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數字媒體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18:07:06

序論:在您撰寫數字媒體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數字媒體論文

第1篇

摘要:

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跨越式進步,計算機和科學技術產業得到迅猛發展,而由人類智慧和高新科技相結合而形成的數字內容產業相對應的得到飛快發展,并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到新世紀知識經濟的頂梁柱產業。眾所周知,數字媒體是以數字化的文字、聲音、圖像、圖形、動畫和視頻影像等作為信息載體,從而通過科技手段進行傳播和發展。而數字媒體藝術基本特征為:交叉使用網絡媒體,里邊包含了電腦動畫的制作、影視廣告的拍攝、數字音樂的播放,還有諸如網絡游戲、模擬現實、網絡行為藝術、錄像、互動裝置和DV(數字視頻)等。本文對數字媒體藝術的現狀,特點,在教育中的應用,就業方向及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數字媒體藝術 形式 爭議 發展 應用 影響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推進了數字媒體的運用與發展。人類把高端網絡技術與數字通訊技術有效結合起來,逐步取代傳統的廣播、電視、電影,并快速地朝數字音頻、視頻和電影產業發展。因此,數字產業、虛擬現實、電腦動畫等信息產業構成了新世界嶄新的數字傳播媒體,并逐步發展成為了巨大的產業鏈,最終數字媒體藝術逐步在知識經濟產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數字媒體藝術概述

縱觀近幾年,數字媒體藝術在知識經濟時代得到迅猛發展。數字媒體藝術的概念也滲入人心,大家各持己見,但是大部分的理解都是一樣的。簡單的說,數字媒體藝術就是藝術的創造和形成過程。它依賴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現有的資訊、 圖像等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把它們進行藝術加工,利用現代傳媒進行傳播,從而形成數字媒體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數字媒體藝術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表現形式和藝術創作過程部分或者全部都得依托數字科技手段。通過數字媒體或數字藝術而產生的設計作品或者是視覺藝術是其應用表現之一。從目前來看,數字媒體藝術堪稱藝術設計中活力四射和發展潛力無限的一門藝術。隨著社會和技術的發展,數字媒體技術將呈現更獨特和更具魅力的一面給大家。

2、對數字媒體藝術應用特點剖析

2.1 數字媒體藝術的創作 創作的數字媒體藝術并不是一味的依靠排斥以前的工藝技巧,而是運用數字平臺創作出獨特和自成一體的藝術作品。它所創作出的數字藝術作品能夠使觀眾參與其中,并融入角色。大眾參與的交互可以顛覆角色,大眾不僅能使作品效果改變,并且有機會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2.2 數字媒體藝術表現特征 數字媒體藝術可簡單拆分為“數字”和“數字藝術”。現有的數字和電腦技術的應用可理解成“數字”。而“數字藝術”就是通過 “數字”創造出的作品。“媒體”是數字藝術的一個媒介。

3、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就業方向和發展趨勢

3.1 數字媒體技術就業發展 數字媒體藝術的人才培養方向是技術與藝術兩者兼備的復合型人才。技術和藝術在數字媒體藝術中相輔相成。傳統教育缺少技術與藝術兩者兼備的數字媒體藝術人才,而此類人才的培養也符合新興市場的需求,他們的就業方向主要各級電視臺、影視動畫制作單位、傳媒與廣告公司、數碼藝術公司、展示設計公司、形象企劃公司、多媒體與網頁設計、室內裝修設計、產品造型設計等熱門行業。置身于數字媒體藝術領域的發展是明智的選擇,因為它隱藏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數字媒體藝術在2002年底正式通過教育部的本科專業審批,成為信息學科向文化藝術領域拓展的新方向。審批通過后,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陸續增添與數字媒體藝術相關的專業,以此滿足市場需求。據相關人士統計透露,我國每年對數字藝術人才的缺口是15萬。而電視卡通業就有每年200億元的廣闊市場。市場的廣闊和需求量使多媒體產業演變成巨大的經濟產業。有專家指出,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眾對視覺美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3.2 產業化背景下的數字媒體藝術 以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為例,僅在2000年,數字技術產業(包含數字內容)的年產值就超過600億英磅,而出口產值就遠超過80億英鎊。以數字技術產業相關的雇傭人數共計約195萬人,產值占GDP的7.9%。從數據表明,數字技術產業是英國的第一大產業。美國,作為全球的唯一超級大國,以電影和電腦軟件為主要的數字技術產業,每年的營業額大于4000億美元,占GDP的4%。更為驚人的是數字技術產業(媒體藝術、電子游戲、動漫卡通等)在日本的產值超過鋼鐵行業生產總值的兩倍。這一產值使日本的數字技術產業成為僅次于汽車產業的第二大產業。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截至目前為止,用電腦直接從事數碼藝術工作的有將近十萬人。除此之外,每年有三十多萬人接受相關數碼產業的職業技能培訓。韓國的數字技術產業以游戲產業尤為出名,并且已經一躍位居韓國的第一大產業,連汽車產業也位居其后。數字技術產業在中國的發展也相當的樂觀,并且網絡游戲在這一行業顯得尤為突出。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得出,相比于2002年的中國的網絡游戲市場,2003年的網絡游戲市場的規模發展得到飛躍式的進步,產值達到13.2億RMB,2004年達到39.1億RMB。從2003年到2004年凈增長了25.9億RMB,產值一下翻了兩翻。由此數據表明,中國的網絡游戲市場巨大,隱藏巨大商機。在動畫方面,專家預測:中國的動漫產業具有無比巨大的市場,產值預計可達到200億元。僅僅在中國的發達城市,如上海、北京、廣州三地的青少年動漫消費就能達到13億元。其消費人群的年齡是介于13歲到30歲。此外,動漫產業還能帶動與之相關的產業的發展,如文具產業、兒童食品、兒童服裝、兒童音像制品、和各類兒童出版物。這些產業的年產值總共是2050億元。這些產值都是由動漫產業帶來的,收入相當可觀。

3.3 數字媒體藝術發展形式 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在于它打破常規,把高難度和神秘化的東西轉化為大家都能接受和能明白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人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數字媒體藝術把科學元素和藝術元素科學結合起來,以簡單的破譯方式呈現給大家。作品的繁華與燦爛,驚艷與絕美,對數字媒體藝術來說就是通過電腦的編程來全自動化的詮釋與解讀。無論是藝術的形式還是內容,在電腦上它們都具有同一性。在藝術領域,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是對這一領域革命性的顛覆,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不同的藝術信息可以實現相互轉換,而大家也能享受到非凡的視覺特效和藝術視野。

數字媒體藝術與三棱鏡有著驚人的相同點。三棱鏡觀察者的角度不同,它相對應折射出的光芒也不同。而數字媒體藝術也如此。數字媒體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依托數字科技和現代傳媒技術,將人的理性思維和藝術感性思維融為一體,以嶄新而又獨特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它由藝術層、科技層、媒體層、應用層相互交叉構成,包括廣泛的商業設計和大眾藝術。數字媒體藝術具有創作工具的數字化、作品展示的交互性、作品呈現的多態性、表現題材的廣泛性特征。其具體的呈現為:創作過程是先由各類藝術(影視藝術、合成藝術、網絡藝術等)與計算機技術的有效結合,以互聯網作為傳播媒體,最后的一步就是結合智能軟件,最終產出藝術作品。科技的進步和觀念的創新將成為推動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的動力,而創意產業和信息設計將是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主流,數字媒體藝術引領藝術創新到更加非凡獨特的思維和更寬、更廣的視野。

4、結束語

由上綜述得出,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無論在手段上,傳播途徑和傳播空間上都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數字媒體藝術也將也將伴隨著人類進入“數字化生存”的時代逐步成為藝術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前景無可估量。基于這一現狀,時代生產力和數字信息技術及新媒體的滲透對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這樣,數字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和傳統美學的關系越來越緊密。

參考文獻:

[1]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的理論探索[J].飾,2006(3).

[2]李四達.后影像時代的新媒體藝術探索——數字媒體與當代藝術的融合[J].飾,2007(4).

[3]桂宇暉.面向新世紀的數碼設計藝術學科發展[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3,36(2).

第2篇

數字媒體技術的核心在于“以科技為媒,以文化為體”,這項新興技術不僅要求其參與者具備一定的計算機使用技能,更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品質,不僅要熟悉軟硬件的應用和開發平臺的使用,更要對于媒體藝術本身的內涵有深刻認識。在數字媒體技術爆炸式發展的今天,作為21世紀知識經濟核心的數字媒體產業承載著高科技與人類智慧創意融合的新興文化內核,已涵蓋在線教育、電玩娛樂、通信服務、廣播廣告等多個領域。在我國,數字媒體技術還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期,很多方面有待規范,但市場潛力巨大。在2008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時,傳統行業舉步維艱,而數字媒體產業的發展卻逆勢而上,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2008年,我國數字媒體產業產值達9,000億人民幣,2010年更是達到15,000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在這種突飛猛進的態勢之下,數字媒體技術如要有更大的發展,必須突破現有的瓶頸——渠道和網絡。不僅要在互聯網狀態下保持不斷地深化延展,更要融入電信服務商和電視媒體。

2電視媒體中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未來的媒體傳播將要依賴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依托于互聯網網速的提高,網絡訪問速度的提高更是決定于三網融合的擬合度和兼容性。從目前來看,我國三網融合還處在探索階段,技術壁壘已經不是決定性的問題,政策導向和推動將是今后發展的動力,這也將是三網融合技術的起始點。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即終端、內容、交互應用將進一步改變三網融合的格局,最終演化為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融合。

2.1增強現實技術在電視媒體中的應用

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跨界于虛擬與現實世界,將兩個世界的信息一體化的新技術。其通過技術手段模擬仿真后,將虛擬的信息放置在現實,實現了一種超現實的感官。未來媒體發展的兩個趨勢是信息平臺一體化和虛擬現實視界融合。而作為傳統電視媒體要想跟上時代的節奏,不能只通過政策來防止終端的流失,而應通過改革來應對被互聯網蠶食的市場份額。現如今,網絡機頂盒風靡全國,它不僅擁有傳統電視所具有的內容,更是實現了網絡資源和交互式功能的集成。因此,很多的廣電用戶轉而變相投奔了互聯網資源。而作為電視媒體也正在積極發展高清機頂盒業務,這一技術既豐富了傳播內容,也提高了畫面質量。從電視內容上看,視覺增強技術有利于提高節目制作質量,在直播一些重大體育賽事時,可以通過視覺增強技術,實現多空間、多內容的交互疊加,以提高畫面的豐富性和趣味性。由此不僅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回歸電視媒體,同時對于電視廣告的推廣也具有重要意義。

2.2建立以需求為生產驅動的電視媒體系統

建立一個全方位交互式的電視媒體系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它需要現有的電視網絡突破地域和政策上的限制,更大程度的滿足人們的差異化需求。以需求帶動節目的制作和播出,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快捷、完備的新聞資訊,還可以為用戶提供權威的指導。但這對于電視媒體來講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以用戶為中心的節目制作,其中必要的審查和監督機制的建立是系統的核心內容。只有在內容上得到保證,為用戶過濾掉垃圾內容,才能保障用戶享受到最方便、最周到的服務,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

2.3電視媒體傳播載體的發展

從最初的單向電視節目的傳播,到現如今交互式高清節目的出現,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改變人類思維方式的同時,也成為人類不斷突破想象力極限的原動力。最初人們獲得信息只能依靠電視和廣播,而后就發展成為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是可穿戴設備。可以說這些終端設備的不斷演變和發展,推動了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也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試想,若干年后,當你需要獲得第一手的信息資訊時,可能帶上眼鏡,電視媒體就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同時將觸覺、嗅覺等不同的感官信息集合到智能可穿戴設備上,這將徹底顛覆原有的呈現模式。簡言之,電視媒體下的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將使媒體內容和傳播途徑發生巨大改變,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與人們的生活也將更加緊密。

3電視媒體需要改進的問題

3.1需借鑒數字媒體的尖端技術

如借鑒數字媒體的服務與互動元素,改變以往的制作播出模式,增加互動點播模式,從終端點播的數據中分析其規律和偏好,將對今后節目制作的方法和廣告的推廣有著重要的意義。還應通過各種網絡平臺、移動終端平臺,增加觀眾互動環節,以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互動性。

3.2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水平和行業洞察力

這就要求電視從業人員無論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還是節目的采編和采訪渠道的手段等方面都應該有所提高。以熱點話題的敏感性為切入點,不斷延伸節目主題的深度和寬度,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揣摩其心理好奇點,進行內容最大限度的延展,增加觀眾的粘性。

3.3建立健全、完善的數字媒體與電視媒體的相關政策制度

隨著數字媒體爆炸似發展,應盡快建立業內標準,這樣既可以保證媒體發展的腳步,又可以保證其在一個合理合法的環境中公平競爭。

4結語

第3篇

論文關鍵詞:新媒體藝術設計;信息傳播;傳播媒體數字技術

一、新媒體藝術設計的興起

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對藝術設計領域的變革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成為藝術形式繁榮的發展動力。在整個藝術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醫學和人體解剖學的研究,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創作理論參考;幾何與透視學的發展,為繪畫提供了符合人體視覺原理的透視理論;顏料化學的進步,為油畫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層次的顏色表現空間;光學原理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使印象派畫家遵循光學的原理,分析和組織物象的各種關系,同時光學應用的研究還促成了攝影技術的誕生,從而對藝術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一切都體現著科技對于藝術的重要推動作用。

進入20世紀以來,科技對藝術的影響變得更加強烈和迅猛,數字技術的發展為藝術創造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上世紀80年代初,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成為現代尖端的視覺表現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現在電視、電影、平面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展示藝術設計和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等大眾傳播媒介和視覺藝術設計領域之中。計算機圖形學的出現,被稱為第三次圖像革命,其意義甚至大于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的前兩次圖像革命…。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數字藝術設計”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出現在藝術設計領域,它融合了“藝術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學科。數字媒體藝術是基于數字科技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生的藝術形式,關于新媒體藝術的特點新媒體藝術先驅羅伊·阿斯科特(RoyAscot)說:“新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質為連接性與互動性。”從國際學術界和教育界對數字化“設計”的諸多稱謂及科學內容的設定來看,數字媒體藝術主要涉及到視覺藝術、人機界面、信息傳播、多媒體、數字網絡、動畫、廣告、游戲、虛擬環境,虛擬產品設計等,其主要范疇都在2l世紀數字化“設計”的“數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較明確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基本內涵和范疇。

進入2l世紀,全球范圍內以新媒體、數字影像、CG特效、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內容創作行業已經成為當代知識經濟產業的核心產業,在美國、日本其產值超過了傳統的汽車工業,而韓國更是將游戲為代表的數字內容產業作為立國之本,并已成為韓國經濟成長的新動力。目前全球數字內容還在不斷地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擴展,而這個產業也必將成為中國最具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在未來的幾年,數字媒體創作人才將是市場需求的熱點。有關專家預測,我國將需要20萬工業設計師和l5萬動畫設計師。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環境和人才需求,國內數字藝術設計卻是剛剛開始興起,還未建立完善的新媒體藝術理論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導致了設計產業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職業設計人才匱乏和新媒體藝術設計在發展過程中諸多問題的產生。

二、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是對傳統的藝術設計的伸展和豐富

新的傳播形式和傳播媒介的出現,使得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所涉及的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拓展。網絡、數字電視、互動媒體、交互游戲、虛擬空間等都成為信息傳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質,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范疇受到突破性的沖擊,數字載體的發展極大地延伸了視覺傳達的設計形式和內容,在當代數字藝術設計的快速發展情況下,數字媒體藝術的設計理論和美學理論就顯得非常薄弱。

新媒體藝術設計理論和美學范疇繼承了部分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體系。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體系依然可以作為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理論基礎,在藝術理論基礎上有幾個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滿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學的審美理論基礎是相同的。3.設計的理論法則、平面視覺創意法則等是近似的.設計和表現的內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數字媒體設計過程中滿足功能、審美需求,符合美學、設計法則,運用數字媒介所特有的聲、光、電以及人機互動的特點來更有效地達到傳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認為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內涵和特征是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進一步豐富。

當然新媒體藝術設計是時代的產物,它具有時代的先進性,它的表現形式更豐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備科學性、時代性,因此在新媒體設計中還需要創新的傳統設計理論體系,必須根據其信息傳播的形式、媒介以及傳播的復合性、學科的綜合性、技術的數字化等特征來完善提高這一新興學科。

三、目前數字藝術設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數字藝術設計及其產業的迅速發展給國內外視覺藝術設計界帶來了很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跨學科人才的知識分離化現象嚴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問題,傳統的藝術教育體系在設計人才培養定位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兩極分化現象。

以上問題的出現,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認識新媒體藝術設計和培養數字藝術人才的過程中存在著幾個方面的問題而產生的:

首先是認識的問題,數字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的應用大致可以歸納三個大的方面:①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②數碼新媒體藝術設計(包括網絡、多媒體、電子產品、動畫、游戲等方面)。③非商業化藝術類數碼藝術創作在平面、環境等一些學科方面,數字技術是一種輔助手段,而在廣告、新聞等方面它是傳媒的載體和形式,或是一種工藝和創作手段。④數字媒體設計是隨著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和藝術相結合的新型學科,同其他的藝術學科相比,它具有實用性、時代性、跨學科和復合性的特點。對于新媒體藝術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還保持原有對藝術類理念的認識,它既不符合學科的發展,也不符合市場的需求,因此正確地認識理解和探索新媒體藝術及其相關領域對于數字藝術設計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質結構的培養問題。數字藝術是一門跨學科、多學科結合的復合型學科,培養和訓練既懂得藝術設計規律,又懂得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能操作相關應用和后期制作軟件的數字藝術設計人才,已成為當今數字藝術設計產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課題。數字技術人才和創意人才都是社會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卻有很大的差別,因此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制定培養不同層次的技術人才和創意人才的教育目標。

最后就是培養對象問題。隨著普及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到藝術類學科,隨之而來就產生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專長的相互矛盾的問題,學生的綜合修養和知識結構錯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對于新媒體專業的教學和培養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這種現象在藝術類院校表現得尤為突出,可以考慮數字媒體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藝術類學生。

四、根據新媒體藝術的特征來完善人才培養

為了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發展和新媒體藝術人才的培養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在人才培養院校建立各個學科間的交流和資料的資源共享、學科間的優勢互補的教學體系。2.開設學科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的學習教學的立體化平臺。這樣有利于形成循序漸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養扎實的藝術設計功底和熟練的數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資源。3.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建設教學資源立體化平臺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將傳統藝術教育與現代數字技術教育有機融合,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創建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工作室,以及數字人才培養創新工作室。4.同時為培養高層次的教師隊伍提供了更好師資環境,更好的保證教學質量。5.加強教學體制在選材階段就提出相對較高標準,培養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選材將更符合新媒體專業對培養對象知識結構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面對新媒體藝術的發展,發揮社會和院校之間的各自優勢,可以更好的解決數字藝術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培養出真正適合社會需求的數字藝術人才。當然數字藝術人才培養的完善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既不能只埋頭研究教學的建設,也不能只是應付市場的需求。

第4篇

(1)信息多樣性:能綜合處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及視音頻等多種信息。

(2)交互性:是指用戶可以與計算機的多種信息媒體進行交互操作,為用戶提供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

(3)集成性:是指多種媒體信息的集成,使學生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

1.2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軟件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軟件包含有Powerpoint、Authorware、Dreamweaver等,各種軟件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如利用Authorware軟件制作具有交互性的多媒體課件,利用Dreamweaver軟件制作適合網絡傳播的網絡課程。可以根據需要利用一種或綜合多種軟件設計多媒體課件。

1.3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思路下面以《職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為例分析其制作思路:

(1)課件設計思路:基于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職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主要用于教師輔助講解或學生自主演示學習各個職業心理學實驗的內容,根據教與學的需要拍攝各個心理學實驗的視頻、并錄制的相應的音頻,將這些音頻和視頻經過加工處理后整合到課件中,利用Authorware軟件制作支持視音頻的界面及控制方式的課件,課件結構課件流程圖

(2)設計軟件:首先綜合運用Authorware與Flash兩種軟件進行多媒體課件設計。Flash軟件主要用于制作課件首頁的動畫效果,從而讓課件既有交互感,又有趣味感;Authorware軟件用于整合圖片、文字、動畫、視頻、音頻,使之成為一個能夠交互的多媒體課件。其次利用premiere視頻編緝軟件對所拍攝的視頻進行編輯,利用Goldwave音頻編輯軟件對所使用的音頻進行處理。

(3)程序實現:本課件在Authorware中插入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了外部插件DirectMediaXtras(簡稱DMX),通過這個插件導入視頻和音頻,所有視頻和音頻的控制代碼基于此插件編寫。DMX所支持的媒體類型有Mpeg,AVI,Quicktime,WAV,AIF,MP3和MIDI。

2音頻與多媒體課件的整合多媒體課件中的音頻包括解說、音樂、效果音等。在多媒體課件中運用好各種音頻,能夠提高多媒體課件的質量以及讓多媒體課件變得更加精彩。

2.1音頻的格式及其特點音頻文件的格式可分為以下幾類:

(1)波形音頻文件:一種最直接表達聲波的數字形式,文件擴展名是“.wav”。該文件的特點是:聲音層次豐富、還原性好、表現力強。但是,由于該音頻數據基本上沒有經過壓縮處理,所以該格式的文件數據量比較大[3]。在《職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中,對于一些按鈕的音響效果利用此類格式的聲音文件。

(2)MIDI音頻文件:樂器合成文件,擴展名是“.mid”。該文件的特點是:數據量小,音色單調,層次感稍差,適合用于對資源占用要求苛刻的場合。

(3)MPEG音頻文件:MPEG音頻文件指的是MPEG標準中的音頻部分,即MPEG音頻層(MPEGAudioLayer)。本論文由整理提供MPEG音頻文件的壓縮是一種有損壓縮,該格式文件的特點是音質好,壓縮比高,便于制作和播放[3]。

2.2音頻的編輯與轉換(1)音頻的編輯。多媒體課件中的聲音可以分為解說詞、音樂和音響。以《職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為例,編輯音頻用到的軟件為Goldwave,它是一個數字音頻處理軟件。利用這個軟件對聲音進行處理,例如,可以去除解說詞中的雜音和不適當的停頓,另外還可以進行聲音的剪輯、大小的調整、聲音的復制與粘貼、特效制作等。

(2)音頻的轉換。由于WAV格式的文件太大,不適合多媒體光盤的制作,所以應將這種格式的文件轉換成較小的音頻格式—mp3格式。這類音頻轉換的工具有:專用的WAV—MP3轉換工具、Goldwave中批處理轉換工具、豪杰超級解霸自帶的轉換工具等。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職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中的解說詞,錄制時存為了wav格式,文件格式太大,利用Goldwave中的批處理轉換工具轉換成mp3格式,大大降低了文件的數據量,但不影響聲音品質。

2.3課件中音頻的設計

2.3.1音頻界面設計《職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中的音頻包含了解說詞和背景音樂。在課件分頁的設計中頁面的右側為文字呈現區,配上相應的解說;底部為音頻控制區,通過底部的音頻控制區控制解說詞的播放、暫停、快進、快退、解說的快速定位及背景音的控制。音頻界面如圖2。圖2音頻界面2.3.2音頻交互方式設計《職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包含了首頁和七個分頁。在首頁中主要呈現七個實驗,分頁是各個實驗的具體內容。

(1)當運行課件進入主頁面后,在主頁中播放背景音樂。由于主頁的內容僅僅是呈現七個實驗的鏈接,沒有實質內容,所以不對主頁的背景音樂進行控制,只對七個鏈接(即七個按鈕)設置了音響效果。根據按鈕的變化特性——當鼠標經過時畫面由暗變明,設置按鈕的音響效果也為逐漸清晰、明快。當按鈕按下時,嘀的一聲提示進入分頁內容的學習。

(2)進入分頁后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默認為進入背景介紹這一部分,此時背景音樂不自動停止,仍接著首頁的音樂繼續播放。同時,背景介紹的解說開始,解說的聲音默認的是大于背景音樂。教師或學生可以根據需要控制解說聲音的大小及控制背景音樂的播放與否。

(3)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對解說的聲音進行控制,如暫停、快進快退或快速定位解說,都可以通過底部的控制項來實現。

(4)進入分頁的視頻演示部分后,由于視頻本身就有解說聲音,所以課件自動關閉了背景音樂。如果教師或學習者認為需要背景音樂時,可以單擊背景音樂控制鈕,打開背景音樂。

3視頻與多媒體課件的整合隨著多媒體計算機性能的提高和視頻技術的發展,數字視頻技術在多媒體課件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它在展示事實性知識及實時操作方面有著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它具有客觀性和真實性,同時展示事物關系,變抽象為形象,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2]

3.1視頻的格式及其壓縮技術常用的視頻文件格式有AVI、MOV、MPEG等。

(1)AVI文件AVI是一種音頻視頻交錯格式,即可以將視頻和音頻交織在一起進行同步播放。該文件的優點是圖像質量好,可以跨多個平臺使用,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缺點是文件過于龐大[3]。

(2)MOV文件美國Apple公司開發的一種視頻格式,具有較高的壓縮比率和較完美的視頻清晰度等特點,其最大的特點是跨平臺性,不僅能支持MacOS,同樣也能支持Windows系列。

(3)MPEG文件MPEG標準包括MPEG視頻、MPEG音頻和MPEG系統(視頻、音頻同步)3個部分,視頻方面則包括MPEG-1、MPEG-2和MPEG4。MPEG文件格式是運動圖像壓縮算法的國際標準,它采用了有損壓縮方法從而減少運動圖像中的冗余信息[3]。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職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中不適合用AVI格式的文件,在編輯此類視頻時應進行相應的轉化。3.2視頻的編輯與轉換(1)視頻的編輯。《職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利用premiere非線性編輯軟件進行編輯。將拍攝的視頻素材采集到計算機中,利用premiere軟件對數字視頻素材進行剪輯、重新編排和銜接,添加各種特殊效果,二維或三維特技畫像,疊加活動中文字幕等。

(2)視頻的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轉換。在編輯視頻或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視頻轉換的問題。視頻的轉換方式有多種,可以用AVI—MPEG專用工具、premiere軟件、豪杰超級解霸軟件中的轉換工具等。《職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原來拍攝好的視頻為avi格式,文件太大,不適合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在premiere輸出過程中將視頻文件轉換成MPEG格式,以減少文件大小。

3.3課件中視頻的設計3.3.1視頻界面設計視頻界面如圖3所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示,界面的右側為視頻呈示區,底部為視頻控制區圖3視頻界面3.3.2視頻交互方式設計《職業心理學實驗演示》多媒體課件可用于教師課堂插播講解職業心理學各個實驗,特別是向學生演示實驗的操作方法和過程,“視頻演示”是這個課件的重要部分,所以,“視頻演示”這一部分的設計要適合教師課堂插播講解的需要。設計內容如下:

(1)首次進入各個實驗時,背景音樂是默認播放的(教師可在講解過程中通過單擊背景音樂按鈕隨意控制背景音樂的播放),但當進入“視頻演示”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部分時,由于視頻本身有解說詞,為達到更好的過渡及配合教師更好的講解,進入“視頻演示”部分時默認關閉背景音樂的播放,如果需要背景音樂時,仍可單擊背景音樂在.NET開發系統中,微軟公司提供了DES公用密鑰的加密類,使用它,我們可以自己編制自己的標準DES加密算法。在任何一個單位,程序員只要設計此程序就能對零散離散文件進行加密傳輸,而如果要和其他單位交換數據,由于使用的公用算法,只需要向對方提供密鑰及算法說明即可,使用非常方便。目前,越來越多的行業使用到DES算法,它在ATM、磁卡及智能卡(IC)、加油站、高速公路收費站等領域被廣泛應用,以此來實現關鍵數據的保密、如信用卡人的PIN的加密傳輸,IC的雙向認證等[3],都用到了DES算法,而且DES在電子商務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結束語數據加密不僅是密碼學研究的問題,通信學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數據庫技術、數據信息處理等都在探索數據的加密問題。本文通過分析DES算法的實質加密過程,提出了DES算法安全性的一些注意問題,并對該算法的應用進行了描述。

參考文獻:

[1]盧開澄.計算機密碼學-計算機網絡中的數據保密與安全(第3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第5篇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字體設計不應該只是滿足人們對審美的需求,更應賦予其一定的內涵,這種內涵的定義是非常廣的,它可以代表一種文化潮流,也可以展示一種時代的特征。由于文字的整體性,筆畫的增減并不會影響到它的可閱讀性,因此,這也就為字體設計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使得字體設計的簡潔化成為可能。另外,許多文字的設計現在逐步趨向于圖案化,也是其整體性的體現。文字的本質其實就是符號,那么如何創造這些符號的差異性就成為字體設計的關鍵。

(二)將傳統文化引入到字體設計中

書法是我國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為現代字體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在字體設計中,不但是學生豐富的素材提取庫,更為實際教學中教學者的提供了很多典型的案例。例如,古代的瓷器、刺繡等都為字體設計的教學提供了許多沒得創意。

(三)引導學生抒感

文字不僅能夠傳達信息,更是抒發感情的重要工具。在進行字體設計的過程中,將個人情感融入其中并力求靈活的表現出來,使人能夠感受到,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需要引導學生注重對文字內涵的理解,抓住其敏感因素,將其加入到字體的設計中,同時還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讓字體有生命感,也可以通過變換字體形態來增強文字的情感。

二、改革教學方法

(一)延伸教學內容

動態文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文字延伸狀態,所謂動態就是指文字的存在及其表現方式,它在靜態文字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字的運動時間維度,使文字的設計進入到多維空間。動態文字不僅僅是指物理意義上的動,更是對一種靈活多變的動態方式的完美詮釋。數字媒體就是動態文字的良好展示媒介,它一改以往傳統媒介單向傳遞信息的特征,實現了人與人之間文字交流的互動性。另外,傳統印刷媒介通常是以線性文本為主流,而在數字媒介中,文字的閱讀方式發生了變化。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字體設計課程教改的關鍵之一在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要求教學者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并把課程教學與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起來,使學生從枯燥單調的學習生活中解放出來。教學者可以通過設計具有生動性的趣味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學者可以布置學生設計自己的名字,這個課題的設置不但考慮到了其基礎性,增強了學生運用基礎知識的積極性,更增強了學生們的創作積極性。

(三)結合現代構成思維

傳統的字體設計課程只是局限在平面設計的階段,設計者的創意思維被局限在二維空間里,隨著數字化媒體的應用,構成思維設計也漸漸被熟識,這種思維方式的引用促使字體設計從二維逐步過渡到三維,給設計人員提供了全新的設計思維,隨之而來的“字體效應”更是使設計人員興奮不已。

三、提升組織方法

為提高學生的創意能力,教學者可以將字體的設計與圖形的創意相結合。前文提到,文字的本質是一種符號,文字本身也是由圖形一步步演變而來,因此,將字體設計同圖形創意相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因為這本質上是在創造圖形,其表現形式非常強。另外,也可以引入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從多方向去完成字體的設計。傳統的教學中,通常對于練習非常重視,而忽略學生的個人情趣,那么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者可以將設計理念與個人意趣結合起來。而一個人的字體設計作品往往體現著他的個人情趣和意向品格,所以,要引導學生使其把意趣、品格等個性化特征融入到字體設計中,喚起他們對文字內涵的的共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字體設計中要突破思維定勢的限制,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個模式圈中。

四、結語

第6篇

《阿凡達》中所呈現的潘多拉星球的環境背景:一些懸浮于空中的巨大石塊如同冰山在海面上緩緩移動,石壁上生長著形態各異的植物。石塊之間的碰撞產生了大小不同的小石塊,使影視三維空間中充盈著一種奇異的感覺。潘多拉星球的森林、草原、高原中生長著各種食草動物,綜合了現實和虛幻中動物的特點,長著長嘴、小顎,現實動物犄角形狀的扇形膜,有鮮艷的色彩和花紋。影片中旋扇蜥蜴的原型是地球上的蜥蜴,在細節上進行了虛擬化處理。蜥蜴的皮膚膚質和身體顏色都像枯樹枝,肢體和尾部生長著像葉脈一樣的結構,這正是運用數字媒體技術產生的動物和植物的綜合體。借助于數字媒體藝術,《阿凡達》為人們展示了一種虛擬的美感,這是數字媒體藝術對于傳統藝術形式的突破。

二、美的體驗的非邏輯性

數字媒體藝術使美的體驗呈現出一種非邏輯性的特點。傳統藝術形式一般是按照受眾接受的邏輯性進行藝術的表達,受眾可以借助自己的常規經驗對藝術作品進行欣賞,但是觀眾在欣賞新媒體藝術形式的時候會有“欣賞習慣受阻”的情況出現。如,新媒體藝術作品《動感<清明上河圖>》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將傳統經典作品《清明上河圖》進行了高科技的加工和重制,使靜的藝術動起來,超出了受眾的常規邏輯體驗。因此,數字媒體藝術作品要求大眾在欣賞的過程中運用非邏輯思維理解新的藝術形式所要傳達的藝術意圖,這樣才能夠充分感受高科技帶來的視覺沖擊。所以,數字媒體藝術對于傳統藝術的突破之一就是受眾欣賞途徑的改變。數字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在表達邏輯上的差別,是數字媒體藝術突破傳統藝術審美邏輯的重大創新。

三、美的體驗的開放性

與傳統藝術相比,數字媒體藝術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傳統藝術一般是由獨立的創作者完成,藝術作品的呈現方式也是相對單一和完整的。但是,數字媒體藝術形式下,由于對網絡形式的借助,藝術中美的體驗是開放的。創作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想法對不同門類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形式進行綜合改動。數字媒體技術將古典的藝術形式和現代技術結合,產生了很多具有開放式美感體驗的藝術形式,現有的常見的作品種類有剪紙動畫、皮影動畫、木偶動畫、版畫動畫等。如,用數字媒體藝術創作的作品《桃花源》,以東晉詩人陶淵明的經典作品《桃花源記》改編,將數字媒體藝術和中國經典的寫意水墨畫、皮影戲、剪紙藝術結合,創造了飄忽于寫實意境與寫意意境之間的動靜結合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水墨畫風格所展現的暈染、靈動、秀麗、淡雅的中國美學意境場景與皮影風格的人物相融合,加上高科技帶來的動感藝術,使這部作品成為數字媒體形式下的具有開放性美感的嶄新的藝術作品。

四、結語

第7篇

關鍵詞:游戲引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建設

在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深入到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而網絡多媒體技術中游戲產業更是迅速的崛起,它作為老少皆宜的一種娛樂項目受到了廣大人民的關注,而基于游戲引擎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的建設也就成為各大院校的一門必修專業,其課程建設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們的就業。本文從游戲引擎的角度出發,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的建設方案等各個模塊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基于游戲引擎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開發一款具有娛樂性、知識性和刺激性的游戲項目來滿足大家工作之余的生活成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的方向,而游戲的創意、畫面、故事以及3D效果的呈現,則需要后臺技術的支持,而這個強大的后臺支持技術就是我們所要探討的游戲開發核心技術即游戲引擎。因此,在具體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教學過程當中,專業老師需要加強游戲引擎技術中3D效果、人機交互以及模型處理等等方面的技術內容,讓學生們通過掌握游戲引擎的結構形式來達到對游戲引擎設計模式的進一步了解和認識。

二、教學體系的構成分析

要想使游戲達到預期的效果,能夠符合大眾的口味,在對于教學體系的設計中必須要保證其全面性,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數據結構、C語言等等專業理論,而且還要學習計算機圖形學,諸如程序設計等等。為了增加游戲畫面的3D效果,還有必要開設3DMAX,讓學生們去學習場景的設計。如果把游戲引擎作為軟件的技術部分的話,學習OpenGL渲染管線將會更有助于他們對課程的理解和吸引,更能為其后序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還能使學生們對程序設計的思想認識變得更加成熟。

三、教學內容的設計

因為在信息化、網絡化的大形勢下,游戲引擎技術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所涉及的內容和領域更是越來越多,更因為在學校受教育的時間及課程的安排畢竟十分的有限,只有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優化組合和選擇,才能讓大家學習到更多的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并且在數字媒體專業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還可以融入一些仿真技術,用虛擬現實的情景來進行案例教學。(一)對游戲引擎的選擇。要想讓學生學習到真正的編程技能,就必須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引擎選擇重要性的體現。因為不論什么樣的游戲都需要若干能夠起到控制作用的代碼。當今的游戲引擎已經在不斷的發展中變得更加精煉,它是由多個子系統共同構成的,可以說不論是從建模動畫直到光影技術、粒子物效,還是從碰撞檢測到網絡特性,都由十分專業的編輯工具或者插件來完成。另外,引擎還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游戲世界環境的營造。因此,只有選擇適合的游戲引擎才能為數字媒體技術行業做好更加專業化的服務。(二)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在進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架構理解為基礎、算法講解為輔助,并且還要加強實踐環節的融入,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游戲引擎數字媒體技術教學的實效性。首先,每一款游戲都會有自己的主體思想,而引擎也是一樣,每一款引擎也必然有自己的設計思想和意圖,只有讓學生們明白了教學內容的架構,才能使課程的講解變得更具有易懂性。在進行具體模塊的講解時,老師一定要引入例程,可以以例程為引子來繪制場景關系圖,達到對各個對象關系及各類之間關系等等的理解,從而更好的掌握數字媒體的新技能。其次,只有不斷的提高學生們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在游戲引擎學習及運用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計算機圖形學的算法,比如說:環境紋理映射、四元數理論等等,這些算法非常的復雜,可以用來開發更為高級的程序。老師在具體的算法講解中可以引導學生去進行源代碼的剖析,實現與封裝接口的設計,為實現底層圖形的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的環節也就是最近來可好的實踐環節,因為游戲引擎本身就屬于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而學生也只有把理論融入到實踐中,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也才能將游戲引擎技術與基礎知識相結合,并達到進一步的升華。而具體的實踐環節不但包括最基礎的實踐,要針對游戲引擎的各個模塊去進行設計和理解,讓學生能夠通過核心代碼去實現各種具體的渲染效果。而且還必須要進行實訓項目的實踐,只有進行了真正的實訓,才能達到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因此,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老師必須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他們從項目的調研及開發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能夠運用他們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也只有通過這樣一個自主開發、自主探究的過程總結與分析之后,更能讓學生更進一步的加深對游戲引擎設計的認識,達到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質的飛躍。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游戲引擎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是一門內容廣泛、實踐性強的課程,要想讓學生們學到真正的專業技能,就必須要在加強專業教學的同時,將實踐性環節滲透其中,并能跟隨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綜合性高端人才。

參考文獻:

[1]何嘉,文武,李慶.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建設中技術與藝術的融合[J].計算機教育,2016,(12):103-105.

[2]蔡彪,吳靜,柳麗召.數字媒體技術課程體系及實踐教學環節設計———以成都理工大學為例[J].計算機教育,2016,(07):78-81.

[3]劉罡,林姍,陳頡,肖亮.本科院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14):9-12.

[4]魏寧.面向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游戲引擎技術”課程建設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03):105-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峙县| 常熟市| 团风县| 紫阳县| 翁牛特旗| 凤城市| 商南县| 武川县| 米泉市| 乌兰浩特市| 衡阳县| 元氏县| 江陵县| 伊通| 通许县| 山丹县| 上犹县| 博湖县| 丹东市| 洮南市| 资源县| 鄯善县| 关岭| 大丰市| 佛学| 望城县| 天峻县| 开鲁县| 山西省| 磐安县| 汝南县| 台中县| 宜宾县| 彩票| 克拉玛依市| 上饶县| 资源县| 新兴县| 麻栗坡县| 鸡泽县|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