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16:09:18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西伯利亞;農業;俄羅斯
中圖分類號:F35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0961(2010)01―0027―05
一、西伯利亞農業發展現狀
農業在西伯利亞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農業的發展對于進一步提高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對于消除俄東部地區人口逐漸減少的威脅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在西伯利亞聯邦區的常住人口占全俄的13.8%,1990年為14.3%)。
與全俄比較,農業在西伯利亞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尤為突出(見表1)。2002-2006年西伯利亞地區年均農業產值占全俄農業產值的15.9%。2001-2005年平均值;2006年。
與人口占優勢的地區相比,西伯利亞地區農業的優勢在于該地區擁有大量的耕地。根據全俄2006年農業普查資料(見圖1),西伯利亞可耕地占全俄的23.7%,耕地占全俄的19.4%。
現在西伯利亞地區可利用的耕地面積為2 200萬公頃,但是肥沃的黑土、灰色森林土的比例只有28%。農業生產氣候條件總體上也處于較低的水平。如果全俄年平均水平為1,那么在赤塔州、特瓦共和國和布里亞和國就只有0-35,而西伯利亞地區平均值在0.6左右。因此,在投入相同的資金和勞動力的情況下,西伯利亞各地區土地的產出是會有差別的。
西伯利亞農業靠天吃飯,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理論上應該占全俄平均值的40%~60%,但實際上,2001-2005年糧食作物單產比全俄平均水平低27%,而馬鈴薯、蔬菜和亞麻則高于全俄的平均水平(見表2)。
西伯利亞農業技術和農業技術裝備的應用直接受氣候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季節性強的地方,對農業技術要求就更高。但是,西伯利亞農業技術裝備的狀況落后于全俄水平。西伯利亞對農業技術裝備的投資只是全俄平均水平的55.9%,是中央聯邦區的35.3%。
西伯利亞地區農業生產能力與全俄相比還處于較低的水平,2006年在農業產值增加14.6%的情況下,對農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只占全俄的8.3%,占國家和地區預算投資的6.3%和7.9%,農業基本金占13.6%,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數量分別占16.2%和21.4%,化肥供應量占4.4%。西伯利亞地區在農業技術裝備方面的落后狀況并沒有改變,相反還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見表3)。
在農村農業裝備的現狀也不容樂觀。據有關部門統計,西伯利亞每公頃耕地占有的農業機械只占全俄平均水平的74%。
雖然如此,西伯利亞人均糧食、馬鈴薯、肉、牛奶和雞蛋產量卻超過全俄平均水平。與全俄平均指標相比,西伯利亞人均牛奶產量超過25%,肉超過4%,馬鈴薯超過22%,糧食超過4%。西伯利亞人均生產水平與全俄相關指標相比,增加的幅度較大,但當地牛奶的消耗量與俄其他地區相比卻沒有太大的差距,肉和蛋的需求量還略有下降,這只能說明當地居民的購買力有限,沒有能力購買價格比較高的食品。但是,當地的糧食和馬鈴薯銷量卻處于高位(見表4)。
在2007年和2008年初的時候,當地居民的購買力已經開始下降。當時,由于提高了商品的零售價格,從而壓縮了農產品漲價的空間,加上生產糧食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已經對糧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對于西伯利亞而言,打造完整的地方農業基地是發展工業的首要條件,同時這對全俄和全世界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西伯利亞糧食出口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一百多年前產自西伯利亞的糧食和奶油就不僅大量供應俄羅斯歐洲部分,甚至還出口到國外。俄羅斯農業部長阿列克謝科爾杰耶夫在答記者問時指出,西伯利亞每年可向中國、日本、越南和韓國出口約五百萬噸小麥。隨著內部需求的增加,西伯利亞農業生產條件相對較好的聯邦主體(阿爾泰邊疆區、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州等)就有可能向區外提供高質量的小麥、馬鈴薯和奶制品,還可以生產和銷售鹿茸(阿爾泰共和國、阿爾泰邊疆區)、沙棘(阿爾泰邊疆區)、蜂蜜等。西伯利亞擁有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產品,這些產品在世界市場需求旺盛,如核桃、蘑菇、野果(托木斯克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西伯利亞也可以生產傳統的土著民族工藝品(極北地區)。
西伯利亞喜溫的蔬菜和水果也引起了其他地區的興趣,特別是在改革年代對其需求越來越旺盛,這些地區主要是原蘇聯的一些加盟共和國,如哈薩克斯坦等國。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對這個市場已經開發很久并獲得極大的成功。但是,西伯利亞農產品開發潛力極其有限,這就嚴重影響了西伯利亞在滿足本地區糧食需求的同時,重振西伯利亞的歷史地位,即不僅成為全俄,而且要成為世界主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
20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激進改革措施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出現了嚴重的矛盾,導致了難以克服的一系列危機的發生,農產品的生產規模大幅度下降。西伯利亞地區農產品下降的幅度與全俄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差距。但是,其他一些方面比全俄下降的幅度還要大,一些指標一直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從2000年開始出現復蘇的跡象。但是此時西伯利亞糧食和肉類的生產還落后于全俄平均水平,而牛奶和蛋類的生產已經逐漸恢復,甚至有些產品的增長速度還很快,如馬鈴薯和蔬菜近年來的產量增速就遠遠高于全俄1986―1990年平均水平。
西伯利亞與全俄相比,尤為嚴重的問題表現在農產品生產處于極度不穩定狀態。經過1999-2002年的復蘇期,農產品產量下降趨勢停止,而且還略有增長。但是在2003-2006年期間,增長的速度減緩了,一些地區又重新出現了下降的跡象。1999-2002年按照可比價格農產品的增速指數全聯邦區平均為5.5%,而在2003―2006年僅為0.3%,同一時期全俄平均增速分別為5.2%和2.6%。
根據全俄2006年普查資料,西伯利亞聯邦區有29%的農業組織、59%的農場已經停止或暫停工作,30%的農業組織和20%的農場的耕地閑置,牲畜存欄率大幅度下降。
西伯利亞農村社會發展并沒有取得任何積極的成效。在這種情況下,農業不可能完成自身肩負的使命,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現在的情況是,哪里農業所占的比重大,哪里總體的社會經濟指數就很低,甚至大多數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處于最低生活保障以下,低于全聯邦區人均收入水平,家庭人均實際消費處于較低的水準。西伯利亞按照農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劃分成兩類,其中一類地區農業的比重超過10%,另一類地區低于10%,這兩類地區的實際情況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見表5)。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類地區由于農業在
地區GDP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因此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指標方面落后于第二類地區。同樣,由于西伯利亞聯邦區農業占GDP的比重也比全俄大,因此其綜合的社會經濟發展指標處于落后狀態。按照這個邏輯,農業比重大已經成為地區落后的重要根源。
二、西伯利亞農業發展戰略
為了保證西伯利亞地區農業穩步發展,必須在跨區同行業的基礎上制定農業發展戰略。其中重點是加強企業之間的技術聯系。這將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競爭能力的增強,可以使企業走捷徑獲得高新技術,共同走向外部市場,降低不必要的費用支出,使所有的企業獲得等效利潤,使各聯邦主體在建立穩步和長效合作的基礎上能夠相互促進。
目前,西伯利亞聯邦區具備了建立地區各部門間企業跨地區同業聯盟的基礎,主要任務是生產農產品。西伯利亞地區各地自然條件有很大差異,農業發展潛力也不一樣,加之自然經濟區域劃分等歷史原因形成了西伯利亞農業生產的格局,最先形成的是糧食和肉類生產的跨區同行業綜合體。
在糧食主產區已經局部形成了專門生產小麥類和谷物類作物的區域,必須創造條件在整個西伯利亞聯邦區形成糧食同行業區。小麥的主產區主要分布在草原地區以及阿爾泰邊疆區南部山區。其中包括庫倫達的14個區、普里亞萊的7個區和鄂畢河沿岸的9個區,還包括鄂木斯克草原7個區和南部森林7個區、新西伯利亞州庫倫達的5個區、南巴拉賓的6個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南部森林地帶的7個區。這些地區在糧食生產、儲存和加工等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所產小麥能夠滿足本地區70%-75%的需求,這構成了地區糧食儲備的主要部分,同時也是國家糧食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西伯利亞地區的糧食開始在國際市場上現身。作為糧食相關產業的畜牧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奶牛的產奶量和幼牛的成活率都有很大提高。
西伯利亞地區遠景規劃中規定要建立包括阿爾泰邊疆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州在內的跨地區的糧食行業區,其他邊疆區和州的糧食綜合體將成為這個行業區的成員之一。這種模式將使每一個成員不僅在內部市場上,而且在外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建立這樣的聯盟還可以整合所有的財力、信息、創新技術等資源,如果沒有這些資源的支撐,農業生產行業區就不會得到廣泛的支持和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伯利亞農業也有可能形成地區部門聯合體。目前,這一地區大型的養雞場、養豬場比較集中并且實力不斷增強,同時肉牛等養殖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肉牛養殖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的草原地區、森林草原地區和山腳地區等。西西伯利亞地區是發展肉畜養殖業前景最好的地區,如阿爾泰邊疆區的扎列斯、科特瑪諾夫、索爾頓、克拉斯諾戈爾斯克等地區,另外還包括沿薩萊爾區、斯摩棱斯克區(比斯克一丘梅什區)、薩拉涅什區、切勒內舍夫區(屬于阿爾泰區)、貝斯特羅斯托夫區和烏斯季一布里斯丹區(屬于普里亞萊區);整個阿爾泰山區;新西伯利亞州的烏賓區和古柏舍夫區(屬于巴拉賓區),巴干區、紅杰爾區(屬于庫倫達區);鄂木斯克州的波爾達夫卡區、謝里巴庫里區、巴甫洛達爾區、阿戈涅舍夫區(屬于草原區)、卡羅索夫區、薩拉甘區、穆拉木策夫區,古魯金黑區(屬于森林草原區);克麥羅沃州的山前區等。
東西伯利亞草原外地區也同樣具有發展畜牧業的巨大潛力,如外貝加爾地區赤塔州的亞歷山德羅夫斯克、卡爾強、紅石、卡林等地區,布里亞和國的巴烏東斯克、庫魯姆甘斯克、葉拉烏寧、霍林斯克、阿欽斯克、通科斯克、扎伊格拉葉夫斯克和仲金斯克;哈卡斯共和國的阿爾泰、阿斯肯斯、別伊斯克、巴格拉德斯克、烏斯季一阿巴坎、申林(屬于森林草原區),特瓦共和國的阿維留、捷茨一哈姆斯克、艾勒金斯克(蘇哈金區)。
在上述地區開始形成區域性或者局部的跨地區肉類產品行業區,其前景將是聯合成立西伯利亞跨地區的畜牧行業區。畜牧行業區的建立將有力地推動農業的發展,增強競爭力,解決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就業問題。
三、西伯利亞農業發展前景
西伯利亞地區具有生產綠色食品的巨大潛能,只要采取相應的鼓勵措施并實行新的發展戰略,就能使之成為重要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地產農產品與其他地區農產品相比具有極大的競爭優勢,這種優勢不僅在本地,而且在外地也很突出。未來人均總體消費綠色食品的數量可能要遠遠高于目前的水平,人們的食物結構將更加符合健康標準。目前只有糧食和馬鈴薯能夠滿足居民的正常需求,蔬菜只能滿足80%的需求,牛奶、肉類和禽蛋也只能分別達到60%、70%和75%。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只有通過提高一些高質量食品的攝入量,如動物類食品、蔬菜、水果、漿果(通常所說的喜溫的蔬菜和水果)。
西伯利亞農業今后的繼續發展必須走創新和集約化的道路。西伯利亞應該采取一些重要的舉措,以保證農業的發展。這些舉措包括:糧食產量達到每公頃1.8~2噸(2006年為每公頃12.5噸);牛年產奶量應達到每頭3 500-4 000公斤(2006年為每頭3 100公斤),每年勞動生產率提高5.5%~6.5%。
根據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植物和育種研究所的預測,2020年前西伯利亞地區主要農產品,如牛奶、肉類、雞蛋、大麥、蔬菜和馬鈴薯等完全能夠滿足當地的需求(見表6)。而糖、植物油、喜溫蔬菜和水果則只能適當地從其他地區調配或者從國外進口。
糧食生產是西伯利亞農業部門的重中之重。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業的命運,甚至也決定著畜牧業的命運。糧食經濟是投入農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正是由于生產糧食而獲得的高額產出,才有可能在短期內對農業進行大規模投資。
根據專家的預測,未來世界將出現糧荒,糧食將和能源一樣,成為實現地緣戰略利益,進行經濟和政治威脅最有效的手段。因此,生產更多的糧食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現實民生問題,而且為保護國家和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正是基于這個原因,西伯利亞未來應該大幅度地提高糧食產量。但是最近15年以來,該地區農業耕地減少了530萬公頃,其中包括熟地460萬公頃。出現了耕地慢慢被廢棄的現象,隨之而來的就是被廢棄的耕地被分成零碎的小塊,以致于不能再繼續耕種。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了25%,按照2002-2006年的平均值計算,已經達到1 020萬公頃。在種植結構中,小麥的種植面積達到71%,燕麥和大麥占14%,黑麥占1.4%。這些作物就是西伯利亞地區種植的主要農作物。實際上,最近幾年西伯利亞糧食產量年均已經達到1 300萬噸?,F在在糧食種植結構中,小麥首先是春小麥占有明顯優勢,而飼料類和豆類作物種植面積明顯不足。其結果是,小麥種植面積與1986―1990年平均值相比增加了23%,大麥和燕麥減少了將近一半,越冬的黑麥約減少37.7%。
整個西伯利亞聯邦區的糧食產量達到了1 000萬噸。與此同時,該地區居民小麥的消耗量只有265萬噸,工業用糧30萬噸,種子225萬噸(總數需要520萬噸)。從中可以看出還有480萬噸剩余,差不多占西伯利亞糧食產量的一半。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居民所需的肉、奶、奶油和奶酪的供應,須大力發展畜牧業,所需飼料為1 020萬噸。這樣,糧食總產量應該在1 600萬噸左右,才能滿足全部需求。因此,為了更好達到供需平衡,必須減少小麥產量350萬噸,提高黑麥、大麥和燕麥產量110萬噸。
2020年前西伯利亞農業發展前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主要農產品的生產應該充分保證居民的膳食符合健康標準,通過集體和個人高效、富有競爭力的活動,擴大農業在區域間和國際間的合作。
>> 衢州市衢江區茶樹良種化現狀及成效 衢州市衢江區茶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寧國市生態及循環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泰州市姜堰區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建德市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衢州市衢江區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做法 白山市生態科技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衢州市衢江區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建議 衢州市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協同發展模式分析 山區生態高效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衢州市衢江區中心公園規劃設計 衢州市柯城區柑桔園地土壤現狀及改良措施 賀州市八步區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衢州市區公有營業房公開拍租現狀及對策 衢州市城區內澇成因及對策分析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淺析柳州市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現狀及趨勢 興寧市生態林業發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云和縣高效生態特色精品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衢州市衢江區2011―2014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 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在全區推行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EB/OL].(2015-4-29)[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4/t20150429_526930.htm.
[5] 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衢江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4-29)[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4/t20150429_526931.htm.
[6] 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衢江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10/t20151008_558 796.htm.
[7] 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衢江區農業投入品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10/t20151008_558 797.htm.
[8] 張棋,鄭水明,葉學珠,等.浙江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實踐模式和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8):4900-4904.
[9] 席建峰,高飛,房蘇清,等.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2(9):47-48.
關鍵詞:植保機械 現狀 發展趨勢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機械發展迅猛,尤其是糧食作物大部分地區從耕作到收獲生產全過程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與此相比,植保機械則相形見拙。盡管過去的“跑、冒、滴、漏”已顯著改觀,“工農-16”也基本退出市場。但是,目前大量使用的植保機械仍然以人背小型機械為主。在“耕、種、肥(施肥)、保(植保)、收”整個生產過程機械化中,植保機械是相對落后的[1-4]。根據我國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發生和防治特點、農業生產現狀與趨勢,以及植保專業化防治隊伍建設情況,輕簡化中小型機械仍將是主流,能夠提高農藥利用率、更加環保的保護性施藥機械具有發展前途,“人背機械”到“機械背人”是必然趨勢。
一、我國植保機械發展現狀
1.植保機械的作用對象即農作物病蟲草害復雜多變,制約了植保機械專業化發展
病蟲害種類多并且發生的不確定性決定了植保措施的多樣性,病蟲害偶發、突發、大發、小發等不一,不同于作物的耕作、收獲等那樣的簡單一致。病蟲害防治,難以規律性、統一化機械作業,也難以由缺乏一定植保技術和知識的農民獨立擔當。近年來雖然各地建立了一些不同組織形式的植保專業化防治隊伍,但專業化程度很低,與機械收獲那樣的專業化相差很遠。
2.生產方式比較粗放,經營規模小,制約了大型植保機械的推廣應用
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結合構成一定社會階段的生產方式。目前,我國農村實行的聯產承包、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盡管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制性質沒有改變,但是以農戶為單位進行承包經營后,土地公有私用的現實情況,決定了生產的組織形式是個體小規模生產。在這種經營體制下,很難發展規?;?、集約化生產,粗放生產難以根本改變,大型植保機械缺乏市場。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將長期存在,而且是決定我國農業現代化特別是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的基本因素。為了減少農民,就必須有大量的農民走向二、三產業。但是,二、三產業的容納力也是有限度的,轉移農民就必須擴大二、三產業,加快城鎮化建設,反過來又必然侵占農業發展空間。有關資料顯示,2001—2008年8年間,全國共減少耕地833.33萬hm2,年均減少104.17萬hm2,距離1.2億hm2“紅線”僅差166.67萬hm2。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將長期存在且越來越突出,根據中央現行政策,以戶為單位土地承包關系將長期不變,這就意味著,小規模生產經營將長期存在。農村勞動力狀況和農業的生產方式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必然制約大型植保機械的應用。此外,如前所述,由于植保工作的特點,如果沒有中央政府的強力支持,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難以順利發展,也影響大型植保機械的應用。因此,今后一定時期內中小型植保機械仍將是主流,實現植保機械輕簡化符合生產要求。
3.新生代農民降低勞動強度的要求強烈,青睞輕簡化植保機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降低勞動強度的要求更為強烈。新生代農民的生活習慣在某種意義上對促進先進生產工具的研究與應用具有積極作用。因此,輕簡化植保機械可能更受歡迎。如輕便型、操作更加簡化的電動噴霧器、煙霧機等,如果施藥效果、工作效率能夠等同于或優于機動彌霧機,則前者更有市場。
二、植保機械發展趨勢
從發達國家的植保機械發展歷程看,今后我國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植保機械從“人背機械”到“機械背人”是其必然,而且將表現三大趨勢:一是大型化,小型機械將逐步被中型、大型機械所取代;二是綜合化,單一功能的機械將被多功能機械所取代;三是智能化,傳統機械將逐步被數控化、信息化智能機械所取代。這可能需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三、保護性施藥機械具有發展前途
我國是農藥使用大國,由于施藥器械和技術落后,農藥的利用率很低,只有10%—30%,與發達國家50%的利用率差距很大。改進施藥機械或施藥技術,提高農藥利用率,對于節約成本、保護環境意義重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生態安全和人類健康將更加重視,對一些用藥較多的作物如冬棗等,針對性地研制保護性施藥機械,如果能將大量噴施后多余的藥液進行回收再用,必然能夠提高農藥利用率。這類作物用藥次數多,藥劑價值高,施藥量大,保護性施藥機械具有發展前途。
總的來說,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和動植物安全的重視,世界各國對農藥的使用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農藥使用技術不斷向低量、精確的方向發展,以確保農藥在限制的用量范圍內發揮出最大的效用。農藥使用安全法律更加強調對農藥使用者的安全保護,減少人與農藥直接接觸的機會。這些要求促進了植保機械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改進、完善。我國農作物種植面積居世界前列,但農產品的產量卻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農藥殘留超標事情經常發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農作物在種植與生長過程中,缺乏先進的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對其進行保護。使用的植保機械作業效率低、性能差,農藥使用技術仍停留在大容量、大霧滴噴霧技術水平上。因此,研究設計制造具有自主產權的植保機械,解決植保機械的增效、霧化和漂移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弋曉康.植保機械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河南農業科學,2006(4):72-73.
[2]趙明宇,王英姿,邱立春,等.我國植保機械的使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農機化,2004(3):37-38.
關鍵詞:農業機器人;發展現狀;問題;發展前景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問題一直是影響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建國初期的經濟發展主要靠農業,生產力低下是農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機器人來代替人們進行作業。近些年國內外的機器人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也愈來愈廣泛[1,2]。農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改善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主要體現在減少勞動力的投入、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3]。縱觀近些年農業機器人的發展,我們仍可以看出一些不足:研發機器人成本高、機器人生產效率偏低、智能化程度不高、差距顯著等。農業機器人的發展還需要改進,本文主要對農業機器人的應用現狀進行歸納,分析其優勢與不足,并給出幾點展望。
1農業機器人應用
1.1國外機器人的應用現狀
農業機器人愈發受到農業人口較少的發達國家的重視,這也是國際農業裝備產業技術競爭的焦點之一。作為農業機器人研究最早、同時也是市場發育最為成熟國家之一的日本,目前已研制出育苗機器人、扦插機器人、農藥噴灑機器人、施肥機器人和移栽機器人等多種農業機器人,在理論與應用方面都居世界前列。然而美國由于國土面積廣闊及自身先進的科學技術作支撐,美國在理論與技術上都比較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新荷蘭農業機械公司發明的多用途自動化聯合收割機器人,很適合在美國一些大片規劃整齊的農田里收割莊稼[4]。西班牙初創公司已研制出一種全自動草莓收割機,這種收割機有24條“手臂”,可以獨立采摘草莓。每個機械臂配有攝像頭,內置短距離集成色彩和紅外深度傳感器。憑借這種傳感器,機器人能分析核實每個草莓的外觀和顏色,配套軟件根據草莓的顏色進行識別然后判斷作物是否可以采摘,這種機器人功能齊全,能夠精確的確定草莓的位置,幾乎能完成所有人工操作環節[4],而且完全不必擔心對草莓造成損傷。
1.2國內機器人的應用現狀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器人無論是研發還是應用都還處于起步階段,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才開始了農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發,比一些發達國家起步晚了十余年。受市場投資、生產成本、技術落后等的影響,我國農業機器人的發展較為緩慢,我國目前研發并投入使用的農業機器人有除草機器人、采摘機器人、扦插機器人、育苗機器人等,并在生產方面已取得很大的進展。比如國內研發出的嫁接機器人,在國內自動化技術充分發展的背景下已出現了全自動的蔬菜嫁接機器人。在自動化和算法應用的作用下不僅大大提高了嫁接后的成活率而且還節約了人力,使嫁接作業變的更為簡便。國內還有蘋果采摘機器人、荔枝采摘機器人和黃瓜采摘機器人等,這些水果采摘機器人在高科技水平的支撐下能夠實現對瓜果類農產品進行無損采摘作業,有的機器人能夠實現在非結構環境下的自主導航作業,實現從搜索、掃描、識別、定位到末端執行器控制與操作,最終實現農作物的采收,這種技術打破了傳統機器人工作在結構化環境的技術屏障,是在科研水平上的創新為以后農業機器人走出實驗室,進入自然環境進行作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與技術的支撐[5]。
2農業機器人的特點及分類
相比于其他行業的機器人而言,農業機器人的特點可簡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現階段農業機器人大多是工作在農田或溫室大棚里,一方面作物的生長受到光照溫度濕度等的影響,另一方面作物在不斷生長,種種原因使農業機器人的工作環境較復雜這就要求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較高,靈活性強。2)不同種類的機器人工作面對的對象也有所差異,農作物一般比較脆弱,易受到外加的壓力或者溫度等影響而產生變形或者斷裂,除此之外,在農作物不同的成長階段,對應的機器人都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這就需要機器人本身具備很高的靈活性和智能化。這也是現階段農業機器人在發展中的一個核心技術。3)農業機器人的操作對象一般是農民,因此操作起來應比較簡單,不能過于繁瑣,使用農業機器人應簡單便捷,在保證速度的前提下盡可能的保證其效率,讓人們能更好更快的去學習使用功能。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率和作業質量,減少農藥和化肥等化學產品的使用,節約成本還能保護環境。4)農業機器人是一種具備某些與人類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是一種具有高度靈活性的自動化機器,能夠代替人們做一些單調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能夠進入危險環境代替人們進行勞動,工作質量穩定,保證產品的一致性。5)農業機器人的應用不僅局限于陸地方面,還可以運用到空中;提到無人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無人機的應用已經衍生到各方面中,在農業方面的應用:比如用無人機噴灑農藥、運送肥料、航拍檢測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等[6]。這樣可以讓我們更方便管理農作物,獲得最高質量的產品。針對不同的工作對象、環境等,現已研發出了一系列的農業機器人[7],根據不同的生產要求主要有如圖1所示幾類:
3農業機器人的問題及不足
機器人的出現給各個產業帶來了生機,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器人的發展在某些方面還是比較落后,今后需要進一步向更智能化、更自動化、更先進發展?,F階段的機器人仍有許多不足,總結主要有如下幾點:1)比如農業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較低、處理問題的方式單一;2)制造成本高研發難度大,使得農業機器人的推廣面臨巨大的挑戰;3)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農村勞動力短缺,機械化規模小,普及率低,很難實現標準化統一;4)發展不夠成熟,大批量研發使用還會有一定的風險;5)創新型人才短缺,先進的生產技術難以得到普及運用;6)農業機器人作業是季節性的大多都針對農業生產中的某一環節,功能單一,利用效率低。
4農業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及趨勢
科技水平飛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而且緩解了勞動力人口短缺的現狀,代替人們自主完成枯燥且長時間重復的工作。現階段,農業機器人也正發生著向小型、低耗、智能化和自動化轉型,農業互聯網技術是當前普遍流行的農業種植管理方式,實現系統化,通過大數據匯聚信息。農業機器人的興起正逐漸成為國內外科研的重點,疫情期間糧需求量增加,解決發展問題必須還要依靠科技的進步,發揮農業科技的力量愈發顯示出高度的重要性。首先,農業機器人的應用為國家的農業自動化、精準化、智能化發展帶來了強勁動力,在國家經濟、科技都取得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加大了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扶持力度,通過農業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期望能提升土地生產力以維護糧食安全和社會的穩定。其次,農業機器人的發展已從早期的平坦陸地衍生到復雜地形、水中和空中領域,由最笨拙復雜的結構發展到輕盈先進的現代化農業機器人,5G網絡的出現再加上物聯網和人工智能、GPS等的普及應用使得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得以飛速提升,從而才能更好的為農業生產服務,農業機器人的市場正在迎來快速增長階段?,F已經出現農業機器人替代人們完成繁重的體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率的實例,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用科技代替資源,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隨著經濟水平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農業機器人的發展在新的生產模式中會出現良好的機遇,在全球科技的不斷變革下,勢必會有一些新型高端技術的出現,將會不斷改變和影響現代農業的發展,所以農業機器人的研發對我國未來農業的長遠發展意義非凡。
參考文獻
[1]肖旭,李明,謝景鑫,等.農業機器人技術發展綜述[J].湖南農業科學,2020,422(11):121-126.
[2]張鵬,張麗娜,劉鐸,等.農業機器人技術研究現狀[J].農業工程,2019,9(10):1-12.
[3]王家碩,陳炳舟,楊廣召,等.農業機器人在農業中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20,402(20):132-133.
[4]王儒敬,孫丙宇.農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及展望[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5,30(6):803-809.
[5]林歡,許林云.中國農業機器人發展及應用現狀[J].浙江農業學報,2015,27(5):865-871.
[6]唐鵬飛,田晶.無人機在未來農機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南方農機,2020,51(16):53-54.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現狀分析;產業化;信息化
農業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到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其經濟的發展管理更是會對國家經濟產生較大的影響,并關系到廣大農民群體的自身利益。為了確保農業經濟向著健康方向發展,需要對當前農業經濟管理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全面了解、分析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趨勢,讓農業經濟管理得到持續性的發展。
1農業經濟管理現狀
1)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由于現行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無法與市場經濟體制相互適應,導致管理力度嚴重不足,且執行力也明顯不足,使得無法協調各方的利益關系,并嚴重制約到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2)我國農業管理體制還存在較大的不足,且缺乏系統性、完善性,導致管理體制無法滿足農業的經濟發展需求,同時不能更好的適應農業社會的結構調整。而在這種欠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下,很多經濟活動也喪失了原有的活力,管理執行力嚴重不足,嚴重阻礙到農業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3)長期以來,農業在我國都扮演著異常重要的角色,是國民經濟的主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工業的迅速崛起,使得農業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斷流失,加之原有的農業經濟體系存在的諸多不適應,導致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較大的阻礙[1]。另外,在農業管理上,由于對于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缺乏,并存在態度不端正等問題,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視度不足,使得農業經濟管理無法真正滿足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而在執行力方面,由于管理人員的知識體系較為單一,且經驗不足,也導致執政能力嚴重不足。
2農業經濟管理發展趨勢
1)現代化的管理理念。近些年來,我國的傳統農業得到了不斷的改革與發展,而社會經濟也迅速的發展起來,使得農業經濟管理開始進入到一個全新發展的階段。而農業經濟的管理理念,要真正滲透于農業經濟中,還需要具備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并在農業生產各環節,包括種植、深加工等,提高對農業產品質量的以及生產中環境保護的重視度,讓農業經濟得到可持續的發展。2)信息化的廣泛應用。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之下,其信息技術在各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農業經濟管理也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技術,讓農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2]。當前,農業經濟信息化規模開始不斷得以拓展,并逐漸滲透于農業經濟各環節中,而要將農業成果轉變成農業生產力,還需要發揮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進而有效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并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而農業管理實現信息化,不僅便于收集、整理農業生產及農業科研方面的信息,而且可以為農業經濟以及生產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務,讓農業科技得到不斷的發展,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持續性發展。3)產業化的發展趨勢。農業經濟管理不斷向著產業化發展,除了可以加快農業產品的基礎建設步伐,而且能夠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3]。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可以通過與其他產業利益聯結的形式,讓產業化機制發揮其應有的效果,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并讓其標準化的生產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讓更多的農民主動參與到農業產業化體系中來,以增強農業經濟管理效益。
3結束語
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當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相信通過不斷的調整及規劃,可以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性,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徐春園 張雪威 徐晴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孫雪妮,姜佑靜,孫寶珠.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南方農機,2016(12):83.
關鍵詞:農業經濟;經濟管理;現狀;發展趨勢
雖然說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國家,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當中占據著主體的地位。但是我國的農業經濟相比較于工業經濟來說發展起步的時間是比較晚的,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面實行之后,我國的農業經濟才取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現在我國的新農村政策的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對于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多,使得我國的農業經濟向著健康穩定的方向進行發展。但是在我國的農業發展過程當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這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穩步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主要問題就是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急需進行解決以及改善的問題。
一、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
1.農業經濟管理的方法與經濟發展不相符合。隨著現在我國經濟以及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得到了十分有效的建立以及實施。但是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卻沒有及時的進行改革以及更新,也就導致了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與現在我國的經濟體制是不相符合的,這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導致了現在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收到了一定的制約以及限制。不科學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使得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方法的有效展示收到了極大的制約,同時也嚴重的影響了現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及提高?,F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當中存在的問題是非常多的,但是其中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與現行的國家經濟體制的不協調是最為明顯的一個問題,急需進行解決。
2.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農業一直都是我國的主要產業,并且一直都是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關注的。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我國的農業,我國政府針對農業出臺并且實施了很多的制度,并且也出臺了相關的文件,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明確的提出了要求以及相關的只是,這也為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樹立了堅強的后盾。但是在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實踐過程當中,很多的農業經濟管理問題都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重視,很多的經濟管理制度的執行度是完全不夠的,這也就導致了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效果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再就是我國的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一點主要就是體現在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落后,并且在執行力度上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在我國的農業經濟進行發展的同時,相關的管理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也是需要進行相關的提升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忽視,是會直接的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質量產生影響的。
二、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
隨著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的不斷的發展,帶動了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不斷發展,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之下,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主要有這以下幾個方面。
1.構建新型的農產品銷售體系。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農民進行農產品的銷售,提高農民的收入,我們在農業經濟管理當中需要構建一個新型的農產品銷售體系?,F在筆者針對新型農產品銷售體系的目標以及如何實現目標進行簡要的介紹。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主要目標有三個,那就是高效、安全有序以及充分滿足顧客的需求。想要實現這三個目標,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就應該具有著六個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個就是營銷主體的規?;约敖M織化,第二個方面是交易方式的現代化,第三個方面是批發市場的功能齊全,第四個方面是物流配送系統的高效率,第五個是以連鎖超市為主體的零售業態,第六個是交易行為以及市場秩序的標準規范化。
2.信息化應用更加的廣泛。隨著現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的發展以及進步,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逐漸的對各個行業的傳統工作模式進行了改變。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我們應該努力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這樣有助于對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行推動。現在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當中信息化的規模在進行著不斷的擴大,信息化已經開始逐漸的向著我國農業經濟當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滲透。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對于農業技術成果向農業生產力的轉變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會對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及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有著很大的幫助。推行農業經濟管理有助提高現在農業管理的水平,所以說現在我國的相關部門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于農業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進行相應的提高,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效率。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對于收集以及整理農業生產以及農業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都是能夠提供便利的。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的有效手段,也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農業可以的開發以及利用。
3.農民合作社的改進。農民合作社就是把農村當中的農民聯合起來,這樣能夠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對于生產成本以及交易費用都能夠起到相應的節省的作用,并且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農民市場談判地位以及抵御風險的能力,所以說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農業經濟管理,我們需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相應的改革以及發展。通過相關的研究,筆者得出農民合作社當中的人力因素、制度因素、物質因素、商譽因素以及關系因素與合作社的發展是有著正相關的關系的,并且對于農民合作社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其中商譽因素以及物質因素對于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是有著更大的影響的。人力因素主要就是有社長的文化程度、擔任社長的年數以及是否生產大戶決定。制度因素則是由農民合作社當中的機構設置、會議記錄、公開財務運營以及盈余分配等相關的情況進行決定的。物質因素有農民合作社的辦公場所、服務設施以及注冊資金來決定。商譽因素則主要由農民合作社的注冊商標以及相關的名牌產品和綠色認證等決定。關系因素則是由農民合作社與政府當中的相關部門以及村里的組織關系來決定的。通過對以上關系的分析,筆者針對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加大對于社長等相關人員的培訓,提高社長的專業技能以及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對于合作社當中的組織機構衱利潤分配等都是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的制定,需要做到讓每一戶農戶滿意。對農民合作社當中的物質資源進行適當的增加,提高農民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以及自身的服務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當中的支柱產業,隨著現在我國經濟以及社會的不斷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也是十分迅速的,但是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卻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農業經濟,本文主要就是介紹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
作者:李成梅 單位:山東省新泰市青云街道辦事處
參考文獻:
[1]薛敏.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06:218.
[2]于果,馬秉南,董潔.淺談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J].品牌(下半月),2015,06:12.
[3]樸香玉,崔洙男.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7:266.
[4]谷尚菊.農業經濟管理現狀與發展趨勢漫談[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28.
關鍵詞:農業經濟;經濟管理;現狀;發展趨勢
雖然說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國家,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當中占據著主體的地位。但是我國的農業經濟相比較于工業經濟來說發展起步的時間是比較晚的,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面實行之后,我國的農業經濟才取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現在我國的新農村政策的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對于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多,使得我國的農業經濟向著健康穩定的方向進行發展。但是在我國的農業發展過程當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這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穩步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主要問題就是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急需進行解決以及改善的問題。
一、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
1.農業經濟管理的方法與經濟發展不相符合。隨著現在我國經濟以及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得到了十分有效的建立以及實施。但是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卻沒有及時的進行改革以及更新,也就導致了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與現在我國的經濟體制是不相符合的,這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導致了現在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收到了一定的制約以及限制。不科學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使得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方法的有效展示收到了極大的制約,同時也嚴重的影響了現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及提高?,F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當中存在的問題是非常多的,但是其中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與現行的國家經濟體制的不協調是最為明顯的一個問題,急需進行解決。
2.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農業一直都是我國的主要產業,并且一直都是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關注的。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我國的農業,我國政府針對農業出臺并且實施了很多的制度,并且也出臺了相關的文件,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明確的提出了要求以及相關的只是,這也為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樹立了堅強的后盾。但是在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實踐過程當中,很多的農業經濟管理問題都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重視,很多的經濟管理制度的執行度是完全不夠的,這也就導致了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效果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再就是我國的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一點主要就是體現在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落后,并且在執行力度上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在我國的農業經濟進行發展的同時,相關的管理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也是需要進行相關的提升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忽視,是會直接的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質量產生影響的。
二、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
隨著現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的不斷的發展,帶動了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不斷發展,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之下,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主要有這以下幾個方面。
1.構建新型的農產品銷售體系。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農民進行農產品的銷售,提高農民的收入,我們在農業經濟管理當中需要構建一個新型的農產品銷售體系?,F在筆者針對新型農產品銷售體系的目標以及如何實現目標進行簡要的介紹。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的主要目標有三個,那就是高效、安全有序以及充分滿足顧客的需求。想要實現這三個目標,新型農產品營銷體系就應該具有著六個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個就是營銷主體的規?;约敖M織化,第二個方面是交易方式的現代化,第三個方面是批發市場的功能齊全,第四個方面是物流配送系統的高效率,第五個是以連鎖超市為主體的零售業態,第六個是交易行為以及市場秩序的標準規范化。
2.信息化應用更加的廣泛。隨著現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的發展以及進步,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逐漸的對各個行業的傳統工作模式進行了改變。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我們應該努力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這樣有助于對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行推動。現在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當中信息化的規模在進行著不斷的擴大,信息化已經開始逐漸的向著我國農業經濟當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滲透。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對于農業技術成果向農業生產力的轉變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會對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及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有著很大的幫助。推行農業經濟管理有助提高現在農業管理的水平,所以說現在我國的相關部門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于農業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進行相應的提高,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效率。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對于收集以及整理農業生產以及農業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都是能夠提供便利的。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是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的有效手段,也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農業可以的開發以及利用。
3.農民合作社的改進。農民合作社就是把農村當中的農民聯合起來,這樣能夠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對于生產成本以及交易費用都能夠起到相應的節省的作用,并且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農民市場談判地位以及抵御風險的能力,所以說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農業經濟管理,我們需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相應的改革以及發展。通過相關的研究,筆者得出農民合作社當中的人力因素、制度因素、物質因素、商譽因素以及關系因素與合作社的發展是有著正相關的關系的,并且對于農民合作社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其中商譽因素以及物質因素對于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是有著更大的影響的。人力因素主要就是有社長的文化程度、擔任社長的年數以及是否生產大戶決定。制度因素則是由農民合作社當中的機構設置、會議記錄、公開財務運營以及盈余分配等相關的情況進行決定的。物質因素有農民合作社的辦公場所、服務設施以及注冊資金來決定。商譽因素則主要由農民合作社的注冊商標以及相關的名牌產品和綠色認證等決定。關系因素則是由農民合作社與政府當中的相關部門以及村里的組織關系來決定的。通過對以上關系的分析,筆者針對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加大對于社長等相關人員的培訓,提高社長的專業技能以及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對于合作社當中的組織機構衱利潤分配等都是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的制定,需要做到讓每一戶農戶滿意。對農民合作社當中的物質資源進行適當的增加,提高農民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以及自身的服務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當中的支柱產業,隨著現在我國經濟以及社會的不斷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也是十分迅速的,但是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卻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農業經濟,本文主要就是介紹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薛敏.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06:218.
[2]于果,馬秉南,董潔.淺談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J].品牌(下半月),2015,06:12.
[3]樸香玉,崔洙男.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7:266.
[4]谷尚菊.農業經濟管理現狀與發展趨勢漫談[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28.
[5]譚智杰.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趨勢[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4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