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護理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范文

時間:2024-03-12 14:49:51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護理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1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 護理教育 現狀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219-02

一、高職院校護理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高職院校的護理教育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目前,在我國的高職院校護理教育中,還存在教育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和管理。也沒有將教學的質量監督納入到管理體制中去,因此也就無法對護理專業的學生或者是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所以管理體制的不完善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護理教育的健康發展,無法正確反映臨床護理教學的具體成效。

(二)護理專業教學的層次劃分不清

目前在我國的護理教育工作中,主要包含有中等護理教學、高等護理教學、全體質教育和繼續教育這幾個層次的劃分。不同層次的教學中,其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顯然是不相同的。然而在實踐中,很多的醫院對于不同層次教育的區分不夠重視,在進行教學安排上,不進行有效區分,進而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出現一定的混亂。這樣不僅會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還會出現教學內容重復等現象,不利于護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高職院校護理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護理教學中,主要的教學方式依然是課堂教學。而對于實踐教學的安排顯著不夠,這樣也就無法全面提升學生個體的實踐能力。基于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難以獲取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正因為教學效果不突出,教學上就會增加更多的課程安排,因此學生自由自主學習的時間明顯減少,不利于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在高職院校的護理教育中,還存在學生護理意識欠缺,臨床教師未能發揮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護理教育發展的趨勢探討

(一)提升教育層次,豐富業務技能

在高職院校護理教學中,應通過提升護理教育的層次和構建專業性較強的護理隊伍等措施來改變目前護理教學的現狀。并且定期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進行考核和評價,針對不達標的學員采取定期培訓的方式,不斷豐富護理人員的綜合技能。同時還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醫療設備,培養護理人員掌握先進儀器設備的技能,逐漸向著實用性的方向發展。此外還應該為廣大的護理人員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不斷豐富護理學生的實踐經驗,從而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二)完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臨床護理事業的不斷發展,護理人員的個人綜合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在護理教學方法上,可以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護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多安排一些具有實踐意義的護理活動,讓護理學生更加體會到患者的心理,以便于護理學生能夠更快的適應將來的護理崗位。同時還可以培養護理學生健康方面的技能,促使其和患者能夠進行更多的內心交流,以便于幫助患者盡早康復。此外,還可以提供各種模擬病例情況,讓學生依據模擬案例的具體情況提出有效的診斷方法。讓學生嘗試書寫各種患者的患病案例,初步接觸護理崗位中需用到的相關文件、書寫格式等。

(三)有效結合中西醫護理技術,注重護理學術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目前,中西醫護理模式的有機結合是我國護理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該模式不僅融合了西醫的護理方法,還兼容了中國的護理模式。從兩個角度去綜合判斷患者的病癥,能夠最大程度上減低患者的病痛。同時積極融合了西方先進的護理技術,能夠全面提升護理工作的整體水平,改善患者的護理質量,減緩患者的病程,實現了中西醫護理之間的優勢互補。加強中西醫護理學生的交流和合作,不斷推動我國護理技術走向國際化、多元化和信息化,是我國護理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護理工作水平,促進護理事業的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護理教育作為培養護理人員的重要途徑,在管理體制、教學方法和教學層次劃分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要求高職院校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改善護理教學水平,加強和西方護理技術的交流和合作,切實提升我國護理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水平,促進我國護理教育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護理專業;高職院校;教學現狀

護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須提高我國醫護人員的護理水平。然而,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需要我們在了解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進行改革,實現教學實踐水平的提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現狀

(1)缺乏完善的護理教育管理體制。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活動中還存在教育管理體制不夠完善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督和考核機制,難以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管理。不僅如此,也沒有將教學活動同教學質量監督結合在一起,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們無法以科學、客觀的態度去評價護理專業教師的教學情況,嚴重阻礙了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發展,難以將臨床護理教學的效果體現出來。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素質則難以得到提升。

(2)教學層次劃分不清。在護理教育工作中,大致可以劃分為幾個層次,包括護理教學、高等護理教學、全體質教育和繼續教育。層次不同,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也并不完全一致。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不少院校沒有重視層次教育的區分問題,在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方面,也沒有將這一問題體現出來,從而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出現混亂以及資源的浪費,難以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起來,更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3)教學方法單一。現階段,在我國絕大多數護理專業教學活動中,教師仍舊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去教學,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難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學習興趣的培養,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學效果的達成。在教學效果難以達成的前提下,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就會安排更多的課程來實現更多的課程安排,從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變得更加的少,難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發展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以提高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教學水平。

(1)進一步提高教育層次,實現學生業務技能的豐富。在高職院校教學護理專業中,相關教師應當通過進一步提升護理專業教育的層次等方式來徹底改變現階段護理專業的教學現狀。定期或不定期的對護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實現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考評,對于那些沒有達到預定目標的學員,可以采取一對一的培訓方式,進一步加強學生護理業務的提升。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教師還應當順應時展的需求,創新教學方法,加強資金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切實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能,使護理人員的實踐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切實提高整個醫療領域的護理服務水平。

(2)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臨床護理事業水平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個人綜合素質顯得更加重要。正因如此,高職院校的教師應當進一步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發揮出來,為廣大護理專業的學生安排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患者的心理,使學生能夠在畢業后迅速走到護理崗位。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模擬病例,使學生了解每一個案例的實際情況,并幫助學生熟悉相關文件和書寫格式的撰寫。除此之外,將網絡技術應用到護理教學當中,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時間和空閑的限制,時時向學生一些護理專業知識和案例,為學生發展奠定基礎。

(3)注重學術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現階段,我國護理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實現中西醫護理模式,該種模式一方面將中醫護理方式方法引進到西醫護理中,通過逐步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護理模式。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從兩個角度對患者的病癥進行綜合判斷,從而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病痛。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的護理技術,全面實現護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切實改善患者的護理質量,幫助患者減輕病痛,實現護理之間的優勢互補。這是我國護理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醫護專業的護理水平,實現我國護理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結語

作為培養護理人員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護理教育在管理體制和教學方法上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需要高職院校相關教師不斷創新護理教學方法,提高護理專業教學水平,促進我國護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醫護人員。

作者:張芳 單位:隨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黃婷婷.中美護理學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比較研究[D].北京:第二軍醫大學,2015.

[2]趙俊奪,米婭莉.高職院校護理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才智,2015(11):169-170.

第3篇

關鍵詞: 護理;教育;發展現狀;對比研究

1 國內護理教育的發展現狀

現代護理教育在我國的建立和傳播已有近百年歷史。近年來 ,我國護理教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護理服務水平方面有了空前發展 ,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必須承認 ,我國護理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我國實行的是包括學校基礎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在內的連續統一的教育體系,并已形成了由中專、大專、本科到研究生的多層次護理教育體系。但是,我國護理教育仍以中專、大專教育為主,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僅占一小部分。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我國現有900多所中專護(衛)校,500多所本科(大專)院校開設護理專業,有超過60所高等院校開設了護理碩士點,20多所開設了護理博士點[1]。同時,我國還擁有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的護士在職教育、護士繼續教育、護士成人教育系統,這些教育形式對提高在職護士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根據《2011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截止2010年,我國注冊護士已超過200萬人,其中中專學歷占46.0%,大專學歷占42.5%,本科及研究生學歷不足10%。如表1所示。

2 歐美護理教育的發展現狀

美國護理教育經過100多年 (1893~至今 )的不斷發展 ,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護理教育體系。195 2年 ,美國護理聯盟成立了正式的護理教育評估機構 ,標志著美國護理教育走向制度化和系統化。美國護理教育主要分為2年制護理學院學位、3年制護校畢業證書、4年制護理學士學位、2年制護理碩士學位、2年制護理博士學位,這些為從事護理的學生提供了從低到高的階梯型教育。近年來還發展了另一類機動靈活的培養模式,如分軌式(Separate Track Model)、校外學歷模式(External Degree Model)等,以滿足市場對護理勞動力發展的需要和為在職護士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機會。美國護理學院學會調查數據顯示[3]:2010年全美注冊護士超過310萬人,其中大專護士占36.1%,本科護士36.8%,碩士博士學位護士占13.2%,總計受過高等教育的護士占總數的86.1% 以上。其護士隊伍有如此高的教育準備水平得益于靈活的教育體制、多樣的培養模式和已具規模的高等護理教育資源。在英國,高等護理教育則是實施專科化培養制度,護士由高中畢業后經考試入學,學制分3年、4年兩種,前者為大專學位,后者則獲學士學位。執業護士中,大部分擁有學士學位,還有很多護士攻讀碩士與博士研究生[4]。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護理教育均以大學本科教育為主體,并設有相關數量院校開設護理學碩士、博士教育。如表2所示。

3 國內外護理教育發展情況對比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護理教育和護理服務的國際化趨勢日趨明顯,全球性的護士短缺和護士流失是各個國家正共同面對的現實問題。在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衛生保健等領域培養出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道德修養的護士,已成為護理教育者關注的焦點。借鑒國外護理高等教育的有益經驗,一方面可以為我國護理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可以廣泛開展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護理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將我國培養出來的國際化護理人才向國外輸出,變巨大的人口壓力為豐富的人力資源。護理教育的發展,與各國的經濟、文化、教育、宗教、婦女地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近年來,我國護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總體來說,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諸如,護理人員數量偏低;每千人口平均護士(師)數偏低;護理教育層次偏低;護理管理缺乏足夠的科學性;護理科研有待于加強;整體護理還沒有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普及等等。如表3、4所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我國護理教育事業也將面臨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

[1] 尤黎明,羅志民,萬麗紅,等. 中國護理教育資源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研究[J]. 中華護理教育,2010,7(4):147-15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011中國衛生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

[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Nursing Fact Sheet[EB/OL]. [2011-04-12].edu/media-relations/fact-sheets/nursing-fact-sheet.

[4] 沈立珍,凡蕓. 現代護理教育的現狀與發展[J].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8,3(2):63-66.

[5] Thobaben M,,Roberts DA,Badir A,Wang H, et al.Exploring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apan and Turkey. Contemporary Nurse . 2005

第4篇

【關鍵詞】護理;教育;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R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067-02

1 起源于歐洲

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逐漸出現了原始的醫藥、護理活動。在19世紀中葉以前,世界各國沒有正規的護理專業,護理在當時沒有科學的內容,也不必接受正規教育。直到1576年,法國的天主教神父文森保羅(St. Vincent De Paul)在巴黎成立慈善姊妹會,培訓為病弱者提供護理服務者。1836年,德國牧師佛里德爾(P. T. Fliedner)為教會的女執事在凱塞威爾斯城設立了第一個短期護士訓練班[2][3]。

人類歷史上正規的護理教育是從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時代開始的。1853年,南丁格爾到凱塞威爾斯城醫院與基督教女執事一同學習護理,隨后到巴黎“慈善事業修女會”參觀考察護理組織和設施,歸國后擔任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監督。1860年7月9日,南丁格爾在英國倫敦的圣托馬斯醫院開辦了第一所護士學校,為正規的護理教育奠定了基礎[2]。

2 歐美護理教育的發展

歐美護理教育的發展,與各國的經濟、文化、教育、宗教、婦女地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自1860年后,歐美許多國家的南丁格爾式的護士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

在美國,1873年紐約貝爾維尤醫院創建了第一所南丁格爾式的護士學校。1901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設了專門的護理課程。1924年耶魯大學首先成立護理學院,學生畢業后取得護理學士學位,并于1929年開設碩士學位。1948年,卡內基基金會資助了一項社會對護士需求的調查,并且提出了對護士進行更高等級教育的建議。1956年,哥倫比亞大學護理學院成為美國第一個授予臨床護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的院校。1963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開設了第一個護理博士學位課程。至此,護理教育在美國形成了多層次的完善的教育體制[2]。

在歐洲,護理教育向大學發展普及相對緩慢。1972年,愛丁堡大學成為歐洲第一個授予護理學位的院校。隨后,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為西班牙所接受。1989年,西班牙將學士學位作為進入護理行業的最低要求。1996年,英國和愛爾蘭將大學教育作為護士和助產士入行的最基礎教育[1]。

3 歐美護理教育的現狀

美國護理教育主要分為2年制護理學院學位、3年制護校畢業證書、4年制護理學士學位、2年制護理碩士學位、2年制護理博士學位,這些為從事護理的學生提供了從低到高的階梯型教育。近年來還發展了另一類機動靈活的培養模式,如分軌式(Separate Track Model)、校外學歷模式(External Degree Model)等,以滿足市場對護理勞動力發展的需要和為在職護士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機會。美國護理學院學會調查數據顯示[4]:2010年全美注冊護士超過310萬人,其中大專護士占36.1%,本科護士36.8%,碩士博士學位護士占13.2%,總計受過高等教育的護士占總數的86.1% 以上。其護士隊伍有如此高的教育準備水平得益于靈活的教育體制、多樣的培養模式和已具規模的高等護理教育資源。在英國,高等護理教育則是實施專科化培養制度,護士由高中畢業后經考試入學,學制分3年、4年兩種,前者為大專學位,后者則獲學士學位。執業護士中,大部分擁有學士學位,還有很多護士攻讀碩士與博士研究生[5]。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護理教育均以大學本科教育為主體,并設有相關數量院校開設護理學碩士、博士教育。如表1所示。

參考文獻:

[1] Vladimir J. ?imunovi?,Marija ?upanovi?,Frane Mihanovi?,et al. In Search of a Croatian Model of Nursing Education[J]. Croat Med J,2010,51(5):383-395.

[2] 李麗萍. 護理教育學[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5-21.

[3] 王玲霞. 守護健康的生命使者――淺談護理學發展簡史[J]. 生命世界,2011,261(7):88-91.

第5篇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觀念的更新,疾病譜的變化,衛生保健體制的改革,人口老齡化進展加快,護理工作模式發生了轉變,護士工作范圍及內容日趨擴大,護士任務和角色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這些都對護理教育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護理人才提出了挑戰。同時,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21 世紀護理學必將與信息技術、社會科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融合發展。護理學科知識體系日益豐富,護理教育面臨的有限的教學時間和無限的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此外,國外護理教育的蓬勃發展,護理教育國際化的形成,將對我國護理教育現存辦學體制和教育制度、師資隊伍水平和教學質量形成沖擊。現就我國護理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如下:

1 我國護理教育的發展現狀

1.1 我國護理教育迅猛發展

建國初期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取消了高等護理教育,護理教育成了單一層次的中專教育,直到1984年高等護理教育才得以恢復。1992年北京醫科大學開始招收護理碩士研究生,護理教育初步形成了由單一的中專教育向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比較完整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護理教育體系。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255所院校開設護護理學專業教育,133所院校開設護理學本科教育,30所院校開設護理學研究生教育。2003年,第二軍醫大學獲得護理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首屆招生2名。至此,我國護理教學層次基本齊全,與國外護理教育層次達到一致。但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如美國現有本科教育院校616所,碩士研究生教育367所,博士研究生教育323所,其護理教育早已處于成熟狀態,教育層次除了包括執業護士教育、專科教育和學位教育(本科、碩士和博士)外,還發展了一些靈活多樣的教育模式,如分軌模式、RN-MSN模式、快速階梯模式、校外學歷模式和銜接模式等。

1.2 護理教育培養的規模和層次不能滿足需求

為了緩解護理人才緊缺的狀況,在教育部啟動的“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中,護理人才作為四類緊缺技能型人才之一被列入其中。截止2005年底,我國護士總人數為134.96萬,比2004年增加了4.2萬人,相當于2000~2004年間增加數量的總和。然而專家指出,相對于13億人口來說,我國護理隊伍仍然嚴重缺乏。護士總數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30.26%。而衛生部1998年提出的綜合醫院組織編制的要求是護士應占衛技人員總數的50%。在醫護比方面,我國2001年的醫護比只有1∶0.61,遠低于1998年世界平均水平1∶2.698;2001年全國平均護士與床位比例為0.4∶1,而世界許多國家護士與床位比例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當前我國護理人員與人口之比約為1∶1000,與世界各國一般標準為2∶1000存在明顯差距。以中專為教育主體,教育層次低于世界普遍水平是我國護理教育的現狀。據2003年底來自中國衛生部的資料顯示,全國126.6萬名護士中,中專學歷占64.5%,大專學歷占24.3%,本科學歷僅占1.6%。至2005年底,護士隊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達到25.6%,而2002年美國衛生社會福利和健康保健資源部公布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美270萬名注冊護士中,大專學歷占34.3%,本科學歷占32.7%,碩士學歷占9.6%,博士學歷占0.6%,即近43%的注冊護士已具備本科或以上學歷。由此可見,我國的護理人力資源與護理人員的學歷層次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衛生保健體系的建立、健全使護理功能不斷擴展的情況下,護士的數量更加不能滿足人們健康保健的需求。護理教育要想迅速改變學科科學化水平不高、獨立性不強的現狀,當務之急是擴大高層次的護理教育,特別是創設博士層次的護理教育,以及對臨床有一定資歷水平的專科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專家的培養、認定。以解決學科發展迫切需要理論基礎雄厚、專業信念堅定、精通學科研究方法,占有豐富信息資料,能站在學科前沿,把握學科發展動向,具有發展學科理論和實踐能力的高學歷人才及實用性人才。

1.3 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現代護理教學對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廣度、專業知識的深度和教學技能有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國內師資隊伍普遍存在人力資源不足、學歷偏低、教學能力不強、專業知識陳舊的狀況。在部分醫學院校里,高等護理教育的師資還沒有形成合理的梯隊。臨床護理教學中還有相當部分院校存在著護理教育以醫院為主,護理教學以護士為主,以致缺乏教學的系統性和對護理工作實踐的研究和了解;而部分護理學專業教師脫離臨床,造成理論和實踐相脫離,這些也是造成護理教學質量欠佳的原因。大部分院校師資隊伍學歷偏低,還存在醫教護、專教本的現象。而且護理臨床師資隊伍的穩定性差,教學意識不強,技能不熟練,有待提高。

1.4 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和課程設置體系不完善

目前,中國護理教育大多仍舊采用傳統護理教學方法,即以課堂教學、實驗室教學及臨床教學3種形式為主。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主動參與少,忽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雖然在理論上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主導一切,授課方法是照本宣科,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時數多,學生自學和討論時間少,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形式單一,考試方法也較為刻板,缺少能力上的考評和靈活應用方面的鑒定;教學評估開展不夠,學生交流不多造成教學方法和效果不能及時反饋和提高。幾十年來,我國的護理教育課程體系主要是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式課程,仍然是自然科學及技術偏多,人文學科偏少,缺乏從整體的角度考慮人才的培養。

1.5 護理教學評估體系欠缺

醫學教育評估由國家教育部或衛生部統一負責,護理教育并未單列,不能體現醫學教育和護理教育之間專業的獨特性,由此帶來的弊端是:不能充分反映護理專業教育和實踐發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專業,造成護理專業教育計劃缺乏專業特色,實質是附屬于醫學教育,沿用醫學教育的課程框架和教學模式及評估標準,最終不僅限制了護理教育專業化發展和護理學知識的體系化,而且嚴重影響了臨床護理需要和社會需要。

2 我國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

第6篇

關鍵詞: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發展趨勢

一、我國現代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進展

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是以培養具有現代護理科研知識及護理管理為最終目的[1],專業護理人才的培養已成為護理教育關注的熱點。沈寧等[2]研究表明,護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是臨床護理、護理研究、護理教育能力。李小妹等[3]根據我國以生物醫學模式為主的臨床疾病護理人員培養目標,提出了應通過增加我國護理人員的科研和教學職能的方式來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水平。因此,我國護理人員的培養應以能提供整體護理、健康教育咨詢、科研和教學工作的人才,形成新時期下中醫護理轉型的開拓型力量。徐燕等[1]提出,護理人員教育為具有護理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夠從事預防保健、臨床和康復護理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李英等[4]提出,護理人員教育應成為醫院及周邊服務社區護理工作的中堅力量和后備軍。

二、貴州省中醫護理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

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是發展貴州省中醫護理事業的先決條件,只有培養出高素質、高經驗的創新型人才,才是貴州省中醫護理事業發展壯大的關鍵[5]。當前由于貴州省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理念起步較晚,處在早期發展階段,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的體系還不是很完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培養目標還不夠明確

由于中醫護理學科內涵模糊,貴州省還未完全形成獨立、完善的學科理論體系,因此很難清楚的劃分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的階段性目標,未能清晰明確的在中醫護理人才培養中突顯中醫醫護的特點,大多數的中醫護理人才不能講所學到的知識融入到實踐工作中去,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貴州省中醫護理人才培養工作諸多方面不能展現處中醫護理區別于西醫的特色與長處。

(二)教育模式和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由于貴州省的護理教育起步較其他發達地區晚一些,因此貴州省在護理教育領域基本上沒有形成獨立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及護士在職教育、繼續教育等方面,都直接借鑒或模仿西醫護理教育體系。經調查發現,貴州省的護理教育主要存在著課程設置偏向于西化,且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等現象,致使中醫護理本科教育體系西化傾向嚴重。

(三)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不突出

目前,貴州省現行的中醫護理規范教學中沒有能突出中醫護理的專業特色,而只是簡單的將中醫培養體系簡單的壓縮成為中醫護理的標準,中醫護理學理論體系過于簡單,缺乏實際可操作性和應用價值,沒有一套完整的闡述中醫護理知識的專業體系。此外,課程設置較為重復,未能將中西醫護理知識進行有效整合,這不僅加重了中醫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還導致了護理專業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學組織針對性不強,不能體現中醫護理專業的專業特色。

三、貴州省中醫護理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一)應以體現以人為本的培養理念為發展趨勢

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注重以人為本,立足學生的職業特性和個人的全面發展,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中醫護理為特色,保證知識層次規格,培養基礎知識寬、專業能力強、人文素養深、職業水平高的多元復合型人才,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按照人才規格滿足社會的需要,組織滿足學生就業的教學培訓,使實用性與適應性并重,構建中醫護理人才培養模型[6]。

(二)應以中醫傳承與護理技能培育為發展趨勢

貴州省應在臨床護理培養中圍繞中醫護理操作技術,結合當代先進西醫診療護理技術,以“學習、思考、塑身、實踐”為重點,將我國的傳統中醫學理論以及中醫護理理論通過深入的實踐活動得到系統、全面的整理,開發出具有以貴州省為代表性的中醫護理理論體系,并在教學的過程中滿足學生學以致用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培養,開拓實踐視野,讓學生在學習中醫護理的過程中驗證中醫護理的專業獨特性,傳承中醫護理的特色,以講帶干,在豐富學生中醫護理知識的同時培養其主觀興趣意識,從而推動貴州省中醫傳承和護理技能培育的步伐。

(三)應以教學內容與執業能力融合為發展趨勢

專業基礎和理論技術體系的構建需要尊崇“強化知識、突出實踐”的基本原則。因此,在滿足就業崗位的基礎上,對中醫護理人員實踐能力的考核將成為下一步貴州省中醫護理醫師考核的發展趨勢。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強化教師對學員的培訓引領作用,在日常的專業知識學習中加入實踐目標的考核機制,通過實踐鍛煉,進一步規范中醫護理的操作流程,使實踐能力培養常態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穿插、設計相應的實踐內容,并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作為重點教學內容,開展一系列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探索實施“雙證書”制度。

參考文獻

[1] 徐燕,張廣秀.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的培訓目標及實施.護士進修雜志,1997;12(10):15-16.

[2] 沈寧,顧詢.我國本科護理教育培養目標的調查.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2):683-686.

[3] 李小妹,顧煒.優化本科護理課程結構的策略與方法.中華護理雜志,2003,38(2):118-121.

[4] 李英,萬宏偉.改革護理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建立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護士進修雜志,2004;19(3):237-238.

[5] 范宇瑩,趙士斌,郭盈.護理本科生就業滿意度現狀調查.護理研究,2010;24(5):1151一1153.

第7篇

[關鍵詞] 高等護理教育;教學水平;評估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8(c)-129-02

開展高等護理教育,是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適應社會發展和醫學科技進步的必然需求。近年來,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蓬勃發展,先后有100多所院校設立了高等護理教育,已經培養了一大批適應社會需要的高層次護理人才。但是,由于各校的整體辦學能力、開設護理高等教育的時間、從事高等護理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有著很大差異,在護理教學上的水平良莠不齊,目前尚無一個明確的標準和尺度來進行科學評估。因此,構建一個符合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發展實際的教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逐步規范高等護理教育評估與管理,適應高等教育理想化、產業化、大眾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勢在必行。

1 護理教育的研究

1.1 教學內容

護理教育的教學內容[1,2]突出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性,體現教師角色和任務的轉變,引導學生學習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1.2 臨床實習

臨床護理學是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為一體的學科[3],講授滿足人們基本需要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人的身體和行為,使學生能勝任包括為個體、家庭和社區的醫療護理服務,通過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達到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恢復健康、減輕痛苦的目的,使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人、理解人和幫助人。

1.3 師資隊伍建設

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起步較晚,師資隊伍總體學歷層次偏低,因此院校需要加強師資培訓的力度和速度。目前,全國除一些早期開辦高等護理教育的醫學院校其護理院校師資隊伍中研究生學歷達到85%以上外[4],大部分新開設本科護理教育的院校存在護理師資隊伍學歷偏低、師資隊伍不穩定、學術帶頭人不突出、年輕教師不拔尖的現象,特別是臨床師資隊伍穩定性差,教學意識不強,教學技能不熟練。

2 護理教育評估體系的構建

目前,我國護理教育評估主要是由國家教育部或衛生部統一負責,與醫學教育評估一并進行,與醫學教育評估執行同一評估標準和方法。因而,在護理教育評估內部缺乏等級性、聯系性和承接性,在醫學教育和護理教育評估之間缺乏專業的獨立性、特殊性和區別性。由此而帶來的弊端有:不能充分反映護理專業教育和實踐發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專業,造成護理專業教育計劃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學實施等方面都缺乏專業特色,最終限制了護理教育專業化發展和護理學知識的體系化及對公共社會應用的性能。

2.1 評估標準

美國護理教育評估七大標準由美國NLNAC制定,這些標準和指標只是一些框架性、定性的指標,給各州、各校以人的自主性和自我發展特色的空間,評估的宗旨、任務、方法等充分體現了護理專業的特點,從而保證了評估的標準和指標體系準確地反映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發展的需要。

2.2 擬訂草案

在資料調研的基礎上,系統分析目標要素,就國內外同類評估指標體系進行對比研究,結合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發展現狀,廣泛征求專家意見,擬訂高等護理(本科)教學上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組織預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進行修正,形成較為合理的草案。

2.3 確定體系

選聘長期在醫學及護理教育領域,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有代表性的國內外專家,采用Delphi法對草案中的各級指標予以進一步篩選,并對咨詢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確定各級指標的分級內涵和權重系數,形成較為成熟的評估指標體系。Delphi法可確定各級指標、指標權重及分級內涵,其核心是通過進行幾輪函詢,征求專家意見,并予綜合、整理、歸納,再反饋給專家,供他們分析判斷,提出新的論證。如此多次反復,意見逐步趨于一致,得到一個比較一致且可靠性較大的意見。

2.4 應用

美國護理教育評估是美國護理聯盟教育評估委員會(NLNAC)負責實施,該機構及其所承擔的使命和任務得到政府教育部門認可和資助。NLNAC特別強調護理專業的特殊性,參與評估的人員均為護理專業人員從而確保該機構評估結果的權威性。我國除了加強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對護理教育實施評估以外,還應當建立專業的高等護理教育評估機構,由專業人員組織實施評估工作,負責對所有提供護理學位教育的院校進行評估。這樣,可以使評估標準切實符合護理專業的標準和原則,充分體現護理專業的獨立性,使高等護理教育不但能更好地適應護理學科的要求,而且推動護理專業的不斷發展。

美國的高等護理教育評估組織有政府的,也有民間的,評估的層次和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國在評估方法上,除了專業機構、行政機構等組織的評估以外,還應當鼓勵各院校開展自我評估。在現代教育評估中,人們越來越重視自我評估的作用,強調自我評估應作為各類教育評估的基礎。自我評估是院校以自身為主體開展的評估活動,它是學院自我約束、自我制衡、自我調控的基本手段。經常性的自我評估和自我反思活動,有助于院校的自我完善和不斷發展。評估內容上,除了綜合評估,還可以開展專項評估,對護理院校的局部或單項進行評估。在評估形式上,可以進行合格評估、選優評估和個體內差異評估等評估方法。通過開展多種層次和類型的評估活動,不斷促進高等護理教育自身的發展。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全面發展,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也隨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而如何合理評價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成效,科學評估相關院校的高等護理教育水平,已成為進一步深化我國護理教育改革所必須研究和有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查閱國內外有關高等護理教育評估指標體系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根據我國護理教育現狀和特點,對高等護理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進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科學、客觀、全面的護理教育評估體系,逐步規范高等護理教育評估與管理,適應高等教育理想化、產業化、大眾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姜安麗.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芳芳,姜安麗.護理專業大學生專有素質結構理論模型的構建[J].護理雜志,2005,22(8):27-29.

[3]周紅.護理臨床教學改革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3):2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泾源县| 太原市| 略阳县| 马龙县| 平阴县| 尚志市| 德令哈市| 凤阳县| 旬阳县| 渑池县| 邢台县| 德兴市| 肥乡县| 临清市| 泸西县| 武威市| 高邑县| 富裕县| 喀喇沁旗| 汝州市| 临朐县| 栖霞市| 会昌县| 华安县| 绥滨县| 和平区| 苏尼特右旗| 尚义县| 伊宁市| 五指山市| 桓台县| 阿克陶县| 工布江达县| 云龙县| 钦州市| 锡林浩特市| 德钦县| 贵溪市| 渭源县|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