的學生在下次課堂中進行介紹,使實訓報告真正起到總結經驗、固化所學、拓展提升的作用。

2注意事項

項目教學法的特點是“理實一體,學做合一”,各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用、學有所得”。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要合理選擇項目。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項目質量直接關系到教學能否有效開展,進而影響教學效果。中職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的項目要根據學生的現有認知和能力水平多考慮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工作緊密聯系,與國家專業技能鑒定更好銜接的項目,突出項目的適用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項目的選擇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把握本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要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既能應用已知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圍內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2)要小組合作競爭。盡管中職電子產品的安裝與調試都是每個學生一個產品,但還是有分組的必要性。只是這種小組應當是學生互補搭配的組內互助小組、組間競賽小組。小組內學生互相交流討論,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在學習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溝通合作、協調互助、待人接物的能力。小組間要營造一種比、學、趕、超的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想學、愿學,使學生在良性循環中感悟競爭給自己帶來的進步和快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情操,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

(3)要成立興趣小組。要成立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興趣小組,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一個專業技能交流與再學習的平臺。通過對教學項目的實踐,結合課余興趣小組的自主學習與活動開展等,拓寬興趣小組學生學習范圍,提高技能水平,再通過這些學生帶動班級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終促進教學效果的整體提升。3結束語“五步項目教學”因其“教、學、做合一”,體現了《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教學》以“崗位能力”為本位、以培養“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專業課程特點,在實際的教學中能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學生專業、職業能力全面提升。當然,教無定法,教無止境,我們廣大職教工作者還需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發揮項目教學法的最大作用,提高教學的效果,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品德良好、技能過硬的中職生。

作者:錢東方 單位:紹興市上虞區職業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1]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改革成果教材.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M].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5篇

論文摘要: 項目教學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電子產品工藝實訓環節中,將電子產品工藝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通過“先講后學”,“在做中學”,給學生提供動手和獨立思考的機會,鼓勵學生通過實訓環節獲得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smt小型電子產品的安裝是高等職業學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中《電子產品工藝實訓》課程的一個重要項目。結合《電子產品工藝》這門課程的特點,我們在電子實訓環節采用了項目教學模式,即師生雙方共同在實訓室參與項目教學,由指導老師安排一個smt小型電子產品的實訓項目,教師邊教邊訓,學生邊學邊做,并把課程中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完成這一實訓項目,這樣便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和解決問題的復合能力。 

 

一、項目教學法的宗旨 

 

項目教學法是以行為導向為主一種教學方法,師生不再相互獨立,而是以一個團隊或一個整體的形式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在項目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由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或主持人,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項目教學法不注重教法,而是注重學法,體現了以學為本、因學施教的教學準則;它不僅讓學生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交往,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增強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鍛煉能力,最后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它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邊做邊學,把看到的、聽到的結合起來,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強調在團隊學習中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 

 

二、項目教學法的實施 

 

1.實施環節 

項目教學法實踐環節大體分為5個階段: 

(1)教學分析和確定項目任務。 

(2)制定計劃。 

(3)實施方案。 

(4)檢查評估。 

(5)歸檔 總結 。 

對教學進行分析,確定合適的教學項目,是項目教學能正常開展的前提。在smt小型電子產品的安裝實訓項目教學中,我們根據項目教學的特點和smt小型電子產品的安裝專項能力的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確定了一個完整的smt小型電子產品的安裝項目,從而培養了學生各實訓環節的專項能力。 

 

2.教學過程 

(1)向學生布置項目任務。指導老師把組裝smt小型收音機的任務和要求向學生作詳細說明,使學生有明確的目標,知道實訓項目的內容是為了什么,實訓項目工作的最后結果應達到怎樣的要求,實訓項目工作完成后必須達到什么標準。 

(2)作出項目實訓計劃。每個學生根據實訓項目安排具體的項目實施計劃,做出一份切實可行的實訓項目計劃。計劃的主要內容包含:任務、目的、終期結果、評定標準、安全注意事項等。 

(3)制定項目實施計劃,教師對學生的實施計劃進行點評,不斷調整自己的項目實施計劃。 

(4)按計劃實施,指導老師巡回指導。在學生實施實訓項目期間教師除了做好巡回檢查指導外,還要對整個項目實施過程進行檢查和監控。 

(5)自我評價、回顧及 總結 。實訓完成后,學生根據評定標準對自己的項目實施環節進行綜合評價,對照項目實訓過程進行回顧、總結。

(6)指導教師對全班的項目實訓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 

 

3.教學效果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明顯的提高,較好地掌握了 電子 產品工藝實訓的專業技能。通過項目教學在電子工藝實訓環節中的應用,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smt元器件的識別和檢測方法,較好地掌握了smt印制板再流焊的工藝流程和手工進行補焊維修技巧,并能進行正確安裝小型smt電子產品。在協作學習和項目實訓環節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增強了統籌安排和協調計劃的能力;在項目實施的整個環節中,學生增強了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與此同時學生還增強了解決問題和自我總結的能力,加強了時間管理、過程控制、質量檢查、安全生產的意識,提高了團隊的自我管理能力。 

 

4.教學體會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主體主要體現在:學生根據實訓項目內容自行制定實訓項目實施計劃,按實施計劃開展項目,對項目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對過程進行回顧、反思和總結。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根據教學要求設計項目和組織項目的實施、進行項目指導、確定相應的項目考核和評價標準,在實訓項目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項目教學在電子工藝實訓環節中,對創造良好的團隊協作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對實訓項目進行過程的指導,對過程進行檢查,及時給學生以指導和幫助,并對項目實施環節進行監控和管理,從而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和進展。 

總之,項目教學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 藝術 式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轉變傳統觀念,著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一個個項目的完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讓項目教學法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漸成熟 發展 ,發揮它在實訓教學上的積極作用。 

 

參考 文獻 : 

第6篇

關鍵詞:電子工藝;實訓;探索;工程實踐;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06-1349-02

Teaching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KOU Zhi-wei,SUN Wan-li,XU Ming-na,SU Xi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51, China)

Abstract:Electronic technic training are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course for the system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It i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e students ’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analysis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many years of teaching,summed up for this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the teaching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and development .

Key words:electronic technic;training;exploration;engineering practice;teaching methods

隨著電子技術和電子產業的迅速發展,在“電”與“非電”專業相互交叉、滲透、融合的今天,對工程工作者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綜合技能要求,這就使得培養具有基礎理論知識、行業創新精神、工程素養的復合型學生成為理工科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實踐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佳結合點,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電子工藝實訓》是以工藝性和實踐性為主的實踐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和培養學生工程素養的有效途徑,學生接受電子工藝工程訓練,學習電子工藝知識,可以增強實踐應用技能,培養勞動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工程規范意識,培養初步的工程設計能力和求實創新精神,提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學習和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從2006年學校設置《電子工藝實訓》課程以來,我們一直致力于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探索,目前取得一定的成績,根據我們最近幾年的教學探索及經驗總結,有下面幾點體會。

1教學內容探索

《電子工藝實訓》是以電子工藝學為理論基礎,以模擬電子產品生產制造過程為切入點的一門工程實訓課程,其包括內容多、涉及面廣,如何在限定的課時內、有限的教育資源下使學生學到這門課的理論精髓及基本工藝技能一直是擺在諸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這就需要我們根據課時精心編排、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的教學是學生形成全面知識體系、科學思維方式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有,而且要具有結構性、系統性。《電子工藝實訓》理論課程有其自身的知識體系與學科特點,需要一定的理論課時去講授。注意先要為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然后側重講述掌握電子工藝技能的過程和方法,盡量減少純理論性的敘述,重視基本工藝和實際操作技能的介紹和學習,而且要應用多媒體手段將理論有針對性的展現在工程產品中,理論聯系實際,可以使學生加深印象、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為學生以后在工作崗位上的實際操作打下良好基礎,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作為與生產實際密切相關的技術學科,在建立起基本的理論知識結構,掌握了基礎的工藝技能方法后,就要有相應的獨立實訓操作,這也是該類課程最大的特點。在實訓項目的編排上以電子產品為載體,根據先前講授的理論內容沿著電子產品剖析,采用“基礎技能分項實訓+電子產品綜合實訓”的實訓模式,使學生在掌握了基本電子工藝技能的基礎上,完成具體的電子產品的制造生產。學生能夠站在生產廠家或技術工程師的角度認識電子產品生產的全過程,了解工藝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理論內容與實訓內容見表1,理論課程的重點放在印制電路板的設計與制作以及表面安裝技術兩方面,這也是難點內容。實訓課程的重點是表面安裝電子產品綜合實訓、通孔插裝電子產品綜合實訓,這兩個項目基本包含電子工藝學課程的所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基本內容教學的同時,要適當的介紹電子工藝的前沿技術及發展動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要結合生產實際

將電子工藝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基礎工藝技能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的需要。

2教學方法探索

實訓教學,實質是教學,目的是實訓,在設計課程教案時既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也要結合工程實踐,通過多種手段將實際工程產品的生產制造流程搬進教學課堂,使得理工科學生能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接觸生產實際,使得所學專業與社會職業分工初步接軌,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2.1上好第一節課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學生在學校主要是以理論課為主,對于工程類課程認識不足,部分學生在開課前就產生了恐懼心理,為了讓學生正確對待課程,增強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上好第一課至關重要。通過電子類工程產品展示與課程概述,介紹課程特點、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要求與學習方法等,讓學生轉變角色,以電子生產廠家工程師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的職業與所生產的產品負責,進行工程訓練。

2.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課堂教學不同于生產實際,也不能把教學課堂搬進現代化電子產品生產廠家,我們只能將極其有限的小型電子產品的生產工藝濃縮成一個可行的教學過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接觸的工藝過程與生產實際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有必要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多角度走近電子產品。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現代化大型電子產品生產過程,能使一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不容易表達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能夠規范的演示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課堂教學質量。也能節省教學時間與投入資金,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接觸科技前沿,了解新技術、新工藝。而且《電子工藝實訓》理論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實踐性強、課時偏少,非常適合應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就可以在有限的課時內將大量的教學內容用形象的演示動畫與生動的實物圖片展現在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

2.3選好實訓產品

《電子工藝實訓》課程的實質就是在理論基礎的指導上,通過基本技能訓練,在實訓課堂上學生模擬電子產品的生產制造工藝流程,制造出合格的電子產品。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電子產品適合課堂教學?這個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環境、教學內容與教學課時而定,我校經過多年的探索針對不同的教學需求選定了三種電子產品,作為我們的課程的教學載體。理工類專業學生采用的是一臺FM/AM收音機,其調幅電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調頻電路采用集成電路CD2003GP/GB和少量元件、功放電路采用CD2822CB/ACP獨立設計而成的一款收音機,學生既可以學習到經典的超外差接收機電路,也可以感受到集成電路在在電子產品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焊點在200個左右,收音效果好,恰好適合教學;非理工類專業學生采用的是采用CXA1691BM集成電路為主體,加上少量元器件構成的FM/AM收音機,焊點少、容易組裝、調試簡單,能夠充分調動非理工類專業學生積極性;表面安裝工藝綜合實訓采用的是以集成電路SC1088為核心的微型FM收音機,整機全部采用SMT元器件,非常適合實驗室SMT實訓。

2.4強調基本工藝技能訓練

實訓教學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電子產品的生產過程,稍有大意電子產品就有可能成為次品、廢品,因此要特別強調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例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在實習過程不注重理論學習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急于求成,做的產品成功率不高。針對這種現象,在焊接五步法訓練時先讓學生焊接導線造型,熟練焊接方法后再利用廢舊電子產品進行拆焊,拆焊后再進行焊接,教師巡查指導,直到學生的焊接技術合格?;炯寄苋坑柧毢细瘢詈筮M行電子產品的組裝,利用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教學,不僅提高了電子產品的合格率,而且也使學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強化。

3結束語

經過這幾年的課程探索與教學實踐,《電子工藝實訓》課程的更加符合教學實際與“大工程觀”的工程教育理念,在培養理工院校學生的生產安全意識、工程規范意識、產品質量意識,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方面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7篇

一、《電子產品系統設計》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一)課程設計理念

本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課程設計中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現有的認知體系為基礎,以培養具備技術指導、研發助理所具備的崗位能力為培養目標,課程設計時基于工作過程所需的知識、技能組織課程內容,基于工作過程來設計教學活動,精講多練、務求實效。

(二)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圍繞電子產品設計研發助理、電子產品生產一線技術支持等崗位的職業能力為核心,通過崗位調研和工作任務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定;根據企業需要以及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需要,將實際研發項目、典型產品案例及學生創新項目作為載體構建教學內容,基于工作過程構建教學過程。在教學中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建立過程化、標準化、開放式的教學評價。

二、《電子產品系統設計》課程教學內容

(一)教學內容的選取

本課程以就業為導向,按照相關崗位的職業能力,來確定知識、能力和素質框架,用從而構建教學內容。要根據電子從業人員的典型崗位,提煉出其典型工作任務有硬件電路設計、測試方案制定、文件整理以及產品故障分析,結合校企合作,本課程中以典型、真實的電子產品為載體構建教學內容。根據電子產品的結構不同,通??梢苑譃橛布娐贰④浻布Y合、軟硬件結合,本課程選取了直流穩壓電源、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統、方波信號合成器三個電子產品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其中直流穩壓電源為校企合作單位康舒電子的主要產品之一,通過直流穩壓電源的設計與制作,加強學生電子產品系統設計的能力以及;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統為電子設計工程師認證培訓項目,根據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的流程將項目分解為若干子任務,在子任務的完成中,學生的系統設計能力特別是程序讀寫能力以及系統調試能力得到加強,并且學生按照大賽要求進行分組以及分工,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得到加強;方波合成電路的制作來自電子設計競賽,這個項目主要以硬件電路設計與制作為主,強化學生模電、數電等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序化

以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為基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單到負責對教學內容進行序化。項目間按照由簡單到復雜進行編排,我們的學生普遍程序設計能力較弱,項目1為純硬件電路,電路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成功率通常較高,提高學習積極性;項目2偏軟件,注重程序編寫和調試能力的培養;項目3是軟硬件結合電路,偏硬件,注重軟硬件的聯合調試。按照電子產品設計與與制作過程對項目內的教學內容進行序化,即由方案分析、總體方案設計、各單元電路設計以及制作,系統統調。

三、《電子產品系統設計》課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模式設計

本課程以學生主題,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按照電子產品設計的工作過程進行產品開發,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系統能力達到預定目標。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中,提倡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融小組討論法、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法、演示法等多種方法,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要我學”到“我要學”。

(三)教學組織與實施

在教學的組織與實施中,采用了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設計。教學過程如下:首先展示成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的工作過程,分為幾個主要階段。在計劃階段,主要任務為資料搜集整理以及方案分析;第二階段為設計階段,根據成員分工分別進行硬件設計、軟件設計以及文檔整理,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第三階段階段為實施階段,即系統聯合調試階段,主要任務是測試方案的制定、測試數據以及故障排除,旨在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一個階段評價、總結以及現場清理,以小組為單位對整個設計過程進行總結,分享設計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職業素養。

四、《電子產品系統設計》課程教學條件

該課程綜合性、實踐性較強,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進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關注專業領域的新思想、新成果,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較早地接觸新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國家級電工電子及自動化實訓基地為依托,從理實一體化實訓場所、校內生產性實訓場所以及校外定崗實習三個層次保障課程的教學。

五、《電子產品系統設計》課程考核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资中县| 阳泉市| 积石山| 保定市| 固原市| 常州市| 双牌县| 乳源| 东宁县| 墨竹工卡县| 苗栗县| 芜湖县| 镇康县| 化隆| 莫力| 宁化县| 武平县| 安阳县| 安乡县| 安岳县| 福泉市| 马龙县| 鹤峰县| 安阳县| 孙吴县| 石狮市| 翼城县| 天门市| 平邑县| 惠安县| 罗城| 江油市| 新丰县| 亳州市| 开原市| 三都| 察雅县| 沙坪坝区| 安化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