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語文常見典故范文

時間:2023-11-02 15:51:54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語文常見典故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關鍵詞:高壓電機;故障診斷;現場檢修

前言

高壓電機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下會產生各種類型的機械故障與電氣故障,本文對高壓電機經常出現的故障歸類后進行分析,并著重介紹高壓電機發生故障后,如何運用一些簡單但實用的修理工藝和操作方法,盡快地在現場排除故障,恢復高壓電機的正常運轉。總結了一套針對高壓電動機一般性故障的現場檢修方法。

高壓電機的常見故障

(一)電機冷卻系統故障

1、故障分析

由于生產需求,高壓電機開動頻繁,振動大,機械沖力大,很容易導致電機循環冷卻系統發生故障,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類型:

第一,電機外部冷卻管道出現損壞,導致冷卻介質的流失,進而降低了高壓電機冷卻系統的冷卻能力,冷卻能力受阻,導致電機溫度升高;

第二,冷卻水出現變質后,冷卻管道遭到雜質的腐蝕與堵塞,導致電機出現過熱的問題;

第三,部分冷卻散熱管對于散熱功能與導熱性要求較高,,不同材質的物體間因收縮程度不同而留下空隙,兩者結合位置出現氧化與銹蝕的問題,冷卻水滲透到其中就會導致電機出現“放炮”事故,電機組將自動停機,導致電機組不能正常工作。

2、修理方法

對外部冷卻管路進行監管,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冷卻管路介質的溫度。提高冷卻水水質的質量,減少冷卻水雜質腐蝕管道,冷卻通道堵塞的機率。劑滯留在冷凝器會降低冷凝器的散熱速度,并制約液態制冷劑的流動。針對鋁制的外部冷卻管路漏水現象,檢漏儀的探頭在所有可能滲漏的部位附近移動,在需要檢查的部位,如各連接頭、焊縫等,次運行系統使檢漏劑再次隨之循環,采取沖壓、填塞、密封的檢修方法的實際方案。進行現場檢修時,必須在高壓電機鋁制外部冷卻管路漏水處涂抹膠水,可以很有效地防止鋼與鋁的接觸,達到很好的防氧化效果。

(二)電機轉子故障

1、故障分析

電機在啟動與過載運行過程中在各種力的影響下,電機內部轉子的短路環與銅條焊接上,致使電機轉子銅條慢慢發生松動,一般由于端環不是整塊銅料鍛成,其接焊縫焊接不良,在運行中受熱應力容易造成開裂。銅條與鐵芯配合過松致使銅條在槽內發生振動,可引起銅條或端環斷裂。此外,安裝工藝執行不到位, 在線棒表面產生細微的糙化作用,不能及時散熱的話,嚴重的會導致膨脹變形,引起轉子振動加劇。

2、修理方法

首先,應該對高壓電機轉子焊接斷點進行檢查,仔細清理鐵心槽內的雜物,主要檢查有無斷條、裂紋等缺陷,使用銅質材料在焊接斷裂處進行焊接,將所有的螺絲緊固完畢以后再開始正常運行。對轉子繞組作細微檢查,做到預防為主,一旦發現需要及時的更換,避免出現鐵芯的嚴重燒損。定期檢查鐵芯拉近螺栓情況,進行轉子的重新安裝,必要時測定鐵芯損耗。

(三)高壓電機定子線圈故障

在高壓電機故障中,由定子繞組絕緣損壞引起的故障占到了 40%以上。高壓電機在快速啟?;蚩焖僮冐摵蓵r,機械振動會使得定子鐵心與定子繞組產生相對運動,在熱劣化下即發生了絕緣擊穿現象。溫度的升高加速了絕緣表面的劣化,改變了絕緣表面的狀況,從而引起了與絕緣表面狀況相關的一系列變化。由于繞組表面油污、水汽、污穢,定子繞組不同相間的放電,接觸部位的高壓引線絕緣層表面紅色防暈漆已變成黑色。高壓引線部分檢查,高壓引線斷裂部位正處在定子機座棱角部,續在潮濕環境下運行,導致定子繞組高壓引出線絕緣層老化,使得繞組絕緣電阻值有下降現象。

2、檢修和維護方法

根據施工現場條件,對電機繞組的高壓引線段先采用絕緣膠帶包扎。按檢修電工常用的“吊把”工藝,單獨將故障線圈上槽邊緩緩吊離定子鐵芯內壁30~40毫米處,并設法固定。用簡易烘壓夾具初夾新包扎的絕緣部位, 用粉云母帶半疊包上層邊直線段對地絕緣10~12層, 接著包扎其鄰槽線圈兩頭鼻部對地絕緣, 線圈端部斜邊段涂高阻半導體漆,徐刷長度12mm。最好加熱、冷卻各進行兩次。第二次加熱前要再次上緊壓模螺絲。

(四)軸承故障

1、故障原因

高壓電機用得最多的是深溝球軸承和圓柱滾子軸承,造成電機軸承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安裝不合理,沒有按照相應規定進行安裝。劑不合格,如果溫度異常,油脂的性能變化也很大。這些現象都導致軸承很容易出現問題,導致電機出現故障。如果線圈固定不牢,會使線圈與鐵心發生振動,定位軸承承受了過大的軸向負荷,會導致軸承燒毀。

2、檢修和維護方法

電機專用軸承有開式和封閉式的,具體選擇要根據實際情況。軸承而言,需要通過選擇特殊的游隙和脂,軸承在安裝的時候,的選擇要注意,有時候要用有EP添加劑的脂,可在內套上涂上一層薄薄的脂,可提高電機軸承運行壽命。正確選用軸承及精確使用軸承,減少裝機后軸承工作徑向游隙和采用淺度外圈滾道結構來防止。電機組裝時,還需仔細檢查軸承安裝時軸承與轉子軸的配合尺寸。

(五)絕緣擊穿

1、故障原因

如果環境潮濕,電氣和導熱性能較差,容易造成電機溫升過高,導致橡膠絕緣變質甚至剝落,致使引線松動,發生斷裂甚至弧光放電問題。軸向的振動會造成線圈表面與墊塊和鐵心發生摩擦,造成線圈外側半導體防暈層的磨損,嚴重時直接破壞主絕緣,導致主絕緣擊穿。高壓電機受潮導致其絕緣材料電阻值難以達到高壓電機規定的要求,致使電機出現故障;高壓電機使用年限過長,防暈層與定子鐵心接觸不良出現電弧,電機繞組出現擊穿導致電機最終出現故障;高壓電機的內部油污浸入主絕緣之后,容易引起定子線圈匝間短路等,高壓電機內部接觸不良,也很容易導致電機出現故障。

2、檢修方法

絕緣技術是電機制造和維修環節中重要的工藝技術之一。為保證電動機長時間運行的穩定度,因此必須提高絕緣的耐熱能力。在主絕緣內部放置半導體材料或金屬材料的屏蔽層,來改善沿面的電壓分布。完善的接地系統是系統抗電磁干擾的重要措施之一。

總結

交流高壓電動機的故障原因很多,為此,很有必要對高壓電力常見的故障進行分類分析,同時針對各類故障,探索出一套針對性的給出了明確的故障處理方法,提出了有效采取的防范措施,及時排除高壓電機發生的故障,使高壓電動機故障率逐年降低。

參考文獻

[1] 孫攀,李振忠.論高壓電機絕緣與干燥問題[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3(16).

第2篇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提問;設計與實施;教學策略

前言:

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需求,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法講求教學策略,同時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語文是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都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習學科,尤其是新的形勢下,語文成績在中高考所占的分值已經大幅度上升。在這樣的雙重背景下,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成為了語文教學工作者熱切關注的提問,課堂提問設計的科學與否一方面能夠保證課堂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夠保證課堂氛圍,可以說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核心環節。本文結合高中生的身心特點,提供高中語文課堂提問以及設計的具體策略。

一、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設計

高中生普遍身心已經較為成熟,對于課堂的理解和領悟能力也較高,因此教師在進行提問設置的同時一定要注重科學性和有效性,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要認真的從多個角度設置提問。具體高中教師可以設置啟發性提問以及開放性提問。

(一)啟發性提問

啟發性提問是指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不斷的給予學生啟發以及引導,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得到進步和知識點的掌握,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孔子的觀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性提問的設置是高中語文課堂最常見的提問設計。如下教學例子就是最典型的啟發性提問設置的代表。

例一:《六一居士傳》中,文中引用《莊子.漁父》的典故跟談話有什么關系?引用這個典故有什么作用?是一般學生都會提出的疑問或者是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針對這樣的教學難點,教師就可以采用啟發式的提問設置,進行如下一連串提問設置,用以啟發學生。

1、這個典故是的具體內容?

2、試著對比作者自身,明確本文引用這個典故是在什么情況下?

3、引用這個典故是為了說明什么?

這三個提問是啟發性提問的最典型代表,它是呈現出階梯性的提問,第一個提問參考原文注解,學生就能夠得到答案,第二個提問能夠進一步的啟發學生關注主客對話的背景,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引用典故的作用。第三個提問在上兩個提問的啟發下,學生比較容易思考得出:愚人想逃避自己的影子的典故是為了說明“名是無法逃避的”,也是為了引出歐陽修的態度――深知名不可逃避,也不想逃避,取名“六一”只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樂趣。

這一整個啟發性提問的設置不但使學生的提問得到了合理的解答,還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一定的訓練和拓展,所以說啟發式提問就是這樣一種能夠使得學生鍛煉自己發現提問,分析提問和思考提問的能力的提問設置模式。

(二)開放性提問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很強的語言類學科,針對這樣的學科教師要注重進行開放性的提問設置,具體是指一個提問有多重答案,尊重學生的想法,崇尚個性發展,這是高中語文課堂上最科學合理的一種提問設置模式。開放性的提問設置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價值觀,另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在思維和情感上得到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開放性提問設置的教學實例有很多,這里筆者列舉兩個。

例二:試探對《鴻門宴》中項羽不殺劉邦的看法?

例三:試談《失街亭》到底是誰的過錯?

這兩個提問就是較好的開放性提問的代表,前者可以使得學生更好的了解項羽的男子氣概,后者可以使得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失街亭這段歷史。教師設置此類提問之后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是自己的觀點就可以表達,教師也不給予其正確與否的評價,這不但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把握課文內容掌握歷史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求異的思維能力。開放性提問是最契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一種提問設置,一方面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除了啟發式提問以及開放性提問外,教師還可以設置其他形式的提問,只是這兩種問題相對來說更加高效和合理。前者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后者可以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二、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具體實施

上文中筆者提供了兩種高效的提問類型,但是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提問,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都要把握一定的提問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提問的有效性。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把握難度、因人而異,還要做到適當點撥、多做鼓勵。

(一)分層提問

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適當的提問,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進行分層提問。一個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是不均勻的,有的同學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較強,思維較為發散,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并且較為內向。這時教師就要根據學生所表現的出來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提問,類似開放性一類的問題這種循序漸進的問題,教師可以將第一問較為簡單的問題提給成績一般的問題,難度系數較大的問題提給成績較好的學生。而第二類開放性問題教師可以首先將問題提給水平較高的學生,點那個課堂氛圍和諧起來,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之后教師可以再提問給成績一般的學生。

分層提問要求教師能夠對全班學生都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能夠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個性和特點,在此基礎上的提問才是高效合理科學的提問,才能夠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引導與鼓勵并用進行提問

學生回答問題使難免會出現打不上或者是卡住的現象,這時老師的適當引導就很重要,不要簡單地讓學生放棄,更不能夠轉去提問別的學生,這樣容易讓學生受挫。適當用舉例類比等方法引導學生,如果學生能成功答出問題,老師要及時肯定,使其得到一定的鼓勵。

這就是教師在進行提問設計基礎上具體提問的實施方法,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進行分層提問,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應。

參考文獻:

[1]胡洪杰,淺論語文課堂提問的問題設計[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2(Z1):112

第3篇

【關鍵詞】誦讀;修辭;古詩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誦讀是學生理解詩詞內涵,體會詩詞意境與情感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預留誦讀空間,留出誦讀時間。其次,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還需要結合詩詞內容分析修辭方式,或者利用復習時間,系統講解與分析古詩詞修辭方法,讓學生整體把握修辭知識,這既有助于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也為學生語文寫作奠定修辭基礎,學會靈活遷移與運用。

一、注重誦讀過程,讀中感悟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誦讀盡管是比較傳統的學習方法,但也是比較有效的方式,不可忽視。尤其是古詩詞學習中,更需要多多誦讀,以體味詩詞意境,感悟詩詞蘊含的思想情感,領會詩詞創作目的,品味詩詞語言韻律,學會鑒賞詩詞,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誦讀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實際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削減了學生誦讀時間,減少了學生誦讀機會。如有的語文教師忽視了學生古詩詞誦讀過程,僅僅讓學生朗讀一遍,而后詳細分析詩詞含義,將文本主旨等內容直接灌輸給同學們,這就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與自學能力的發展,課堂也會顯得死氣沉沉。實際上,語文是一門開放而靈活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突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朗讀,多多誦讀,以提前感知文本內容,找出疑惑之處,以便課堂有針對性、更認真地聽講,從而更好地體悟文本深意。同時,在學生誦讀前后,教師需要提出一些啟發性與探究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覺朗讀,積極思考,以激活課堂氛圍。因此,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誦讀,給學生留出誦讀空間與時間,讓學生自己細細體會古詩詞特點,感悟詩詞蘊含的情感。如教學《虞美人》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多種誦讀活動。比如要求學生誦讀吟唱感知本詞大意。然后指導誦讀,引導學生理解本詞的悲婉而凄涼的感情基調。另外,還可自由讀,交流讀,齊讀,或一人讀,而一人評。而后可帶著問題細細品讀。比如哪個詞能概括全詞的感情?哪些信息表現了愁?等等。

二、分析修辭方式,把握深意

在古詩詞中,雖然語言簡短,但意蘊無窮,并獨具藝術感、韻律美。這不僅僅是作者精煉語言的原因,還在于作者巧妙運用了不同的修辭手法,形成了不同的效果,使得文本更具美感,讀來朗朗上口。盡管在語文教材中介紹了一些古代文化常識,但沒有系統的分析修辭,這就需要教師適當拓展延伸,自然滲透修辭知識。反之,在古詩詞學習中,學生如果不懂修辭方式,對于一些詩詞中的語句則疑惑不解,或一知半解。因此,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分析詩詞內容,還需講授一些修辭常識,分析修辭方式。

第4篇

(一)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常見題型

筆者歸納了2013年各地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總結其常見的題型為以下幾種:1.情感類。這類題目圍繞詩歌表達的情感出題,一般要求學生指出某詩句或是整首詩歌所表達的作者情感。更難的題目則要求學生能夠有廣闊的視野,對詩歌進行個性化解讀,做到知人論世、自圓其說。2.內容類。這類題目主要考察學生是否讀懂詩歌,考查學生對詩歌表達內容的理解??梢允菃尉湓姼璧膬群?,可以是簡述整首詩的故事,也可以是圍繞詩歌內容設問其原因和結果等。3.手法類。有些題目直接給出了手法,要求學生結合詩歌分析其作用。有些題目指要求考生根據詩歌內容自行確定表現手法,再進行詩歌分析,難度較大。4.形象類。在詩歌中經常會出現某個形象,有些題目就是圍繞這些形象設問的。要求考生分析形象的內涵、特點,更難的則是要求學生借形象分析詩人的特點。5.語言類。這類題目通常考查某個字在詩歌中的妙處,需要結合詩歌整體來分析。6.風格類。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如蘇軾的豪放派、李清照的婉約派,因此有些題目就圍繞詩歌如何體現作者風格來設問。

(二)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技巧

古代詩歌是中國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項,高中生應當掌握基本的鑒賞技巧。關于古代詩歌的鑒賞技巧,筆者認為需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必須把詩歌鑒賞當做一個整體。一首完整的詩歌,一般包含標題、作者、正文、注釋四個部分。學生在解答詩歌鑒賞題時,需要從這四個方面入手以讀懂詩歌。首先,標題是詩歌鑒賞的起點,它是詩歌的眼睛。認真研讀標題,可以初步了解詩歌內容,推測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登高》,讀標題可知是借景抒情。其次,讀作者,可了解詩歌的風格、思想傾向等。不同的作者其關注點不同,風格流派各異,如李白的浪漫主義、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愛國情感。另外,不同的作者所處的時代、生平不一樣,因此詩歌鑒賞就要注意聯系作者的時代背景。再次,讀詩歌正文。這是詩歌鑒賞的關鍵所在,要注意詩歌中的意象和關鍵字詞。意象往往隱含詩人情感,關鍵字詞則有可能表達了作品的主旨。最后,詩歌注釋不可忽視。注釋有時會對詩歌中的典故進行解釋,可以降低詩歌的閱讀難度。另一方面,要有正確的審題意識。做到前面所講的,學生可能初步讀懂了詩歌,但是能否得到高分,還需要樹立正確的審題意識。通過審題,要明白考點是什么,明確問題的指向,再到詩歌中去尋找答案。在審題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明確詩歌的主旨,明白作者通過詩歌表達的情感,這時審題就更有指向性,能夠更好結合詩歌內容回答問題。

二、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詩歌鑒賞教學功利化

在高考試卷考察方式的引導下,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越來越功利化。在詩歌鑒賞的教學中以解題為導向,注重傳授解題技巧,追求解題數量。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對詩歌的解析停留于文字表達、手法等表面的東西,不夠深入,沒有引導學生去挖掘詩歌背后所表達的詩人情感、思想、信念等。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表面和功利化,使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沒法體驗詩歌真正的美。正確的詩歌鑒賞教學理念應該是通過詩歌鑒賞教學幫助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詩歌鑒賞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

詩歌鑒賞教學方法的落后表現為教師按照程序進行,把詩歌鑒賞分成固定教學模塊。教導學生由題目分析開始,清楚詩歌考察內容。然后帶著題目進行詩歌解讀,并要求學生在讀詩過程中注意尋找“詩眼”,體會詩人要表達的主旨。最后,總結歸納,完成解題。這種套路純粹是為了解題以應付考試,顯得單調僵硬,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詩歌鑒賞的興趣。另外,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已經相當普及了,不少老師還停留于板書階段。完全可以借用先進的視聽技術,將下載好詩歌背景圖片或者詩歌朗誦的音頻放到課堂上展示。。

(三)學生對詩歌鑒賞的興趣不高

但目前大部分學生對古代詩歌不感興趣,受通俗易懂的快餐文化吸引,學生不愿花太多的時間來鑒賞古代詩歌。古代詩歌的含義充滿不確定性,同一意向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古代的意境也比較含蓄,需要讀者慢慢體會。另外,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和今天已經很不一樣。這些都使學生失去鑒賞古代詩歌的興趣,他們更愿意花時間來閱讀淺顯易懂的文章。受此影響,學生在接受古代詩歌鑒賞教學時,更多的停留于追求解題技巧,而不是發揮想象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提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效果的途徑

(一)轉變詩歌鑒賞教學理念

要解決高中詩歌鑒賞教學越來越功利化的問題,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變以考試為導向的應試教育觀念,明確詩歌鑒賞教學的目的,即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培養詩歌審美情趣。只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放棄單純灌輸解題技巧的錯誤做法,注重通過誦讀、解讀詩歌內容來增加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豐富詩歌鑒賞教學手段

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首先,運用多媒體技術。古代詩歌表達精煉,字數雖少,但其內容則相當豐富,蘊含的感情也很復雜。如果僅靠學生單純的想象力,不容易全面體會和欣賞詩歌的美。因此,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視頻或者圖片,給學生一種立體感,幫助其拓展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詩歌,從而培養學習詩歌、鑒賞詩歌的興趣。其次,反復誦讀,激發學習興趣。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因此,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在朗讀中,體會到詩歌的押韻美,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三)注重詩歌文本的解讀

傳統的詩歌鑒賞教學法注重解題技巧的傳授,教學內容程序化、模塊化,較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梢詮囊韵聨c入手,讓課堂更加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解讀詩歌中的典故。古代詩歌中往往借典故來表達作者情感,可以將典故詳細講授,讓學生在聽故事中領會作者情感。如《行路難》中有“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就用了典故。前者是姜太公釣魚與周文王姬昌求賢的故事,后者是先為奴隸后成宰相的伊尹與商湯的典故。其次,咬文嚼字。分析某一字詞的妙用,或是比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的內涵。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可以讓學生試著用其他字代替,就會發現“鬧”字把生機勃勃的春意給表達出來了。又如“樂游春苑斷腸天”中的“斷腸”是指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搖,與馬致遠的“斷腸人在天涯”不同。最后,帶領學生體會意象意境。古代詩歌常把作者情感融于外在事物,創造某種意境,借此表達情感。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呈現出蕭索悲涼的秋景,創造出凄清衰頹的意境,表達了作者離鄉在外的落寞之情。

三、總結

第5篇

【關鍵詞】鑒賞技巧 ; 功利化 ;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2-0109-02

新課標對高中語文詩歌教學做了明確的要求:“培養鑒賞詩歌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但目前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一、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內涵

(一)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常見題型

筆者歸納了2013年各地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總結其常見的題型為以下幾種:1.情感類。這類題目圍繞詩歌表達的情感出題,一般要求學生指出某詩句或是整首詩歌所表達的作者情感。更難的題目則要求學生能夠有廣闊的視野,對詩歌進行個性化解讀,做到知人論世、自圓其說。2.內容類。這類題目主要考查學生是否讀懂詩歌,考查學生對詩歌表達內容的理解??梢允菃尉湓姼璧膬群梢允呛喪稣自姷墓适?,也可以是圍繞詩歌內容設問其原因和結果等。3.手法類。有些題目直接給出了手法,要求學生結合詩歌分析其作用。有些題目要求考生根據詩歌內容自行確定表現手法,再進行詩歌分析,難度較大。4.形象類。在詩歌中經常會出現某個形象,有些題目就是圍繞這些形象設問的。要求考生分析形象的內涵、特點,更難的則是要求學生借形象分析詩人的特點。5.語言類 。這類題目通??疾槟硞€字在詩歌中的妙處,需要結合詩歌整體來分析。6.風格類。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如蘇軾的豪放派、李清照的婉約派,因此有些題目就圍繞詩歌如何體現作者風格來設問。

(二)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技巧

古代詩歌是中國文化的優秀組成部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項,每個高中生都應當掌握基本的鑒賞技巧。關于古代詩歌的鑒賞技巧,筆者認為需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必須把詩歌鑒賞當做一個整體。一首完整的詩歌,一般包含標題、作者、正文、注釋四個部分。學生在解答詩歌鑒賞題時,需要從這四個方面入手以讀懂詩歌。首先,標題是詩歌鑒賞的起點,它是詩歌的眼睛。認真研讀標題,可以初步了解詩歌內容,推測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登高》,讀標題可知是借景抒情了。其次,讀作者,可了解詩歌的風格、思想傾向等。不同的作者其關注點不同,風格流派各異,如李白的浪漫主義、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愛國情感。另外,不同的作者所處的時代、生平不一樣,因此詩歌鑒賞就要注意聯系作者的時代背景。再次,讀詩歌正文。這是詩歌鑒賞的關鍵所在,要注意詩歌中的意象和關鍵字詞。意象往往隱含詩人情感,關鍵字詞則有可能表達了作品的主旨。最后,詩歌注釋不可忽視。注釋有時會對詩歌中的典故進行解釋,可以降低詩歌的閱讀難度。另一方面,要有正確的審題意識。做到前面所講的,學生可能初步讀懂了詩歌,但是能否得到高分,還需要樹立正確的審題意識。通過審題,要明白考點是什么,明確問題的指向,再到詩歌中去尋找答案。在審題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明確詩歌的主旨,明白作者通過詩歌表達的情感,這時審題就更有指向性,能夠更好結合詩歌內容回答問題。

二、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詩歌鑒賞教學功利化

在高考試卷考察方式的引導下,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越來越功利化。在詩歌鑒賞的教學中以解題為導向,注重傳授解題技巧,追求解題數量。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對詩歌的解析停留于文字表達、手法等表面的東西,不夠深入,沒有引導學生去挖掘詩歌背后所表達的詩人情感、思想、信念等。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表面和功利化,使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沒法體驗詩歌真正的美。正確的詩歌鑒賞教學理念應該是通過詩歌鑒賞教學幫助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詩歌鑒賞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

詩歌鑒賞教學方法的落后表現為教師按照程序進行,把詩歌鑒賞分成固定教學模塊。教導學生由題目分析開始,清楚詩歌考察內容。然后帶著題目進行詩歌解讀,并要求學生在讀詩過程中注意尋找“詩眼”,體會詩人要表達的主旨。最后,總結歸納,完成解題。這種套路純粹是為了解題以應付考試,顯得單調僵硬,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詩歌鑒賞的興趣。另外,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已經相當普及了,不少老師還停留于板書階段。完全可以借用先進的視聽技術,將下載好詩歌背景圖片或者詩歌朗誦的音頻放到課堂上展示。

(三)學生對詩歌鑒賞的興趣不高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但目前大部分學生對古代詩歌不感興趣,受通俗易懂的快餐文化吸引,學生不愿花太多的時間來鑒賞古代詩歌。古代詩歌的含義充滿不確定性,同一意向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古代的意境也比較含蓄,需要讀者慢慢體會。另外,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和今天已經很不一樣。這些都使學生失去鑒賞古代詩歌的興趣,他們更愿意花時間來閱讀淺顯易懂的文章。受此影響,學生在接受古代詩歌鑒賞教學時,更多的停留于追求解題技巧,而不是發揮想象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提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效果的途徑

(一)轉變詩歌鑒賞教學理念

要解決高中詩歌鑒賞教學越來越功利化的問題,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變以考試為導向的應試教育觀念,明確詩歌鑒賞教學的正確目的,即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培養詩歌審美情趣。只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放棄單純灌輸解題技巧的錯誤做法,注重通過誦讀、解讀詩歌內容來增加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豐富詩歌鑒賞教學手段

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首先,運用多媒體技術。古代詩歌表達精煉,字數雖少,但其內容則相當豐富,蘊含的感情也很復雜。如果僅靠學生單純的想象力,不容易全面體會和欣賞詩歌的美。因此,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視頻或者圖片,給學生一種立體感,幫助其拓展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詩歌,從而培養學習詩歌、鑒賞詩歌的興趣。其次,反復誦讀,激發學習興趣。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在朗讀中,體會到詩歌的押韻美,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三)注重詩歌文本的解讀

傳統的詩歌鑒賞教學法注重解題技巧的傳授,教學內容程序化、模塊化,較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梢詮囊韵聨c入手,讓課堂更加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解讀詩歌中的典故。古代詩歌中往往借典故來表達作者情感,可以將典故詳細講授,讓學生在聽故事中領會作者情感。如《行路難》中有“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就用了典故。前者是姜太公釣魚與周文王姬昌求賢的故事,后者是先為奴隸后成宰相的伊尹與商湯的典故。其次,咬文嚼字。分析某一字詞的妙用,或是比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的內涵。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可以讓學生試著用其他字代替,就會發現“鬧”字把生機勃勃的春意給表達出來了。又如“樂游春苑斷腸天”中的“斷腸”是指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搖,與馬致遠的“斷腸人在天涯”不同。最后,帶領學生體會意象意境。古代詩歌常把作者情感融于外在事物,創造某種意境,借此表達情感。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呈現出蕭颯悲涼的秋景,創造出凄清衰頹的意境,表達了作者離鄉在外的落寞之情。總之,圍繞詩歌本身,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將有效提升詩歌鑒賞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提升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李方國.如何開展高中語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7):71.

[2]倪同剛.2013年各地高考詩歌鑒賞題述評[J].中學語文,2013(Z2):80-86.

[3]趙亞男.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現狀及改進途徑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 2013 (23):53-54.

[4]文永美.淺談古代詩歌鑒賞[J].新課程,2013(03):127.

第6篇

首先應讓學生掌握詩歌大體上的幾種主題和各種表現手法。古代詩人寫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借助某種表現技巧來表現詩人自己的感情、志向、愿望或表現事物的特點。因此學生大體上要掌握不同題材的詩的不同主題,如田園山水詩、羈旅詩、思鄉懷人詩、送別詩、詠史詩、懷古詩、邊塞詩、詠物詩、閨怨詩等。如送別詩又大體上有這么幾種主題:1.離情別恨(依戀和牽掛);2.深情厚誼;3.激勵勸勉安慰(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4.表明心志的(表明自己純潔感情和高尚志向)。還要掌握古詩詞的表現技巧和相關術語,如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用典等)、各種描寫方法(各種修辭、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正側面描寫等)、常見的表現手法(襯托、借古諷今、托物言志、象征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用典故抒情等)。不管是哪種題型的考查,最后都要落實到技巧和感情、主題。為此,必須讓學生強記古詩詞的有關知識點以便學生答題時,相關術語能信手拈來。例如:2016年福建省畢業班單科質檢卷中杜甫的《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十五使君》中第一題的設題為“與詩的首聯相比,頸聯描寫江漲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很明顯,這道題要考的是頸聯的描寫方法。這時,同學們就應該想想描寫的方法有哪些,而且請注意審題,與首聯相比,描寫角度有什么不同,“不同”,這個題目隱含著比較。首聯“宿雨南江漲,波濤亂遠峰。”很明顯,這是直接的正面的描寫波濤高涌,水映遠峰有似搖亂,而頸聯“霄漢愁高鳥,泥沙困老龍”寫的是水漲而闊,故鳥愁;水漲而蕩,故龍困。很明顯是從側面來描寫江漲之景,借高鳥發愁,老龍受困,從側面突出江水上漲后江面變闊以及江水激蕩高涌之勢。所以說,這首題考的是景物的描寫方法:正面描寫與側面的描寫的不同。

其次要讀懂詩。要把短小精悍的古詩用自己的理解翻譯出來,讀懂詩人寫什么,為什么要寫,寫這首詩的目的何在。然而,學生常常遇到看不懂,難以把握詩的思想,難以入題的情況。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看題目。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題目是眼睛,也是體現詩人寫詩的內容、情感和目的。如:2016年福建省畢業班質檢卷中蘇軾的《點絳唇再和送錢公永》,從題目來看,這是首送別詩。為此,就可以想到送別詩的四種情感。

第二,看作者。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詩風。對一些重要詩人的生平、思想、寫詩的風格都要有所了解。如李白的浪漫灑脫,豪氣干云,但卻懷才不遇;蘇軾的豪放豁達;杜甫在安史之亂前的憤慨激昂,憂國憂民,戰亂后的窮困潦倒,遲暮傷感;辛棄疾的愛國報國卻壯志難酬等。特別是同學們不了解的詩人,可以借助注釋的補充。如:2016年福州市高中畢業班質檢卷中張耒的《發安化回望黃州山》,給出的注釋是:①安化即安化驛。張耒,“蘇門四學士”之一,其詩風與蘇軾接近。1097年因朝中黨爭,被貶黃州;1101年宋徽宗新立,被召回京師,擔任太常。此詩寫于回京途中。這個注釋給了我們兩個信息:一是張耒的詩風與蘇軾接近,二是被貶黃州后又被召回京師的途中。

第三,猜讀每一句的內容。在讀題讀人之后仍不能了解詩詞的情感的,便要猜讀每一句詩的意思,抓住重要的字詞進行理解,找到每句詩的名詞,注意意象(平時要積累重要意象蘊含的意義),看看寫的是什么,抓住句中有感彩的形容詞,看看能表達詩人什么情感。如:辛棄疾的《蝶戀花送v之弟》,找找描寫了哪些意象(每一句中的名詞)或是帶有感彩的詞,從詩中可以找到如:“衰草”“孤鴻”“凄涼”“兩鬢”“新來病”“離愁”“恨”這些詞語,可以猜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大體上是孤獨憂愁、傷感郁恨的。

因此,詩詞鑒賞要顧全到詩詞的題目、作者、內容、注釋等多個方面的信息,只有全面把握,才能更好地把握詩詞的詩意。

最后,要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模式和技巧。古詩詞鑒賞的設題一般從作用題、煉字(語言)題、形象題、表現手法題、思想感情題等方面進行考查,要根據題目的設題作具體解答,避免答非所問,題目問什么就答什么,注意解答時分點作答,逐點表述,做到層次清晰,簡明扼要。當然,學生必需熟練掌握各種答題的方向和運用相關術語,進行模式性的答題,如作用題考查,就要抓住“內容”“結構”“情感”三個重要的答題步驟?!皟热荨狈矫嬉鸪鲈姼杳鑼懙木吧蛎鑼懙膶ο?,“結構”方面首先要區分關鍵詞或者關鍵句所在的位置,如句首的結構作用有:①總起下文、開篇點題。②引出下文,引出話題。③奠定某種感情基調,渲染某種氣氛,營造某種氛圍,烘托某種情感。④為下文作鋪墊或作對比,有利于突出詩的主旨。最后“情感”是重點,要結合全詩的內容進行分析。有了答題的步驟后,還要根據考查作用題有考查引用典故的作用,那么就要求學生必須記住引用典故的作用有哪些。如:①表達對某人或美好事物的謳歌和贊美。②表達對積極樂觀人生態度的進取和追求。③表達對壯志難酬的悲憤和慨嘆。④引用典故來影射時事.達到借古諷今的表達效果。⑤用典是對歷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詩歌容量的同時,還可收到言簡而意豐的藝術效果。例如:李白的《古風》(其十五)的第一題的設題:這首詩開頭四句運用燕昭王招賢納士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答題時,注意引用典故的作用題答題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得出答案為:①以燕昭王招賢納士典故引出詩歌話題,引出下文對現實人才際遇的描寫;②與下文描寫的現實中人才的遭際構成對比,突出詩人不被重用,懷才不遇的現實處境;③贊許燕昭王招賢納士之舉,表達詩人的向往之情。

第7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優化

一、引言

文言文是閱讀史料、閱讀我國古典名著的基礎,更是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升華平臺。學好文言文不僅對于高中生考試成績的提高具有顯著的作用,還關乎其今后的就業與生活。為此,針對文言文教學的方法、教學目標的討論一直以來便是學術界以及教育界不變的主題。本文以此為背景,探究基于文言文選段特征模式下的教學要求。研究現代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選段的分類特征,為后續的教學體系完善提供必要的基礎。同時,探究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教學要求與目標,為后續的實際教學工作開展提供一定的實踐指導。

二、高中文言文選段基本特征

文言文的分類模式相對復雜,按照較為常見的分類原則可以按照文體、時間、作家等原則來進行分類。按照文體而言文言文可以分為“詩詞歌賦”、“文言小說”、“文言散文”、“文言史料”以及“文言科技類文章”等幾大范疇。按照時間分類則可以分為先秦、秦漢、唐宋元明清、近代文言文等多個領域范疇、按照作家而言,文言文又可以分為更多的門類,此種分類方式更多的適宜于唐詩與宋詞領域。其中,按照文體與相關內容的分類體系是現代文言文研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高中語文教材中涉及到的文言文門類相對較多。按照內容而言大致可以分為雜記類文言文、小說類文言文、碑志類文言文、史傳類文言文以及詩詞等門類,其具體分類特征及其代表作品如下:(1)雜記類文言文是指古人的心得體會、游記等內容的記述與抒情類文體內容。包括了《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等。此類文言文多以山水游記為主體,記述作者的生活點滴,具有顯著的生活氣息;(2)小說類文言文是指古人的小說體例文學作品,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由于其篇幅較長,往往以選段的形式而存在。如《水滸選段》、《聊齋志異選段》等。該類作品具有豐富的劇情內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較容易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進而教學目標達成以及課堂效率相對較高;(3)碑志類文言文是指被刻印在碑上的相關問題。該類作品往往是具有祈福、禱告、明志等功效,如《送東陽馬生序》、《捐田碑記》等;(4)史傳類文言文是指史傳類作品中的節選,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包括《史記》、《春秋》等選段較為常見,如《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等。此類作品多以人物、歷史事件為重要體裁,尤其是在相關的考試過程中更為常見。

三、高中文言文教學目標研究

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可以要求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把握合理的教學特點等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第一,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文言文有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想方設法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使學生從內心喜歡上文言文,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教有所成,學生才能學有所獲,從而真正實現語文新課程教學目標。高中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大都可以與歷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軼事和處世哲理聯系起來。課前,教師可以將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神話寓言、歷史故事或成語典故講給學生聽,讓他們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再布置朗讀預習,查閱相關資料,使學生在預習中產生興趣,從而在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認真聽教師講解,以提高課堂聽課效率。例如,在上《燭之武退秦師》之前,教師可以先講講“秦晉之好”這一成語的來源,從而激發學生興趣,順利導入新課。

第二,根據文體特點,合理進行字面教學。文言文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古代和現代的語言習慣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字詞句是組成文言文的重要單位,因此要想學好文言文,首先必須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詞句的含義,即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文體特點,注重字面教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弄透字面障礙的時候,也應該有個尺度,即不能一概把字面作為教學最重,甚至全部重要內容,像“煲稀米粥”式的唯字面教學觀,肯定是不大好的,因為學習文言文,懂得祖國燦爛的古代語言文化,不只是知道幾個字句的現代漢語的用法就可以了。所以,教師在學生精要地、高效地熟悉字面意思之后,應科學地、有側重地切入對主題思想的解讀,只要輕重合理,一定能各得其所。

四、總結

本文探究了高中文言文的基本分類原則,并以此為基礎,探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要求與實踐方法。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今后的教學活動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浙江省| 奇台县| 东至县| 资兴市| 颍上县| 广宗县| 浦县| 原平市| 钟山县| 南投市| 宝兴县| 普洱| 莱阳市| 元谋县| 常州市| 资兴市| 临沧市| 北川| 苏州市| 福建省| 色达县| 南皮县| 望奎县| 洪湖市| 白玉县| 江川县| 青海省| 彩票| 乡宁县| 安丘市| 滨州市| 十堰市| 岑巩县| 旺苍县| 汉源县| 通山县| 新沂市| 花莲县| 延长县| 个旧市|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