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3岁女生发关系要赔偿吗,解开老师裙子猛烈进入动漫,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麻花豆传媒国产剧mv免费软件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時間:2023-10-08 15:33:01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化學標況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關鍵詞: 化學新課標 新增知識點 高考學生答題情況 高中化學教學

全日制高級中學的化學教學是在普通初等教育基礎上實施的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學校是為社會培養高水平高素質人才的工廠,對廣大學生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具有深刻的影響。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理性的思考習慣、嚴謹的辦事風格、獨立自主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化學新課標新增知識點加入高考后學生的適應狀況,以及它給高中教學帶來的啟示。

一、化學新課標新增知識點加進高考后學生的答題情況

(一)對于“蓋斯定律”的出錯點的分析。

1.學生對熱化學方程式的理解不到位

以某地理科綜合高考試題為例,通過對試卷的抽樣分析,發現有接近71%的學生沒有答對試卷中考察“蓋斯定理”的考題。在71%的學生中,近一半的人對熱化學方程式的理解有偏差。

2.吸熱和放熱的概念界定不清晰

以同年同地的理科高考綜合試題為例,通過對試卷的抽樣分析,發現上文提及的近71%的錯答學生中有48%的學生只知道放熱時H為負值就能夠輕易得出答案,這充分反映了學生對于吸熱和放熱反應的概念混淆不清。

(二)對于“沉淀溶解平衡”問題的分析。

以某地的理科綜合高考試題為例,題目的考點包含考生對于pH的基本認識、對溶度積常數概念的理解程度等。從題目中可以很直觀地發現出題人沒有就概念的理解給學生設過多的陷阱,是一個十分基本的計算題。從學生的答題情況看,結果有些出人意料。題目的平均分甚至沒有達到該題總分的1/4,超過75%的學生得了零分。這反映出學生對“沉淀溶解平衡”這方面的知識理解不到位,還需要老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強調該知識點的重要性,隨時關注學生的理解程度。

二、高考學生的答題情況對化學老師教學的啟示

(一)加強過程教學,教學生學習方法。

高考中大部分題目都是將書本知識結合客觀實際,并不是單一地將知識點孤立考查。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化學的相關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

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對象,老師要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將課程用階梯遞進的方式層層推進,一步步加深課程難度,讓學生慢慢適應。老師應該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獨立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從根本上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樹立探究性學習的理念。

化學中的探究性試題本身具有靈活多變的特性,由于沒有一個固定的解題模式,反而能客觀反映學生平時的積累情況。學生對知識的積累,一部分從課堂上老師的授課中獲得,還有一部分通過課堂之外的其他渠道獲得。研究性學習需要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所以膽大心細的學生在探究性試題的解答過程中占有極大的優勢。因此,老師要致力于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價值觀,關注生活點滴,從生活中尋找化學知識,同時也靈活地將所學的化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

(三)放手讓學生做實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化學實驗在化學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考試題中化學實驗研究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倡導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正確高效地學習。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做一些家庭的常規化學實驗,讓他們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規范實驗步驟,記錄實驗結果。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成果,互助學習,共同進步。這些自主探究性實驗不僅體現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深刻記住了實驗中的細節,將來可以將實驗成果運用于試題的解答中。

(四)嚴抓主干知識,突出學習中的主要矛盾。

高中化學學習的起點要低,不能開始就增加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畏懼心理,使得化學學習停滯不前。老師課上要著重強調基礎主干知識,確保主干知識的得分率。在高考試題中,基礎知識占了大部分,簡而言之,基礎知識是整張試卷的得分保障。老師要在保證學生都掌握了主干知識的前提下,注重課后習題的講解,挖掘出新課程標準教材中考試的主要題型,逐個擊破,提高學生的得分幾率。

(五)增加情景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入比例。

化學探究性試題的情景多是從生活實際中得來的。這就表示學生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中要同時兼顧學術性和時代性。化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運用于生活中。化學學科與社會相融合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要求化學、社會和學生三個因素和諧相融,達到強化知識的整體功能的目的。

綜上所述,化學新課標中新增加的部分知識點學生掌握的情況并不好,這為化學老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化學中新增知識點對高考學生的答題情況做出了分析,同時提出了幫助老師就此現象對教學活動的改進辦法。化學這門基礎性的學科只要掌握了方式方法,則學習起來并不像學生想象的那樣困難。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將化學融入生活,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的魅力;鼓勵學生進行化學研究性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情景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讓學生鍛煉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廖元錫.新課程高考方案及考試大綱對高中科學領域模塊課程實施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0.

第2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落實情況

在高中教育中,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實現人的發展,最終目標是實現學生的情感發展。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價值觀與情感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的因素往往是一種隱性因素,具有巨大的潛在能量。但是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高中教學的課堂中到處充斥著“應試教學”和“填鴨式教學”的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往往忽略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傳授,更忽視了情感目標與價值觀的評價。為了了解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現狀,本文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來進行了解。

1、調查對象、調查內容、調查方法

選擇我市10所普通高中100位高中教師為調查對象,使用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的形式,對教師所理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00分,回收89份,回收率為90%。

2、調查結果

2.1 教師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理解

從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受調查的教師對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系的認識都正確,但是,選項4的比例僅有60.7%,從這一方面可以說明有60.7%的教師對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認識依然停留在表層,也有一些教師(21.3%)對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認識比較模糊,因此,在下一階段,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

從表2中可以看出,受調查的教師對于化學學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認識較為理想,但是2和3的選項相對較低,這就說明,受調查的教師對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理解還有一些偏差。

2.2 教師對化學教學內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認識

從表3和表4中的數據能夠看出,大多數受調查的化學教師對于化學實驗、化學史、化學元素、活動課、新授課中都蘊含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內容,但是對于復習課、化學計算、講評課、習題課等比例的選擇較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多數教師對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認識還有一些偏差。實際上,在化學的授課過程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但是不同課程、不同內容的側重點有著一些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把握好這一點。

在現階段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更加善于使用正面的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宣揚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作用,但是對于反面教材中蘊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卻并沒有進行應有的宣傳,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未將化學學科看做自然學科的中心學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教師對于化學教學價值觀認識的偏差。

3、討論

根據以上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現階段下,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性,因此,從這一層面而言,新課改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但是,在細節方面,一些教師對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認識還有一些偏差,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新課改執行的時間相對較短,這就導致很多教師對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認識還停留在理論層次,并未對其進行一種深層次的研究,因此,在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時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此外,在一些教師的潛意識當中,并未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列入化學教學的教學目標之中,雖然這并不會影響的學習成績,但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情感態度的養成和價值觀的塑造。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應試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備課時將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學生學習分數的提高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未來階段下,教師需要在備課中融入學生的發展,從而全面的發揮出學生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結語

化學教學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雖然經過了多年的改革,大多數教師對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已經有了正確的影響,但是由于傳統應試教育思想觀念的作祟,化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弊端,為此,教師必須改革教學方式,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朱紛,薛春蘭.中學化學教學中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途徑[期刊論文].化學教育 2011,06(02)

[2]相佃國.高中化學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落實情況的調查[期刊論文].化學教育 2012,02(02)

第3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種語言,就是學習一種文化。《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文化意識培養目標進行了詳盡的描述。本文將以Patrick R?Moran的語言―文化教學理論為框架,簡要分析我國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的現狀,并就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策略提些建議。

二、Patrick R.Moran的語言―文化教學理論

Patrick R.Moran是從事跨文化交際研究的著名學者。Moran從文化教學的角度,對文化的界定、語言與文化的關聯及如何加強學習者的“文化體驗”等提出了獨到的理論見解。本文簡要介紹如下。

(一)文化的“五要素說”。

Moran提出了文化五要素說,即文化產品、文化實踐、文化觀念、文化社群和文化個體。這五個要素的關系是互動的,圖示為:

Moran用“文化冰山”(the iceberg of culture)表述文化五要素的不同:文化觀念大部分是隱性的,只有少部分是顯性的;而文化產品、文化實踐、文化社群和文化個體則都是顯性的。語言課程中的文化教學只能是對文化冰山顯性部分的教學,但在跨文化交往中,我們更需要注意“文化冰山”下的隱性部分。

(二)語言與文化的關聯。

Moran認為語言是文化“五要素”的整合體,并用圖表分析文化學習中語言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關系。

語言與文化的關聯

用于學習文化的語言

(三)文化教學中的“文化體驗”。

Moran進一步提出“文化體驗”(the cultural experience)的概念,他認為“文化體驗就是與另一種生活方式的碰撞”。“文化體驗”包括五個方面,即文化內涵(the cultural content)、學生參與這一內容的活動(the activities in which students engage in content)、預期或實現的結果(the outcomes that are intended or achieved)、參與文化體驗的教師和學生(teacher and learners),以及師生關系的實質(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teacher develops with students)。在文化教學中,教師不僅傳授文化知識(cultural knowings),還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循環”(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實現積極的“文化體驗”。“文化體驗”包括文化知識四個要素的互動:

理解內容:文化信息(knowing about――cultural information)

理解方法:文化實踐(knowing how――cultural practices)

理解原因:文化觀念(knowing why――cultural perspectives)

自我意識:文化自知(knowing oneself――self awareness)

三、高中英語課程中文化教學的現狀

由于受傳統教學方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英語課程中的文化教學一直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當前狀況分析如下。

(一)教師不夠重視自身的文化素養。

教師對什么是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意識與語言知識技能的關系、跨文化意識在英語學習中的價值、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等問題缺少正確的認識。因此,教師對教學中的文化因素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二)教師不重視文化教學目標。

李麗潔(2009:67)的調查結果表明,“教材資源在使用中缺乏相應的文化導入,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跨文化目標弱化現象嚴重”。文化教學目標的缺失,使得英語學習成為一種靜態的語言知識的疊加,這嚴重阻礙了英語教學文化意識培養及其他語言目標的實現。

(三)課堂文化教學手段不夠充分。

課堂是英語文化教學的主陣地。然而,課堂上,教師無法及時敏銳地捕捉教學過程中方方面面的文化因素,充實文化教學內容。同時,教師未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語言交際活動中體驗文化、反思文化。

(四)學生文化知識匱乏。

周秋琴(2009:119)針對學生文化意識的研究結果認為:學生在西方節日里盲目跟風的現象,反映了大多數人只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表面膚淺的東西,對其文化內涵缺乏深入的認識。

四、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策略

文化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下文將結合Moran的語言―文化教學理論,對高中英語文化教學提出許建議。

(一)挖掘教材文化要素,增強學生文化體驗。

深挖英語教材中的文化“五要素”(文化產品、文化實踐、文化觀念、文化社群和文化個體),指導學生對比、發現漢語和英語語言結構和文化之間的異同,從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

1.在詞匯教學中滲透文化。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英漢詞匯的內涵往往不同,其聯想意義差異很大。

如:“陰”、“陽”、“寒”和“上火”等概念是中醫治療的基本原理,然而,西方人對此是一頭霧水。此外,一些顏色詞匯也可體現中外文化的異同,例如:

2.在語法教學中了解文化。

在介紹某些句法結構時,要同時介紹其使用的意境和交際功能。如:

附加疑問句:Lovely day,isn’t it?實際上這是無疑而問,是英美人引起話題的一種常見的方式。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形式上為疑問句,卻表示一種有禮貌的請求和建議。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用問句形式提出的請求,表示有禮貌的請求。

3.在閱讀教學中感受文化。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主要手段,也是實現文化教學目標的重要方式。下面以“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教學為例,分析如何把Moran的語言―文化教學理論滲透到閱讀教學中。

從文化認知內容層面看,閱讀前,教師可以運用提問、“頭腦風暴”、討論等方式,介紹馬克?吐溫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軼聞趣事,讓學生了解有關美國人民的歷史、社會狀況和道德觀念等文化背景知識。閱讀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戲劇中的舞臺說明,讓學生獲取有關文化“五要素”的語言信息,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樣可以營造舞臺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動劇情展開。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解讀人物臺詞、動作、神態及情節等,從而讓學生能夠體悟劇中人物對亨利的態度變化,學會描述體會劇中人物復雜的情感世界。

從文化認知方式層面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百萬英鎊》的視頻,模仿劇中人物語言,小組表演戲劇及改寫劇本,讓學生感知劇中人物的復雜情感,體悟戲劇折射出的社會百態。

從文化認知原因層面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劇中人物對亨利態度變化的原因,深挖劇中人物的態度、信仰與價值觀,揭示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殘酷現實,透射資本主義社會的悲哀。

從文化認知自我層面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劇中人物性格,就“Money is not everything.”這一話題進行辯論,激勵學生積極反思自我,豐富自己情感世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二)明確文化教學中師生的角色。

在文化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與學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1.參與階段:學生活動是操作、儀式、對話、角色扮演、表演、戲劇、模擬及實地體驗;教師是示范者和教練。

2.描述階段:學生活動是真實材料、教學材料、體驗及個人記錄;教師是資料來源、信息資料提供者、判斷者和啟發者。

3.闡釋階段:學生活動是文化分析、研究性實踐活動及實地體驗;教師是引導者和合作研究者。

4.反應階段:學生活動是反思、聚焦交談及聚焦寫作;教師是傾聽者、目擊者和合作學習者。

(三)豐富學生體驗文化的方式與途徑。

1.拓寬學生獲取文化信息的渠道。

指導學生訂閱英語報刊,閱讀富含英美文化的新聞、文章和各類文化小故事,積累文化知識,培養跨文化意識的自覺性。組織學生觀看英語影視節目,了解西方現實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引導學生利用英語教學網站拓寬英語素材,感受英語文化。

2.搭建學生體驗文化的舞臺。

指導學生在西方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等)組織英語晚會,舉辦英語知識講座、英語知識競賽、英語知識宣傳廊、英語短劇表演、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文化,培養英語文化意識。

3.創設學生探究文化的平臺。

教師可開設校本課程,利用《語言與文化》、《英語學習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際研究》、《西方文化背景知識選講》等材料,介紹英美國家的文化概貌,讓學生理解中外文化總體的異同。組織學生開展有關英美文化的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選擇課題,如:“英漢語在日常談話中的文化差別”、“中外文化中的時間觀念”等,進行研究,寫出研究報告并展示研究成果。這種形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

第4篇

關鍵詞:小組化教學法;高中化學;目標和任務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改革在不斷推進,教育部門多次強調,要將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在高中化學教育中,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小組化教學應運而生,隨著這種方法應用程度和范圍的不斷加深,其教學效果也在逐漸突顯,但是小組化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仍然需要作出進一步改進和調整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化教學方法應用探究

1.同組成員間的共同合作來完成小組化教學

通過同組成員間的相互合作實施教學,可以是以教師指定的方式來完成小組劃分,也可以由學生自由結合來完成小組劃分,當小組劃分結束之后,各小組根據不同成員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等特點,為其安排各自任務,然后各小組成員通過分工協作完成各自任務的方式,使每一名小組成員都能夠明確教學目標,然后開展小組學習。為了高中化學教學中提升小組化教學的實際效果,在每一個小組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之前,教師要對本堂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以及知識結構進行重申和強調。在小組成員自足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從旁給予積極的指導,當學習任務完成后,每一個小組必須向教師匯報學習成果,針對其匯報的內容,教師和其他小組可以進行適當地補充、質疑和更正,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知識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同組成員間通過相互競爭來完成教學任務

在這種模式下,需要化學教師指定分組,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依據,將那些學習成績差不多的學生劃分到一組,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競爭的實際效用,分組結束之后,教師要根據每一組的整體水平,為其安排特定的教學任務。如為學生設計各類題目,之后讓學生通過搶答的方式來一步步完成教學任務中的題目,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分別對每一小組進行測驗,使教師對各個成績段的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摸底了解,在競爭的影響下,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動力。高中化學教學中利用這種小組化教學方式,可以使那些平時不太活躍的學生有更多的表現機會,而且可以使學生在這有趣的教學環境中,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

三、小組化教學法實際意義及應用原則探析

在小組學習中,每名同學都會被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針對各自的任務,每一名學生都必須首先進行獨立思考,在這一思考學生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鍛煉,學生還可以與小組成員進行相互交流,對彼此的觀點相互借鑒,然后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小組成員之間也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來攻克某一難題,進而不斷培養彼此間的信任,不斷提升小組凝聚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小組化教學中,首先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教師為每一組學生安排的任務要科學合理,過于繁重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太沒有挑戰性又會使學生產生自負的心理。其次,教師要積極發揮其指導作用,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從旁協助,針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能夠給予一定的指導。再者,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雖然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指導,但是,學生依然是課堂的主體,要使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高中化學教學中,提升小組化教學效果策略探究

1.靈活應對教學過程中所遇到問題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小組化教學法的作用,教師必須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明確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目的,確立小組化教學中學生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確定學生小組活動的學習方向和探究方向。在準備工作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媒體或渠道,對高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化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搜索,然后對有用的信息進行提取,然后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這某些方法進行改進和完善,制定出適合本班學生的小組化教學方案。而且,教師要培養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各種突況都有可能出現,教師必須要能夠靈活應對這些問題,通過采取適當的方式,使課堂活動回歸到正確的方向。

2.確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不斷提高小組化教學效果,每一節課都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具體而言,教師首先應該進行有目的地分組,當小組劃分完畢之后,每一名學生都要有明確的任務。為了確保分組的科學性,在分組之前教師必須開展全面地調查工作,通過調查,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特點以及性格特點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在分組過程中,這些都是教師劃分小組的重要依據。如在學生能力方面,大致可分為動手能力方面的高低和平時成績的優劣;在平時成績方面,應充分考慮每一組優等生、學困生以及中等水平的學生的比例,通過合理地分組,使優等生之間可以進行相互交流,使優等生可以對學困生進行學習幫助。通過合理的分組,要使每一個小組的任務都盡可能完成,而且要力爭做到使每一名同學都能夠在小組學習中獲得表現自己的機會。而且,在分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將學生的性格特點、語言表達能力、男女比例等因素考慮在內,為每一名學生設立學習目標,使組員之間能夠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提高。

五、結語

小組化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現了高中化學教學的創新和突破,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能夠嚴格遵循小組化教學的教學原則,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教學中,每一次課都應該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所有的活動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開展。

參考文獻:

1.趙靜.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評價[J].科技創新導報,2010(07).

2.丁麗如.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優勢,有效幫扶初中英語學困生[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1(11).

3.羅倫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索[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第5篇

關鍵詞:小組化教學法;高中化學;目標和任務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192-01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改革在不斷推進,教育部門多次強調,要將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在高中化學教育中,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小組化教學應運而生,隨著這種方法應用程度和范圍的不斷加深,其教學效果也在逐漸突顯,但是小組化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仍然需要作出進一步改進和調整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化教學方法應用探究

1、同組成員間的共同合作來完成小組化教學。通過同組成員間的相互合作實施教學,可以是以教師指定的方式來完成小組劃分,也可以由學生自由結合來完成小組劃分,當小組劃分結束之后,各小組根據不同成員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等特點,為其安排各自任務,然后各小組成員通過分工協作完成各自任務的方式,使每一名小組成員都能夠明確教學目標,然后開展小組學習。為了高中化學教學中提升小組化教學的實際效果,在每一個小組進行資助探究學習之前,教師要對本堂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以及知識結構進行重申和強調。在小組成員自足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從旁給予積極的指導,當學習任務完成后,每一個小組必須向教師匯報學習成果,針對其匯報的內容,教師和其它小組可以進行適當地補充、質疑和更正,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知識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同組成員間通過相互競爭來完成教學任務。在這種模式下,需要化學教師指定分組,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依據,將那些學習成績差不多的學生劃分到一組,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競爭的實際效用,分組結束之后,教師要根據每一組的整體水品,為其安排特定的教學任務,如為學生設計各類題目,之后讓學生通過搶答的方式來一步步完成教學任務中的題目,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分別對每一小組進行測驗,使教師對各個成績段的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摸底了解,在競爭的影響下,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動力。高中化學教學中利用這種小組化教學方式,可以使那些平時不太活躍的學生有更多的表現機會,而且可以使學生在這有趣的教學環境中,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

3、小組化教學法實際意義及應用原則探析。在小組學習中,每名同學都會被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針對各自的任務,每一名學生都必須首先進行獨立思考,在這一思考學生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鍛煉,學生還可以與小組成員進行相互交流,對彼此的觀點相互借鑒,然后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小組成員之間也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來攻克某一難題,進而不斷培養彼此間的信任,不斷提升小組凝聚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小組化教學中,首先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教師為每一組學生安排的任務要科學合理,過于繁重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太沒有挑戰性優惠使學生產生自負的心理。其次,教師要積極發揮其指導作用,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從旁協助,針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能夠給予一定的指導和意見。再者,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雖然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指導,但是,學生依然是課堂的主體,要使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提升小組化教學效果策略探究

1、準備,靈活應對教學過程中所遇到問題。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小組化教學法的作用,教師必須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明確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目的,確立小組化教學中,學生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確定學生小組活動的學習方向和探究方向。在準備工作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媒體或渠道,對高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化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搜索,然后對有用的信息進行提取,然后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這某些方法進行改進和完善,制定出適合本班學生的小組化教學方案。而且,教師要培養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各種突況都有可能出現,教師必須要能夠靈活應對這些問題,通過采取適當的方式,使課堂活動回歸到正確的方向。

2、確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不斷提高小組化教學效果,每一節課都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具體而言,教師首先應該進行有目的地分組,當小組劃分完畢之后,每一名學生都要有明確的任務。為了確保分組的的科學性,在分組之前教師必須開展全面地調查工作,通過調查,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特點以及性格特點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在分組過程中,這些都是教師劃分小組的重要依據。如在學生能力方面,大致可分為動手能力方面的高低和平時成績的優劣,在平時成績方面,應充分考慮每一組優等生,差生以及中等水平的學生的比例,通過合理的分組,使優等生之間可以進行相互交流,使優等生可以對等生進行學習幫助,通過合理的分組,要使每一個小組的任務都盡可能完成,而且要力爭做到使每一名同學都能夠在小組學習中獲得表現自己的機會。而且,在分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將學生的性格特點、語言表達能力、男女比例等因素考慮在內,為每一名學生設立學習目標,使組員之間能夠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每一名學生都獲得提高。

小組化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現了高中化學教學的創新和突破,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能夠嚴責遵循小組化教學的教學原則,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教學中,每一次課都應該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所有的活動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開展。

參考文獻:

[1] 趙 靜.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評價[J].科技創新導報2010年07期

第6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一、引言

高中教育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教學任務繁重且內容復雜,高中教育中經常出現課程緊張、教學枯燥且方法單一等情況。在這樣背景下我國教育部門開始推行課程改革,豐富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高中化學作為典型的應用型學科,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且課程內容多為實驗,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高中化學教師應調整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二、高中化學教育特點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主要表現為知識漸序性與開放性等特點。分析高中化學教材可以發現,教材編排存在明顯的漸序性特點。與以前高中化學教材相比,新的教學知識點內容銜接更加緊密,已初步形成知識體系。此外,改革后的教材內容更加注重與初中知識的銜接,學生更加容易學習與掌握知識點;其次,高中化學課堂教育還表現出明顯的開放性,教學中涉及許多化學實驗,因此其教學與其他課程相比存在一定的開放性。

三、高中化學教育現狀

(一)教學方式的不合理

高中化學教學主要體現在課堂上,教學方式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但實際中存在教學方式與學生接收效果相脫節的情況。首先,部分高中化學教師教學方式陳舊,造成很多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其次,化學學科具備一定特點,部分教師不能適當安排實驗課程,有時天天實驗課,讓學生產生疲勞感;最后,一些教師不能創新教學思路,教學方式過于刻板,課堂氛圍嚴肅,影響教學效果。

(二)教師整合能力不足

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增加復習課堂,有效整合化學知識。但部分高中化學教師整合化學知識時,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不能將課堂化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教學內容,或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步驟與學生情況脫離。

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措施

(一)創新實驗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對于高中生來說,即將面臨高考,學習枯燥,壓力大,而高中化學作為一門趣味性較強的學科,剛好可以在繁忙中調節學生枯燥的學習和生活,刺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同時它也是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和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高中化學老師應該將化學實驗課程重點利用,在加強學生直觀體驗的同時,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能力。比如,在學習鈉與水化學反應過程中,鈉是漂浮在水面上融成閃亮光點,四處游動,產生白色的火花,同時酚酞溶液變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這些變化,幫助他們確定思考的方向,小心提示,從趣味性方面培養他們的創新性能力和思維。

(二)引入生活因素,活躍課堂氛圍

高中化學知識中的概念就是化學概念,其反映化學事物、化學性質及化學性質等本質屬性。所有概念都可以分成內涵與外延兩部分,前者指的是事物特有屬性,后者則是適用的一切范圍,兩者成反比狀態,也就是內涵越廣,外延越小。實際教學中可以引入生活因素。例如,為增加教學的趣味性,筆者在新課導入前準備一段憨豆先生洗衣服的視頻,并思考洗衣服失敗的原因,激起學生上課興趣,通過舉例引出分類法。大量舉例讓學生意識到分類的重要性。師:大家平時洗衣服時是怎么分類的?生:顏色深淺;布料性質;內衣外衣……師:為什么分類結果不一樣?生:分類標準有差別。這時教師展示一些圖片,如垃圾回收、超市貨架等,總結日常生活中分類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這點在化學學習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有效整合化學復習題

化學復習過程中需要整合歸納各知識點,教學中化學教師也應該總結教學內容。例如在高三化學復習階段,可以分類歸納化學知識點,依據各知識點特點詳細劃分習題。知識點分類結束后總結教學工作進展,反復推敲。可以通過填空題訓練比較簡單的基礎知識,強化記憶夯實基礎。記憶時不要死記硬背,而是應該全面理解知識點,通過理解訓練加強記憶。通過復習題系統整合,發揮習題訓練的作用。例如:現代汽車安全程度越來越高,安全氣囊作為保障駕駛員安全的重要裝置,在實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汽車劇烈碰撞后,安全氣囊內迅速充滿氣體保護駕駛員,氣囊內化學反應: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反應后還原產物比氧化產物少1.75mol,下列判斷正確的是(CD)A.反應生成標況下N242.0LB.反應中KNO3被氧化的量為0.25molC.轉移電子物質的量為1.25molD.N原子被氧化的物質的量3.75mol解析:此項選擇題考查的知識點為氧化還原反應,結合電荷質量守恒定律,我們可以判斷出反應中的N2不是單純的氧化或還原產物,而是兩者的綜合。結合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反應后還原產物比氧化產物少1.75mol,可以計算出N2體積為44.8L,因此判斷A選項錯誤;參與反應的KNO3被還原而不是被氧化,直接判斷B選項錯誤;借助方程式計算出反應中16molN2轉移10mol電子,結合已知條件得出生成N2為2mol,轉移的電子量為1.25mol,C選項正確;結合化學反應方程式,判斷出還原產物比氧化產物少14mol,有30mol的氮原子物質的量參與氧化反應,其物質的量為3.75mol。D選項正確。最后判斷出此題目為多項選擇,正確答案為C、D兩項。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教育中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與思維模式,發揮學生主體性,塑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利用課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化學作為一門實驗學科,教師引導學生創新性思考,培養學生質疑精神,在課堂上發表自己觀點與看法,不斷進行創新性思考。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推進高中化學教育水平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陳麗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習題課高效課堂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9):11.

[2]趙國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62.

第7篇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化學 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成為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占有很大部分,教師一味在課堂上講解,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發表自己見解的時間和空間,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課堂教學質量一直處在較低狀態。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構建高效課堂的一些看法。

一、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時代不斷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使國際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大,為了適應教育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在國際競爭中成了熱議話題。新背景課程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是為了改變當前陳舊和老套的教學方式,為培養更多高素質化學人才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同時,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也是為了扭轉和改變自古以來學生被動學習的習慣,使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教師的獨白和填鴨式教育。傳統教學模式下,總是教師一味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習主體變得很被動,從而使學生無法將其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都發揮出來,所以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點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新型教學體制下更好地學習,不斷提高和發現自己,增強學習意識,積極主動和自覺地學習,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效果,達到教師和學生雙向溝通的理想狀態。

二、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措施

1.合理有效地備課。

備課是授課前的重要準備工作,備課質量好壞直接關系教師課堂進度及教學效率高低,良好的備課是高效課堂的先決條件。因此要想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有效備課。首先,教師要明白該堂課的教學目標,并確定教學內容,之后再結合學生特點選擇恰當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設計完整流暢的教學流程等,怎樣導入新課題,怎樣講解重點等都是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教師還應該準備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練習題,注意設計與學生互動的方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另外教師還應該領導學生對上節課知識進行回顧,并對該節課內容進行總結,做到溫故而知新。同時,教師還應該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突況準備解決方案,例如:個別學生提出的較尖銳的問題等;備課工作完成之后,教師還應該進行課前模擬,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完善。有效的備課是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不僅保證課堂穩定進度,而且提高教學效率。

2.重視學生學習方式。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關鍵還是學習方式。正如物理學上功的消耗,不同運動模式在相同時間內消耗的功是不同的,化學學習同樣如此。因此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應轉變傳統教學思維,以學生為主,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將有效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一方面不僅需要高中化學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創新思維。首先,如果教師沒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作為基礎,很難探索出大部分學生學習規律及化學知識規律,很多缺乏經驗的教師就是照本宣科,甚至有的教師基本依靠教輔資料,一旦沒有教輔完全無法講完一堂課。其次,創新思維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化學知識是許多優秀化學家實踐得出的理論,其科學性是經得住現實考驗的,如果將這些既定且晦澀的知識使學生深入理解和學習需要教師通過創新思維進行有效引導,將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

3.挖掘化學課程特點,促使學生積極學習。

每節化學課都離不開實驗,有的時候我們將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通過展示實驗代替。其實這樣做大大抹殺了化學實驗的作用: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促進化學學科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更多地挖掘化學課程的特點――實驗性強,并由此有效開展課堂教學。同時,在教學中還要關注學生注意力。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各學科學習壓力比較大,如何讓學生在化學課堂上有個飽滿的精神狀態、注意力集中起來?是化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化學課堂上可以提出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用較難的問題促進他們思考,將注意力集中起來;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用難度系數低的問題引導他們逐步深入學習,以提高學習積極性。

4.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課程的探究性。

目前,各學科教學存在同一個缺點就是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性,學生不知道學這門課程的實用價值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考試或得高分嗎”?這是好多高中生共同的疑問。其實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很多應用,只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忽略將化學知識引申到現實生活中。有教育學家指出:學生要想學好一門課程,必須經過整合、分析、運用、總結這些過程,才能將知識活學活用。化學教學中最缺乏的就是“運用”的過程。專家所指的“運用”不是單純的習題訓練,更多的是指與生活實踐相關聯,在實踐中正確合理地運用化學知識。要想做到這點,對于化學來說并不難。化學是一門與實際聯系十分緊密的課程,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現象講解化學知識,讓學生看到化學知識就發生在自己身邊,是十分實用的知識技能。這樣一來便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精神,促進他們積極地思考、學習。

時展催生著教育制度和教學理念改革,我們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具備高尚的職業情操,要在教學中做個有心人,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打造高效課堂,將新課程改革理念融入教學中,將有效教育理念真正落實于教學實踐中,積極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在高效課堂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從而保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化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興華.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學周刊,2016.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文县| 白朗县| 闽清县| 蓬溪县| 安平县| 丘北县| 上思县| 宝山区| 东辽县| 会宁县| 资兴市| 邮箱| 上思县| 名山县| 哈巴河县| 陇南市| 新竹市| 孟州市| 六盘水市| 柳江县| 镇安县| 桓仁| 新巴尔虎右旗| 清原| 塔城市| 朝阳区| 班玛县| 高阳县| 汾西县| 榆社县| 沽源县| 鹿泉市| 四子王旗| 涿州市| 甘孜| 台北县| 旬邑县| 定边县| 涪陵区| 沅江市| 惠安县|