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9 15:08:23
序論:在您撰寫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決戰獨角獸】
各位老板老板娘富二代們,大家早上好,我是牧金人投研團隊2個周累計盈利126%的牛老師,美好的一天從牛老師的問候開始,點贊沾喜氣!
上周最火爆的是工業互聯網概念,我們有幸參與了龍頭股唐僧肉的三連板,也希望周五關注的換手龍頭能再次給我們帶來好運。
周末獨角獸消息發酵,昨天給大家發的幾篇文章都是關于獨角獸的論述,從理論到實踐,今天和大家一起決戰獨角獸概念。
獨角獸概念涉及個股較多,給大家篩選了一下,這些都是目前比較熱門的個股,供大家參考。
其中小米概念的普路通是龍頭,目前還在一字板,龍二就是目前漲停的這幾只,其中600577精達股份也是小米概念+云從科技的600728佳都科技都值得關注。
- 002698 博實股份:11:24 工業互聯網概念。這個比較尷尬,說你是龍頭吧,你沒人氣,說你不是吧,時間占優。
- 300353 東土科技:11:26 工業互聯網概念,三連板。
- 600588 用友網絡:11:27 軟件板塊。
- 300250 初靈信息:11:29 軟件板塊。
- 002232 啟明信息:13:00 工業互聯網概念。
- 000410 沈陽機床:13:01 摘帽概念,工業互聯網概念。今天摘帽復牌被砸開,午后借助工業互聯網修板。
- 603083 劍橋科技:13:00 工業互聯網概念。
- 300213 佳訊飛鴻:13:01 云計算概念。
- 300302 同有科技:13:12 大數據概念。
- 000977 浪潮信息:13:13 軟件板塊。
- 600410 華勝天成:13:14 軟件板塊。
- 002184 海得控制:13:16 工業互聯網概念。
- 002364 中恒電氣:13:17 充電樁概念。從時間上來看可能也和工業互聯網有關。
- 600756 浪潮軟件:13:23 軟件板塊。
- 600850 華東電腦:13:26 軟件板塊。
- 000938 紫光股份:14:30 云計算概念。
- 300277 海聯訊:13:33 有開板。軟件板塊。前期炒作股權轉讓,今天算是沾光軟件了。
- 300520 科大國創:13:35 軟件板塊。
- 600845 寶信軟件:14:11 有開板。軟件板塊。
- 603100 川儀股份:14:12 有開板。工業互聯網概念。
- 300367 東方網力:14:41 有開板。人工智能概念。
- 600536 中國軟件:14:19 有開板。軟件板塊。
- 000815 美利云:14:36 有開板。大數據概念。
- 300479 神思電子:14:47 有開板。人工智能概念。
- 002279 久其軟件:14:49 軟件板塊。
- 300462 華銘智能:14:52 大數據板塊。
- 603803 瑞斯康達:14:56 工業互聯網概念。
推進“互聯網+”到底有怎樣的意義?
從國際上看,中國提出“一路一帶”,提出發展亞洲基礎設施建設、設立投資銀行等思路和具體措施,“互聯網+”也可以認為是對國際產業發展方向的回應。比如美國提出了工業互聯網,德國提出了工業4.0,中國版的產業規劃是否就是“互聯網+”呢?當然“互聯網+”的涵義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和德國工業4.0都不太一樣,但是可以認為是一個概念。
創新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做創新鏈,比如有接觸式創新、跨越式創新、持久式創新,其中有一個創新就是概念引領式的創新。比如修一條高速公路做一撥產業,有了4G概念做一撥產業,都叫做引領式創新。只要有一個核心的概念,通過概念引領,就可以創新,“互聯網+”通過對中國經濟的提升,可以和美國級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級的工業4.0并駕齊驅,在發展過程中,甚至可能還有超越之勢。
“互聯網+”的內涵是什么?
不論是馬化騰最先提出來的“互聯網+”,還是阿里巴巴快速推出的“互聯網+”的行業報告,“互聯網+”都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加”,像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互聯網+衛生等等,簡單的加只是一個“物理版”,真正的“互聯網+”,需要的是“跨越版”,而不是把這兩個行業簡單的貼在一起,也就是說需要有化學反應。如果說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進行物理反應,中間可能存在沒法置換,如果說是化學反應,就會有一些要素進行了重組。因此只有互聯網對傳統的制造業、服務業、還有金融產業能進行要素重組,那么我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
比如現在的交通行業,目前的行業焦點是嘀嘀打車的問題,或者是其他的專車問題,這到底是一個什么問題?這個問題牽扯到化學反應,可能正是由于互聯網的介入,就要把出租專營幾百年來的這種制度和形式給打破。對現代出租的專營制度進行一個重新的設計,這就是“互聯網+”。
詳細來說,整個出租車行業的管制過去一直都有,世界各地也都有,管制的目的是要加強出租車和顧客之間的信任度。有了互聯網以后,“互聯網+”行業的管制,使這種信任自然而然的生成了。無論是出租車還是專車,司機的家庭背景和社會資料都被互聯網詳細備案,建立了信任方式,過去的專賣、專營制度下的經營方式可能會被瓦解。所以“互聯網+”一定是化學反應,會對行業內原來的要素進行各種重組,而不簡單是物理反應。
關于“互聯網+”的主體
中國的“互聯網+”可能是用戶行為導致的“互聯網+”,而不是生產導向的結果。德國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的出發點都是用互聯網做原來的供應,是生產方式變化了,不是從廠商的角度出發。而中國的“互聯網+”,不管是小米公司、阿里巴巴還是騰訊公司所做的,中國的“互聯網+”一定是從消費者出發,把消費者的行為規律重新挖掘,規律重新挖掘以后,大公司拿到對整個產業的定價權,據此來重組和定義,這是中國“互聯網+”的目的。
賽迪智庫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所
工業互聯網概念由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于2012年提出,旨在物聯網的基礎上,綜合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和遠程控制技術,優化工業設施和機器的運行和維護,提升資產運營績效。
國家戰略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一經提出即成為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3月,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工業互聯網標準框架任務》,標志著工業互聯網正式上升為美國國家戰略。
同時,在GE的推動下,AT&T、思科、GE、IBM和Intel等五家分別來自電信服務、通信設備、工業制造、數據分析和芯片技術領域的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了帶有鮮明“跨界融合”特色的工業互聯網聯盟,旨在制定通用標準,打破技術壁壘,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激活傳統工業過程,促進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截至目前,工業互聯網聯盟已經吸引了全球制造、通信、軟件等行業159家骨干企業的加入。
互聯網聯盟的組建,使得工業互聯網突破了GE一家公司的業務局限,內涵拓寬至整個工業領域。
在我國,隨著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國務院今年5月份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工業互聯網與“互聯網”+工業、智能制造等發展熱點密切關聯,其概念內涵又進一步豐富。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解讀《中國制造2025》時指出,“工業互聯網是順應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一個重點發展領域,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互聯網+’最早實現的行業之一”,“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可從兩個方面切入,實現融合發展:第一個方面,就是智能制造;第二個方面,就是把互聯網引導到工業企業、工業行業中去。”
從苗圩部長的解讀可以看出,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工業”,而其內涵不僅包含利用工業設施物聯網和大數據實現生產環節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即德國工業4.0描述的智能工廠),還包括利用消費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實現制造產品的精準營銷和個性化定制,通過重塑生產過程和價值體系,推動制造業的服務化發展。
四大發展要點
工業互聯網主要有四大發展要點。
一是物聯網,主要解決工業數據的采集和傳遞;
二是智能機器,能夠實時采集設備的運行數據,根據預置模型自主選擇回傳并根據自身決策或遠程指令執行相應的動作;
三是工業大數據分析,利用融合以往生產工藝經驗和行業應用知識的數據篩選和分析模型,預測設備行為并提出干預建議;
偉哥不懂股市,但是對行業觀察還是有的,多少會涉及到一些股市相關的內容。根據我的觀察,2015年3月份前的股市看O2O形式的各熱門領域,3月份以后得股市看“互聯網+”,5月份以后看“中國制造2025”,6月份以后看“一帶一路”,現在則是看什么都沒用。這些概念股就吹起來的劣質氣球,泄了氣就再也硬不起來。關鍵時刻,還是實體經濟給力,雖然該漲的時候沒有大漲,至少在大跌的時候一直堅挺。
這就讓人們開始懷疑互“互聯網+”的能力了,事實上,主要還是因為廣大網民不了解“互聯網+”,因為互聯網+不是實際能做的,而是行動計劃,是政策類的存在,看不到摸不著,股票能大漲全得力于概念。另一方面,打著“互聯網+”旗號的企業,并不見得就實現了“互聯網+“,甚至于他們也不夠真正了解“互聯網+”。
先來看看那些“互聯網+”概念股
總體而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確實正在跟更多的行業相結合,并改變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在將來,“互聯網+”對提升產業乃至國家綜合競爭力會發揮其關鍵性作用。而通過“互聯網+”行動計劃,可以用新的思路和工具解決交通、醫療、教育等公共問題,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互聯網與任何產業的碰撞都會成為主題投資方向,在股市上自然也更為人們所關注與熱炒。大多數言論都認為這些股票的相關企業可能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產業包括以下幾個方向: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娛樂、互聯網商務、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汽車、互聯網制造業等12個領域,下圖列出了這些領域的主要企業。
其實從這12個領域來看,國內的“互聯網+”概念股仍舊是非常原始的,因為互聯網基礎產業還沒有發展到足夠的好,也就是說沒有足夠好的互聯網環境去保證的跟多的“互聯網+”企業誕生。因此這個階段的企業大談特談“互聯網+”,大多只為吸引人們眼球而無實際作為。當然,那些正在從事互聯網基礎產業的企業還是有足夠發展能量,并且能夠打上“互聯網+”標簽的。
在這些概念股中,那些為大眾所熟悉的實體結合“互聯網+”概念的,自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方正科技等會給人們比較互聯網化的感覺,同時也都是實體企業,是能夠“摸的著看的到”的。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互聯網企業主打“互聯網+”概念是不是已經水到渠成?其實也不盡然,主要還是看互聯網企業的落地能力,要看這些企業能否與傳統生產制造業相結合,否則就是“空忽悠玩概念”了。
反過來,吹噓“互聯網+”的傳統企業也是這樣,要看其是否真正實現了互聯網化,否則也只是紙上談兵的玩概念,這樣的股票在股市不景氣的情況下自然會下跌的厲害。甚至,有些股票在當前的表現,還不如沒有主打“互聯網+”概念之前表現的好。
要炒“互聯網+”就炒BAT等有經驗的互聯網公司
偉哥認為,真正要炒“互聯網+”的股,你應該去炒BAT的。對不起,我是說習慣了,可能廣大不熟悉互聯網的股民朋友還不知道BAT是百度、騰訊與阿里巴巴的縮寫。為什么炒“互聯網+”要看BAT呢?因為只有存在十年以上的“互聯網+”企業才真正了解互聯網,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互聯網+”,知道如何應用“互聯網+”去改造傳統行業。騰訊懂的如何用微信去改變大眾生活,淘寶做的就是把線下的雜貨市場搬到線上的事,百度做的事通過搜索就能搜到廣大信息化企業的事,若是他們不懂“互聯網+”就不對了。所以,各級政府各大企業都在與他們接洽,去做互聯網+的事。
說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了一些了吧。當前的概念越來越多,“互聯網+”、“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工業4.0”、020、共享經濟等等,概念本身沒有問題,都是政府或者從其他行業提煉出來的。主要在于很多企業都在借助這些火熱的概念來包裝自己,還有借殼上市的,資本運作的等等,這些加上類似概念的股票太容易迷惑剛進入股市盲目投資的朋友。所以,概念股存在沒有問題,問題在于股民朋友能不能判斷哪些是真的概念加具體實施,哪些只是概念加持下的換里不換表的股。因此,大家需要搞懂一個邏輯,即“互聯網+”并非是生產力以及生產關系的提高與完善,而是促進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融合的一個行動計劃或者政策,沒有產業、行業及企業的執行,是什么也實現了不了的。
若看不懂“互聯網+”就是實體股為主吧
如果你實在分辨不清,那還是以實體經濟為主吧,那些事看得到摸的著的。譬如我說海爾采用的是工業4.0標準,是中國制造的標準案例,排除海爾本身資本運作的情況下,如果海爾也打中國制造2025概念,基本是沒問題的。概念股是虛的,老百姓更喜歡抓在手里的真金白銀,買股票也是一樣,如果你買了實體企業的股票,就相當于買了真金白銀,不是嚴重到經濟危機,一般都不會出問題。
怕的是大家在分不清概念與政策的情況下而盲目跟進,一些短期內因為國家法規與政策而受益上升趨勢良好的股票有很多,這些大多在短期內可以獲得很好的收益,適合短線操作股民玩家,但對于入行新手是絕對不適用的。“互聯網+”是這樣的,連工業4.0都有虛的表現,甚至,前段時間連主打人工智能語音技術的科大訊飛都的股勢都下降了很多。在關鍵的時刻,唯有“看得見摸的著”的股票才是人們應該追逐的,所以能源、資源股比概念股表現的好,技術股比能源股表現的好,衣食住行等快消品實體股比技術股表現的好。
認清“互聯網+“的本質
這里在說說“互聯網+”與股票的表現。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原話是:“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因此,凡是稱自己是“互聯網+”的企業,都會網這些個領域靠近,每一個企業都稱自己的股市企業,不管什么行業的都會運用上云計大數據及物聯網的幾個技術術語及概念。
事實上,這是將來企業升級轉型之后的必然,所有的企業都會以這些個技術為基礎。在將來,無論是先進的制造業還是互聯網企業,大數據、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技術將會成為企業標配。以此這也就算不上是“互聯網+”企業的優勢,而具備這些技術的“互聯網+”概念股也就算不得什么優勢股。
最后再談一點,當前談“互聯網+”的企業還喜歡談生態,不得不說,生態是傳統企業實現互聯網的一個途徑,也是“互聯網+”落地的一個途徑,因此與“互聯網+”結合的非常緊密。但是打了生態的概念就這能讓企業運轉約更牛逼嗎?
列位看官,看到這個標題請不要驚訝。我確實是在說互聯網有可能“毀掉”一個行業。
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浪潮為認為是互聯網的第二次創業熱潮。加上總理態度鮮明的支持,不僅僅是整個互聯網行業爆發出了強大的熱情,所有行業似乎都在一夜之間開始尋找自己和互聯網之間的接口,也似乎是在一夜之間,所有加上了“互聯網+”概念的產品都身價倍增。
這讓我想起2000年前后的互聯網泡沫,似乎隨便一條街道都可以找到一家從事計算機培訓的機構。人們口耳相傳的是DOS與Windows之間的差別,恰如今天人們談論閱讀量、點擊量和移動端。
在本期封面故事中,《能源》雜志對近來火爆異常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進行了探訪和調查。和其他諸多行業一樣,“互聯網+”的概念也已經深深植入了這個行業的新興參與者的理念當中。
其實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充電樁的互聯網化聽起來可能都要比煤炭、石油、天然氣的“互聯網+”更加可信。但是在實際的采訪過程中,我們還是發現了很多空有“互聯網+”概念,而沒有實際內容的行業行為。
在現在這樣一個完美的商業故事就極有可能獲得一筆幾百萬甚至是上千萬風投的時代,嚴謹、縝密的工業化風格和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看起來似乎很是格格不入。
但是殊不知,無論是工業4.0還是能源互聯網,這些舶來品概念都是建立在歐洲發達成熟的工業基礎之上。中國從來都只是一個追趕者的角色,互聯網帶來的只是彎道超車的機會,絕不是直接跳過數十年工業基礎的可能。
1、工業互聯網龍頭
上周四開始工業互聯網概念是全面啟動,龍頭海得控制7天6個漲停,周五吧鼎捷軟件、賽摩電氣等低位的也帶動起來。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主要是網絡+平臺+安全,具有來說有工業軟件、大數據、云平臺、物聯網、智能機器等5大細分領域。富士康是工業互聯網重要催化劑,快速通過IPO,行情估計得炒到富士康上市的時候,海得控制被臨時停牌,周一估計工業互聯網概念也調整一下,我們重點把握低吸機會。
2、芯片和5G概念
芯片是科技股重要主線之一,本周芯片股小幅上漲,力度一般周五互聯網、游戲概念起來,資金都去做低位的。科技股經常會內部輪動拉升,等其他漲不動資金又會做芯片。5G還是挺活躍,周五尾盤武漢凡谷、中通國脈等5G概念拉升,5G第一版國際標準將于6月完成,這期間資金還會炒。
3、區塊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